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距今5億多年前,因為環境的變化,地球上「突然」出現了許多難以置信的生物,被稱為寒武紀生命大爆發。許多年以後,恐龍統治了這顆星球,又過了許多年,人類主宰了藍星……
李世石0-2谷歌AlphaGo
距今5億多年前,因為環境的變化,地球上 突然 出現了許多難以置信的生物,被稱為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許多年以後,恐龍統治了這顆星球,又過了許多年,人類主宰了藍星。
在層層疊疊的巖石中,寒武紀的化石們,倔強地表示,我們來過。
在中國,一家來自象牙塔的晶片公司橫空出世,起名叫寒武紀。
2020年7月20日,寒武紀完成科創板上市,這個成立僅4年的公司市值馬上進入千億俱樂部。
公司創始人陳天石在35歲這年,身家接近300多億元,上演了一個驚人的財富神話。
天才兄弟
陳天石有個天才哥哥,叫陳雲霽。
陳雲霽1983年出生於江西南昌,9歲入中學,14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19歲進入中科院計算所碩博連讀,並成為當時首個國產通用CPU 龍芯 的研發成員。25歲成為8核龍芯3號的主任架構師,是個不折不扣的技術天才。
小時候,兄弟倆都屬於調皮搗蛋型,喜歡打遊戲。
後來,哥哥上了大學,卻告訴陳天石: 上大學後可以隨便打遊戲。 哥哥的 引誘 ,成了陳天石考中科大少年班的直接動力。喜歡打遊戲的少年多如牛毛,能考上中科大少年班的鳳毛麟角,這兩個天才兄弟的智力水平無疑極高。
考上少年班後,陳天石在大學裡最喜歡的,是打遊戲和閒逛。
大二光學和原子物理課,陳天石一節沒去過,期末時求老師破例單獨考試,靠著臨時抱佛腳的70多分躲過留級。
一開始,陳天石學的是數學,臨畢業時,對著一塌糊塗的成績單,陳天石慌了,懷著 以後可能會沒飯吃 的悲壯心情,決定換個專業考研。
換哪個專業他心裡也沒想法,於是決定 抓鬮 。
命運就是這麼神奇,他 抓鬮 的最終結果是計算機。在計算機這條路上,陳天石最終遇到了讓其痴迷的人工智慧。
陳天石考入中科大計算機系讀研究生,並一直讀到博士畢業。其間,他遇到了同是少年班出身的導師姚新。姚新發現了陳天石在人工智慧方向的天賦,並成功 忽悠 陳天石學習人工智慧(AI)。
曾經沉迷於打遊戲的陳天石,從此開始沉迷於人工智慧,並很快完成了 學渣 的逆襲。
因為愛人在北京的關係,陳天石讀博的最後一年,經常跟導師找藉口說去北京計算所做基礎研究。一來二往,陳天石漸漸了解了哥哥所負責的龍芯項目,並且得到龍芯項目首席科學家、哥哥的老師胡偉武的賞識。
博士畢業後,在胡偉武的盛情邀約下,陳天石跟隨哥哥,加入龍芯,從事晶片版圖繪製的工作。
在2010年時,人工智慧尚是一個非常冷門的方向,絕大多數計算所都是在做著晶片相關的研究。陳天石無用武之地,鬱郁不得志。
當你手裡有槍的時候,總會忍不住想射點什麼。最後的靶向,往往是你身邊的事。陳天石拎著 人工智慧 這把槍,瞄準了晶片。
當時,中國晶片設計技術落後於發達國家幾十年,人工智慧也同樣落後。但命運推著陳氏兄弟走向了 AI+晶片 的交叉研究,並在該交叉領域一躍成為先行者。
2016年3月,北京中科寒武紀科技有限公司在中關村註冊成立,陳天石擔任公司CEO,陳雲霽則選擇繼續在計算所搞科研,擔任寒武紀的首席科學家。如今,陳雲霽逐漸淡出寒武紀,選擇在中科院計算所擔任研究員和博士生導師。
陳天石則以33.19%的持股份額,在公司上市後,成為身家300多億的富豪。
華為加持
大多數人對於寒武紀到底是幹什麼的,並不了解。
在普通人看來,AI、人工智慧這樣的字眼,充滿了科幻色彩。市面上已然可以實現的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等前沿技術,也讓人們感覺這些機器似乎具有了 靈魂 。
在這樣的認知下,AI晶片更是充滿神秘。與傳統晶片相比,AI晶片是如何讓生命的力量、認知的能力在矽基半導體中產生萌芽的?
真相只有一個: 算力。
從製造工藝角度來看,AI晶片與傳統晶片之間沒有任何區別,都是晶圓塗膜,光刻顯影、集成電路那一套。但在性能方面,AI晶片則有著質的飛躍。
所謂 性能 ,便是運算速度。AI晶片的認知能力,全然蘊含在強到不可思議的運算能力當中。
2016年,谷歌研發的阿爾法狗一戰成名,給全球普及了 深度學習 。其實在此之前,深度學習在人工智慧領域已經發展了十餘年。搞深度學習的人經常調侃說,這件事非常像煉丹:他們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不過是加點這個看看效果,不行就換點那個看看效果。最後的結果是,模型越聰明,可用性越強。從某種意義來說,該模型便是具有認知能力的 靈魂 。整個深度學習的目的,便是為了訓練出一個成熟的算法模型。
在計算機科學中,UNIX 系統的發明人之一肯 湯普森有一句名言: When in doubt, use brute force. (遇到問題,就用蠻力)。
AI晶片,則正是這種蠻力的賦能者。
2017年9月華為通過與寒武紀的合作,率先推出了內置獨立AI晶片的麒麟970,搶佔了 全球首款內置獨立NPU的智慧型手機AI計算平臺 名號,使其成為華為手機的一大賣點。
寒武紀也在這次合作中露足臉面,正式走進硬體發燒友的視線中,成為 中國芯 陣營中最受矚目的 網紅 。
2017年、2018年,寒武紀的收入全部來自IP授權,就是賣自己的AI晶片技術授權,其背後的支撐產品便是終端智能處理器(AI晶片的一種,主要用於手機終端)。
這兩年,華為佔其營收的98%和97%,是寒武紀最重要的衣食父母,沒有之一。
遺憾的是,2019年6月,華為發布了麒麟810,這次內置的NPU不是來自寒武紀,而是華為自研的達文西架構。
現實與夢想
電信行業有一句話,專門用來形容華為 滅霸 般的競爭力: 華為學誰,誰死;誰學華為,誰死。 2019年,華為帶給寒武紀的收入驟降一半。更糟糕的是,華為也開始力推幾乎同質化的全套AI晶片板卡和模組,與寒武紀形成了直接競爭。
為了自救,寒武紀相繼開拓了雲端、邊緣端和智能計算集群系統,試圖通過雲、邊、端全覆蓋,來打造 一體化智能晶片設計平臺 。2019年,寒武紀與珠海市橫琴新區管理委員會商務局達成合作。再加上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的訂單,政府訂單開始撐起了寒武紀的半壁江山。在 國產替代 的風口之下, To G 生意成為了寒武紀的救命稻草。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些市場中,華為海思與英偉達等巨頭目前所推出的業務線,也同樣與寒武紀相重合。
對此,寒武紀在招股書中坦言: 華為海思未來與本公司在終端、雲端、邊緣端人工智慧晶片產品領域均存在直接競爭。
在此前寒武紀回復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問詢函中我們可以看到,就智能處理微型架構而言,寒武紀的單核計算能力相比於英偉達並無明顯優勢。
與其說寒武紀是一家晶片公司,倒不如說它是一家AI企業。
一直以來,陳天石都在對外強調寒武紀的 墊腳石 定位。乍一看這是一種很謙虛的說法,但仔細品味,這其中蘊含著巨大的野心。寒武紀所處的晶片行業作為最底層土壤式的上遊企業,若真的可以充當所有人工智慧公司的 墊腳石 ,便意味著與該業態中所有的企業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結。未來,機器人、自動駕駛設備、智能攝像頭、安防系統等眾多應用領域,都將為晶片這一底層技術提供源源不斷的商業空間。
對寒武紀來說,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絕不是一句簡單的正能量口號,而是其身家性命之所系。
目前來看,對寒武紀的唱空依據無外乎來自 常年虧損 營收市場稀缺 競爭業態殘酷 等理由。但將時間維度放長遠,我們便可以看到,整個行業生態的構建,才是寒武紀能否活下去的關鍵因素。
理想是很美好的,在那個想像中的、人工智慧百花齊放的新世界裡,寒武紀縱使無法成為最強的頭部廠商,但由於需求市場的巨大體量,也有著充足的騰挪空間來找尋差異化競爭的生存空間。
然而,放眼當下,真正用得著AI晶片、與廣大消費者有著足量關聯的需求市場,只有智慧型手機、智能音箱、智能電視等少數消費品。
遙遠的彼岸會有星星上的金子落下。但彼岸究竟有多遙遠,沒人知道。
虛擬實境(VR)是前車之鑑。
2016年前後,大量創業公司進入VR行業。在VR頭盔方面有銀河數娛、小鳥看、深圳虛擬實境科技等公司;一體機、VR眼鏡產品領域有睿悅信息Nibiru、焰火工坊等;在內容領域,有暴風魔鏡APP、贊那度 旅行VR ;在周邊設備領域,也出現了Virtuix的Omni 體感跑步機、蟻視體感槍等公司。
四年後,這個賽道的創業者,大都死掉了。
人工智慧是一個更宏大的世界,晶片也是一個更為堅實的基座型領域。
對寒武紀來說,找到得以盈利的需求市場,哪怕只有一點點,先撐下去,然後等待人工智慧大廈落地,等待著同行者將自動駕駛、智慧醫療、機器伴侶等科幻世界照進現實,那個光明的未來才會到來。
躍過龍門的力量,不只在寒武紀自己手中。
資本市場給予寒武紀的千億市值,實在是令人驚嘆的技術樂觀。來自:市界
來源:溫商網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