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家張廣厚與函數

2020-08-11 西南數學之家


數學家張廣厚

張廣厚(1937年1月22日-1987年1月26日),河北唐山人,數學家。

1956年張廣厚考入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學習;1962年本科畢業後考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1966年研究生畢業後,被留在中國科學院數學所從事研究工作,1977年任副研究員,1979年升為研究員;1983年被黨中央任命為全國科協書記處書記、黨組成員;1987年張廣厚英年早逝,享年50歲。

張廣厚主要從事單複變函數理論的研究。

01

1937年1月22日,張廣厚出生於唐山市東礦區(現已更名為古冶區)林西人,祖籍山東,七歲隨父兄到礦上當童工,飽受艱辛,從小立下壯志:一定要做個有文化的中國人。1948年底,唐山市解放後張廣厚回到了校園,插班六年級學習,早出晚歸,刻苦學習算術。1950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新生中學(今開灤第二中),1953年畢業後考入開灤第一中學。 1956年,畢業於河北省首批重點高中唐山市開灤第一中學,考入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學習。張廣厚是大學同屆畢業生中唯一保持六年全優成績的學生。他的畢業論文,也被刊發在一家知名的數學雜誌上。

02

1964年下半年,張廣厚和楊樂開始合作研究全純與亞純函數族。他們發展了消去原始值的方法,獲得了很好的結果。正當他們全心投入函數理論研究之時,一場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張廣厚被趕到中城澗勞動,後又到天津小站的解放軍農場勞動了一年半。

70年代初,隨著文化禁錮的粉碎和經濟、科技改革的到來,特別是周恩來總理親自過問科學院的工作,肯定基礎理論研究的重要性。短短幾年間,他與楊樂合作,首次發現函數值分布論中的兩個主要概念「虧值」和「奇異方向」之間的具體聯繫,被數學界定名為張楊定理。緊接著,張廣厚又開始研究「虧值」、「漸近值」和「茹利雅方向」三個概念,這是函數理論中三個重要概念。早在1929年,芬蘭著名數學家奈望利納也曾作過相同的猜測,但10年後,他的猜測被否定了。40年後,這樣一個被著名數學家研究卻被否定過的難題,在張廣厚千萬次的論證中,終於找到了合理的解決方法,一舉做出這項研究的科學論證。《中國科學》在1973年3月,特為論文出了一期增刊。新華社、《人民日報》也在頭版顯著位置再次以《張廣厚又獲世界水平的成果》為題作了報導。

張廣厚研究的「虧值」、「漸近值」和 「茹利雅方向」三個概念,這是函數理論中三個重要概念。在1929年,芬蘭著名數學家奈望利納也曾作過相同的猜測,但10年後,他的猜測被否定了。

相關焦點

  • 人物簡介:楊樂--著名數學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
    新華網北京12月24日電楊樂,1939年出生,江蘇南通人,中國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楊樂196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系,1966年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生畢業。  他長期從事複分析研究。
  • 數學史上以華人數學家命名研究成果大全
    中國古代算術的許多研究成果裡面就早已孕育了後來西方數學才涉及的思想方法,近代也有不少世界領先的數學研究成果就是以華人數學家命名的。【李氏恆等式】數學家李善蘭在級數求和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國際上被命名為「李氏恆等式」。【華氏定理】數學家華羅庚關於完整三角和的研究成果被國際數學界稱為「華氏定理」;另外他與數學家王元提出多重積分近似計算的方法被國際上譽為「華—王方法」。
  • 以華人數學家命名的數學成果集錦
    華人數學家——楊樂和張廣厚【楊—張定理】數學家楊樂和張廣厚在函數論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國際上稱為「楊—張定理」。楊樂數學家。江蘇南通人。196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院長、數學研究所研究員。主要從事複分析研究。
  • 湖州師範學院唐笑敏教授:讓人沉醉的多複變函數論研究
    #(通訊員 吳慧伶 記者 張吉)說起華羅庚,想必大家眾所周知,他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與多複變函數論等方向的創始人和開拓者,也是中國在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數學家之一,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
  • 著名數學家楊樂院士:中國將成為數學強國
    楊樂,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當今的普通大眾不一定知道他,但他的背景,卻很不一般。他是著名數學家陳景潤的同事,是中國現代數學先驅之一熊慶來的研究生,論輩份,還是陳省身、華羅庚、錢三強、趙九章等大師的同門師弟。
  • 數學家是如何研究分數函數的無窮級數的
    我們來看看數學家是如何處理無窮級數和函數之間的關係的。我們來看一個簡單的分數函數用一般的方法:連續進行除法運算可以把分數化解為關於Z的無窮級數,明顯是一個幾何級數我們也可以用比較係數法,令兩邊乘以分母得到展開得到比較0次冪的係數得到a=ɑA,那麼Z的其餘各次冪的係數都是0得到可以看出我們知道了任何一個係數都可以求出它後面的一個,例如求出了A,從它我們依次求出了
  • 提出首個以新中國數學家命名的猜想,與華羅庚共啟多複變函數
    經過四年的學習,他於1950年順利畢業,畢業論文「模函數」深得同行專家的好評。到數學所後不久,陸啟鏗開始在華羅庚的指導下學習和研究多複變函數。,培養起國內第一支多複變函數領域研究的基本隊伍。在此基礎上陸啟鏗提出一個猜想,即有界域的核函數作為兩點的函數是否有零點,在國際上被稱為「陸啟鏗猜想」,而稱核函數沒有零點的域為「陸啟鏗域」。「陸啟鏗猜想」是建國後國際數學界首次以中國數學家命名的猜想。
  • 天才數學家與職業數學家的成長之路
    ApHOJIbB,1937-2010):希爾伯特第13問題(1956)在20歲到25歲之間做出重大貢獻的也不太多:牛頓:微積分概念(1665)高斯:《算術研究》,計算小行星軌道(1801)阿貝爾:代數方程及橢圓函數(1824-1826)雅可比:橢圓函數(1827)愛森斯坦:數論(1844)克萊茵:埃爾蘭根綱領(1872)龐加萊:自守函數論(1878)拉姆塞:邏輯及組合理論(1925-1929
  • 數學手抄報:數學家華羅庚小時候的故事
    1936年夏,已經是傑出數學家的華羅庚,作為訪問學者在英國劍橋大學工作兩年。而此時抗日的消息傳遍英國,他懷著強烈的愛國熱忱,風塵僕僕地回到祖國,為西南聯合大學講課。 華羅庚還是一位數學教育家,他培養了像王元、陳景潤、陸啟鏗、楊樂、張廣厚等一大批卓越數學家。為了培養青年一代,他為中學生編寫了一些課外讀物。  華羅庚十分注意數學方法在工農業生產中的直接應用。
  • 天才數學家死前發現的函數,塵封80年後成了聯繫數論、代數和弦理論的關鍵
    不過對於這個發現,大多數數學家都認為只是偶然現象,畢竟魔群和J函數簡直就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事物。但凡事總有例外——數學家約翰·湯普森(John Thompson)注意到了魔群和J函數之間奇妙的聯繫,並將這個發現又向前推進了一步。湯普森教授現在正在美國佛羅裡達大學,他是1970年菲爾茲獎(Fields Medal)的獲得者。
  • 中國傑出女數學家
    17世紀初葉,英國數學家納皮爾發明了一種算籌計算法,明末介紹到我國,也稱為「籌算」。清代著名數學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戴震稱其為「策算」。王貞儀也從事研究由西洋傳入我國的這種籌算,並且寫了三卷書向國人介紹西洋籌算。她在著作中對西洋籌算進行增補講解,使之簡易明了。
  • 華人數學家排行榜
    華羅庚在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多複變函數論、偏微分方程、高維數值積分等廣泛數學領域中都作出卓越貢獻。由於華羅庚的重大貢獻,有許多用他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引理、不等式、算子與方法。 華羅庚還根據中國實情與國際潮流,倡導應用數學與計算機研製。
  • 中國女數學家的故事
    17世紀初葉,英國數學家納皮爾發明了一種算籌計算法,明末介紹到我國,也稱為「籌算」。清代著名數學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戴震稱其為「策算」。王貞儀也從事研究由西洋傳入我國的這種籌算,並且寫了三卷書向國人介紹西洋籌算。她在著作中對西洋籌算進行增補講解,使之簡易明了。
  • 著名數學家有哪些?盤點中國當代的數學家們
    極客數學幫盤點著名數學家有哪些。今天來給大家講講中國當代的數學家們。龔升龔升(1930年1月16日—2011年1月10日),數學家,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數學系。在多個與單個複變函數論方面及調和分析方面都作出過突出貢獻。單複變函數論方面,他致力於比貝巴赫猜想的研究。多個復變數函數方面,他曾致力於奇異積分研究及凸與星型研究,以及典型群上調和分析的研究。
  • 狄利克雷和狄利克雷函數
    在狄利克雷之前,數學家們主要研究具體函數,進行具體計算,他們不大考慮抽象問題,但狄利克雷之後,事情逐漸變化了,人們開始考慮函數的各種性質,例如(圖像的)對稱性、增減性、連續性等。具體函數、具體函數的計算逐漸淡化了。
  • 當代十大著名華人數學家
    三次在國際數學家大會做應邀報告。蕭蔭堂為多元複變函數領域之翹楚,於復解析幾何與代數幾何領域上重要貢獻繁多 [2] 。在複分析、復幾何、代數幾何領域中解決了一系列的重大問題(包括:Lelong 數猜想、幾何超剛性問題、射影流形多重典範虧格的不變性等等),是享有國際盛譽的數學家。與丘成桐合作證明單連通Kahler流形若有非正截面曲率時必雙全純等價於復歐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