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物質具有不同運動形態,不同運動形態互相轉換,呈現無限豐富多彩的圖景。
光、聲(機械)、熱、電、磁、量子乃至生命運動等都可互相轉化。人們在觀察和認識物質的這些運動形式時,發現規律,運用規律,發明技術,並將這些技術分別或者集成起來在多類工程任務中得以應用,涉及機械工程、土木工程、熱力工程、電子工程、光學工程、能源工程、環境工程、生物工程、航空航天工程、海洋工程、地質工程等,成為構建現代社會的物質基礎。
光和電是物質重要的基本運動形態,它們相互轉換。光電轉換現象研究和規律的獲得,為光電功能器件的研製提供科學源泉,也是光電器件持續發展提高水平的根本依據。光電轉換現象的應用要通過凝聚態物質構建的器件來實現。半導體材料是實現光電轉換的最佳凝聚態物質。
今天小編向大家介紹這本褚君浩、楊平雄等著的《光電轉換導論》。
本書主要討論光電轉換現象的一般規律及其器件應用,首先討論智能時代背景下光電轉換的物理現象和器件應用的一般描述,然後闡述物質運動形態轉換的一般規律、光電轉換過程的經典描述、光電躍遷理論、光電材料、光電轉換器件、光電功能系統,最後討論光電轉換和智慧地球、低碳地球建設。
本書圍繞光電轉換過程,從物質運動形態互相轉化的角度介紹光電轉換的一般理論體系和科學技術知識,提供了從基礎科學知識到工程技術和應用的橋梁。全書共8章,分別為:概述;物質運動形態轉換的一般規律;光電轉換過程的經典描述;光電躍遷理論;光電轉換材料;光電子器件與原理;智能化光電功能系統;最後介紹了光電轉換和智慧地球、低碳地球建設,討論光電信息傳感和光電能量轉換在建設智慧地球和低碳地球從而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中的意義。
本書可作為光電領域的科研工作者和企業產品開發人員的參考資料和工具書,也可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教師、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參考書。
褚君浩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復旦大學教授,華東師範大學教授,《紅外與毫米波學報》主編,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長期從事紅外光電子物理、窄禁帶半導體物理、鐵電薄膜材料與器件物理、太陽能電池以及交叉學科等方面研究,發表論文800餘篇,出版《窄禁帶半導體物理學》和Physics and Properties of Narrow Gap Semiconductors、Devices Physics of Narrow Gap Semiconductors等多本學術著作。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3次以及2014年「十佳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並在2017年獲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章。
楊平雄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學科帶頭人。華東師範大學第十屆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第十一屆教學委員會委員。長期從事鈣鈦礦結構材料的合成、性能和應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技術。發表論文300餘篇,提出鈣鈦礦結構極化子傳輸概念,發現低溫鈣鈦礦結構疇凍結效應、常溫鈣鈦礦結構材料光限制效應、鈣鈦礦相轉變技術和鈣鈦礦結構高場耗散效應。
複製內容 ✔GaeFcJoDv2h¢打開淘寶購買
掃一掃關注「上海科學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