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爭議焦點再次集中在新冠肺炎可能引發的後果上。這次,科學界將目光投向帕金森病,科學家想知道新冠肺炎是否與這種疾病有關。
據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11月29日報導,英國《柳葉刀》周刊最近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對此進行了分析。阿根廷神經病學研究員馬塞洛·梅雷略、英國神經病學家凱拉什·巴蒂亞和西班牙相關領域科學家何塞·奧韋索是這篇研究論文的作者。論文稱:「顯然,新冠病毒不僅會引發呼吸系統疾病,還會影響多個組織和器官。」值得一提的是,新冠病毒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這種影響與呼吸系統疾病的嚴重程度無關。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說:「高達85%的患者——包括重症患者、輕症患者和無症狀者——都出現了新冠肺炎急性和亞急性神經系統併發症。65%的新冠肺炎患者出現了嗅覺減退現象,而嗅覺減退是帕金森病的常見初期症狀。由於此前有過患新冠肺炎後再患帕金森病的先例,因此這種症狀引起了科學界的關注。」
論文指出:「截至目前,共通報了3例感染新冠病毒後患帕金森病的病例。在這種情況下,患者詳細的臨床數據對於判斷帕金森病與新冠肺炎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係至關重要。3名患者相對年輕,其中兩名男性患者分別為45歲和58歲,女性患者為35歲。兩名男性患者患高血壓(45歲男性還患有哮喘),並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女性患者在感染前身體健康。」
有一個情況使科學家感到困惑:兩例病例(1名男性和1名女性)的嗅覺都受到了影響。兩名男性患者均沒有單基因問題,也不具有帕金森病遺傳易感性;女性患者未接受遺傳檢測。3例病例均為急性發作(經診斷患新冠肺炎後的10至32天)。58歲男性患者在複雜的神經系統表現與腦病共存的情況下出現了強直症候群,包括肌陣攣和眼肌陣攣;另外兩名患者具備不對稱強直的特徵,伴有震顫和輕度呼吸系統疾病。
專家稱:「一名患者出現自發性好轉,未對阿撲嗎啡的急性作用產生應答;女性患者在短期內對左旋多巴治療有反應;45歲男性經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和抗膽鹼能藥物治療後症狀有所改善。」
報導指出,由於不確定這些患者在感染新冠病毒前的神經系統狀況,很難判斷這些病例是否患有潛在臨床前帕金森病。在兩例男性病例的報告中,研究論文作者們明確指出,患者感染前沒有快速眼動睡眠行為障礙或嗅覺減退病史。急性發作以及與新冠病毒感染存在關聯表明,這些病例可能患上感染後帕金森病。上述3例病例提供的證據有限,不足以促使科學家將新冠病毒感染與帕金森病聯繫起來。
研究論文作者們稱,患者感染病毒後患上短暫性或永久性帕金森病不足為奇。帕金森病可通過不同機制出現:1.基底神經節的結構性和功能性損傷,主要涉及黑質緻密部和黑質紋狀體多巴胺能投射;2.在患腦病的情況下出現大範圍炎症甚至是缺氧性腦損傷;3.尚無症狀的潛在帕金森病發作;4.病毒感染可能觸發一系列進程,導致遺傳易感性個體患上長期帕金森病。
來源:參考消息網
【來源:參考消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