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20世紀前的經濟地理學的相關研究,可分為史志描述、商業地理和經濟地理學三個階段。
2、國內最古老的經濟地理文獻是:《山海經》和《禹貢》。
3、20世紀經濟地理學發展特點(三個變化):
20世紀,經濟地理學發展十分迅速,成果大量增加,研究領域不斷拓寬,分析所依據的文獻並不局限於經濟地理學家的成果。
研究區域尺度的變化:經濟活動區位論的引入,兼顧內部經濟效果何如企業的外部經濟問題,更多的關注經濟活動的全球化。
研究企業組織的變化:經濟地理學研究加速向著多部門、多區域、跨國經營和全球性經營發展。
研究思維方法的變化:當今的經濟地理學研究,多為各種研究尺度、各種類型的企業組織研究方法、各種研究思維方法兼蓄並存。
4、★學科體系
根據研究對象的不同,經濟地理學具有如下分支學科。
(一) 通論經濟地理學
通論經濟地理學是經濟地理學理論層次最高的一個分支。它把經濟活動作為一個整體,研究其區位、空間組織及其與環境關係的一般原理。如關於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對經濟活動的影響分析,經濟活動的區位分析,區域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經濟地理學研究的思維方式和技術方法,經濟地理學發展趨勢,等等。
(二)區域經濟地理學
區域經濟地理學是經濟地理學歷史最悠久的分支。記述階段的經濟地理,多以區域經濟地理的形式出現。區域經濟地理學以地域範疇明確的區域為單位,研究其經濟發展條件、經濟結構、地域生產綜合體與經濟中心的形成與發展、生產地域分工以及與其它區域的關係等。
(三)部門經濟地理學
部門經濟地理學以經濟活動的某一部門為單位,研究其區位、空間組織及其與環境的關係。部門經濟地理的研究,在20世紀得到迅速發展。在總結各部門實踐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部門經濟地理學的理論與方法,並用以解決實際中的問題。
包括農業地理學、工業地理學、交通地理學、商業地理學、信息業經濟地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