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中國網訊】近日,東北大學材料加工工程專業在讀博士王昊傑,帶領著創業團隊研發出國內領先的低壓真空滲碳熱處理新工藝,實現了對航空發動機軸承用鋼滲層碳化物的精確控制。這一工藝,使高端航空軸承鋼獲得了更高的強度,更好的表面硬度、疲勞強度、磨損強度、壽命以及更優異的綜合性能。此工藝已得到中國航發哈爾濱軸承有限公司的認可。
航空發動機軸承,是飛機的關鍵零部件。發動機的起動系統、燃油系統、滑油系統、液壓系統等主要附件都是由發動機轉子通過齒輪傳動裝置帶動的。軸承材料是保證航空發動機安全可靠的基礎,軸承的加工工藝特別是熱處理工藝則直接影響著航空發動機的整體性能。
讓國內企業都用得起高端熱處理裝備
滲碳熱處理工藝,是大幅度提高機械零件表面硬度、疲勞強度、磨損強度的關鍵技術之一,被廣泛應用於齒輪、傳動軸、軸承等關鍵構件的表面硬化處理,對高端機械的升級換代和質量提升起著重要作用。
目前,我國金屬滲碳熱處理存在的最突出問題是表面質量不過關和環保壓力較大。國外雖然有先進的裝備和技術可以解決上述問題,但是價格高昂、技術保密,只有一汽集團、上汽大眾等大型企業有實力購買高端熱處理設備,而國內16000家左右的熱處理企業中,大多數無法負擔高昂的進口裝備成本。因此,儘早讓國內企業都用得起這種裝備,成為王昊傑的目標。
打造國內低壓真空滲碳第一品牌
攻讀博士的第一年,王昊傑就在導師王昭東教授的指導下,開展了對低壓真空滲碳成套裝備的系統研究。他走訪了全國大部分正在使用這一設備的工廠和正在研發這一設備的公司,很快成了各個企業的「熟人」。從原始的認知出發,再到工藝模型的原理,王昊傑在堅持中突破自己,將完整的成套裝備設計思路整理出來,開始與企業合作進行生產裝配。
在裝配過程中,為了實現自己制定的工藝,王昊傑在摸索中屢敗屢戰。當實驗遇到困境時,只要想到產品研發出來後可以幫助企業解決產品問題,他就幹勁十足,一有時間就去查找國外先進的技術資料,不斷修改設計方案,在他和加工企業的共同努力下,終於讓純國產低壓真空滲碳熱處理成套裝備成功問世。
三年多的研發過程,使王昊傑和國內大部分製造真空爐的企業有了交集,很多企業都高薪聘請他做技術顧問,甚至提出給與他股份、邀請他加盟,其中一家上市公司提出要以1000萬的價格買斷他研發的新型熱處理技術。經過幾次合作,王昊傑發現,自己對於合作企業的製造質量無法控制,於是他萌生了自己創辦企業的想法,想通過自己創業把控產品質量,將自己研發的產品打造成國內低壓真空滲碳第一品牌。
面向企業需求,研發更多新技術
2017年6月,王昊傑創立了瀋陽東博熱工科技有限公司,圍繞熱處理行業綠色發展,開發低壓真空滲碳成套裝備。基於王昊傑之前四五年的技術研究和積累,他和團隊先後開發出航發軸承和齒輪、機器人RV減速器擺線輪、高鐵用高端密封件卡套等關鍵部件的熱處理工藝開發的熱處理工藝。
打破國外嚴格的技術封鎖,使這些國外壟斷的產品目前都可以實現國內自主製造,並使成本大幅降低,讓國外企業完全失去競爭力。
截至2018年底,王昊傑的團隊已經完成3000多萬的產值。
未來可期
目前,王昊傑團隊已經和航發瀋陽黎明、航發哈爾濱軸承有限公司籤訂了協議,又和航發東安發動機、中車等單位達成了合作意向,將通過低壓真空滲碳技術突破推動第二、第三代航空發動機軸承、齒輪滲碳鋼的市場化批量生產。與此同時,王昊傑的企業還在積極開展真空氮化、梯度熱處理等新技術的研究,以實現企業的良性可持續發展。
辛苦的科研付出
是突破傳統的創新發明
榮譽背後
是遭遇失敗後的堅持
是時間積澱的研發碩果
東大人,一路向前
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