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監管體制與食藥監管體系

2020-12-01 中國食品安全網

摘要:在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中,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深受社會關注,當前人們思考更多的是食品藥品監管的現代化問題。而食藥監管體系則可以大致分為法律體系、標準體系、審評體系、檢驗體系、檢查體系和評價體系等。


  

中國食品安全網訊(徐非) 本世紀以來,在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中,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深受社會關注。圍繞「科學、統一、高效、權威」的目標,我國進行了多輪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加快提升食品藥品監管科學化、法治化、國際化和現代化水平。監管體制改革永遠在路上。幾輪監管體制改革後,今天,人們思考更多的是食品藥品監管的現代化問題。從昨日關注監管體制的科學化,到今日關注監管體系的現代化,人們可以感受著是時代進步的強音。

食藥監管體制

本世紀初,我國食品藥品安全問題凸顯。黨中央、國務院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啟動我國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監管體制改革是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複雜系統工程,需要妥善處理中央與地方、部門與部門、創新與繼承、發展與穩定等諸多社會關係。多輪的監管體制改革啟示我們,監管體制改革主要解決兩大問題:橫向的統與分、縱向的收與放。橫向解決的是單一監管還是多元監管的問題,縱向解決的是垂直管理還是分級管理的問題。如果說2008年監管體制改革的主旋律是「大部制」,2013年監管體制改革的主旋律是「放管服」,2018年監管體制改革的主旋律則是「大部制」+「放管服」,其總體目標是優化、協同、高效,加快推進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的現代化。

研究食品藥品監管體制,首先需要研究食品藥品監管體系的基本定位問題。在現代管理體系中,有的部門從事要素管理,有的部門從事行為管理,有的部門從事服務管理,有的部門從事產品管理,有的兼而有之。多年來,對於食品藥品監管體系屬於什麼體系,始終存在著不同的認識。有的主張屬於健康保障體系,有的主張屬於公共安全體系,有的主張屬於市場監管體系,有的主張兼而有之。世界上食品藥品監管體制並沒有完全統一的模式,各國可以根據本國國情自主進行道路選擇。

國際普遍模式:

研究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有人追問,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到底在監管什麼?是健康、產品、企業、行為、秩序、生態。回答這一問題,必須堅持多元思維。事實上,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在守護著健康、監管著企業、規範著行為、構建著秩序、營造著生態。從監管使命上看,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屬於健康保障部門;從監管地位上看,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屬於公共安全部門;從監管任務上看,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屬於市場監管部門。國際社會更多將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定位在健康管理或者健康保障上。

共同監管規律:

食品、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監管具有一些共同的規律:一是均屬於健康產品監管,其產品的安全性、有效性(有效性不同產品上用語所有不同)事關公眾的生命健康;二是均設有準入門檻,均基於可接受的安全性、有效性標準上市;三是均注重科學決策,以先進的基於科學的評估作為監管決策的基礎;四是均突出風險管理,將風險管理作為管理的第一理念和核心要義;五是均強調全程管控,注重質量體系管理,以過程安全來保障結果安全;六是均重視專業管理,以職業化專業化的監管隊伍來保障產品質量安全。

從我國食品安全的歷史看,食品保障經歷了食品衛生、食品質量到食品安全的發展過程。食品安全較食品衛生,在治理的深度、廣度和高度上有很大的拓展。食品安全概念的出現,標誌著風險治理、全程治理和國家治理時代的到來。從世界藥品安全的歷史看,藥品安全治理經歷了關注安全到關注安全有效的發展歷程。今天食品藥品監管已步入監管科學時代,更加注重風險治理、體系治理、創新治理、融合治理和智慧治理。

社會治理成本:

在食品藥品監管體制的過程中,監管部門的設立是否存在「邊界」的問題值得關注。國際社會有「企業邊界」理論,主張企業應當保持適度的規模。企業邊界是指企業以其核心能力為基礎,在與市場的相互作用過程中形成的經營範圍和經營規模,其決定因素是經營效率。企業的經營範圍,即企業的縱向邊界,確定了企業和市場的界限。企業的經營規模,即企業的橫向邊界,是指在經營範圍確定的條件下,企業能以多大的規模進行生產經營。經濟學家從不同角度解釋企業邊界問題,形成了諸多學術流派。同樣,政府機構管理也需要關注成本和效率問題。政府機關的設立是否也存在「邊界」問題,值得認真研究。英國學者舒馬赫指出:「多大的尺度是適用呢?這要看目的。尺度的問題在今天極為重要,無論是在政治領域、社會領域,還是經濟領域都一樣」。當政府機構的內部管理成本或者效率大於部門之間的協作成本或者效率時,政府機構就應當進行適當的分立或者精簡,以提高其管理效率。

此外,政府管理可以分為綜合管理和專業管理。一般說來,綜合管理更加注重社會服務,專業管理更加注重專業成長。社會愈發達,綜合管理愈精煉,專業管理愈突出。食品藥品監管屬於專業監管範疇,更加注重專業力量和專業權威。

社會發展階段:

食品藥品監管體制的選擇,與各國的行政管理體制、歷史文化傳統和社會發展階段緊密相聯。不同國家和地區在不同發展階段面臨的主要矛盾不同,所選擇的發展道路也有所不同。當前,我國處於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和信息社會三期交匯階段,時空壓縮和時空延伸在我國表現得特別突出。目前,我國食品藥品監管定位在市場經濟體制構建過程中,需要妥善處理部分企業的價值失衡、管理失序、行為失範等突出問題。在市場經濟體制構建過程中,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已完成三大戰略目標:體制上的從分散到統一、法制上的從衛生到安全、理念上的從監管到治理。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進步和健康關注的不斷深入,食品藥品安全戰略地位將日趨凸顯,食品藥品監管將逐步回歸其科學本位。

食藥監管體系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重大命題之後,人們逐步將改革創新的關注焦點從監管體制改革轉移到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建設上。加快推進食品藥品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的現代化已成為今後一段時期的核心任務。

如何確定和劃分食品藥品監管體系,目前尚沒有統一的規定。有的將食品藥品治理體系劃分為行政監管體系、技術監督體系和社會共治體系。有的將食品藥品監管體系劃分為規則制定體系、規則執行體系和規則監督體系。有的將食品藥品監管體系劃分為法律體系、標準體系、審評體系、檢驗體系、檢查體系和評價體系等。

法律體系:

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已建立起較為完備的食品藥品安全法律體系。包括食品安全法、藥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中醫藥法、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等。

食品藥品監管法律體系具有以下顯著特點:一是共同的監管理念,即保護和促進公共健康;二是共同的監管原則,即預防為主、風險管理、全程管控、社會共治;三是共同的發展道路,即科學化、法治化、國際化、現代化道路;四是共同的成長軌跡,即從監管到治理、從經驗到科學、從傳統到現代。

法律是公共幸福的制度安排。未來食品藥品監管法律建設應當在以下方面著力:一是促進健康與保護健康相結合;二是信息管理與產品管理相結合;三是隊伍建設與產業發展相結合;四是體系建設與能力提升相結合;五是監管科學與監管藝術相結合。

標準體系:

標準通常是指為在一定範圍內獲得最佳秩序,對活動或者其結果規定共同的和重複使用的規則、導則或者特性的文件。食品、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的標準體系及其表現形式有所不同。食品安全標準和藥品標準屬於強制性標準,醫療器械標準和化妝品標準區分強制性標準和推薦性標準。食品安全標準分為國家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藥品標準分為國家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註冊標準);醫療器械標準分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企業標準(產品技術要求);化妝品標準分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企業標準。

未來食品藥品標準建設應當以保護和促進公眾健康為宗旨,以風險評估或者安全評價為基礎,以提高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目標,完善標準運作程序,健全標準運行機制,優化標準結構體系,強化標準實施評價,推進標準社會共治,進一步增強監管的可預期性、一致性、透明性和有效性。

審評體系:

特殊食品、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上市,都需要進行專業技術審評,以判定其安全與風險關係,保證產品達到法定要求。《「十三五」國家藥品安全規劃》明確,到2020年的目標是:審評審批體系逐步完善。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更加健全,權責更加明晰,流程更加順暢,能力明顯增強,實現按規定時限審評審批。《國務院關於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提出:建立更加科學、高效的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體系,使批准上市藥品醫療器械的有效性、安全性、質量可靠性達到或者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食品藥品企業申請產品上市,需要通過科學研究或者臨床試驗證明其產品符合可接受的安全性有效性的法定要求。技術審評工作絕不是企業對其產品達到法定條件的論證活動的重複,而是技術審評人員運用其專業知識或者專業經驗對專業問題進行的專業評估和驗證。技術審評人員追求完美的批判性思維,要求技術審評人員必須具有更高的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

當前,我國藥品醫療器械產業快速發展,創新創業方興未艾。面對2030年實現從製藥大國到製藥強國跨越的大目標,面對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帶來的新挑戰,應當加快完善技術審評體系,全面提升技術審評人員的的數量和素質。

檢驗體系:

《食品安全法》第5章明確了食品檢驗的相關要求。《藥品管理法》第11條規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設置或者指定的藥品專業技術機構,承擔依法實施藥品監督管理所需的檢驗工作。《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有關條文對檢驗也做出了規定。

我國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食品藥品檢驗機構和檢驗體系。國家、省、市三級都建有食品藥品檢驗機構。《「十三五」國家藥品安全規劃》明確,到2020年的目標是:檢驗檢測和監管執法能力得到增強。藥品醫療器械檢驗檢測機構達到國家相應建設標準。實現各級監管隊伍裝備配備標準化。

未來,檢驗資源的社會化和檢驗信息的共享化是檢驗工作的發展方向。食品檢驗和藥品監管的發展道路有所不同,食品檢驗工作將更加注重社會化,藥品檢驗機構將更加重視專業化。應當加快國家藥品實驗室建設步伐。

檢查體系:

《食品安全法》第六十條規定:「國家建立食品安全檢查員制度,依託現有資源加強職業化檢查員隊伍建設,強化考核培訓,提高檢查員專業化水平」。《藥品管理法》第104條規定:「國家建立職業化、專業化藥品檢查員隊伍。檢查員應當熟悉藥品法律法規,具備藥品專業知識」。《疫苗管理法》第七十一條規定:「國家建設中央和省級兩級職業化、專業化藥品檢查員隊伍,加強對疫苗的監督檢查」。

《「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明確,到2020年的目標是:職業化檢查員隊伍基本建成,實現執法程序和執法文書標準化、規範化。各級食品安全檢驗檢測能力達到國家建設標準,進出口食品檢驗檢測能力保持國際水平。《「十三五」國家藥品安全規劃》明確,到2020年的目標是:檢查能力進一步提升。依託現有資源,使職業化檢查員的數量、素質滿足檢查需要,加大檢查頻次。

2019年7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建立職業化專業化藥品檢查員隊伍的意見》(國辦發〔2019〕36號)明確了檢查員隊伍建設的主要目標、體制機制、檢查員配置、能力素質提升、激勵約束機制建立等內容。

嚴格說來,檢查是一項行政執法事項。由於行政編制的不足,事業單位承擔了政府機關的部分監管職責。我國藥品檢查機構源於藥品認證管理機構。過去藥品檢查機構主要是開展藥品生產經營體系認證及其相關檢查。藥品生產經營認證取消後,藥品檢查機構職責重新定位,逐步從質量體系認證檢查轉向全面執法檢查。

國辦發〔2019〕36號文件確立了到2020年底我國職業化專業化藥品檢查員制度建設的發展目標:國務院藥品監管部門和省級藥品監管部門基本完成職業化專業化藥品檢查員隊伍制度體系建設。在此基礎上,再用三到五年時間,構建起基本滿足藥品監管要求的職業化專業化藥品檢查員隊伍體系,進一步完善以專職檢查員為主體、兼職檢查員為補充,政治過硬、素質優良、業務精湛、廉潔高效的職業化專業化藥品檢查員隊伍,形成權責明確、協作順暢、覆蓋全面的藥品監督檢查工作體系。當前,應當加快構建職業化專業化檢查員的職業準入、職業層級、職責權利、工資待遇、教育培訓、職業晉升等制度。

評價體系:

《「十三五」國家藥品安全規劃》明確,到2020年的目標是:監測評價水平進一步提高。藥品不良反應和醫療器械不良事件報告體系以及以企業為主體的評價制度不斷完善,監測評價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藥品定期安全性更新報告評價率達到100%。

我國設有獨立的藥品評價機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機構)。目前各省都設有藥品評價機構,設區的市基本設有藥品評價機構。隨著藥品監管理念的創新,特別是動態監管、遞進監管、靈活監管、簡約監管等理念的出現,藥品研製、生產、經營、使用四環節以及審評、檢查、檢驗、評價四要素的力量配置將逐步趨向平衡,藥品評價將成為更受關注的領域。

新《藥品管理法》規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設置或者指定的藥品專業技術機構,承擔依法實施藥品監督管理所需的監測與評價工作。2018年藥品監管體制改革後,藥品監測與評價體系建設面臨新挑戰。應當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制定有關加強新時代藥品監測與評價工作的意見,明確發展目標、基本原則、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加快提升藥品監測與評價體系和能力的現代化水平。

相關焦點

  • 「國家食藥監管」App上線 隨時隨地查詢基礎數據
    日前,「國家食藥監管」App正式上線,公眾免費下載手機客戶端後,就能通過手機輕鬆瀏覽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政府網站發布的信息,隨時隨地查詢食品藥品基礎數據,方便快捷地掌握各項許可進度。    安卓版和蘋果版手機用戶在總局政府網站上掃描二維碼或網頁下載移動客戶端後,一個名為「國家食藥監管(CFDA)」的藍色圖標就能輕鬆安裝到用戶手機上。「國家食藥監管」App採用清新、簡約的設計風格,只需輕擊,滑動手指,27個欄目的「掌上」資訊和數據將展現在手機上。
  • 國家食藥監管總局發出消費提示:"磷蝦油"不是保健食品
    日前國家食藥監管總局發出磷蝦油產品消費提示。國家食藥監管總局表示,近日有媒體報導部分公司宣傳「南極磷蝦油保健品」功效強大、包治百病,為避免消費者上當受騙,提醒消費者注意:磷蝦油是衛生計生委於2013年批准的新食品原料,可在普通食品中使用,不能代替藥品,不能宣傳疾病治療、預防作用;截至目前,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未批准過含磷蝦油原料的保健食品。
  • 國家食藥監管總局負責人解讀病毒靈不良反應
    (完)  (原標題:國家食藥監管總局負責人解讀病毒靈不良反應)
  • 「有毒蟲草」與食藥監管困境
    甚至在食藥監系統內部也沒有做到鐵板一塊。2月27日,西藏自治區食藥監局發布關於冬蟲夏草使用問題的補充說明:冬蟲夏草是我國傳統中藥材,收入《中國藥典》。《中國藥典》未規定冬蟲夏草中砷限量值,消費者在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冬蟲夏草是安全的。
  • 副省長孫東生召開東部片會部署食藥安全工作
    4月14日,省政府在牡丹江市組織召開了文教衛生食品藥品領域有關工作東部地區推進座談會,孫東生副省長出席會議並作講話,省政府副秘書長邢愛國,省食安辦主任、食藥局局長王國才同志出席會議,牡丹江市政府、雞西市政府分管領導及所轄縣(市)政府主要負責人、分管領導參加會議。
  • 石家莊市食藥監局發布2016年食品藥品十大典型案例
    深澤縣深澤鎮王場小學未取得食品生產經營許可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案;2、石家莊慧宗商貿有限公司未經許可經營食品案;3、石家莊市鹿泉區元富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生產食品案;4、北京御生堂集團石家莊製藥有限公司生產銷售劣藥上清丸案;5、河北嘉泰醫藥經營有限公司向無資質藥房銷售藥品案;6、天津三快科技有限公司石家莊分公司未對入網食品經營者進行許可證審查案;7、裕華區桃李閣餐廳未經許可從事餐飲服務活動案;8、無極縣食藥監局查處無極縣醫院使用未依法註冊的醫療器械案
  • 食藥檢測機構:保留國家隊?擁抱第三方?
    隨著中國的食品藥品向現代化監管邁進,人們愈發意識到,以檢驗檢測機構和專業人才隊伍為代表的技術支撐體系,是食藥監管體系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同時也是當下的短板。「幾乎每家食品企業都遭遇過跟檢測相關的烏龍事件。」前述乳品企業一位負責人說。
  • 食藥監總局發話了!快對照清單檢查你的中藥方
    食藥監總局:我國肝癌患者多由B肝病毒引起 國家食藥監總局稱,根據流行病學大樣本、大數據分析,我國肝癌患者主要由B肝病毒感染引起。國家食藥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稱,馬兜鈴酸具有明顯腎毒性,可造成腎小管功能受損,甚至存在引發腎癌的風險,但不是所有馬兜鈴科植物都含馬兜鈴酸。
  • 食藥監總局回應紀委官員舉報:已向中紀委報告
    陸群在微博中還稱,邵明立為「金銀花鬧劇的總導演」,國家食藥監總局現任局長張勇「對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麻木不仁、不聞不問」。今天上午,國家食藥監總局新聞發言人回應稱:涉及腐敗等問題,已向中央紀委相關部門作了專門報告。
  • 紀委官員炮轟食藥監追蹤 回應:涉腐敗問題已報告
    昨天10時37分,新浪微博「@御史在途」,即實名認證為湖南省紀委預防腐敗室副主任的陸群,發微博炮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稱國家藥典委將南方金銀花改名為山銀花,給南方金銀花種植戶和藥廠帶來巨大經濟損失,給國家食藥監總局前局長、現國家藥典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委員邵明立家鄉的金銀花開發商帶來巨大利益。
  • 食藥監管總局公布2015年度藥品上市批准情況—新聞—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