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飛行器實現了核動力,真空中沒有反作用力,在太空中如何前進呢?

2021-01-09 狼煙焚燎

【太空飛行器用上核能並不算什麼新鮮事,但用核動力推進的好像僅僅蘇聯而已,至於停留在設計階段的核動力太空飛行器可就不少了。】

其實太空飛行器靠著火箭飛上太空後,在外太空飛行幾乎就是靠著慣性和向心力,外太空基本都是真空,幾乎沒有阻力,因此推進方面靠著慣性就足以,幾乎不用動力。當然了太空中還是那麼一絲一毫的氣體的,稀薄得幾乎可以忽略還但是存在,受此影響衛星每年也會降低幾米,因此幾乎所有的太空飛行器也都會攜帶少量燃料,用於穩定軌道,甚至部分太空飛行器需要改變軌道的時候也會燃燒燃料噴出氣體,以調整軌道。至於太空飛行器上的設備運轉,大部分都是由太陽能帆板提供,那為何還要用核能呢?

最先在太空飛行器上用核能的是蘇聯,冷戰時期為了對付美國航母,蘇聯想到的就是飛彈飽和攻擊,蘇聯人認為自己能夠以生產香腸的速度去生產飛彈,美國航母再牛也抗不住飛彈飽和攻擊,但最大的問題是如何在茫茫大洋中找到美國航母,這在那個年代可是一個無解的難題。為了攻克這個難題,蘇聯人想到了將雷達放在衛星上掃描大海,星載電源功率不夠就直接上空間核反應堆,以解決雷達天線功率不足的問題。於是1967開始,蘇聯陸續發射了一系列攜帶「迷你裂變堆」的間諜衛星,其使命是用雷達搜索大洋上的美國航母艦隊。但是當年的衛星技術不是很成熟,衛星壽命一般都太短,還有上面說了衛星會每年掉幾米的高度,因此每過一段時間就有蘇聯報廢的核衛星因為能量不足返回大氣層,最後墜落到世界各地,這遭到了世界各國的廣泛抵制,而且耗費大量財力不斷補充衛星也無異於飲鴆止渴。

再後來隨著衛星技術的發展,衛星的壽命越來越長了,為了解決不掉下來這個難題,因此蘇聯發明了霍爾效應推進器,每過一段時間推進一次以保持軌道穩定這種推進器推力不算大,但比衝非常高,推進效率高得驚人,因此他只要攜帶少量推進劑就能噴好長時間,蘇聯用的核動力發電驅動,因此這算是真正的核動力推進衛星了,因此蘇聯發射的第二批雷達型海洋監視衛星就是真正的核動力太空飛行器了。霍爾效應推進器之後被各國深度開發,也成為航空強國必須攻克的目標,他不僅僅只能用核動力推進,普通電力推進也是

蘇聯就發明了霍爾效應推進器(算一種離子推進器),核能反應堆除了發電供應電子設備外,還會分出一部分能量驅動霍爾推進器,依靠電力推動粒子高速脫離以獲得反推力穩定軌道,這種推進器推力不算大,但比衝非常高,推進效率高得驚人,因此他只要攜帶少量物質就能噴好長時間,蘇聯用的核動力發電驅動,因此這算是真正的核動力推進衛星了,因此蘇聯發射的第二批雷達型海洋監視衛星就是真正的核動力太空飛行器了。霍爾效應推進器之後被各國深度開發,也成為航空強國必須攻克的目標,他不僅僅用於核動力推進,普通電力推進也可以,說白了核動力是用核發點來驅動,其他則用太陽能發電驅動而已。

採用核動力驅動衛星的很少,但是採用核動力作為能量加熱和發電的很多,畢竟對於大型的太空飛行器、深空探測器等,利用太陽能效率太低,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衰變的能量加熱和發電成為一個比較好的選擇,畢竟太空中對核輻射方面沒有太大的要求,只要保護好電子元器件等不受到核輻射就好,因此保護措施也沒有像地球那樣複雜,目前先驅者10、11號、旅行者(航海家)1、2號、伽利略號、尤利西斯號、卡西尼號、新地平線號(新視野)等都採用核能發電。大部分的太空飛行器目前還是攜帶少量燃料,利用燃料點火產生氣體反衝來調整太空飛行器的姿態,以及穩定軌道。

相關焦點

  • 太空是真空,沒有反作用力,飛船無法前進?這個問題讓人無語了
    有人問:在太空的真空環境裡,沒有反作用力,噴氣發動機如何推動飛船前進?這個問題有點讓人無語了。估計提問者是把飛船想像成人在水中遊泳了,必須用手把介質(水)推開,人才能藉助反作用力向前運動。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必然會成雙成對地出現,比如你打我一拳,你的拳頭作用在我的胸口,在你的拳頭接觸到隱藏在我胸前衣服裡的鋼板的一瞬間,你的拳頭給了鋼板一個作用力,鋼板也必然給你的拳頭一個咎由自取快慰人心的反作用力。這個作用力和周圍的空氣無關,如果我們都在水裡,這個作用力也和水無關,推而廣之,如果我們都在太空裡,這個作用力當然也和我們之外的任何東西都沒有關係。
  • 在真空環境下,噴氣發動機為什麼還能利用反作用力推動飛船?
    因此在本文中,我們用「噴氣發動機」這一名詞粗略地指代火箭發動機,有時也指航空發動機。反作用力的實質和產生條件,反作用力的產生與是否真空無關。的確,反作用力必須產生於兩個以上的物體之間,一個物體是產生不了反作用力的(當然也不會產生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成對出現)。
  • 依靠向後噴氣能夠推動物體前進,宇宙近乎真空,為何也能這樣做?
    那麼反作用力到底是什麼呢?這裡有一個有趣的問題可以幫助我們來了解反作用力,那就是太空飛行器。當太空飛行器擺脫了地球引力進入到廣袤無垠的宇宙空間之後,環境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為宇宙是一個幾近真空的環境,宇宙的平均密度大概為每立方米1X10∧-28千克,基本上可以說宇宙中什麼也沒有。
  • 怎樣才能讓太空飛行器飛得更遠?
    目前,「伊卡洛斯號」正在離地球約1900萬千米的太空,以26千米/秒的速度向金星飛行。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如何才能讓太空飛行器飛得更遠! 太空是一個充滿未知和挑戰的領域,面對人類的雄心,當前的化學火箭早已力不從心。因為,化學火箭所攜帶的燃料要佔總重的90%以上,能量密度較低,工作時間也不長,像「長徵二號F」飛行時間不到10分鐘!
  • 【學園】在宇宙真空中高達是如何移動的?
    不知道大家想過沒想過一件事情——在宇宙真空中高達是如何移動的?這個問題提出後,相對粗心大意的人就會覺得和地球上的移動是沒有任何區別的,這樣的話,牛頓就得掀棺材板了。牛頓在寫力學三定律的時候,第一條定律是「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而三條定律則是「物體所受到的力和反作用力是相等的」。
  • 當沒有大氣,火箭該如何在太空中啟動呢?科學家:牛頓三定律實現
    同樣的事情在太空中卻很難做到,比如說重力所帶來的一切。重力使得這些事成為可能:行走,以及控制自己的身體向一個固定的方向移動。當我們向一個錯誤的方向移動時,我們可能會撞到一些東西,所以我們會有所反應然後改變方向。飛機通過推動其周圍的空氣來改變方向,但是在被無盡的虛無包圍時,有什麼東西可以讓一艘宇宙飛船推動以控制它自己呢?還記得那些在學校裡學到的牛頓力學定律嗎?
  • 太空中沒有空氣,為什麼火箭還能噴火?
    事實上,這個作用力不是來自外界,而是來自它們自身。對於產生這種現象的原理,早在17世紀英國偉大的科學家牛頓就作了科學的闡述:當甲物體給乙物體一個作用力時,乙物體必然給甲物體一個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線上。這就是著名的牛頓第三定律,火箭就是依據這個原理實現飛行的。
  • 這個反作用力沒幾個人知道
    牛頓第三定律說有力就有反作用力,它們成對出現,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然後,有人問道:對著空中打一拳,很用力,那它的反作用力在哪?面對這問題,有人這樣回答:空中不是真空,還有空氣,空氣給了反作用力。假如不是在空氣中,而是在真空中出拳,那反作用力又在哪呢?又有人回答說:牛頓第三定律不是絕對成立的,有作用力不一定有反作用力。並舉例說明:用雷射照月球,當光照上月球時,光量子對月球表面的衝量,有—個衝力作用。但光量子照到月球上就消失了,沒有受力物體,衝力的反作用力不存在。於是有作用力而無反作用力,牛頓第三定律也是有適用範圍的。
  • 如果在太空中開槍會發生什麼:你可能會死於自殺
    想像一下,你是一個太空人,現在手上拿著一支AK47,現在開一槍,會發生什麼呢?等等,太空中能開槍麼?不是說太空中是真空嗎?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當在太空中開槍會發生什麼事情。雖然太空中沒有氧氣來支撐火藥的燃燒,但是子彈都是自帶氧化劑的,所以在太空的真空環境中,子彈依然是可以發射的。
  • 太空裡沒有空氣,如果在太空開槍會發生什麼?看完算長見識了
    太空裡沒有空氣,如果在太空開槍會發生什麼?看完算長見識了宇宙空間那個是一個神秘的地方,很多我們在地球上唾手可得、隨意馳騁的場景如果換成宇宙環境就會變的非常不同。我們今天就用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實例來給大家做一個小小的對比:開一槍。太空裡沒有空氣,如果在太空開槍會發生什麼?
  • 未來核動力的出路在哪?
    我們都知道腦洞是人類的特色,但當你查看愛好者們有關核動力飛船的設計時,你還是會感嘆想像力的不足:將液態的核原料在噴口處混合產生鏈式反應的核鹽水火箭;通過不停的釋放小型核彈產生輻射風暴推動特製的帆在太空裡「衝浪」的核動力帆船;甚至採用前後貫通的核反應堆,向後排除裂變碎片,前方則設置一個帆狀物拉著太空飛行器飛行複合動力核飛船,各種奇特的設計比比皆是。
  • 太空中零下200多度,這麼冷的天,為什麼太空飛行器還要散熱?
    太空中的溫度非常低,宇宙中有些星雲的溫度更是低至零下270度左右,差不多接近絕對零度(零下273.15攝氏度)了。在常壓下,這麼低的溫度,連空氣也會被凍成固體。在這麼冷的環境中,太空飛行器通常還要考慮散熱問題。按理說,這麼冷的天根本熱不起來呀!那為什麼要散熱呢?
  • 俄羅斯星際飛行計劃之《核動力太空拖船》
    對俄羅斯來說,與國際合作夥伴平等交談的唯一機會是在月球開發計劃中加入俄羅斯正在研製的核動力太空拖船。在這個方向上,俄羅斯領先於合作夥伴很多年。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Roscosmos)第一副總裁尤裡·烏利希奇在莫斯科舉辦的空間學術會議上表示,計劃在2030年前將一艘核動力太空拖船送入軌道,開展飛行試驗。之後,俄羅斯將開始批量生產這種太空拖船,並將其用於商業用途。
  • 人類上火星就靠它了,NASA研發核動力太空飛船
    目前的宇宙探索中,我們面臨最大的困難就是探索花費的周期,如果想加快宇宙探索的進度,就必須研發新的推動裝置,美國太空總署(NASA)署長Jim Bridenstine表示NASA最近正研發一款新型核動力推進器,旅程時間可縮短一半,最快可以在3-4個月時間內抵達火星。
  • 反作用力的重要性與效果
    我們總在屈膝使之低於來球的高度,卻沒有人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在網球運動中「反作用力」與「作用力反作用力法則」很普遍,這樣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在網球技術的開發和運用中得到很多借鑑。100年前,網球教練們就在強調「要屈膝使之低於球的高度」,我們也在訓練中貫徹了這一點……卻沒有意識到,這些都是無謂的行為。從理論上或者從實際來說,只要拍頭向下,即使沒有屈膝,球拍仍可運動至球的下方(圖A),完成出色的擊球。但我們並不認為這種打法非常有效,只是說這可能實現。
  • 走路時足部前後反作用力
    地面反作用力的前後分力也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爪回和腳跟著地的瞬間爪回是一個走路並不一定起始向前作用力,被擺動的肢體以一個向後的速度擊到地面所造成。爪回常在前進要減速時由擺動的肢體向後接觸地面而動作變大。
  • 在太空中打一槍,會發生什麼事?
    如果你漂浮在天空中,身上帶著一把槍,你扳動了它,發射出去一枚子彈,這枚子彈會去哪裡?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如果我們是想在太空中點火的話,這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太空中並沒有氧氣,無法燃燒。也就是說,根據牛頓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之間會產生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平衡力的區別
    物理的之間相互作用的一對力,我們稱之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成對出現的,同時產生,同時消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這樣的規律也被稱為牛頓第三定律。延申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同樣性質的力,比如地面物體的重力是由於受到地球的萬有引力產生的,同樣地球也受到了該物體對地球的萬有引力。
  • 廢舊太空飛行器如何處理?
    目前,世界上掌握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發射技術的國家還為數不多,大多數太空飛行器在使用結束後往往無法回收。那麼,完成使命的太空飛行器「命運」如何?為此,記者採訪了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副主席楊宇光,請專家揭秘「老舊太空飛行器」的命運。
  • 七種方式或實現星際旅行
    在最近的報導中,美國趣味科學網站為我們列出了未來有可能幫助人類拜訪比鄰星或其他宇宙鄰居的7種方式。  電子束引爆核動力火箭  「代達羅斯計劃」是英國星際學會在1973年至1978年間倡導的研究計劃,該計劃考慮使用無人太空船對另一個恆星系統進行快速探測,其名稱源自希臘神話中修建米諾斯迷宮的工匠代達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