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沒有大便,仍然沒有便意,糞便都去哪了?要注意這種情況

2020-12-05 健康資訊推送

吃喝拉撒是我們生活當中比較常見的是,雖然不起眼,但是卻也相當重要,而且與我們的身體健康也息息相關。

要想身體好,不僅要吃的有營養,還要有正常的排洩,這樣才能將身體當中的一些廢物毒素垃圾排出去,身體才會更健康,也能保持身體平衡和穩定。

當食物進入身體之後,經過一系列消化吸收會排除一些殘渣廢物,這些殘渣廢物也會通過糞便的方式排出體外,正常情況下人一天應當排1~2次大便,這樣才能促進代謝,也更有利於及時排出身體當中的廢物垃圾。

但是在生活當中卻並非有人真的做到了這樣,當然每天堅持排一次大便的人是很讓人羨慕的,特別是對於那些長期便秘的人來說,可能連續7天都不會排便,在這種情況下,也沒有強烈的便意,有些人覺得可能是自己吸收太好,沒有那麼多的糞便,其實事實並非如此,那麼身體裡的糞便去哪裡了?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7天沒有大便,仍然沒有便意,糞便都去哪了?要注意這種情況

簡單來說,糞便其實就是食物經過腸胃消化之後排出來的殘渣是沒有營養價值的,而且裡面還有可能會參加一些有毒物質,因此是有害的,如果糞便在腸道內停留時間過長的話,腸道還會對它進行二次吸收,導致糞便裡面的有害物質進入血液循環,影響全身的組織健康,另外糞便經過兒子吸收之後就會變得乾燥,從而使糞便的體積縮小。

正是因為這種情況才會導致便秘現象,更加嚴重,變異也沒有那麼強烈,因此很多人7天不排便。

可能大家也有這樣的經歷,如果超過三天以上不排便的話,就會覺得在排便的時候特別困難,而且前期排出來的大便也特別幹硬,其實這就是水分減少造成的。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排便雖然是件小事,但是我們卻不能小瞧他,如果你每天都養成了固定排便的好習慣的話,那麼恭喜你,你的身體會更健康一些,如果你出現了便秘的情況就要引起重視,除了改善飲食結構以外,也要注意多喝水,只有多喝水才能促進代謝,也能更好滋潤腸道,糞便也能被更容易排除。

當然對於經常便秘的人來說,除了要多喝水以外,也要注意改善自己的飲食結構,吃的食物不要過於精細,多吃一些粗纖維含量較高的水果蔬菜和主食,同時也要養成定時排便的好習慣,即便是沒有便意,也要定時去廁所裡蹲一蹲。

當然如果你有很強的便意,出現了排便困難的問題,但是卻排不出來,為了減少痛苦,可以適當擠一點開塞露,不過不能經常依賴這個,產生依賴性就不好了,特別是對於老年人來說,上了年紀之後,腸胃蠕動能力降低,更容易出現便秘的問題,很多老人也是吃了這個虧,導致出現了生命危險,作為家人千萬不要忽視這個問題。

因為長期便秘不僅容易引發肥胖問題,而且還容易導致腸胃功能紊亂,甚至誘發糖尿病等慢性病,總之排便這件事與健康息息相關,大家要多注意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不要等健康亮起了紅燈再去改善,那樣就晚了。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健康養生小知識就到這裡結束了,對此問題,如果你有更多的意見和想法,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補充,感謝大家的閱讀與支持

相關焦點

  • 為何七八天不大便,卻連便意都沒有?大便是被身體直接吸收了嗎?
    一周排便少於三次,並且排便的時候有排便困難,大便乾燥的情況,才屬於便秘。對現在人而言,便秘並不是奇怪的問題,但奇怪的是,有的人七八天不排便,卻連便意都沒有。人每天都要吃飯,大便是食物經過消化後產生的代謝殘渣,照理說人七八天不大便,身體已經產生很多大便,人應該產生濃重的便意,那為什麼有的人七八天不排便,卻連便意都沒有呢?體內的大便去哪了?
  • 為什麼好幾天沒有大便,卻一點都沒有便意感?不要忽視3種原因
    面對人生的五件大事,分別為吃喝拉撒睡,其中去廁所就要佔到2樣。大便、尿液都是人體的代謝產物,大便的形成主要是消化系統,對人們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其中一部分營養物質會被機體利用。另一部分,食物的殘渣和代謝產物會通過大腸分泌的作用下,最終形成糞便,直到人們產生便意感後,通過肛門排出體外。可為什麼有的人說好幾天都沒有大便,還沒有便意感。如果你是類似情況,要注意幾種原因。
  • 7天不排便,體內的大便哪裡去了?便秘就用開塞露會「上癮」嗎?
    >不多,這些食物形成的糞便都跑到哪裡去了?7天不排便,體內的大便哪裡去了?所以當自己七天不排便時,身體裡的大便並沒有去其他地方,在這七天之內,糞便都是呆在自己的體內,腸道會不斷地消化吸收,時間長之後糞便的水分減少,體積就會不斷變小,所以很多人都會感覺到,
  • 便便的前世今生:一個星期沒有拉出來的便便,藏到哪去了?
    每天人們都會進食很多的東西,當食物進入體內,經過消化後,身體需要的物質就會被人體器官所吸收,剩下的食物殘渣就會變成大便排出體外。正常的人來說,大便大概一到兩天左右一次是較為正常的,但是也有很多人可能長達一周的時間都沒有去廁所排便,也沒有任何想要排便的感覺,那這些人體內的大便都去哪了呢?
  • 最佳大便時間千萬別錯過 憋回去的便便到底去哪了
    便意是非常寶貴的,中日友好醫院肛腸科副主任鄭麗華告訴39健康網,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大便憋一會兒,就沒有便意了。可是大便並沒有排出,它去哪兒呢?  其實,沒有排出的大便還在腸道裡面,只是它所含的水分被重新吸收,導致大便體積變小,因此人就失去了便意。
  • 寶寶的大便正常顏色是什麼?帶你揭秘大便出現這7種顏色的健康問題
    墨綠色大便是由胎兒腸道內脫落的膽汁或上皮細胞以及寶寶吞入的羊水所構成的,父母千萬不要被新生兒的第1次大便顏色所嚇到,這是正常的顏色,並且這種大便的顏色會在寶寶進食後的2~3天內逐漸轉化為正常嬰兒的糞便顏色。 三、鮮紅色血便 鮮紅色血便大多是由於肛裂所引起的,其表現為大便的血色鮮紅,並且不與糞便相混合。
  • 上廁所時大便「前硬後軟」可能不是上火,或是身體在向你「求救」
    然而很多人並不能在早上及時排便,或者說排便的情況出現異常,比如我們正常排出的大便應該是比較軟硬均勻,而且相對來說比較粗糙的香蕉便,然而有的人在排便時排出的是前硬後軟的大便,那麼此時都應該多加注意了。3、腎臟疾病若發生一些腎臟疾病也是可能會導致這種情況的。一旦腎臟功能失調就會導致,大便在腸道當中滯留的時間過長,那麼在此時糞便當中的一些水分大量的流失。就非常的容易引起大便乾燥,甚至在排便時出現困難了。
  • 經常「憋大便」好不好?三大危害需儘早了解
    便意就像一陣風,說來它就來了,然而排便條件卻不是時時具備的。 無論是旅遊找不到衛生間,還是家裡衛生間暫時騰不出空的時候,都需要考驗自身的意志力。 若環境和條件不適宜排便,便意可受到大腦皮層的抑制,即憋大便。
  • 大便粗又硬怎麼辦?——大便乾燥的治療與預防
    大便粗又硬怎麼辦?大便乾燥的防治大家都可能會遇到便便又粗又硬,甚至一粒粒的,難以排出,這都是便秘的表現。一般人排便都比較規律,大便次數1天3次到3天1次,都在正常範圍。當食物通過消化系統的時間延長,結腸吸收了太多的水分,導致大便幹硬。幹硬的大便會導致排便時疼痛,難以排出,便不淨感。幹便還可能分解成小粒,成粒的大便更難排出,需要使更大的勁。
  • 7、8天不排便,人會怎麼樣?「屎」都去了哪裡?消化科醫生揭秘
    不過也有特殊情況,一些人可能七八天都不見排便一次,而且感覺自己的腸胃沒有什麼不適,體重也沒有影響,那麼積聚了七八天的糞便究竟去哪裡了呢?為什麼身體沒有變化,今天消化科醫生就來給大家揭開秘密。此外我們還要注意,假如說七八天都沒有排便的行為就要多加小心,不僅僅是便秘,還要小心是不是腸道部位受到疾病的影響使得我們出現這種狀況,有時候一些人還會出現腹部疼痛、腹瀉等情況,這種情況還可能和腸道部位的息肉以及腸道感染有關係,此外,還有腸癌的可能性,所以我們一定不要輕視
  • 大便變細就是得了腸癌?醫生說:大多數是良性疾病
    一般而言,無排便困難及其他不適,1~3天排便一次不算便秘,一天排便不超過3次不算腹瀉。 6、排便感覺 5分鐘內排出,無殘留便意。 再說說都哪些原因可能引起大便變細?
  • 大便青綠色、經常放屁?先別嚇自己,對照看看是不是這種情況
    大便的顏色跟日常生活習慣有一定的關聯,大便顏色有很多,比如青綠色、黃色、黑色等,如果大便顏色出現明顯的變化,需要先觀察日常飲食,如果是生理性原因導致基本上可以不必進行治療。但是如果大便顏色一直不正常就需要及時去醫院大便常規檢查,再來判斷疾病類型。大便是青色的怎麼回事?
  • 大便稀 大便稀但不是拉肚子
    大便稀寶寶的糞便是判斷他們健康的一個重要指標,所以在寶寶出生後,家長們都會特別關注他們的糞便,以便了解新生兒的腸胃是否出現問題。如果新生兒大便稀黃怎麼辦?新生兒大便稀黃怎麼辦第一,家長應及時將寶寶的大便送檢:平時最好在家中備上一個醫院化驗便常規使用的便盒,最好不要刮取尿不溼上的大便,留取大便後最好在半小時以內送檢。為及時有效,家長可以選擇將標本送附近醫院化驗。第二,抗生素的使用:如果大便化驗可見白細胞,多為侵襲性細菌感染,最好使用抗生素,而且應該在大便常規化驗三次陰性後才能停藥,不要過早停藥。
  • 不大便也流血 不大便也流血怎麼回事
    不大便也流血順產媽媽和剖腹產媽媽產後排便排氣的時間是不一樣的。一般在一周左右時間慢慢的就會排便、排氣,如果超過時間還沒有排便的話,要及時檢查身體是不是有其他疾病。有什麼食物可以促進產後排便呢?產後七天不大便怎麼辦分析便秘的原因,調整生活方式。
  • 吃完飯就要排大便還以為是「直腸子」?是這種疾病的「信號」
    生活中有些人在吃完飯後沒幾分鐘就想去廁所排大便,這種表現有些是正常情況,因為吃完飯後胃腸的蠕動會增快,會促進腸道的消化和胃的排空,讓食物快速地排出體外。對於經常吃香蕉的人來說飯後過幾分鐘就排大便也屬於是正常的現象,因為成熟的香蕉有促進排便的作用,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習慣」,如果養成了吃飯後就排大便的人群也是正常的現象。但是,有些疾病也會導致飯後馬上排便,這就需要引起重視了,那麼哪些疾病會引起這種現象呢?
  • 大便不正常竟是腸癌徵兆 4個小症狀你要注意
    38歲的張東(化名)是個公司白領,患痔瘡、便秘已有多年,由於平時對生活的影響不大,就沒有太在意。2015年8月,張東的情況越來越嚴重,腹脹、腹痛、大便帶血,他來到北大腫瘤醫院檢查,最終確診為「乙狀結腸癌」。
  • 你多久大便一次?告訴你正常的排便頻率
    因為每個人的飲食習慣不同,腸胃功能也各自有異,導致每個人的排便的頻率都有所不同。 糞便是如何形成的? 要談排便頻率,先來了解糞便究竟是怎麼形成的。人在吃進食物後,食物經過胃、小腸等消化器官的消化、吸收後,剩下的殘渣就會繼續向前推進至大腸,待水分被吸收後,便形成糞便,靠著大腸的蠕動,會將糞便一段一段地推進,一路推至直腸儲存,直到糞便逐漸充滿直腸後,感覺神經便會通知大腦,產生便意,並打開肛門括約肌,排出糞便。
  • 7天沒排便,腸子差點爆炸,宿便堵塞腸道,教你四招輕鬆緩解便秘
    80歲老人,7天沒排便,腸子差點爆炸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老年人都存在排便困難的事情,坐在馬桶上半天,使出全身的力氣可能都不能排便成功,久而久之腸道內就堆積著大量的宿便。臺灣有一位80歲的老人因為7天沒有排便而癱倒在家中,到了醫院檢查發現,腸道已經被30多釐米的硬化大便給堵住了,感覺已經要爆炸了。腸道內堆積了那麼多的大便,導致腸道的血液循環嚴重受阻,腸道沒有血液的及時供應,導致部分的倡導組織已經開始出現壞死的跡象,最後醫生不得不將這段腸道給切除,避免以後再次發生大便堵塞的情況,危害到老人的生命。
  • 拉不出便便能不能怪地球沒有萬有引力?
    有一句網絡流行語叫「拉不出屎怪地球沒有萬有引力」。拉便便的時候與地球施加的萬有引力有關係嗎?當然有關係,畢竟便便受到的地球施加的萬有引力是向下的。有人可能有這樣的體會,早晨躺床上一點也不覺得有便意,起床後沒兩分鐘就覺得要拉肚子了,這就是萬有引力把便便聚集到直腸附近的原因。
  • 大便堵住肛門,拉不出來?不妨試試手上的「通便穴」,能幫上忙
    吃喝拉撒,是人體正常的生理需求,無論是哪一個出現問題,都會給身體帶來困擾。以前人們經常吃不飽,老一輩人常說自己連樹皮都啃過,現在大家的生活條件好了,啃樹皮的情況自然是沒有的,但大魚大肉的情況卻非常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