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分析:新冠會否引發帕金森病大流行?

2020-12-01 瀟湘名醫

外媒稱,爭議焦點再次集中在新冠肺炎可能引發的後果上。這次,科學界將目光投向帕金森病,科學家想知道新冠肺炎是否與這種疾病有關。

據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11月29日報導,英國《柳葉刀》周刊最近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對此進行了分析。阿根廷神經病學研究員馬塞洛·梅雷略、英國神經病學家凱拉什·巴蒂亞和西班牙相關領域科學家何塞·奧韋索是這篇研究論文的作者。論文稱:「顯然,新冠病毒不僅會引發呼吸系統疾病,還會影響多個組織和器官。」值得一提的是,新冠病毒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這種影響與呼吸系統疾病的嚴重程度無關。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說:「高達85%的患者——包括重症患者、輕症患者和無症狀者——都出現了新冠肺炎急性和亞急性神經系統併發症。65%的新冠肺炎患者出現了嗅覺減退現象,而嗅覺減退是帕金森病的常見初期症狀。由於此前有過患新冠肺炎後再患帕金森病的先例,因此這種症狀引起了科學界的關注。」

論文指出:「截至目前,共通報了3例感染新冠病毒後患帕金森病的病例。在這種情況下,患者詳細的臨床數據對於判斷帕金森病與新冠肺炎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係至關重要。3名患者相對年輕,其中兩名男性患者分別為45歲和58歲,女性患者為35歲。兩名男性患者患高血壓(45歲男性還患有哮喘),並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女性患者在感染前身體健康。」

有一個情況使科學家感到困惑:兩例病例(1名男性和1名女性)的嗅覺都受到了影響。兩名男性患者均沒有單基因問題,也不具有帕金森病遺傳易感性;女性患者未接受遺傳檢測。3例病例均為急性發作(經診斷患新冠肺炎後的10至32天)。58歲男性患者在複雜的神經系統表現與腦病共存的情況下出現了強直症候群,包括肌陣攣和眼肌陣攣;另外兩名患者具備不對稱強直的特徵,伴有震顫和輕度呼吸系統疾病。

專家稱:「一名患者出現自發性好轉,未對阿撲嗎啡的急性作用產生應答;女性患者在短期內對左旋多巴治療有反應;45歲男性經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和抗膽鹼能藥物治療後症狀有所改善。」

報導指出,由於不確定這些患者在感染新冠病毒前的神經系統狀況,很難判斷這些病例是否患有潛在臨床前帕金森病。在兩例男性病例的報告中,研究論文作者們明確指出,患者感染前沒有快速眼動睡眠行為障礙或嗅覺減退病史。急性發作以及與新冠病毒感染存在關聯表明,這些病例可能患上感染後帕金森病。上述3例病例提供的證據有限,不足以促使科學家將新冠病毒感染與帕金森病聯繫起來。

研究論文作者們稱,患者感染病毒後患上短暫性或永久性帕金森病不足為奇。帕金森病可通過不同機制出現:1.基底神經節的結構性和功能性損傷,主要涉及黑質緻密部和黑質紋狀體多巴胺能投射;2.在患腦病的情況下出現大範圍炎症甚至是缺氧性腦損傷;3.尚無症狀的潛在帕金森病發作;4.病毒感染可能觸發一系列進程,導致遺傳易感性個體患上長期帕金森病。

來源:參考消息網

【來源:參考消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中國帕金森病的診斷標準(2016版)
    為了更好地規範我國臨床醫師對帕金森病的診斷和鑑別診斷,我們在英國UK腦庫帕金森病臨床診斷標準的基礎上,參考了國際運動障礙學會(MDS)2015年推出的帕金森病臨床診斷新標準,結合我國的實際,對我國2006年版的帕金森病診斷標準進行了更新。
  • 血液分析揭示在帕金森病診斷前10年就可能出現自身免疫的跡象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2017年,哥倫比亞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了第一個直接證據,證明自身免疫可能在帕金森病的發病過程中扮演了一個角色。
  • 年輕人如果有這些症狀,很可能是帕金森病!
    本文約1600字,預計閱讀需要3分鐘 每年在門診都會遇到幾例青少年帕金森病患者。一說到青少年帕金森病,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疑惑,帕金森不是老年病嗎?青少年怎麼會得這種病呢?現實是,我們醫院確實每年都會接到青少年患上帕金森疾病的病例。
  • 九院神經內科入選全國首批帕金森病標準中心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65歲以上帕金森病的患病率達1.7%,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加劇,預計到2030年我國的帕金森病患者將達到500多萬。該病的致殘率較高,嚴重危害人民的健康水平,社會負擔和經濟負擔沉重。目前約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就診於綜合醫院神經科, 但部分神經科醫生對帕金森病早期識別率較低,誤診率較高,同時治療中也存在諸多的不規範之處,影響本病的治療效果。
  • 世界帕金森病日|距離治癒帕金森病 我們還有多遠
    凡此種種,讓我們再次發問:距離治癒帕金森病還有多遠?4月11日是第24個「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題是「抗疫抗帕 你我同行」。我們就來聊一聊帕金森病。對帕金森病患者來說,目前的醫療手段只能緩解症狀,不能阻止病情發展,也無法治癒疾病。但對科學家們來說,始終沒有放棄尋找早期發現和最終治癒的方法。本報梳理了近年來針對帕金森病診治的部分研究成果,並邀請相關專家進行解析。
  • 帕金森病腸道微生物群紊亂的研究進展
    這表明:α-SYN的聚集可能首先存在於腸道神經系統,然而路易氏體在腸道細胞中的形成並沒有得到進一步證實,因此無法得出腸道出現路易氏體與黑質退變的明確關係,病變腸道是否是病理學的最初來源仍然存在爭議。普雷沃氏菌科是結腸中的共生微生物,可以降解黏膜層中廣譜的植物多糖和黏蛋白糖蛋白;普雷沃氏菌水平低可能表明黏蛋白合成減少,這與腸道通透性增加有關;黏膜通透性增加可能導致局部和全身暴露接觸細菌內毒素,這被認為是帕金森病的環境觸發因素,可導致結腸中α-SYN的表達增加。
  • 猴子也會自發罹患帕金森病
    猴子也會患上帕金森病嗎?近期,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以下簡稱昆明動物所)研究人員對其圈養的實驗猴大群體進行了篩選,在對篩選出的60隻食蟹猴和恆河猴進行對比實驗後,他們發現,其中一隻10歲的雄性食蟹猴自發地表現出典型並且嚴重的帕金森病症狀,這是國際上首次在
  • 引起帕金森病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生活中有很多疾病都是因另一種疾病而引起的,因此疾病本身也可以成為引發帕金森病的病因。有研究顯示,帕金森病的抑鬱與非多巴胺能神經元生化改變有關,是一種器質性抑鬱。抑鬱的發生與病情及病程有關,病程越長,病情越嚴重,抑鬱發生率越高。症狀嚴重者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抗抑鬱藥物。
  • 帕金森病有最新療法
    帕金森病是困擾人類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之一,長期引發醫學界和民間的廣泛關注。10月31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舉行的科學前沿話題講堂上,「腦起搏器」之父阿里姆·路易斯·本納比教授,介紹了一種使用近紅外光照射腦組織的帕金森病最新療法。阿里姆·路易斯·本納比(Alim Louis Benabid)是一位神經外科醫生,對帕金森病及其他運動障礙腦深層刺激手術的發展產生了全球性影響。
  • 出現帕金森症狀就是帕金森病?並不是,很多疾病都會導致該症狀
    導語:很多人都很容易把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症候群搞混,實際上,這兩者並不是同一種疾病。確來說帕金森症候群,你們包括了帕金森病而臨床上面一般,所說的帕金森病都是原發性的,但實際上帕金森症候群也有很多其他原因可以導致。
  • 帕金森偏愛中老年人,帕金森病12條相關因素,你定要看看,早了解,早...
    拳王阿里患有帕金森,有人認為他的帕金森症是由長發衝擊引起的。但目前還沒有定論,有多大程度的創傷性腦損傷會引發帕金森氏症。所以,儘量不要讓大腦受創傷。研究結果表明,體內VD水平高的人患帕金森病的風險相對低。VD缺乏被發現是帕金森病的危險因素,這可能與VD在神經免疫調節、神經系統發育、神經遞質、受損神經細胞保護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有關。 3.帕金森病與家族史有關 此前帕金森病被認為是散發性退行性疾病,隨著帕金森病的致病基因的發現,遺傳成為目前廣為人知的一個原因。
  • 運動神經元病的併發症是帕金森病
    在臨床上運動神經元的症狀主要以動作不協調、鷹爪手、動作僵硬為表現,這些表現跟帕金森的症狀很相同,所以在治療時這兩種病可以採取定顫散風湯的治療方法。所以,在運動神經元病中,有許多臨床症狀具有與帕金森病相同的臨床症狀和表現,而帕金森病成為運動神經元病的併發症就不足為奇了。也正是因為帕金森病是運動神經元病的併發症,所以帕金森病和運動神經元病可採用類似的方法治療,而取得相同的治療效果。
  • 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離我們遠嗎?
    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離我們遠嗎?時間:2020-04-11 16:4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離我們遠嗎?歐洲帕金森病聯合會從1997年開始,將每年的4月11日被確定為世界帕金森病日(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發現者英國內科醫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帕金森病(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     原標題: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離我們遠嗎?
  • 帕金森病=帕金森症候群?
    06 十月 星期二 健康謠言 :帕金森病=帕金森症候群? 十月六日 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症候群都可以表現為動作遲緩
  • 世界帕金森日 | 不明原因嗅覺減退,需警惕帕金森病
    世界帕金森日 | 不明原因嗅覺減退,需警惕帕金森病 2020-04-07 12: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我國帕金森病基因突變圖譜繪出
    該研究從帕金森病(PD)相關基因的角度,首次針對中國大陸家族性帕金森病及早髮型帕金森病人群進行大樣本遺傳學研究,繪製了中國大陸帕金森病相關基因突變圖譜,系統地提出中國大陸人群帕金森病相關基因發病年齡譜,對帕金森病分子診斷與分型、精準治療具有指導性意義。  帕金森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多認為是老齡化、遺傳和環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
  • 帕金森病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帕金森病是一種中老年常見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歸屬於慢性疾病,其主要發病於45~65歲左右的中老年。帕金森病歸屬於發展類疾病,病況如果不及早治療好,會越來越嚴重,對日常生活和生理上產生非常大的危害。帕金森病的主要症狀表現,以手腳不能控制的發抖和身體僵硬為主要表現,全身肌肉僵硬,肌張力障礙,行走不便,翻身困難。伴隨著時間的增加,也會造成許多非運動症狀,如嗅覺失靈、抑鬱、便秘等等。對於帕金森病,早發現及早解決是最好的選擇。帕金森病嚴重危害日常生活,病到底是由於哪些因素引起的?
  • 帕金森病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帕金森病能治好嗎?
    帕金森是中老年人比較高發的疾病,多數患者在發病期間,會伴隨不同程度的手抖、肌肉強直以及活動能力受限等情況,從而讓患者的生存質量嚴重下降。除此之外,疾病長期存在還會讓患者產生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增加結腸類疾病的發生率,還容易讓患者的嗅覺能力減弱,情緒以及智力發生明顯的改變。
  • 一文讀懂帕金森病的「那些事」
    因此,加強對公眾的帕金森病的科普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帕金森病的運動症狀 帕金森病的表現不僅僅是手抖(顫)一說起帕金森病的臨床症狀,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手的顫抖(靜止性震顫),其實,PD病人的臨床表現還有運動遲緩(運動變慢)、肌強直(肌肉僵硬)和姿勢步態障礙(走路不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