溫州網訊 昨天,微信裡熱傳的一帖子自稱揭露了一個「驚人秘密」:輸入商品單價時,輸入整數還是附帶小數點,計算出的價格有大不同,不少商家就利用這點在牟利。
這種說法是真的嗎?昨日,記者走訪了市區新城農貿市場、上陡門菜市場、下呂浦菜市場,並向溫州市計量技術研究院求證。看完此文,你就會知道這種說法到底靠不靠譜了。
網友爆料:
商家有可能通過
少輸小數點獲利
該帖子爆料,一市民到市場買魚,老闆將魚扔到電子秤上稱重,輸入單價「22」(每公斤22元),顯示價格「9」元。該市民的老婆要求老闆在價格欄裡多輸個0,老闆輸入價格「22.0」,結果價格顯示「8.4」元,當再輸入價格「22.00」,價格則只有「8.33」元。
該市民的老婆稱,一般單價欄有4位數字可以輸入,22元/公斤的魚,如果他輸入是「22」,電子秤就會自動顯示出整數的價格,即使魚的真正價格是8.1元,那麼會顯示出「9」元。如果單價欄裡輸入了「22.0」,價格欄裡就會顯示出小數點後的1位,魚就變成了「8.4」元。如果單價欄裡輸入了「22.00」,價格欄裡就會顯示出小數點後的2位,魚的價格就變成了「8.33」元。該帖子爆料,商家有可能通過少輸小數點獲利。
記者調查:
輸入方式不同
價格確實有些差異
昨天,記者走訪市區三大菜市場的蔬菜、雞蛋、海鮮區,發現其電子秤一般有三個顯示欄,分別顯示單價(公斤/元)、重量(千克)、價格(元),電子秤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單價欄以「分」為單位,一種是以「元」為單位。而在商家中,使用前者電子秤較多,而且他們絕大多數都是比原價縮小10倍計價,但這是不是意味著消費者會被多收錢呢?在新城菜市場一個雞蛋攤位,記者挑選了18元/公斤的3個鴨蛋,只見攤主在電子秤上輸入「180」三個數字,電子秤的單價欄顯示為「1.80」元,此時價格欄為「0.35」元,攤主要價3.5元。明明是18元/公斤,為何輸入「180」三個數字,然後以縮小10倍來計價?該攤主說,這電子稱是菜場統一配置的,都是這麼用的。
隨後,記者借用攤主的電子秤,輸入「18」,電子秤單價欄顯示為「0.18」元,價格欄顯示為「0.04」元,再次輸入「1800」時,電子秤的單價欄顯示為「18.00」元,價格欄為「3.51」元,因此按照縮小10倍計價的價格和原價計價的價格,存在差異。記者發現,該市場多數攤主都是用該種電子秤,而且計價方式也相同。
此外,上陡門和下呂浦菜場的情況和新城菜場非常類似。在上陡門菜場,記者購買了11元/公斤的幾個雞蛋,攤主單價輸入「110」,單價欄顯示1.10元,最後總的價格是4元;隨後記者要求輸入「1100」,單價欄顯示11.00元/公斤,合計3.92元,兩者相差8分錢。
部門說法:
市場上
沒有網友所說的電子秤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溫州市計量技術研究院請教專門負責市場電子秤的技術工程師李旦峰。對於網帖爆料的內容,李旦峰說,網貼爆料的電子秤是全進位的作弊秤,即只要價格後面有小數點,就馬上進位,而不是按照四捨五入的方法。目前溫州市場上沒有發現這種電子秤,因為大型菜市場的電子秤都是他們統一配備的,並會印有「溫州市集貿市場四統一電子秤」的字樣。
對於商家縮小10倍計價的方式,他說,該種秤應該多輸入兩個0才會顯示原價,但商家為了方便就減少一個0,雖然商家操作有點不規範,但該種計價方式,按照四捨五入的原則計算,商家有賠有賺,即便是賺,一定不會超過1元。
那麼商家是否可以在這些秤上做手腳呢?李旦峰說,這些電子秤都是經過專業檢測的,有專用電子晶片,商家較難動手腳,除非是惡意破壞後自配電子秤。
溫馨提醒:
電子秤常見作弊方式
1、連盤稱量。
2、墊高一個角。
3、衝擊稱量。經營者將商品重重地丟進秤盤,藉助慣性衝擊力使電子秤的顯示瞬間人為加大。
4、縮小單價。個別商販在稱量時故意對單價縮小100倍甚至1000倍,電子秤會自動對小數點後第三位進行四捨五入。
防作弊小竅門
1、購物前注意電子秤是否貼有強制檢定合格標誌,並處於有效期內。
2、購物後及時到「公正秤」處復秤,購買活禽、活魚等商品時,要在宰殺前復秤。
3、商品稱重前,電子秤的重量顯示值為零。
4、商品稱重後,可用隨身攜帶的在「公平秤」上稱過的手機,放在電子秤上比對。
5、商品應去皮稱重,尤其是去除厚重包裝物。
缺斤短兩投訴
1、向市場管理部門投訴。
2、向當地12365質監熱線投訴。
本文轉自:溫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