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學的時候,記得很清楚的一件事就是:戴著眼鏡的宋老師,在一次上課的時候說道:近視其實也沒有什麼不好的,「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等你們老了就明白了。
一直不明白老師明明是「四眼仔」,為什麼還說這些裝模作樣的話?明明就是替自己開脫嗎?切,我才不信他這「鬼話」呢!

後來,等自己上了初中,漸漸地學了一些古詩文,發現「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不也是這個道理嗎?看來宋老師的話還是很有道理的,可為什麼非要說等我們老了以後才明白呢?真搞不懂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再後來學習了物理課,才知道其實並不是所有的「四眼仔」都是近視眼,老年人其實也是會戴「老花鏡」的,他們大多數都是遠視眼。所以一直在心裡竊喜,「哈哈哈,終於明白老師為什麼會說等我們老了就知道為什麼近視眼其實也沒有什麼不好的道理了」。甚至於想當然的以為宋老師的意思是說雖然你現在得的是「近視眼」,可是等將來老了以後,就會慢慢向「遠視眼」轉化,說不定在轉化過程中發生一些「中和反應」,然後等老了以後,視力就又會恢復正常了。對此,得意洋洋了好久。
等到上了高中以後,自己變成了「四眼仔」,回想起來這件事,仔細想想,當時的自己實在是實在是太天真了!哪裡可能會發生什麼「中和反應」,近視眼即使是到老了依舊是近視眼,那些老年人的「老花眼」其實是因為他們年輕的時候並沒有帶過眼鏡而已,等到了老年的時候眼睛開始退化,慢慢就產生了「老花眼」。就這樣,覺得自己智商太低了,老師壓根就沒有說等人老了近視眼就會變好的,哎,當時自己真是太傻了!為此,還鬱悶了好久。
現在回想起來這件事,感覺好可笑,又很幼稚,不過卻反映出自己慢慢求知的歷程。正如古希臘哲學家芝諾說過:知識就像圓圈,圓圈之內,就是你擁有的知識。而圓圈之外,就是未知的世界。

你擁有的知識越少,你的圓圈就越小,你便會認為自己不知道的東西很少。
相反,你擁有懂的知識越多,你的圓圈就越大,你便會認為自己很無知。
現在想想,當初的自己好無知啊!不過「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正如同前一陣子很有新意的一個笑話一樣:以前總認為「窮不過三代」的意思是三代以後就不會再窮了,就可以過好日子了,所有覺得自己這第三代肯定不會再窮了。現在長大了才TM知道,那真正的意思是說「等家裡窮到第三代的時候,你已經連媳婦都娶不了了!哪裡還會有第四代」呢?
知識無窮無盡,與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