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發動機被喻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基礎工業和科技實力、彰顯強國地位的重要標誌。而葉片則被稱為航空發動機的「第一關鍵件」,直接影響到發動機的效能與壽命。
提到葉片,業內總習慣將其和無錫聯繫在一起。新中國成立70年來,從早期的內燃渦輪增壓器葉片、到工業汽輪機葉片;從火電、核電汽輪機葉片,再到如今的燃機葉片、航空發動機葉片,葉片製造這一核心動力部件產業在無錫歷經了半個多世紀不斷的產業升級,無錫已然是中國動力葉片的製造中心。
其中不得不提的是,曾經的國企、現在的航亞科技,以及與這兩者密不可分的 「掌舵者」——嚴奇。從1988年入職到2001年帶領國企扭虧為盈、成為行業的「隱形冠軍」,再到2014年創辦「以專業推動進步」的航亞、成為新一代LEAP發動機壓氣機葉片的「明星供應商」,嚴奇的職業軌跡裡蘊含著葉片產業什麼樣的發展軌跡,這背後又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筆者就此對無錫航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嚴奇進行了專訪。
打造中國航空零部件領域的標杆企業
筆者:航空發動機零部件生產工程複雜、投資建設周期長,做這個產業不是僅有理想情懷就可以的。航亞科技誕生5年來,它活得好不好,這個創業團隊到底經歷了什麼?
嚴奇:「航亞不僅活著,而且還活得挺好。」2014年5月28日,航亞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13年的改革建設,帶領國企從瀕臨破產到發展如日中天之時,我離開了自己多年如一日貢獻青春、智慧和熱情的企業,創辦了航亞科技,一時間,各種惋惜、質疑、讚嘆隨之而來,許多人等著看我沒有了國企背景的支持,能否「華麗轉身」。
很多人不解,我在接近知天命的年紀,在宏觀經濟、實體經濟不是很景氣的情況下,選擇了負債千萬創辦航空發動機零部件企業。
有一位老領導,在得知我創辦航亞後,曾打電話:「小嚴,這是你幹的嗎?這是國家幹的!你能有多少錢幹航空發動機的事業?」我完全理解老領導的善意提醒。
「但全球航空發動機產業未來不能沒有中國企業的參與!」根據相關機構的預測,未來中國將佔據全球飛機及其發動機的年需求量的四分之一,亞太地區正在蓬勃發展的需求市場、充裕的資本資源、密集的技術管理人才,吸引著全球航空製造業在此集聚。
一個民航發動機上,平均要裝精鍛葉片1000-2000件左右。目前世界上自第三代發動機開始,已經全部使用精鍛葉片,但中國精鍛葉片製造才剛剛起步。
這正是航亞科技的機會所在。雖然現在航空發動機零部件製造被央企所壟斷,但這個產業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和盈利模式,需要根據客戶要求,不斷跟隨最先進設計和工藝,「機遇實在是太多了」。
「這個世界上想為中國航空發動機零部件做點事的人多得是,憑什麼你去做?!」決定創業前,我常常捫心自問。這種零部件,國外很多也都是民營企業在做,我們本身就在業內,不僅有情懷,更知道該怎麼做好產品,如何做好專業化企業。
航亞成立前,我做葉片已近30年。如今我還想再幹20年,想航亞科技邁入全球航空發動機公司零部件Tier1的供應商之列。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我很有自信,始終秉持專業為王的理念。「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做一個能夠自己掌控發展速度,具有高度專業化水準的企業。」
於是,一家開發製造航空發動機關鍵零部件的民營企業正式成立。在起步階段,選擇專注於整個航空工業體系中最富有挑戰、難度最高的領域之一——壓氣機葉片,並且將國際市場作為發展的主戰場。8位高管56名員工,總投資逾1.5億元。這是航亞的起點,也是我從一開始就背負的壓力。
在公司起步的有一個階段,我每天晚上都睡不著覺。對於飛機發動機來說,一個核心零部件的沉沒,付出的成本不僅僅是這個零部件本身,而是飛機整體甚至是更沉重的代價!現實遠比理想嚴苛,需要付出艱巨的努力。作為航空發動機領域的專業化企業,航亞科技必須花大力氣抓好質量文化和管理文化,強化工程化和產業化能力,抓好體系和流程管控。
我對航亞進入航空製造業,時刻保持嚴謹和謹慎態度。我想做的,就是打造一個高素質、高水平的裝備製造業的標杆企業。我希望每一個航亞的人都能銘記這一點,做到深刻理解客戶的需求,將這種理解提升到理念,將理念轉化為流程,並最終順利進入產業化。公司的「戰略地圖」目前主要是我在領軍制定,規劃投資、技術發展、人才支撐的路線都採取大膽構想、小心求證策略。
與一般企業三年、五年規劃不同,我制定的2035年發展目標,是以航亞創建20年為標誌的,也是自己70歲退休時要達到的目標。對比眾多打過交道的日本企業,日立、東芝、三菱、三井等,我發現日本企業的規劃,少則三、五十年,多則一百年。「航亞科技5年發展規劃肯定不行,至少要做20年的規劃。」公司計劃用20年左右時間,努力發展成為航空發動機零部件科研及生產的小巨人企業。
2016年12月,成立三年多的航亞在新三板掛牌。有人說,以嚴奇的資歷、背景、人脈、能力,這並不意外。其實,在這些「理所當然」的背後,是一條鮮為人知的崎嶇之路。
前方並無路可循,我在拓荒前行。很多人知道,航亞科技創業團隊是從國有體制內跳出來,藉助創業者個人資源和社會資源構建的一個創新平臺,也是為國家戰略服務的一個全新企業。公司用先進的精鍛製造技術和近淨成型工藝技術等,開發生產先進高性能航空發動機的壓氣機和風扇部件,獲得了國內外專業知名客戶的肯定和認可。有些朋友可能知道,我是從國企辭職創業的,但可能不知道現在航亞科技從事的是一個完全不同於原先國企的全新的產品業務領域:產品領域不同、技術研發體系不同,業務流程和管控流程不同,創新發展理念也不盡相同。航亞科技有個自我定義的標籤:集成創新、飛越新高。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我們希望通過集成創新,追求更高質量的發展!
不做只為賺錢而活的民營企業
筆者:航亞開業後的1年多時間裡,幾乎沒有任何業務收入,天天燒錢深耕專業化之路,您內心真的不著急嗎?航亞是如何迎來轉機的?
嚴奇:關於企業的使命,航亞背負的,遠比人們想像得要多。就像航亞初創時,我說的那樣,希望航亞是一個「以專業推動進步的現代化企業,努力成為航空發動機零部件的全球一流供應商,而不是一個純粹只為賺錢而活的民營企業。」也許,航亞的路還很長,但是從它誕生的第一天起,就帶著領航人理想主義的色彩。
最困難的時候,公司開業大半年沒有任何銷售收入,企業虧損巨大,說內心一點不著急是假的。但我內心很清楚,走專業化之路這些經歷是必須。對我而言,所有的努力與勤奮,所有的甘願冒險和經受磨難,根本上都是為了自我心靈的滿足。
現在大家都在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1984年我高中畢業時,班主任要求每個學生站起來講自己未來的理想,那時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工程師。我的初心,現在細細想來應該是做出好的產品,我的使命就是做個出色的工程師。這個理想在當今社會要實現也不太容易了。那我們航亞的初心是什麼呢?用最好的工藝做出最好的葉片等航空發動機零部件產品,還有骨科關節等醫療器械產品。做出最好的產品,貢獻給社會,這應該是航亞的初心吧!成為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端製造企業,成為代表中國航空零部件專業製造領域的新生力量——這是貼在公司大廳最顯著位置,航亞人的使命。在航亞能夠存活下來6年後的今天,再次重溫初心,牢記使命具有重要意義。
講個小故事,有一天清晨,我陪夫人去梅園開元寺。之前我很少承認過自己是無錫人,雖然小時候曾在這裡生活,也有一部分家族人在這裡紮根。但那天早上,我被周圍的無錫話包圍著,那種氛圍讓想起小時候外公外婆帶著我在惠山逛廟會。那一刻,做了一輩子葉片的我忽然覺得,應該為無錫留下些什麼。
如果單純是為了賺錢,航亞絕對不會走像今天這樣的路。我希望這個企業不僅能符合國際市場的需求,能夠成為代表中國發動機零部件企業的新生力量,從而推動整個行業的進步,另外,也能夠讓人一想到葉片就想到無錫這個城市。
開業後一年半的時間裡,航亞拿到了幾乎所有行業準入、客戶資質要求、質量體系認證,取得資質認證的速度非常快。我覺得這是專業化的結果,懂得核心在哪裡,需要做什麼以及怎麼做。「航亞要進入的領域,一定要做到前兩名,因為專業化的核心就在於永遠做最好的」。
2015年5月,航亞整體葉盤業務開業。在隨後的半年時間裡,航亞圍繞某重點型號發動機風扇(壓氣機)整體葉盤製造技術,與中國航發集團設計單位一起深度合作,協同創新、攻堅克難,突破整體葉盤加工關鍵技術,實現了該技術在民用航空發動機上的應用,縮短了與國外的差距。航亞產品也經由央視《大國重器》播出而為世人所知。
因為專業化的定位和高標準、高要求,航亞創立不到3年就贏得了賽峰、GE等一批國際知名客戶的認可,成為他們信賴的供應商。現在又即將上市,但在我心裡,這些遠遠不能代表成功。
直到今天我也沒有覺得航亞一定會成功。我們的成本高、要求高,價格卻比歐洲市場低30%。但是我從未動搖的是,在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中,民營企業應該挑大梁,不讓國家因為飛機發動機上的一個重要零部件而被「卡脖子」,航亞要讓國家在這方面沒有後顧之憂。
走到現在,我始終對新三板心存感激,「沒有資本市場,就沒有航亞。」為了實現融資,發展產業平臺,航亞選擇在新三板掛牌。相比傳統的債務融資,航亞發展更多選擇了股權融資。2015年股改前,航亞募集了1億元,當時航亞銷售收入只有三、四百萬元,但投資者仍然非常看好團隊和公司未來的發展。2017年下半年,中國航發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新晉為航亞第三大股東。
面對不斷增長的市場空間,航亞還需要不斷的資本投入,仍會通過股權融資的方式。我對未來投資人的期望是,能夠與航亞一起榮辱與共、長期合作,在產業合作、產融結合方面能為航亞賦能,一起將航空發動機零部件產業做強做大。
優秀的人才隊伍是航亞最寶貴的資源。我非常重視給有潛力的年輕人機會。公司團隊目前由「60後」帶「80後」創業,下一批年輕的接班人已嶄露頭角,「總經理是我一手培養成長起來的,現在的『80後』團隊則又是我和總經理一起培養帶出來的。」
作為高科技企業,航亞始終要將人力資源的培育建設放在核心地位,堅持人才隊伍建設和科研項目的持續投入。我的「人才觀」是:「人才是屬於社會的,我哪怕知道這位人才未來要走,我還是會培養他。」面對航亞既定的戰略目標,近幾年來,我從各地引進高端人才200多名。2019年,我們鼓勵全員創新創業,列出27個科研項目,拿出全體工程師工資的12%用於研發獎勵。我們需要進一步築巢引鳳、集聚各類優秀人才並逐步培育人才隊伍,我們需要與全體員工共創產業發展平臺,創建出一個個優秀工程師團隊,創建出更多創業創新平臺,做出好產品,回報家人和社會。
我們追求的事業才剛剛起步,需要幾代人的艱苦努力頑強拼搏,航亞才能從幼苗長成大樹。我們需要樹立長期主義的發展觀念,面對不確定形勢,不浮躁、不氣餒,不追求短期行為。航亞經營始終要貫徹精益思想,工作始終要遵循合規原則,對專業始終保持敬畏,對風險始終保持警覺。一句話,我們需要保持住思想上和行動上的產業發展定力,行穩才能致遠。
人物簡介:
嚴奇,無錫航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無錫市政協委員、江蘇省工商業聯合會(總商會)副會長、無錫市工商聯副主席、無錫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