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露自己就可能被消滅,黑暗森林法則在新石器時代體現的淋漓盡致

2020-12-05 柱下史

在劉慈欣的的長篇科幻小說《三體》中,有一個著名「黑暗森林」法則,他將宇宙比喻成一座黑暗的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任何暴露位置的文明都可能被另一個文明消滅。黑暗森林法則咋一看雖然略顯殘酷,但卻深刻地揭示了一個重要的道理:文明不斷增長擴張,但資源有限,生存則是文明的第一要務

《三體》:「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必須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恆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這就是宇宙文明的圖景…… 」

縱觀人類發展史,黑暗森林法則實則無處不在,文明之光照耀不到的地方,就隱藏著無數的帶槍獵人,世界歷史上曾經無數次發生不起眼的落後文明,或者說蠻族消滅上等文明的事跡,如東羅馬帝國亡於日耳曼蠻族、晉朝亡於五胡、大宋亡於金人和蒙古人、明朝亡於滿清等等,那些處在黑暗角落的蠻族,搶先開了第一槍,用最簡單的手段得到了資源,消除了對自己的威脅。

被史書記載下來的事例清晰可見,而在沒有文字記錄的新石器時代,黑暗森林法則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新石器時代的華夏大地,各地的文化出現有先有後,並且各個文化之間都不連續,不像現在這樣「鐵板一塊」。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中,文化達到一定的高度,光芒就掩蓋不住,勢必會暴露在外,正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那些沒有被文明覆蓋到的地方,就潛伏著覬覦先進文明的「黑暗」勢力。就目前的考古資料顯示,曾經盛極一時的紅山文化、良渚文化、陶寺文化、三星堆文化等等,都可能是倒在了其他文化的獵槍之下。

整體消失的紅山文化

紅山文化是北方盛極一時的地域文化,在華夏大地多數地方還未開化之時,紅山文化就已經光芒四射,照亮了西遼河一帶。但讓考古學家不解的是,紅山文化可謂是極盛急衰,在其鼎盛期突然滅亡了。關於紅山文化的滅亡,學術界並未有統一的意見,有的認為是環境惡化所致(《紅山文化研究》),有的認為是被蠻族所滅。在這些觀點中,筆者認為環境惡化導致紅山文化急速滅亡不太合理,處於農耕文化和北方地區的遊牧文化接觸的前沿的紅山文化,大概率是亡於周圍的蠻族。因為在紅山文化之後的西遼河地區,又誕生了一種與紅山文化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的小河沿文化,而且相較於紅山文化,小河沿文化的農耕工具以及生產力有了顯著的提高,並且開始大量吸收中原仰韶文化因素,並且開始出現原始的圖畫和零星的陶文(《紅山文化探秘》),這表明西遼河地區的環境並沒有問題,不至於讓一個鼎盛的文化突然滅亡。

小河沿文化雖然延續了部分紅山文化的內涵,但小河沿文化和紅山文化又有著明顯的斷層,其整體發展高度都不及紅山文化,自興隆窪-紅山文化以來,西遼河地區領先于于中原地區的發展趨勢開始轉變,這些似乎暗示著創造著紅山與小河沿文化的,不是一個族群,分子人類學中也找到了些許痕跡,在新石器時代的遼西地區,「古東北類型」居民應該是這裡最原始的土著,但之後一支流動性和遷徙性較強的居民從更北的地區南下進入遼西,其形態特徵屬「古蒙古高原類型」(《遼西地區先秦時期居民的體制人類學與分子考古學研究》),這些證據似乎都暗示著一個結果,另一個族群滅亡了紅山文化。

被異族攻陷的陶寺

公元前2000年,正值考古學上龍山文化興盛的時代,此時大河之北、面積達280萬平方米陶寺絕對算得上是首屈一指的大邑。考古學中看到的陶寺一派生機勃勃,鼉鼓(鱷魚皮製成的鼓)、石磬、銅鈴以及有著天文觀象功能的遺址的出土,表明這裡是一個禮樂齊備的都邑。

但陶寺的興旺發達並沒有持續很久,考古顯示在陶寺文化中期,陶寺被異族暴力損毀了,考古揭示的情景令人觸目驚心,陶寺的宮殿區被人為破壞,包括「王墓」在內的貴族墓葬也被入侵者直搗中央的棺槨(許宏,《最早的中國》),此後的100年,陶寺淪為普通聚落,並消失在歷史長河中。關於陶寺的滅亡,諸多證據指向活躍在西北農牧分界線一帶的石峁文化。極盛一時的陶寺亡於石峁,頗有龍山時代的遊牧民族滅亡農耕文明的味道。

不知所蹤的石峁文化

興旺發達的中原大國陶寺,很大概率上是被潛伏在北方幾百年的石峁所滅。但石峁文化自身的結局也是迷霧重重。石峁文化是陝北與內蒙交界處的一個新石器文化類型,根據考古記載,石峁人總共在這裡生活了400餘年,公元前2300年開始在陝北紮根,公元前1900年前後,在夏王朝早期突然去向不明,消失在了考古人的視野當中。是城防失守、火災所毀滅,還是遭到外族侵略滅亡的?考古學家並沒有在遺址中發現與其相對應的證據和痕跡。

不過有學者認為,石峁一帶正是史書中記載的白狄的活動之地(此觀點出自先秦史學會副會長沈長雲教授),且與內蒙一帶的老虎山文化密切相關,這一帶的氣候變得日益乾冷,種族之間衝突加劇,可能是石峁消失的主要因素(《老虎山文化的擴張與對外影響》)。

除了紅山、陶寺和石峁,「黑暗森林」法則一幕幕上演在新石器時代,眾多文化類型的更迭甚至消失,如同一部部的「悲喜劇」。在華夏大地上,發達的文明猶如一座座燈塔照亮周邊的區域,而文明之光照耀不到的地方,則如黑暗的森林,那裡面潛伏著數不清的帶槍獵人,他們時刻窺視者文明國度的動向,被發現,總有一方被消滅,留到最後的不一定是最文明的,但卻是勝利者。

文中重要觀點參考文獻

《紅山文化探秘》第十三期——小河沿文化,紅山文化研究會;

《遼西地區先秦時期居民的體制人類學與分子考古學研究》,趙欣, 2009 - 吉林大學:考古學及博物館學;

《紅山文化研究》,索秀芬、李少兵,《考古學報 》,2011年第3期;

《何以中國》,許宏,三聯書店,2014年3月;

《老虎山文化的擴張與對外影響》,中原文物,2007年第1期。

相關焦點

  • 黑暗森林法則,你認為這個理論法則對嗎?
    霍金曾經說過不要暴露地球坐標位置,否則人類的命運有可能就是災難性的。黑暗森林法則也講到,整個宇宙就像是一個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一位帶槍的獵人。一旦有一個獵人發出了動靜,其他文明會根據猜疑鏈做出的第一反應就是先消滅它。
  • 如今的網絡暴力像極了《三體》中的黑暗森林法則
    黑暗森林法則是大劉在《三體》第三部裡提出來的,大劉是這樣描述黑暗森林法則的。「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恆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這就是宇宙文明的圖景。」
  • 黑暗森林法則是宇宙文明生存的真相
    黑暗森林法則含義與我們看過的很多科幻片中善良的外星人不一樣,劉慈欣在《三體》中設想的外星文明的道德高度是值得商榷的,他認為存在零道德的宇宙文明是完全可能的。黑暗森林法則是劉慈欣在《三體》系列小說《黑暗森林》中提出的,簡單點說就是在宇宙中不慎暴露自己位置的文明一定會被幹掉。從作者的角度看,這是一個假說;從小說的角度看,這就是宇宙文明生存的真相。
  • 對劉慈欣的《三體》中的黑暗森林法則的邏輯分析
    劉慈欣創作的長篇科幻小說《三體》中,提出了一個驚為天人的理論:黑暗森林法則。引起了社會各界專家以及廣大網友的熱烈討論。所謂「黑暗森林法則」是指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必須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為該理論提供依據的是猜疑鏈和技術爆炸。
  • 黑暗森林法則,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
    2008年,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橫空出世,隨即便吸引了一大波讀者,書中所講到的宇宙黑暗森林法則,更是讓廣大讀者甚至是科學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麼什麼是黑暗森林法則呢?宇宙黑暗森林法則是由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在三體中引入的法則,法則認為宇宙中的物質總量基本不變,一個文明的出現就代表另一個文明的終結,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一般潛行在林間,每個獵人都必須小心,連呼吸都必須小心翼翼,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在這片森林中,他們就是永恆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這就跟吃雞遊戲是一樣的道理。
  • 三體:所有的文明都害怕黑暗森林法則,為何歸零者卻不怕呢?
    在科幻小說《三體》中歸零者為何不害怕黑暗森林法則呢?對於這個問題,小臺的觀點是,黑暗森林法則只適用於中、高級文明,對於低級文明和大神級文明歸零者是不適用的。對於前者來說,他根本意識不到黑暗森林法則的存在,而後者則是不屑於黑暗森林法則,因為歸零者的文明已經處於這個宇宙的頂峰了。黑暗森林法則黑暗森林是羅輯發現的宇宙中的一個法則。主要的內容說的是,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一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都小心翼翼的潛行於林間。
  • 《三體》黑暗森林法則其實就是理論化的絕地求生
    下面,讓我們通俗點講一下《三體》的核心理論之一黑暗森林法則,幫助那些有興趣但是看不太懂的朋友梳理梳理。不知道看過這本書的人有沒有玩過一款遊戲絕地求生,其實黑暗森林法則在某種程度上與絕地求生的設定非常相似,我們首先來分析一下黑暗森林法則。
  • 從黑暗森林法則看,地球位置是否暴露了?
    如劉慈欣的《三體》中所描述的關於宇宙的情況,即「黑暗森林」理論。宇宙「黑暗森林」指的是茫茫的宇宙就像一座巨大的森林,而森林裡遵循的是自然法則的弱肉強食。假如說宇宙中的每一個未知的文明都是帶著槍的獵人,那麼在這迷茫的森林中誰都有可能成為獵物。至於誰才是這未知森林中的獵人,目前尚未可知。如果「黑暗森林」理論真的成立,那地球的位置是否已經暴露了呢?
  • 淺談"網際網路黑暗森林法則"
    今天看到了明月登樓站長寫的一篇文章《網際網路世界裡面的「黑暗森林法則」》。
  • 黑暗森林法則與費米悖論
    黑暗森林法則《三體II黑暗森林》中由葉文潔提出,羅輯完善的學科:宇宙社會學的核心理論。由基本公理和技術爆炸,猜疑鏈為基礎,黑暗森林法則為其結論。黑暗森林法則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必須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
  • 《三體》讀後感5:宇宙中真的存在黑暗森林法則嗎
    整本《三體》都是圍繞著黑暗森林法則展開的,書中最早發現這個法則的是葉文潔,在晚年葉文潔劇透給了羅輯,後來羅輯使用黑暗森林法則暴露了一顆恆星的坐標,在三體人入侵地球的途中這顆恆星被更高等的文明消滅了,證明了黑暗森林法則確實存在,羅輯做了執劍人利用黑暗森林法則威脅三體人。我們先分析一下書中黑暗森林法則形成的原因。
  • 電瓶車時代的我們,怎麼利用黑暗森林法則,制定地球國家安全法?
    在劉慈欣的《三體2黑暗森林》中,大劉借用了一位不受世俗觀點約束,我行我素的男人——羅輯,訴說了人類社會學中的一個法則——黑暗森林,這條法則不但適用於地球,同樣適用於其他星球,甚至是整個宇宙。在我們真正進入宇宙進行宇宙航行之前,供我們使用的清潔能源交通工具,可能非電瓶車莫屬了,所以我給咱們目前所處的時代起了一個代號:電瓶車。如果非要將咱們的地球文明評個分做個比較的話,我想咱們至少可以得到100分,不過滿分是100000分。
  • 從《三體》中的黑暗森林法則看異質文化間互相理解是可能的嗎?
    在劉慈欣作品《三體》中,他提出了黑暗森林法則,用於解釋宇宙間不同文明之間的相處規則。,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必須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
  • 黑暗森林法則是何?它與費米悖論是如何解釋外星文明的?
    霍金的這段話,和劉慈欣所著的科幻小說《三體》某種程度上有些類似,更準確的說,是符合黑暗森林法則。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必須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
  • 「黑暗森林法則」究竟是什麼?
    說到黑暗森林法則,一些國內的科幻迷們應該是非常熟悉的,即使不熟悉也肯定聽過,這是一個解釋宇宙現象的科幻理論。宇宙如此浩瀚,人類為何在發現外星文明上一直沒有進展?也沒有任何外星文明拜訪地球,要知道即使人類科技達不到,難道其他文明全部都達不到嗎?
  • 網際網路裡的「黑暗森林」法則
    宇宙中危險的「黑暗森林」 「黑暗森林」理論來源於劉慈欣的小說《三體》,它跟宇宙文明有關:整個宇宙都是一座黑暗的森林,每一個文明都是森林中帶槍的獵人。獵人以打獵為生,但森林的面積是有限的,食物也是有限的,所以獵人視彼此之間為永恆的威脅,是資源搶奪者,不可能共存。
  • 黑暗森林法則真那麼恐怖?有兩位大神就曾警示!
    《三體》系列小說——劉慈欣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三體》中說到的黑暗森林法則體系,這個叢林法則其大意講的是:在黑暗廣袤的宇宙空間,每一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他們走在這黑暗的宇宙體中,要儘量避免暴露自己的位置,不能有任何自身信息的洩露
  • 怎樣反駁《三體》的黑暗森林法則?
    大劉在成名作《三體》系列中提出了黑暗森林法則,整套書也是圍繞著這個理論展開的。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必須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
  • 三體:三體文明是什麼時候知道了黑暗森林法則
    文中寫到「三體世界的大部分監聽站也在同時向太空中發射信息,呼喚可能存在的外星文明。」這就解釋了葉文潔為什麼能夠收到三體信號的原因。也就是說,當初三體文明並不知道黑暗森林法則。問題那麼,三體文明是在什麼時候發現了該法則的呢?
  • 宇宙文明真會奉行黑暗森林法則嗎?看看我們地球上的情況就知道了
    黑暗森林法則是科幻作家劉慈欣在其作品《三體.黑暗森林》中提到的一種宇宙文明奉行的法則,這種法則勾勒了這樣一種宇宙文明圖景: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大家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動作都十分的小心翼翼,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的獵人,無論誰先發現了誰,都會開槍消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