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論文寫作的一些經驗以及感悟

2020-12-05 採亦好學

接觸五年科研,鳥悄地整了10篇文章,發了ACS Nano和Carbon,也灌水了Materials Letters,知足了,以下僅為我個人在SCI論文寫作方面的一些經驗以及感悟,當然代表不了任何組織,於你有益無益,全看緣分了。

首先,要明確一點,做科研包括了搞想法、做實驗和寫論文,三者是一個遞進的關係,最終的唯一產出論文,往往就是評價你科研做得牛不牛的標準了,所以談到論文寫作,我覺得還是得從第一個說起。

第一,搞想法,千萬別指望你的導師,一天到晚聯繫你,為你服務,給你提供Idea,我認為那是不可能的,當然也不排除有些「目標明確」的「小導師」和有「帽子」夾持的厲害人物了。那如何才能有好的想法呢?其實我也很好奇,大牛們的想法是怎麼來的,看到人家文章AM、AEM卡卡地發,好生羨慕啊,以前有一個長年在外的海歸指導我說,他就是保持一個良好的習慣,過一段時間就會刷刷Nature、Science系列的文章,關注與自己相關的領域重大進展,然後在他們的基礎上進行模仿和調整,就會是一篇不錯的文章。你去分析分析,很多文章的發表規律確實也是這樣的,比如我們做鋰離子電池相關的,斯坦福的崔屹教授很多文章就起了帶頭作用。當然,這方法也不一定適用於每個人。如果是真的想灌水而已,那麼一定要抓住一個「新」字,不要考慮該材料、該方法的實際應用,只要理論可行就OK,比如現在鋰電負極材料謎一樣的金屬氧化物、硫化物負極材料等,居然現在還有把稀有金屬氧化物(在燃料電池中才捨得使用的高價玩意)作為負極材料,誰能站出來告訴我這些玩意有什麼用,一天天一大堆文章。記得我去找工作的時候,當和別人介紹我硫化物的工作時,下面那些研發工程師們都瞌睡了。記住一點,多閱讀文獻是最重要的,不管你是想水水畢業還是精忠報國,不必通讀全文,摘要、圖片,抓住重點,記錄亮點,累計多了,再創作(記住了人家文章能發出來,肯定是有亮點得到審稿人的認可)。還有一點,注重學科交叉,沒事的時候不要總是抱著你一攤研究方向,關注關注其他方向的發展,有時候也會有不錯的收穫。分享我的一個文章idea,在鋰電負極領域,很多時候,為了解決電導率、體積膨脹的問題,很多時候就是和碳複合,碳的選擇就是重點了,為了實現操作簡單、價格便宜等,生物質材料經常被利用,在春天,哎喲,北京颳起了楊絮,撲我一鼻子,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這東西很輕,心裡一想,沒準是空心管,一做SEM,果然是,清洗、碳化、水熱,一個二維納米片生在碳管表層的複合材料就得到了,電化學性能一測試,就湊了一篇。

第二,做實驗,請記住,做實驗之前,一定要在腦海中有一套的簡易流程,把自己設想的方法優勢給列出來,當然咱們不是大牛,很多時候,實驗做出來的,和想像的會有一定的差距,在實驗中我們可以及時調整,之前我們組就有一個師姐,文文弱弱的,平時也看她不咋做實驗,最後人家三年半,一篇ML三篇EA一篇JMCA就畢業了,這就是人家搞想法想得好,事半功倍。很多人實驗很賣力,動手能力總是被老師們誇讚,卻寫不出來論文。這就是因為很多實驗都是浪費力氣,千萬不要信「失敗是成功之母」,毫無規劃的實驗最後只能獲得一隻「老母雞」。做實驗,個人感覺還是自己親自做比較合適,因為你能夠觀察、記錄到實驗中的每一個細節,當實驗出現問題時,你能去找到原因,而不是本科生做,博士生寫,很多時候很多問題就出在本科生不細心身上。還是實驗推進很重要,一般實驗室都只會有一些普通的設備,CV、循環倍率、阻抗測試等,當發現效果不錯時,一定要積極主動的去完成應該進行的材料表徵測試等,千萬不能等到寫文章的時候,再去補。還有,千萬不要被實驗充斥你整個碩士或者博士生涯,合理高效的使用時間,時間一定會好好補償你。劃重點,先通過前期文獻閱讀和前期實驗,來設計看點,設計實驗,然後做實驗,這是一種很高效的方法。做實驗的時候,一定考慮到後期文章撰寫的理論深度,比如,二硫化鉬長在各種各樣的碳基質上,但是對於是如何長上去,卻沒有人研究,只是相互引用敷衍,在原子級別沒有深入,這是不夠的,後來被解析可能是C-O-Mo、C-Mo或者C-N-Mo等。

第三,寫論文,終於等到了生孩子的時候了,好吧,我目前的水平,只能夠做到「寫文章,就是圓故事,怎麼使它有頭有尾,有理有據」。按照我之前導師的方式,她建議的是完成一個測試結果,就可以寫這一段的對應文字,兩三百字,10副圖對應就2000-3000字,一篇論文的discussion就出來了,後續要做是把這些圖的順序進行調整,文字流暢,使得這個故事更加吸引人。比如,我們做材料的,往往形貌會比較重要,好看的形貌往往是放在第一個大圖裡面。其實,寫論文最主要還是introduction,一段背景介紹,一段目前你想解決的問題已經存在的解決方法,一段目前解決方法的不足,一段你所採用的方法獲得的效果(這就是你的亮點,這也是審稿人喜歡關注的地方)。Abstract,這更是重點了,就是introduction中你的亮點部分。Title,就是你Abstract中亮點的精簡,例如,循環性能突出、倍率性能突出換言之就是high-performance,這碳層既可以提升電子電導率又可以緩衝體積膨脹,就是multi-function,其他人通過好幾步才能獲得這個複合產物,而你一步就做到了,就是one-pot或者one-step。個人認為,一個title的好壞,可能會決定編輯是否送審。說實話,我覺得模仿是很重要的,現在的我寫論文,往往還是需要10幾篇文章同時打開,取長補短,相比較之前的進步,就是現在的我會在參考的基礎上進行再加工,更完美。如果你不是高人,還是建議採用這種方法。別較真,咱們討論就是一篇普通的SCI論文,如果做的是nature級別的成果,那我就不知道咋弄了。

此外,我認為可以把寫論文,分為三個階段,即前期準備階段,中期磨牙階段,後期煎熬階段。前期準備階段,即收集文獻、參考資料等用於introduction部分的撰寫,我喜歡收藏一些與課題相關的綜述、或者歐美大家寫的牛文,其實同一個體系,要解決的問題就那麼多,只是大家所採用的方法不一樣而已,我們可以參考他們,對於要解決的問題是怎麼去描述的,學習人家的句式和詞彙(畢竟人家是母語,或者是能花錢潤色),當然,習慣成自然,多寫了幾篇之後,你自己也就能摸清楚套路了。記住了文章所引用的文獻,都是潛在的審稿人,文章中對任何引用的評述,一定要中肯褒獎。中期磨牙階段,先給自己打好預防針,寫文章從來就不是一件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千萬不要抱著一遍過的心態,否則生活會狠狠的打擊你,我的第一篇論文從第一年7月寫到第二年4月,有時候返回去看自己第一遍寫的稿子,心裡就會想「什麼玩意」,一篇好的論文就是在不斷地修改中,一步步提升的,大家都說「耐得住性子的人才適合搞科研」,我覺得也完全適合寫論文的你。當然,時間可以長,但是這不是給自己拖拖拉拉找藉口,寫文章的階段一定要催促自己去完善,而不是簡單的完成。後期煎熬階段,在這個階段,你要學會發動自己的師兄師姐師弟師妹們的關係,你文章那麼多共同作者,就是給你修改用的啊,每個人看待問題的角度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往往會發現不同的問題,有助於文章進一步的提升,千萬不要瞧不起任何人的修改,你覺得她改得不好,那就是證明你有進步哈。最後,才能把文章送到導師手裡,這就是最煎熬的階段了,老師年紀大,效率慢,追求高水平,而且事情多(不像咱們一心科研),所以時間相當漫長,當然聽說有些課題組有錢的,導師就看看創新點,直接送潤色機構了。但是,潤色只是幫助你調整語言而已,文章還是得有料,才能順利發表啊,告訴大家一個小訣竅,我當時催老師的時候,就是有事沒事的就找找她,也不談文章,去多了,她自己就會明白了。

當你無法找到合適的創新點,遲遲進入不了實驗時,那就嘗試一下這個吧,咱們在實踐中創新。當時做硫化物的時候,我就發現了一個規律,為了獲得層數少且分散的片層結構,加入表面活性劑便可以做到,這是看了文獻才知道的結果啊,第一個吃螃蟹的老師,居然把各種活性劑都試了個遍,陽離子、陰離子、中性的,都是文章啊。這就是說明A+B+C是紅燒肉,A+B+D就是改進版的紅燒肉,A+B+E+F就是東坡紅燒肉。我記得有一個暑假在學校沒回家,也嘗試了一下這個流程,反正是水熱嘛,咔咔七八個料一配,送入烘箱,靜候佳音,果然發現了其中兩個有特殊的形態形成,再想理論去解釋,其中一篇做了小論文,另外一個沒時間做下去。記住了,每篇文章都需要有創新點,一大堆的數據測試結果,只能是中文報告。形貌好看,性能優秀,解釋好,那就是牛文;形貌好看,性能一般或者形貌一般,性能好,解釋到位,那就是中了;形貌一般,性能一般,那也就只能一般了。鋰電負極的文章,為了使得它更加豐滿,循環後的極片阻抗測試,SEM測試,GITT測試,鋰離子擴散係數測試,第一性原理計算,計算電容佔比等等,慢慢被加入。這一點也適用於大家,一定要想辦法使自己的文章更加豐滿,增加理論深度。

好吧,既然講到這裡,那咱們細講一下具體的寫作技巧吧。一篇普通的SCI論文,應該包括以下內容。Title標題:一定要短、準,緊扣研究主題,一定要用最少的詞把你文章的創新點給突出,可以使用一些個性化詞彙,我喜歡根據合成材料的形貌取一些core-shell,sandwich-like等新穎類似的,你去翻翻,影響因子越高的文章,往往文章標題越短。Abstract摘要:我的習慣是,一句話帶過你所研究主題目前存在的困境,然後to overcome these challenges類似的,in our work做了哪些工作,獲得什麼樣的結果,因為摘要文字有限,所以,最後來一句therefore,the prepared composites期望能被廣泛應用於…………。Introduction前言:這部分就是介紹你所研究主題的意義,目前所存在困境,記住了一定要有「目的」地引導出你自己的研究,並且突出你研究的優勢及重要性,當然我個人認為每個人做的研究都有弊端,但是怎麼把你的研究弊端給「藏」起來,僅突出優勢,這就是一篇普通的SCI,所以前言的邏輯關係相當重要,經常需要用到一些連接詞,轉折however,although,while few models are aimed,further report about…… is very limited,順承therefore,This gives an opportunity to,The plating and stripping of Li are necessary to,然後提出自己的觀點,we reported, this paper reported, we aim to 等,概括一下自己的研究內容,給自己的研究戴個高帽子ending。

Experiment section實驗部分:這部分應該沒什麼,就是平鋪直敘的介紹你的實驗過程,怎麼合成的,用了哪些儀器測試,用了什麼模型等,都可以在這部分進行簡單介紹,也不知道為什麼最近居然有一篇文章因為實驗部分查重太多被退回來了,所以大家需要注意下。Results and discussion結果與討論:在這裡,就是需要把你的實驗結果全盤託出了,將關鍵性的實驗結果整理成圖和表,挖掘其中的信息,我認為圖表做得好看會給你在審稿人面前加分,我一般都是一段結果,後面加一小句討論,比如合成了一個特殊形貌,介紹完了,緊接著討論一下這個形貌是怎麼改善循環性能和倍率性能的,又比如在XPS結果中,通過分峰,獲得相應成鍵信息,那其中有些鍵符合實驗設計了,後期對性能怎麼影響了,都可以進行討論。切記每一個圖表,都要能夠說明一個核心問題,而不是為了湊,而實驗結果堆積。Conclusions總結:我個人感覺,這部分應該就是和Abstract類似,但是呢,這裡咱們不需要介紹不足,僅呈現好的一面,大概是一個總-分-總的結構,in our work,we first…………,介紹一下性能,然後總的展望一下發展即可。References參考文獻:參考文獻的發表時間一定要注意了,一些經典的文獻可以多參考,但是一定要保證最新文獻的更新。建議一定要好好按照擬投稿雜誌的要求來,作為審稿人的我,看到參考文獻格式不對,心情都不是很好。最近,應該graphical abstract比較火了,每個雜誌幾乎都有,對於我自己,就算是雜誌不是強制要求,我都會做一個,這是加分項,設計漂亮而且不失邏輯。

進階版在這裡,文章的理論深度是非常重要,有時候看文獻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做一個負極材料,明明和你性能差不多,人家就可以發AM,而你只能發ML,怎麼說呢?千篇一律的東西,大家都看膩了,尤其是現在新能源材料論文爆炸的時代,沒有點高大上的測試表徵,去進一步揭示微觀機理,都不太好意思往高了投,打個比方,做電極材料,經常需要用循環伏安曲線來表徵充放電過程,一般我們都是只是引用別人的文章,這一步發生什麼反應,那一步發生什麼反應,但是如果你用原位XRD進行監控測試,那就不一樣了啊,尤其是當你研究的材料是新型材料時,原位XRD絕對能使你如虎添翼啊。又比如現在鋰金屬電池的枝晶問題,表徵它非常麻煩,因為金屬鋰太活潑了,很難保存,一不小心它就變質了,你要看的形貌就走樣了,但是如果你有冷凍電鏡的話,那就是另外一個結果了。怎麼說呢,儘量拔高自己的文章水平,爭取用測試手段、仿真模擬等去證明自己的理論。

總而言之,既然已經上了賊船,就把賊船當做家,培養自己的科研興趣,你善待它,它必將好好待你啊。希望自己也能進步,祝大家都能發牛文!

相關焦點

  • 英文不行怎麼發sci論文
    發sci論文,要匹配sci期刊。大多數sci期刊的語言要求是英文,這讓英文不行的作者很是困惱,擔心自己寫作的sci論文會因自己的英文不行而無法發表。那麼,英文不行怎麼發sci論文?對我國作者來說,英文不行是發sci論文路上的絆腳石,解決不了英文語言問題,就無法保證文章的質量,成功發表就變得非常渺茫。而解決英文不行的方法,一是可以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但這個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來不及;二是找英文好的人來翻譯潤色,比如有過發表sci論文經驗且英文水平高的人。簡單地說,就是自己英文不行,找英文行的人來做。
  • sci是什麼級別的論文-英輯學術
    sci是什麼級別的論文?論文是被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科學引文索引》)收錄的期刊所刊登的論文,sci論文簡單說可以算是國際學術界的頂尖論文論文,它可以代表本專業在全球的最先進技術以及發展趨勢,因此sci論文對於很多作者來說是對自身學術水平的最高認可,國內的越來越多的科研單位和博士生都是非常重視
  • SCI論文多久能發出來-英輯編輯
    SCI論文的價值與類型是什麼?sci論文的價值是不言而喻的,我們先來說說sci論文的類型,sci論文一把可以分為綜述性文章、實驗型文章、報告型文章和信件形式的文章幾個類型,作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文章類型進行寫作,sci論文的價值想必大家一定有所耳聞,sci論文是被sci檢索的頂尖學術論文,sci論文通常代表著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與發展方向
  • sci論文有加急嗎
    發表sci論文需要一定的時間,但很多作者急需見刊甚至檢索的sci論文,若按照正常速度可能已經來不及,為了趕時間,希望能夠辦理加急。那麼,sci論文有加急嗎?這個要看sci期刊相關規定。發表sci論文,可選擇的期刊有很多,有的期刊,可以辦理加急,有的期刊不辦理。
  • 大學生如何發表核心、EI、SCI期刊論文,關鍵靠創新和寫作
    經驗分享,禁止轉載。作為一名和材料學相關的研究生,小編投過2 篇SCI(目前上了一篇。其中一篇投的化學類SCI,被拒,認真修改後改投其他的SCI,然後編輯給了修改意見,修改好就上了;另一篇在還在修改階段;),實驗過程老師給了很大的幫助,導師是一作,不過論文是我主的刀,老師就給了點修改意見。
  • 英語論文寫作與投稿經驗分享
    下面我將分享一點自己的論文寫作與發表心得。  一、準備階段   在這個階段需要向組內師兄師姐多多請教,這點非常重要,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為他們能帶你迅速進入到本領域的核心中去。然後就是閱讀大量的專業文獻,通過文獻深入了解本專業的前沿內容,然後從中選擇一個可能有所創新的切入點進行研究。在能做出一些創新性內容的時候,就可以構思論文的主體框架了。
  • 淺談SCI論文發表的一些經驗
    撰寫SCI論文,這些經驗值得借鑑!  一、前期實驗  對於科研學生來說,讀書大部分情況是為了寫SCI論文畢業。所以沒必要為了完成老闆的課題先做試驗,然後總結實驗結果寫SCI論文。這樣會很費時間,所以建議特別是初次寫SCI的同學,實驗之前一定要多看SCI論文,借鑑一下類似SCI論文的構架,然後邊做實驗邊寫SCI論文框架,寫的時候先不要做詳細的分析,把數據和圖片羅列出來就行了。  二、看文獻  切忌從頭到尾的當閱讀理解看!除非是非常接近的論文。有的學者習慣根據關鍵詞上百篇的下載,然後逐個瀏覽人家的圖片,這樣總能找到和自己的某部分掛上鉤。
  • 發表sci論文必須全部是英語嗎
    發表sci論文必須全部是英語嗎?不是。發表sci論文經常遇到英語的要求,甚至很多作者因為英語水平不夠高,影響了sci論文發表。這主要是因為大多數sci期刊要求英語,但不是所有的sci期刊都要求英語。sci中收錄的期刊來自很多個國家,包含很多本期刊,每本期刊都有各自相應的要求。
  • SCI論文寫作中的一些詞| convert, alter, modify
    科技論文裡經常要描述一些動態的現象,也就涉及到了各種變化。這些詞的內涵和外延上有一些微妙的區別,對於非母語者來說非常容易混淆,有些童鞋甚至將其中某些詞互換著用。所以從這篇推送開始,我們來辨析一下這些常見的表「變化」的動詞(以及對應的名詞)。
  • 發表sci論文有哪些規定
    與國際學術交流,證明自己的學術研究能力水準,很多人把目光放在了發表sci論文上。sci論文發表是有難度上,若你寫的論文達不到一定的水準,或者滿足不了發文的規定,哪怕是投稿也是被拒稿。那麼,發表sci論文有哪些規定?
  • sci是什麼級別的論文
    sci是什麼級別的論文?sci論文是國際學術界的頂尖論文。你說你的學術水平在某一領域達到國際水平,卻沒有sci論文來證明,是缺少說服力的,是很難得到學術界圈內人士認可的。足見,sci論文地位之高。sci是什麼級別的論文從發表論文代表的學術水平來說,從低到高依次是省級論文、國家級論文、國內核心論文、國際核心論文
  • 關於寫作的一些感悟
    2寫作,從哪裡開始。一年來,我斷斷續續寫了一些文章。投稿給雜誌、報紙的文章,大多石沉大海,只有三篇文章,有幸中獎,雖然只有二百多元的稿費,但對於我已經是最大的承認和鼓勵。我反思自己的寫作過程。我寫作時,有時,一篇文章從頭至尾寫得都很順利;有時,一篇文章不知從何寫起,思考了半天,開頭還是不知怎麼寫,讓人焦慮。後來,我總結了經驗教訓:寫得較為順利的文章,往往思路清晰,感情真摯;寫得磕磕絆絆的文章,往往思路含糊,自己都覺得失望。
  • 初入門SCI論文,要注意什麼?
    SCI論文的發表有些人會急功近利,想著儘快把論文發表出去,儘快得到錄用結果,儘快升職,儘快加薪。總之是越快越好!殊不知,寫作的東西是是急不來的。我們需要細思索,打下初稿,還要反覆檢查。一些人初投SCI論文喜歡找一些有名氣或影響因子不錯的雜誌來發表,奈何自身水平實在一般,總是被退修,更有數次直接被拒稿。自信心受了打擊,無數次想放棄。有幸自己堅持下來了,無意之中也鍛鍊了SCI寫作。SCI論文發表急功近利只會給自己增加壓力,我們需要正確的估量自己。其實,SCI論文寫作與發表特別需要心態,一顆平常心是最高境界。
  • 科技論文寫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分析
    但鑑於不少科技工作者在正確和準確撰寫科技論文方面存在明顯不足,賽恩斯編譯在此就科技論文寫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簡要分析,期望對科研人員提高科技論文寫作水平有所裨益。一、針對性和規範性問題。文章不適合在該刊物上刊出或者編寫不符合規範,是科技論文退稿的常見原因,這可能主要是因為論文的針對性不足和規範性不強所致。
  • SCI論文屬於核心論文嗎?
    》(Science Citation Index,簡稱SCI),而核心期刊則是中國國內的一種期刊分類方法,雖說是兩種概念,但有時二者是可以共同存在的,比如一個刊物既是國內核心期刊,同時又被SCI檢索,成為SCI期刊,這種情況下,作者發表了該期刊論文,這篇文章既是SCI論文又是核心期刊論文,一本SCI期刊是否能算作核心期刊,這要看期刊的具體情況。
  • sci論文翻譯怎麼收費
    我國科研工作者或碩博畢業生等發表sci論文,往往會面對語言的難題,不知道每年有多少篇論文因為英文使用和表達不規範,而被sci期刊拒稿。為了解決這一難題,許多作者選擇找專業人翻譯,就是不知道收費高不高。那麼,sci論文翻譯怎麼收費?
  • 發表sci論文需要注意什麼
    sci論文在科研評價、評職稱中認可度非常高,同時也意味著其不好發表。不好發表的原因中,除了sci期刊錄用標準高之外,還有很多注意事項未能引起作者的重視。那麼,發表sci論文需要注意什麼?1、期刊選擇發表sci論文要找sci期刊。作者可以先通過下載sci期刊影響因子表,或閱讀文獻,或相關單位推薦,或找專業人推薦等多個渠道查找到sci期刊名單。再根據本sci論文的內容方向、質量水平,以及相關單位要求,從學科、收稿範圍、影響因子、分區、審稿周期、發表費用等多少角度,綜合考慮分析來確定目標sci期刊。
  • SCI論文發表過程中常遇到的7個問題
    在SCI論文發表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以下七個問題 1、如思路或意思表述不充分 長期從事科研與論文寫作的一線醫學工作者的經驗告訴我們,如思路或意思表述的不充分多半就是源自文獻閱讀量不夠。
  • 高水平SCI醫學論文的寫作建議
    以便提升SCI發表論文的機率,大家在投寄前應當先從下列的層面去好好地省視自身的論文,虛心接受審稿人的建議,下列是小編收集整理的SCI發表論文基本信息,供各位閱讀查詢。醫薈園小編在這裡共享一些醫學論文寫作的關鍵點,必須對各位有一定的幫助。1、原創內容SCI論文的原創是基礎的學術道德,SCI期刊雖不容易過多明確提出規定作者的獨創性,但確保原創是SCI發布的壓根因素之一。獨創性也是重視學術研究的一種反映,有獨創性才有很深的學術論壇使用價值。
  • 為什麼要發表sci論文,有多難
    sci論文是國際核心論文,隨著學術國際化的發展,發表sci論文成為一項常見的要求。但sci論文發表,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但依舊有那麼多人努力著、爭搶著要發表,肯定是有原因所在。那麼,為什麼要發表sci論文,有多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