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亞使命,為中國做最好的航空發動機零部件——專訪無錫航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嚴奇

2020-11-06 無錫政協

航空發動機被喻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基礎工業和科技實力、彰顯強國地位的重要標誌。而葉片則被稱為航空發動機的「第一關鍵件」,直接影響到發動機的效能與壽命。

提到葉片,業內總習慣將其和無錫聯繫在一起。新中國成立70年來,從早期的內燃渦輪增壓器葉片、到工業汽輪機葉片;從火電、核電汽輪機葉片,再到如今的燃機葉片、航空發動機葉片,葉片製造這一核心動力部件產業在無錫歷經了半個多世紀不斷的產業升級,無錫已然是中國動力葉片的製造中心。


其中不得不提的是,曾經的國企、現在的航亞科技,以及與這兩者密不可分的 「掌舵者」——嚴奇。從1988年入職到2001年帶領國企扭虧為盈、成為行業的「隱形冠軍」,再到2014年創辦「以專業推動進步」的航亞、成為新一代LEAP發動機壓氣機葉片的「明星供應商」,嚴奇的職業軌跡裡蘊含著葉片產業什麼樣的發展軌跡,這背後又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筆者就此對無錫航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嚴奇進行了專訪。

打造中國航空零部件領域的標杆企業

筆者:航空發動機零部件生產工程複雜、投資建設周期長,做這個產業不是僅有理想情懷就可以的。航亞科技誕生5年來,它活得好不好,這個創業團隊到底經歷了什麼?

嚴奇:「航亞不僅活著,而且還活得挺好。」2014年5月28日,航亞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13年的改革建設,帶領國企從瀕臨破產到發展如日中天之時,我離開了自己多年如一日貢獻青春、智慧和熱情的企業,創辦了航亞科技,一時間,各種惋惜、質疑、讚嘆隨之而來,許多人等著看我沒有了國企背景的支持,能否「華麗轉身」。

很多人不解,我在接近知天命的年紀,在宏觀經濟、實體經濟不是很景氣的情況下,選擇了負債千萬創辦航空發動機零部件企業。

有一位老領導,在得知我創辦航亞後,曾打電話:「小嚴,這是你幹的嗎?這是國家幹的!你能有多少錢幹航空發動機的事業?」我完全理解老領導的善意提醒。

「但全球航空發動機產業未來不能沒有中國企業的參與!」根據相關機構的預測,未來中國將佔據全球飛機及其發動機的年需求量的四分之一,亞太地區正在蓬勃發展的需求市場、充裕的資本資源、密集的技術管理人才,吸引著全球航空製造業在此集聚。

一個民航發動機上,平均要裝精鍛葉片1000-2000件左右。目前世界上自第三代發動機開始,已經全部使用精鍛葉片,但中國精鍛葉片製造才剛剛起步。

這正是航亞科技的機會所在。雖然現在航空發動機零部件製造被央企所壟斷,但這個產業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和盈利模式,需要根據客戶要求,不斷跟隨最先進設計和工藝,「機遇實在是太多了」。

「這個世界上想為中國航空發動機零部件做點事的人多得是,憑什麼你去做?!」決定創業前,我常常捫心自問。這種零部件,國外很多也都是民營企業在做,我們本身就在業內,不僅有情懷,更知道該怎麼做好產品,如何做好專業化企業。


航亞成立前,我做葉片已近30年。如今我還想再幹20年,想航亞科技邁入全球航空發動機公司零部件Tier1的供應商之列。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我很有自信,始終秉持專業為王的理念。「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做一個能夠自己掌控發展速度,具有高度專業化水準的企業。」

於是,一家開發製造航空發動機關鍵零部件的民營企業正式成立。在起步階段,選擇專注於整個航空工業體系中最富有挑戰、難度最高的領域之一——壓氣機葉片,並且將國際市場作為發展的主戰場。8位高管56名員工,總投資逾1.5億元。這是航亞的起點,也是我從一開始就背負的壓力。

在公司起步的有一個階段,我每天晚上都睡不著覺。對於飛機發動機來說,一個核心零部件的沉沒,付出的成本不僅僅是這個零部件本身,而是飛機整體甚至是更沉重的代價!現實遠比理想嚴苛,需要付出艱巨的努力。作為航空發動機領域的專業化企業,航亞科技必須花大力氣抓好質量文化和管理文化,強化工程化和產業化能力,抓好體系和流程管控。

我對航亞進入航空製造業,時刻保持嚴謹和謹慎態度。我想做的,就是打造一個高素質、高水平的裝備製造業的標杆企業。我希望每一個航亞的人都能銘記這一點,做到深刻理解客戶的需求,將這種理解提升到理念,將理念轉化為流程,並最終順利進入產業化。公司的「戰略地圖」目前主要是我在領軍制定,規劃投資、技術發展、人才支撐的路線都採取大膽構想、小心求證策略。

與一般企業三年、五年規劃不同,我制定的2035年發展目標,是以航亞創建20年為標誌的,也是自己70歲退休時要達到的目標。對比眾多打過交道的日本企業,日立、東芝、三菱、三井等,我發現日本企業的規劃,少則三、五十年,多則一百年。「航亞科技5年發展規劃肯定不行,至少要做20年的規劃。」公司計劃用20年左右時間,努力發展成為航空發動機零部件科研及生產的小巨人企業。

2016年12月,成立三年多的航亞在新三板掛牌。有人說,以嚴奇的資歷、背景、人脈、能力,這並不意外。其實,在這些「理所當然」的背後,是一條鮮為人知的崎嶇之路。

前方並無路可循,我在拓荒前行。很多人知道,航亞科技創業團隊是從國有體制內跳出來,藉助創業者個人資源和社會資源構建的一個創新平臺,也是為國家戰略服務的一個全新企業。公司用先進的精鍛製造技術和近淨成型工藝技術等,開發生產先進高性能航空發動機的壓氣機和風扇部件,獲得了國內外專業知名客戶的肯定和認可。有些朋友可能知道,我是從國企辭職創業的,但可能不知道現在航亞科技從事的是一個完全不同於原先國企的全新的產品業務領域:產品領域不同、技術研發體系不同,業務流程和管控流程不同,創新發展理念也不盡相同。航亞科技有個自我定義的標籤:集成創新、飛越新高。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我們希望通過集成創新,追求更高質量的發展!

不做只為賺錢而活的民營企業

筆者:航亞開業後的1年多時間裡,幾乎沒有任何業務收入,天天燒錢深耕專業化之路,您內心真的不著急嗎?航亞是如何迎來轉機的?

嚴奇:關於企業的使命,航亞背負的,遠比人們想像得要多。就像航亞初創時,我說的那樣,希望航亞是一個「以專業推動進步的現代化企業,努力成為航空發動機零部件的全球一流供應商,而不是一個純粹只為賺錢而活的民營企業。」也許,航亞的路還很長,但是從它誕生的第一天起,就帶著領航人理想主義的色彩。


最困難的時候,公司開業大半年沒有任何銷售收入,企業虧損巨大,說內心一點不著急是假的。但我內心很清楚,走專業化之路這些經歷是必須。對我而言,所有的努力與勤奮,所有的甘願冒險和經受磨難,根本上都是為了自我心靈的滿足。

現在大家都在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1984年我高中畢業時,班主任要求每個學生站起來講自己未來的理想,那時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工程師。我的初心,現在細細想來應該是做出好的產品,我的使命就是做個出色的工程師。這個理想在當今社會要實現也不太容易了。那我們航亞的初心是什麼呢?用最好的工藝做出最好的葉片等航空發動機零部件產品,還有骨科關節等醫療器械產品。做出最好的產品,貢獻給社會,這應該是航亞的初心吧!成為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端製造企業,成為代表中國航空零部件專業製造領域的新生力量——這是貼在公司大廳最顯著位置,航亞人的使命。在航亞能夠存活下來6年後的今天,再次重溫初心,牢記使命具有重要意義。

講個小故事,有一天清晨,我陪夫人去梅園開元寺。之前我很少承認過自己是無錫人,雖然小時候曾在這裡生活,也有一部分家族人在這裡紮根。但那天早上,我被周圍的無錫話包圍著,那種氛圍讓想起小時候外公外婆帶著我在惠山逛廟會。那一刻,做了一輩子葉片的我忽然覺得,應該為無錫留下些什麼。

如果單純是為了賺錢,航亞絕對不會走像今天這樣的路。我希望這個企業不僅能符合國際市場的需求,能夠成為代表中國發動機零部件企業的新生力量,從而推動整個行業的進步,另外,也能夠讓人一想到葉片就想到無錫這個城市。

開業後一年半的時間裡,航亞拿到了幾乎所有行業準入、客戶資質要求、質量體系認證,取得資質認證的速度非常快。我覺得這是專業化的結果,懂得核心在哪裡,需要做什麼以及怎麼做。「航亞要進入的領域,一定要做到前兩名,因為專業化的核心就在於永遠做最好的」。

2015年5月,航亞整體葉盤業務開業。在隨後的半年時間裡,航亞圍繞某重點型號發動機風扇(壓氣機)整體葉盤製造技術,與中國航發集團設計單位一起深度合作,協同創新、攻堅克難,突破整體葉盤加工關鍵技術,實現了該技術在民用航空發動機上的應用,縮短了與國外的差距。航亞產品也經由央視《大國重器》播出而為世人所知。

因為專業化的定位和高標準、高要求,航亞創立不到3年就贏得了賽峰、GE等一批國際知名客戶的認可,成為他們信賴的供應商。現在又即將上市,但在我心裡,這些遠遠不能代表成功。

直到今天我也沒有覺得航亞一定會成功。我們的成本高、要求高,價格卻比歐洲市場低30%。但是我從未動搖的是,在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中,民營企業應該挑大梁,不讓國家因為飛機發動機上的一個重要零部件而被「卡脖子」,航亞要讓國家在這方面沒有後顧之憂。

走到現在,我始終對新三板心存感激,「沒有資本市場,就沒有航亞。」為了實現融資,發展產業平臺,航亞選擇在新三板掛牌。相比傳統的債務融資,航亞發展更多選擇了股權融資。2015年股改前,航亞募集了1億元,當時航亞銷售收入只有三、四百萬元,但投資者仍然非常看好團隊和公司未來的發展。2017年下半年,中國航發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新晉為航亞第三大股東。

面對不斷增長的市場空間,航亞還需要不斷的資本投入,仍會通過股權融資的方式。我對未來投資人的期望是,能夠與航亞一起榮辱與共、長期合作,在產業合作、產融結合方面能為航亞賦能,一起將航空發動機零部件產業做強做大。

優秀的人才隊伍是航亞最寶貴的資源。我非常重視給有潛力的年輕人機會。公司團隊目前由「60後」帶「80後」創業,下一批年輕的接班人已嶄露頭角,「總經理是我一手培養成長起來的,現在的『80後』團隊則又是我和總經理一起培養帶出來的。」

作為高科技企業,航亞始終要將人力資源的培育建設放在核心地位,堅持人才隊伍建設和科研項目的持續投入。我的「人才觀」是:「人才是屬於社會的,我哪怕知道這位人才未來要走,我還是會培養他。」面對航亞既定的戰略目標,近幾年來,我從各地引進高端人才200多名。2019年,我們鼓勵全員創新創業,列出27個科研項目,拿出全體工程師工資的12%用於研發獎勵。我們需要進一步築巢引鳳、集聚各類優秀人才並逐步培育人才隊伍,我們需要與全體員工共創產業發展平臺,創建出一個個優秀工程師團隊,創建出更多創業創新平臺,做出好產品,回報家人和社會。

我們追求的事業才剛剛起步,需要幾代人的艱苦努力頑強拼搏,航亞才能從幼苗長成大樹。我們需要樹立長期主義的發展觀念,面對不確定形勢,不浮躁、不氣餒,不追求短期行為。航亞經營始終要貫徹精益思想,工作始終要遵循合規原則,對專業始終保持敬畏,對風險始終保持警覺。一句話,我們需要保持住思想上和行動上的產業發展定力,行穩才能致遠。

人物簡介: 

嚴奇,無錫航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無錫市政協委員、江蘇省工商業聯合會(總商會)副會長、無錫市工商聯副主席、無錫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會長。

相關焦點

  • 大韓航空擬巨資併購韓亞航空 韓國「超級」航企前景幾何
    同時,眼看中國航空需求不斷恢復,也不排除未來大韓航空會與我國航企合作,以旅遊為重點加密航班、代碼共享等。不過多位專家也直言,疫情之後韓國政府是否會出臺相關措施來防止航企「一家獨大」的現象,還有待觀望。巨資收購根據大韓航空發布的消息,此次整合由韓國政府牽頭,該公司計劃於明年初發行新股,預期融資2.5萬億韓元。
  • 2020年中國航空發動機葉片市場現狀
    航發精鑄隸屬於中國航發集團,由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進行管理,主要從事航空發動機精密鑄造葉片的科研、生產,是國內最主要的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供應商。航亞科技主要供應航空發動機壓氣機葉片,與中國航發商發形成了長期合作關係。
  • 航空發動機龍頭航發動力
    今天我們首先一起來梳理航發動力,公司主要業務分為三類:航空發動機及衍生產品、外貿出口轉包業務、非航空產品及其他業務。主要產品和服務有軍民用航空發動機整機及部件、民用航空發動機零部件生產與出口、軍民用燃氣輪機、軍民用航空發動機維修保障服務。
  • 航鐵集團飛機製造有限公司出售飛機航材,發動機短艙,APU,起落架...
    航鐵集團飛機製造有限公司推出波音空客全系列航材交易:發動機短艙,APU,起落架,雷達罩,航電系統,螺旋槳,PMA零部件,整機噴漆。支持波音737-200,B737-300,B737-400,B737-500,B737-600,B737-700,B737-800,B737-900,B747,B757,B767,B777,B787航材交易。
  • 立航科技明日上會見分曉
    立航科技明日上會見分曉   18個月的漫長等待後,立航科技IPO似乎只差「臨門一腳」。會議公告 》,成都立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IPO
  • 傳統航空隸下的廉價航空一覽 中國7家航司入列
    中國聯合航空,成立於1986年,2014年轉為低成本航空公司,總部位於中國北京,主要樞紐機場為北京大興機場,機隊數量53架,中聯航(China United Airlines)的母公司為中國東方航空。(圖為中聯航的波音737-800客機)烏魯木齊航空,成立於2013年,總部位於中國烏魯木齊,主要樞紐機場為烏魯木齊地窩堡機場,機隊數量17架,烏魯木齊航空(Urumqi Air)的母公司為海南航空。
  • 「紅土航空」更名為「湖南航空」
    「紅土航空」更名為「湖南航空」將於10月25日開啟2020冬春航季,計劃執行國內航線21條湖南首家航空公司——「紅土航空」,已於近日完成企業名稱變更,更名為湖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14日,湖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全新名稱向外發布消息稱,將於10月25日開啟2020冬春航季,計劃執行國內航線21條,其中新增航線5條。按計劃,今年10月25日起,全國民航業將進入2020冬春航季。在新航季,湖南航空將進一步優化運力布局和航線網絡結構,以長沙、昆明、無錫、南京等基地城市為主要出發城市,計劃執行國內航線21條,其中新增航線5條。
  • 航基股份更名為「瑞港國際機場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獲批 | 美通社
    作為海口美蘭國際機場的經營主體,海航基礎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4月23日於香港聯交所發布公告稱,公司名稱擬由「海航基礎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瑞港國際機場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更名事項已經航基股份第六屆第十三次董事會會議審議通過
  • 深圳亞聯發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五屆董事會第八次會議決議的公告
    深圳亞聯發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第五屆董事會第八次會議於2019年7月12日以電郵的方式發出召開董事會會議的通知,於2019年7月16日上午10:00在公司會議室以現場表決和通訊表決相結合的方式舉行。本次會議應到董事9名,實際到會董事9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有關規定。
  • 民營航企「修路記」:社會責任是長龍航空的最高使命
    長龍航空供圖劉啟宏獲浙江省政協系統「最美政協人」。長龍航空供圖中新網杭州9月10日電(錢晨菲 徐翹楚)「要致富,先修路,要快富,修大路。航空航線便是一條空中大『路』。我們是民營企業,飽含家國情懷,把政協委員責任和企業社會責任落實在行動中,為國修大『路』,為浙江這個家修大『路』。」近日,長龍航空董事長劉啟宏獲評浙江省政協系統「最美政協人」。
  • 星航互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揭牌成立,中國衛通專業化運作航空網際網路
    (左起)孫京、李忠寶、卓超、張陶共同為新公司揭牌星航互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星航互聯」)由中國衛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衛通」)與航天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簡稱航天投資)旗下國華衛星應用產業基金(南京)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共同出資設立,是中國衛通控股的專門提供航空網際網路服務的專業子公司,註冊資本1億元。
  • 航新科技擬易主 恆星資本將入局
    本次控制權變更的交易對方擬為恆星資本或其指定的經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或其授權單位認可的主體。公司股票自1月11日起停牌,停牌時間不超過5個交易日。   本次控制權變更的交易對方擬為深圳前海恆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簡稱「恆星資本」)或其指定的經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或其授權單位認可的主體。   恆星資本成立於2015年,持有中國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
  • 西安飛機國際航空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
    二、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陝西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航飛機起落架有限責任公司、西安航空制動科技有限公司為本次權益變動的一致行動人,陝西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航飛機起落架有限責任公司、西安航空制動科技有限公司以書面形式授權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共同名義編寫本報告書,並負責本次權益變動的報批和信息披露工作。
  • 亞聯發展董事長王永彬間接增持2399萬股 現持有公司6.10%股份
    亞聯發展(002316)董事長王永彬於2018年11月9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分別受讓許華強、李天水持有的百錦公司及俊賢公司100%股份,從而間接持有香港鍵橋100%的股份,間接持有亞聯發展2399.08萬股股份的權益變動行為
  • 亞錦科技又被問詢!三次受讓南孚電池估值差異合理嗎?董事長10次...
    6.1億元中,6億元為亞錦科技應付渤海信託的借款本金。,因此亞錦科技的市值可以真實、公允地體現南孚電池在資本市場,至少是新三板市場上的價值;2018年7月受讓股權在定價時,以北京中同華資產評估有限公司出具的資產評估報告為基礎,經第三方投資人寧波睿聯和亞錦科技共同認可的市場估值定價。
  • 立航科技IPO:立足航空領域,致力成為國內軍機地面保障設備一流企業
    航空工業是國家戰略性高技術產業,是國防空中力量和航空交通運輸的物質基礎,屬於國家產業政策鼓勵和支持發展的行業。近年來,為規範和推動航空零部件製造業的健康發展,國家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與航空零部件相關的行業政策,涵蓋了軍用航空設備、民用航空設備、軍民融合政策等方面。
  • 造業上的皇冠,航空發動機
    目前世界上能夠獨立研製高性能軍用航空發動機的國家也只有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中國等少數幾個國家。為了更好的發展發動機,2012年設立「航空發動機與燃氣輪機」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市場稱為兩機專項。2016年,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成立,註冊資本500億元,從而實現將飛機製造企業和發動機製造企業分離,同時兩機專項也進入實質籌備實施階段。
  • [收購]南通科技:北京市時代九和律師事務所關於《投資集團股份有限...
    南通工貿 指 南通科技工貿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中航工業 指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 中航高科 指 中航高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中航復材 指 中航複合材料有限責任公司 優材京航 指 北京優材京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優材百慕 指 北京優材百慕航空器材有限公司 航材院 指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製造所 指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北京航空製造工程研究所 中航智控 指 中航高科智能測控有限公司 中國航材 指
  • 深度|亞虎實控人王汝聰回應投資花王股份:收購資金來自重組企業...
    王汝聰告訴財聯社記者:「溢價收購是亞虎整體戰略的需要,爭取時間,可以保證收購的順利進行,保證整體戰略按照時間點推進。該收購併無私下協議,也為花王下一步的成長性提供支撐。」對於亞虎公司整體戰略是什麼的疑問,王汝聰稱:「亞虎的整體戰略是藉助21年第一代網際網路創業者的使命和責任來驅動一個生態化、網格化的電商、直播、物流和服務業一體化的產業網際網路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