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超導體或將因此實現!終於繪製出:重費米子化合物三維相圖!

2020-11-25 騰訊網

URu2Si2是一種金屬,屬於重費米子化合物家族,其中幾個量子相(如磁性和超導電性)可以競爭或共存。這些金屬表現出很小的能量尺度,很容易調節,這一特點使它們成為測試新物理思想和概念的理想選擇。例如,科學家經常使用這些化合物來測試與量子相變、量子臨界性和非傳統超導相關的理論。研究重費米子金屬可能最終揭示其他相關電子材料的新物理性質。

這些材料已顯示出廣泛的應用前景,如高溫超導體。法國國家強磁場實驗室(LNCMI/CNRS)和格勒諾布爾阿爾卑斯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現在與日本岡山大學和東北大學科學家合作,在高壓和強磁場的組合下對URu2Si2進行了系統研究。其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物理》期刊上,繪製了迄今為止知之甚少材料中的一個相圖,這是一個複雜的三維相圖。

開展這項研究的研究人員之一William Knafo說:URu2Si2的情況相當特殊。這個系統中存在著一個神秘的相,儘管經過30多年的研究,發表了數百篇關於這個主題的科學論文,但到目前為止,它還沒有被識別出來。URu2Si2中這個『隱藏有序』的識別,仍然是固體物理學中最具挑戰性的問題之一。研究並不是試圖直接理解URu2Si2中神秘的「隱藏秩序」階段。

隱藏的有序相

而是想要收集新的元素,這些元素最終可以在未來幫助這一探索。更具體地說,目標是確定三個參數(即磁場、壓力、溫度)的組合如何影響隱藏有序相,並使材料中的其他量子相穩定。研究實驗是當今最先進的實驗,它結合了三種極端條件:強磁場、高壓和低溫。並在LNCMI-土魯斯產生了強磁場,這是法國國家高磁場實驗室的脈衝場地點,而法國國家高磁場實驗室又屬於歐洲磁場實驗室。

在實驗中產生了高達60特斯拉的脈衝磁場,大約是地球磁場的100萬倍,這些脈衝的總持續時間為300毫秒。然後,研究人員使用由電容器組製成的發電機,最大能量為14兆焦耳,但充電功率為3兆焦耳,產生數千安培的電流,並將其發送到電阻磁鐵。目前,世界上只有幾個位於美國洛斯阿拉莫斯、日本東京、德國德勒斯登、中國武漢和土魯斯的設施支持這種強磁場研究。

研究使用了一個壓力室,它可以在溫度降至1.4Kelvin,也就是絕對零度(-273.15攝氏度)以上1.4度的標準氦低溫恆溫器內獲得高達4千兆帕斯卡(比大氣壓高出4萬倍)。研究對安裝在壓力室中心1毫米直徑孔內的兩個小樣本進行了電阻測量,一個樣本是所研究的材料URu2Si2,第二個樣本是壓力計。然後將四個微小電觸點焊接到URu2Si2上,最終能夠測量材料的電阻。

主要成果

為了確保脈衝磁場實驗的成功,所使用的樣品和導線必須仔細準備。研究主要成果是確定了URu2Si2的三維相圖,其中的三個維度是磁場、壓力和溫度。得到了隱藏有序相的邊界,也得到了這個系統中其他量子相的邊界:自旋密度波、反鐵磁性、偏振順磁等。在高壓下,場誘導的自旋密度波和隱藏有序相從URu2Si2中消失,但它表現出反鐵磁性。此外還表明,材料中的大量相界是由特定參數的場和壓力依賴性控制。

研究發現設置了新的限制條件,最終可能會為現有或新興關於URu2Si2中的電子關聯和有序相的理論提供信息。更具體地說,三維相圖可能是試圖對材料難以捉摸的隱藏有序相進行建模和理解的重要一步,這反過來可能有助於揭示新的物理。未來將繼續對重費米子材料的研究,目前研究集中在新材料UTe2上,在那裡觀察到了一個壯觀而罕見的現象:磁場誘導的超導。這個新系統是重費米子材料中磁性和超導相互作用的最好例證之一。

博科園|Copyright Science X Network/Ingrid Fadelli/Phys

參考期刊《自然物理》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相關焦點

  • 高溫超導體或將因此實現!終於繪製出:重費米子化合物三維相圖
    URu2Si2是一種金屬,屬於重費米子化合物家族,其中幾個量子相(如磁性和超導電性)可以競爭或共存。這些金屬表現出很小的能量尺度,很容易調節,這一特點使它們成為測試新物理思想和概念的理想選擇。例如,科學家經常使用這些化合物來測試與量子相變、量子臨界性和非傳統超導相關的理論。研究重費米子金屬可能最終揭示其他相關電子材料的新物理性質。
  • 石墨烯的常溫超導,曹原的「魔角」石墨烯能實現嗎?
    這個1.7開爾文表示的在比絕對零度高1.7K的溫度,換算成攝氏大約為:-271℃,這個溫度對於習慣以攝氏溫標的朋友肯定肯定非常了解這是一個難以在普通條件下實現的溫度!上圖是曹原在NATURE上論文的截圖,如果您有興趣全文,不妨留言可以轉發,要不然NATURE可是付費下載的!
  • 終於證明:存在雙密度波的物質狀態,實現高溫超導體或許不遠了!
    多年來,物理學家一直試圖破譯高溫超導體的電子細節,高溫超導體材料可能會給能量傳輸和電子學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因為高溫超導體能夠在冷卻到一定溫度以下時攜帶電流,而不會造成能量損失。
  • 高溫超導體的電子結構
    隨後朱經武、吳茂昆和趙忠賢等為代表的研究組分別獨立做出了臨界溫度在90K左右的Y-Ba-Cu-O,掀起了高溫超導的研究熱潮。2008年以來,另一類新的高溫超導體–鐵基超導體被成功發現,為高溫超導體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平臺。2012年,薛其坤研究組成功在SrTiO3襯底上生長了單層FeSe薄膜,可能具有很高的超導轉變溫度。
  • 物理學家首次發現高溫超導體,實現無損輸電將不是夢
    前者是無損傳輸電流的關鍵,而後者是實現​「懸浮」的關鍵。在以前,超導材料的溫度是極低的,​遠低於自然界中存在的溫度。將超導材料保存在此溫度下,非常困難且非常昂貴,​這讓它們無法在實際中應用。經過幾十年的嘗試,物理學家終於首次在室溫下實現​超導
  • 超導體的新突破,離室溫超導又近了一步
    尋找一種能在零下數百度的極端條件下工作的超導體是一種革命性的突破。但開發「室溫」超導體是一項科學尚未實現的壯舉。然而,中佛羅裡達大學的一名研究人員正在努力使這一目標更接近實現,他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最近發表在《通信物理》雜誌上。
  • 物理所預測非常規高溫超導體的電子結構基因
    基於這一結論,他們進一步解釋了為什麼非常規高溫超導會是如此稀有的現象,即這兩類材料都具有其他化合物不具備的特殊電子環境。在該環境中,參與反鐵磁超交換耦合的d電子軌道獨立於其他軌道單獨出現在費米能級附近。在銅基高溫超導體,由於是由八面體配位構成,這種環境只能由在d 原子殼層填充9個電子的過渡金屬陽離子Cu2+中實現。
  • 二維高溫超導體研究取得新進展-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合肥11月7日電(記者常河)中國科技大學陳仙輝院士與復旦大學物理學系張遠波課題組合作,在揭示高溫超導機理方面取得新進展。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成果已於近日在線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自然》上。
  • 什麼是鐵基高溫超導體
    2008年鐵基高溫超導體的發現,翻開了高溫超導研究的新篇章.最先發現的LnFeAsO(1111體系,Ln為鑭系元素)家族,之後相繼發現了以BaFe2As2為代表的122體系,LiFeAs為代表的111體系以及FeSe為代表的11體系.這四個體系構成鐵基超導體的基本結構類型,它們均具有準二維層狀結構
  • 鐵基超導體中觀察到絕緣體-超導體轉變
    銅氧化合物高溫超導體的母體普遍認為是反鐵磁的Mott絕緣體,超導電性的產生是通過摻雜引入載流子,壓制反鐵磁態導致的絕緣體-超導體轉變而實現的。
  • 又發現超導體中的新性質:電荷漲落!超導科學將迎來新突破?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前沿科技#系列徵文超導優異性能的應用無疑我們所夢寐以求的,然而要做到這一點,線路必須冷卻到非常低的溫度,以至於目前大規模使用超導體是不經濟的,也不現實。因此,在世界各地的實驗室中,科學家們正在尋找新的超導材料,新的超導材料可以在不那麼令人望而卻步的溫度下發揮作用。希望寄托在所謂的銅酸鹽,銅和氧基化合物,也被稱為高溫超導體,科學界正在集中精力研究。
  • 菱形石墨「透視」超導體
    新的研究表明,菱形石墨的特殊拓撲結構有效地提供了一種內在的「扭曲」,因此提供了一種替代介質來研究超導性的改變等效應。「這是一種有趣的替代方法,可以替代目前非常流行的關於『魔角』石墨烯的研究。」該研究作者之一Andre Geim說。
  • 進展|重費米子體系中雜化動力學的理論研究與實驗探測
    長期以來,對重費米子物理的理解主要基於平均場方法所提供的靜態雜化圖像。該圖像認為f電子在相干溫度T*之下會在費米面附近與導帶發生雜化,從而形成重電子能帶,並產生直接和間接雜化帶隙,引起f電子的局域-巡遊轉變。但是近些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實驗證據表明,真正理解重費米子的局域-巡遊轉變物理必須超越平均場理論的簡化圖像。
  • 重費米子體系中雜化動力學的理論研究與實驗探測獲進展
    長期以來,對重費米子物理的理解主要基於平均場方法所提供的靜態雜化圖像。該圖像認為f電子在相干溫度T*之下會在費米面附近與導帶發生雜化,從而形成重電子能帶,並產生直接和間接雜化帶隙,引起f電子的局域-巡遊轉變。但是近些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實驗證據表明,真正理解重費米子的局域-巡遊轉變物理必須超越平均場理論的簡化圖像。
  • 物理所鐵基高溫超導機理的中子散射研究取得進展
    高溫超導機理一直是凝聚態物理前沿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在目前已發現的銅氧化物和鐵砷化物兩大高溫超導家族中,母體均具有長程反鐵磁序,隨著空穴/電子摻雜的引入而壓制靜態反鐵磁序並出現高溫超導電性,而動態的反鐵磁漲落則存在於整個相圖區域。這一圖像促使人們相信反鐵磁漲落在高溫超導微觀機理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但如何理解磁激發與超導電性之間的關係卻存在許多疑問。
  • 中科大超導研究團隊在鐵基高溫超導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但是,在高溫銅氧化合物超導體中,關於「贗能隙」的起源卻有著非常大的爭議,主要原因是銅氧化物超導體中除超導態以外還存在其它豐富的電子有序態,這些有序態也有可能會產生「贗能隙」現象。理解高溫超導體中的「贗能隙」現象被認為是解決高溫超導機理的關鍵之一。2008年,鐵基高溫超導材料家族的發現,為研究高溫超導機理帶來了一個新的契機。那麼,在鐵基高溫超導體中是否也有「贗能隙」現象以及其來源又是什麼?
  • 又發現超導體中的新性質
    超導優異性能的應用無疑我們所夢寐以求的,然而要做到這一點,線路必須冷卻到非常低的溫度,以至於目前大規模使用超導體是不經濟的,也不現實。因此,在世界各地的實驗室中,科學家們正在尋找新的超導材料,新的超導材料可以在不那麼令人望而卻步的溫度下發揮作用。希望寄托在所謂的銅酸鹽,銅和氧基化合物,也被稱為高溫超導體,科學界正在集中精力研究。
  • PRL:「類五角石墨烯狀」結構的高溫超導體
    ,是潛在的高溫超導體,備受關注。2017-2019年,理論預測和實驗研究相繼發現「籠狀」氫化物LaH10的超導溫度達到250~260 K,堅定了尋找室溫超導體的信心。近日實驗上在高壓下合成了碳質硫氫化物,在288 K的室溫條件下實現了零電阻,讓人們看到了室溫超導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