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歷史僅百年的小龍蝦克隆突變恐破壞生態?國人:放馬過來!

2021-01-13 於野觀文明

小龍蝦常名為克氏原鰲蝦,原產於北美洲墨西哥一帶,在歐美殖民者到達北美後慢慢的成為了當地的風味美食,口碑甚佳。隨著歐美殖民者的四處深入和文化傳播,小龍蝦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前後進入我國,開始了小龍蝦在中國的繁衍之路。

小龍蝦的生存能力極強,相比於我國本土品種喇蛄要更能適應各類汙染環境。小龍蝦因其肉質鮮美口感獨特而受到我國人民的喜愛,養殖小龍蝦的農場不斷增加,有越來越多的小龍蝦散逸島自然環境之中去,已經對我國的本土喇蛄產生了很大的衝擊。但更有趣的是前些年原產於北美洲的克氏原螯蝦竟然出現了新的變異,讓人嘖嘖稱奇。

我國本土的喇蛄

上世紀末,德國的一位生物學家接到了當地一位水生物愛好者的報告,報告中聲稱他獲得了一種長得很像「龍紋鰲蝦」的小龍蝦,體型大於正常小龍蝦,而且身上還有類似於大理石一般的花紋,十分好看,神奇的是這種蝦的繁衍能力極強,每次產卵都能產一大窩!

有大理石花紋的新龍蝦

經過生物學家的仔細辨認,發現這確實是一種新型的龍蝦,而且更恐怖的事情出現了——這種龍蝦居然可以在只有一隻雌蝦的情況下完成生育,經過基因檢測科學家們發現,這種蝦的後代所持基因居然與其母親的基因完全一致,換句話說就是這種蝦完全不需要交配繁殖,只需雌蝦就可完成類似於克隆一般的複製生殖!

正因為這樣的特點,在上世紀末的歐洲,將這種有好看花紋的龍蝦帶回家養的人不久後就發現龍蝦實在是繁殖太快,乾脆就把他們倒回了湖泊裡,於是分布數量出現了爆炸式的增長,沒幾年甚至連日本和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都有了它們的身影!僅僅用了25年,由一隻基因突變的小龍蝦發展到全球無數的「克隆體」,不由得讓人擔心生態的破壞問題。

當然,對於中國人來說,這種個頭更大、繁育能力更強的小龍蝦只是更好的滿足了我們嘴,所以我們中國人可以很自信的對這種龍蝦說:「放馬過來!」

相關焦點

  • 臺灣北部溼地遭小龍蝦入侵 破壞農田影響生態
    原標題:臺灣北部溼地遭小龍蝦入侵 破壞農田影響生態 新北市金山區最近遭外來種克氏原螯蝦(小龍蝦)入侵,繁殖數量很快(圖片來自臺媒)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新北市金山區最近遭外來種克氏原螯蝦(小龍蝦)入侵,因繁殖數量很快,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副執行長邱銘源說:「實在太可怕了。」   清水溼地位於清水溪、西勢溪、磺溪的出海口,佔地約100公頃,是臺灣最北的最大溼地,由生態工法基金會認養。
  • 冬季小龍蝦養殖如何管理?一起來了解冬季小龍蝦養殖管理技術
    冬季天氣轉涼,水溫變冷,小龍蝦活動減少,開始穴居越冬生活。另外小龍蝦處於低溫環境下,會導致其新陳代謝降低,抵抗力及活力大大下降,對來年出苗及上市有很大影響。那麼冬季小龍蝦養殖如何管理?下面一起來了解冬季小龍蝦養殖管理技術。
  • 2021年小龍蝦、河蟹養殖要如何規劃?
    養殖過程中注意:1.養殖池雙層圍攔,防止小龍蝦上岸穴居;2.抱卵蝦最好專池培育,雌蝦規格>40克/尾;3.養殖結束後要殺滅池中殘留的小龍蝦。  池塘主養模式:3月前放河蟹50-100隻,3-4月每畝放養小龍蝦5000-6000尾,清明前後放抱卵蝦10-15尾。
  • 小龍蝦和世界盃最配了!揭秘那些你看不到的小龍蝦經濟
    從前端的養殖、打撈,到經銷商、餐飲、包裝、品牌化銷售,小龍蝦經濟已經吸引了超過500萬從業者,僅小龍蝦餐館就有17670家。你吃的每一隻蝦,背後都是一段段生存致富的經歷。價格是最明顯的浮動指標。小龍蝦學名「克氏原螯蝦」(Procambarus clarkii),生長在淡水環境中。原產於美國密西西比河附近,最早是上個世紀70年代物種交換引入到國內。在國人大規模食用小龍蝦之前,小龍蝦早先就是以出口為主的。
  • 吃貨號稱把入侵生物吃到滅絕,為什麼雲南卻在大戰小龍蝦中完敗?
    我們知道,小龍蝦在我國屬於國民性美食,每年可消耗190萬噸,而且國人對小龍蝦的消耗量逐漸遞增。這使得我國小龍蝦養殖業異常火爆,大約有520萬人從事小龍蝦產業,其中光是養殖小龍蝦的人就達到了100萬人左右。
  • 號稱要把入侵物種吃滅絕的吃貨們,為何允許小龍蝦在雲南泛濫?
    我們知道,小龍蝦在我國屬於國民性美食,每年可消耗190萬噸,而且國人對小龍蝦的消耗量逐漸遞增。這使得我國小龍蝦養殖業異常火爆,大約有520萬人從事小龍蝦產業,其中光是養殖小龍蝦的人就達到了100萬人左右。
  • 小龍蝦的養殖方法,小龍蝦的棲息習性
    大家好,我是羅飛是條魚,我是做水產養殖的,今天還是分享小龍蝦的養殖方法,小龍蝦的生活習性。一、棲息習性小龍蝦棲息在湖泊、河流、水庫、沼澤、池塘及溝渠中,有時也見於稻田,但在食物較為豐富的靜水溝渠、池塘和淺水草型湖泊中較多。
  • 江蘇金湖小龍蝦池塘科學養殖關鍵技術
    3.生態環境小龍蝦生性活潑,生長快速,人工養殖一定要注意養殖池塘的生態環境建設。(1)清塘曬塘 每次養殖周期結束後排乾池水,清理池邊雜草,以殺滅草籽和蟲卵。挖除池底過多淤泥,保留淤泥10~20釐米。養殖過程中可實行輪捕輪放。即不斷起捕達 30 克以上的大蝦上市銷售,將規格較小的小蝦留在池內繼續養殖並及時補放蝦苗,以獲得更高的養殖產量和效益。(2)秋季放養蝦種可於秋季(8—10 月)放養體質健壯,個大肉實,雌雄來自不同水域(避免近親交配),規格為 30~40 克/尾 的 種 蝦 ( 親蝦)進行自繁自養。自繁蝦苗無需裝車運輸,放養成活率較高。
  • 小龍蝦養殖過程中常見的幾個誤區,你改正了嗎?水產養殖必備!
    有的養殖戶認為增氧機就是缺氧應急用,一般不開或根據經驗只在晚上和養殖後期開。池塘增氧機其實,增氧機的作用除了增氧外還有攪水、曝氣的作用。如果等到缺氧時再開就會為時已晚,會大大影響魚的生長。而且增氧機的增氧作用是有限的,其增氧能力遠遠小於光合作用和風力增氧。所以養殖中還應該充分利用攪水、曝氣的增氧作用,間接地改善水體的溶氧狀況。
  • 小龍蝦養殖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一般池塘養殖小龍蝦水位保持在1米左右,因為小龍蝦有在水位上方打洞的習性,水位不能忽高忽低,否則小龍蝦重複打洞易消耗小龍蝦的能量,造成減產。 二、栽草投螺 適當密度的水草能為小龍蝦提供植物性餌料及動物性餌料,通過水草的光合作用增加池塘的溶氧量,在夏季高溫季節為小龍蝦提供一個避暑降溫的處所。
  • 澳洲人:看不懂中國,物種泛濫還不停養殖,這不是自討沒趣嗎?
    許多國家都有經歷過物種泛濫的情況,例如美國的牛蛙泛濫、紐西蘭的鮑魚泛濫、越南的羅氏蝦泛濫等,都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程度的破壞,可見物種泛濫的危害性了。就有一位澳洲人評價中國,直言:看不懂中國,物種泛濫還不停止養殖,這不是自討沒趣嗎?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冬季養殖小龍蝦容易死亡的原因終於找到了
    人們都覺得小龍蝦非常好養活,即使在汙染嚴重的水質裡也會生長的。但是當我們真正去養殖的時候才發現,小龍蝦是非常的難養,尤其是冬季,溫度降低,按理說小龍蝦應當是不害怕水溫會下降的,但是在我們養殖的時候,還是經常會發生小龍蝦大批死亡的事情,給我們造成巨大的損失,但是我們還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 養殖「白腹美」敲開致富門 河南省濮陽市範縣小龍蝦水產養殖帶動...
    養殖「白腹美」敲開致富門 河南省濮陽市範縣小龍蝦水產養殖帶動農民增收2020-08-05 14:3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河南日報農村版        瀏覽量: 2543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本報記者代珍珍&nbsp&nbsp&nbsp&nbsp7
  • 你知道嗎,鮮活小龍蝦可以放這麼久
    這裡說的是鮮活的小龍蝦買回家來自己做,因為現在很多養殖場都開放了垂釣小龍蝦,釣上來的小龍蝦可以帶走,釣小龍蝦本來就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釣多了有時候不知道咋個處理,一頓又吃不完,小龍蝦富含高蛋白,隔夜後容易腐敗,又不可能天天頓頓都吃小龍蝦,那我們就今天就來分享一下如何讓鮮活的小龍蝦在有限的條件下存活越久。
  • 小龍蝦怎麼樣養殖才不會死,在吃小龍蝦的時候要注意哪些事項
    現在是夏季,也是小龍蝦上市的季節。無論是大飯店還是小餐館都已經有小龍蝦的出現了。對於養殖小龍蝦的朋友們來說,也是小龍蝦的收穫時間,但是也是一個很困難的一個時期,在很多的河塘裡面多多少少會都會出現小龍蝦死亡的情況,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大量小龍蝦飼死亡的情況呢?
  • 2020年小龍蝦養殖技術大全,新手老手必看
    2020年小龍下養殖技術大全,新手老手必看!近幾年來,小龍蝦深受廣大食客的喜愛,養殖小龍蝦也能讓養殖戶賺到一些錢,因此,有許多養殖戶或者種植戶願意轉向養殖小龍蝦,養殖小龍蝦的技術也非常關鍵。怎樣才能培育出乾淨、肥美的小龍蝦呢,下面小編就帶你去了解小龍蝦養殖技術。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破壞的不僅僅是生態,還有糧食生產安全!
    ,嚴重破壞當地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從自然生態角度來看,紅火蟻攻擊其他昆蟲、鳥類、鳥蛋等,對生態破壞很大。小龍蝦被很多國人視為美味,但在貴州威寧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小龍蝦的泛濫已成為一種災難。貴州省野生動物和森林植物管理站站長冉景丞說:「想不到,小龍蝦竟成了自然保護區的治理難題。」小龍蝦「有肉就不吃素菜,無菜就吃爛泥」,破壞性很強。
  • 稻田養殖小龍蝦一般養幾個月?
    稻田養殖小龍蝦一般生長周期16至18個月,小龍蝦長得快,幼蝦到成蝦一般50至70天可出售,5至6月交配產卵。 稻田養殖小龍蝦的方法 採用這種混作加連作稻田養殖淡水小龍蝦方式也有多种放養方法。
  • 小龍蝦:我後悔了,漂洋過海來中國,從入侵物種到盤中餐
    小龍蝦最開始進入中國,也曾一度泛濫成災,但中國人用「吃」巧妙化解了這種危機。小龍蝦雖於20世紀30年代就引入我國,但其食用和學科研究歷史則是20世紀60年代以後。1983年,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戴愛雲首次提倡將淡水小龍蝦作為一種水產資源加以開發利用,與此同時,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湖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開始研發克氏原螯蝦。
  • 想養好過氣「網紅」小龍蝦,預防應激是關鍵
    提起小龍蝦,大家都不陌生了,這可是水產界的網紅誰人不知誰人不曉,但是隨著今年年初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很多養殖小龍蝦的農戶都出現在了壓貨問題,導致很多想要養殖小龍蝦的人有點不敢入手了。其實大家不必擔心,專家給出疫情在4月底就可以控制,這也就是說在夏天來臨前就會結束這場流感,我們的小龍蝦依然可以紅遍2020年夏天的餐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