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工,從一個世界農業化工領域的小弟,短短幾年時間輾轉騰挪,翻雲覆雨,好似身懷吸星大法,先後吞下以色列安道麥、瑞士先正達,突變為世界農化領域四大巨頭之一,與歐美三分天下。
農業國之根本,關乎一個國家的發展,也是民眾賴以生存的關鍵,縱觀世界文明古國的崛起,無不是建立在發達的農業下。
中國人民自古以來就是以勤勞勇敢而著稱於世界的。很早以前就對野生植物進行馴化和選育,因此我國對整個世界的農業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早在一萬年前,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就開始了粟、水稻的種植。
古時的農業靠天吃飯,遠遠落後於現在的農業科技生產。隨著農業的不斷發展,也形成了早期的天文學,古人觀天象,以確農時,但萬千星象,並非是一成不變的,再加上自然災害,乾旱內澇,蟲災雜草,縱使是四海無閒田,農民猶餓死。
隨著近代工業革命的發展,科學得到了大力推崇,被應用到各大領域,農業也在科學化工技術下,得到大力發展;但此時的中國依舊再閉關鎖國,百姓滿足於現狀,小農經濟自給自足,被世界拉開了距離。常言道:落後就要挨打。百年的屈辱歷史中,西方列強對中國蠶食鯨吞,對農業造成致命打擊;新中國成立後,戰爭下滿目瘡痍,百廢待興,又經三年自然災害,十年動亂,使得本就風雨飄搖的農業更是雪上加霜,再一次地遭到重創。這一現狀,直到改革開放,中國開始引進西方先進的農業化工產品和種子後,才得到有效地改善。
但糧食安全,關乎國家發展的命脈,長期的靠外來引進,勢必會受制於人,不利於長期的可持續發展,要想打破這一局面,就要掌握核心技術。現代農業的發展特徵,就是大量使用優質的種子和農業化學品,用化肥肥沃土壤,提供更有利於農作物生長的環境;用農藥消除害蟲、雜草,使農作物增產,所謂的農業核心技術,也就是農業化學產品,只有掌握農業產品技術,才能擺脫對西方的依賴,國家的發展命脈也就牢牢地把握在了自己手中。
於是在2005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了中國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化工),中國化工是在原化工部直屬企業藍星公司、昊華公司重組基礎上,設立的國有大型中央企業,直屬國務院國資委管理。
新成立的中國化工畢竟底子薄,達不到世界先進水平,想要在全球農化市場上來開局面,可謂任重道遠。當時的全球的農化市場是六分天下,分別為瑞士的先正達、德國拜耳、德國巴斯夫、美國陶氏益農、美國孟山都、美國杜邦,瑞、德、美三國長期霸佔著全球農化市場的前六,中國化工想要從他們手中分一份羹,著實不易。
世上無難事,中國人能用算盤打出原子彈,化工自然也不在話下,無非是時間問題,但糧食安全又刻不容緩,只能劍走偏鋒,收購,把你的變成我的。低頭默默發展了幾十年的中國,手裡有錢了,財大氣粗,但想要收購前六,暫時還是不現實,中國化工就把目光放在以色列安道麥的身上。安道麥是全球第七大農藥公司,也是第一大非專利農藥公司,中國化工在2011年一舉收購了安道麥60%的股份,成為其最大的股東,成功打進世界前十,顯然第七並不能滿足中化的胃口,要知道,中國是一個佔有世界人口1/4的農業大國,中國化工也是有野心的,第七是遠遠不夠的。
在2008年經濟危機後,世界經濟低迷不開,農化市場也遭到重創,但這對中國化工來說,無疑是一大機遇。恰在此時全球最大農化產品公司瑞士先正達公司銷額持續下滑,業績不佳,更是被爆出裁員。2015年美國孟山都先對其伸出橄欖枝,欲以450億美元收購,但驕傲的瑞士先正達果斷地拒絕了,不死心的孟山都在三個月後又出價到470億美元,先正達再次拒絕。不過好景不長,同年年底,美國的陶氏益農和杜邦對外宣傳合併,陶氏和杜邦的合併是世界化工史上的最大合併金額記錄,合併後的「陶氏杜邦」總市值達到了1300億美元,全球農化「六巨頭」,也變成了「五巨頭」。此時的先正達終於意識到危機,再加上營收和利潤的不斷降低,先正達的高層開始動搖了。
中國化工的機會來了,2016年2月開始和先正達談判,先正達早已沒有了當初的桀驁,最終達成協議,中國化工對外聲明將以43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瑞士先正達,遠低於孟山都的470億美元。並且在同年的5月,中國化工又以14億美元收購了安道麥剩餘40%的股份,在2017年6月中化集團完成對先正達的收購,至此,中國化工,完成了對世界化工排名第一和第七的100%的控股,讓安道麥和先正達成為了「國有企業」,中國化工對先正達的收購也是迄今為止中國企業在海外最大的收購。依舊是在2016年,欲要收購先正達的美國孟山都居然奇蹟般地被德國拜耳收購了,至此,全球農業化學產品和種子領域的「六巨頭」,先演變成「五巨頭」,最後形成「四巨頭」,瑞、德、美三強變成中、德、美三足鼎立,分別為中國化工集團,德國拜耳,美國陶氏杜邦,德國巴斯夫。中化集團對瑞士先正達的收購,同時也打破了歐美的二元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