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前沿 | 溫室環境下植物表型研究平臺

2020-09-05 溫室園藝


溫室環境下植物表型研究平臺

植物表型


多數植物的全基因組測序已經完成,但對這些基因組進行解析的難度要遠大於測序的難度,多數基因功能並不清楚。植物的性狀(Trait),也就是表型(Phenotype)——受到基因和環境的雙重影響,難以進行可重複的精確測量。植物的表型是基因型和環境因素複雜交互的結果,基因型是表型得以表達的內因,而環境是表型得以表達的外因。植物表型研究是研究在特定條件下植物所表現出的可觀察的結構、功能等形態特徵及其變化規律,正成為學術和產業界公認的核心研究和應用領域之一,是解決面向未來的農業挑戰(糧食安全、環境可持續發展、生物能源、人口老齡化等)的核心技術領域之一。國際表型界對表型研究也達成了研究策略共識(圖1),植物表型的突破可以為育種、栽培和農業實踐提供大數據決策支持。


目前植物表型研究集中在小麥、擬南芥、水稻、玉米、高粱、大麥、西紅柿、豆類和葡萄等植物上。表型測量主要分為形態學參數和生理學參數。形態學參數包括作物高度、莖粗、葉面積指數、葉角、莖杆長度、株間距等。生理學參數包括葉綠素、光合速率、水分脅迫、生物量、耐鹽性和葉片含水量等。這些參數都可以影響或表徵作物的成長。


如果用醫學的發展比對植物表型研究,更能清晰的獲得未來植物表型的研究方向。如圖2所示,未來的植物表型研究也會對植物內部和外部的全部物理、生理和生化特徵進行規範化的表徵。可見,對植物表型的研究受制於現代檢測儀器研發進程。



植物表型研究平臺


隨著高通量植物表型測量技術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植物表型研究平臺投入使用。下面介紹幾個典型的研究平臺。


1. 澳大利亞國家植物表型研究設施——植物加速器(PlantAccelerator)

澳大利亞國家植物表型研究設施—植物加速器造價2656萬美元,2010年建成並對外開放,如圖3、4所示。


建築面積4485m2,其中2340m2為溫室。由4個140m2的全自動溫室以及兩套「全自動高通量植物3D成像系統Scanalyzer3D組成,進行植物表型研究的成像設備,包括傳送帶、成像模塊、「暗房」、運輸車、控制系統等都由德國LemnaTec公司提供。每套Scanalyzer3D系統佔有兩個140m2的溫室,帶可見光成像、近紅外成像、根系近紅外成像、紅外(熱)成像和螢光成像模塊,以及自動澆水和稱重設備,並配有可自動傳輸2400盆植物的傳送帶和運輸車。2套Scanalyzer3D系統的傳送帶長度加起來達1.2km。通過可見光成像可以觀測植物的結構、寬度、密度、對稱性、葉長、葉寬、葉面積、葉角度、葉顏色、葉病斑、種子顏色、種子顏色面積等參數,通過近紅外成像可以分析植物的水分分布狀態、水力學研究、脅迫生理學研究等,通過根系近紅外成像分析植物根系和土柱中的水分分布情況,通過紅外成像可以進行植物乾旱脅迫研究、蒸騰研究等,通過螢光成像可以分析植物的生理狀態。所有植物都通過條形碼或射頻標記,其整個生長發育階段表現數據都可定期進行測量。兩套系統24h連續運轉,每天可以獲得4000~6000盆植物的表型成像數據。


2. WPS公司植物表型研究設施——全自動和半自動植物表型研究平臺

荷蘭WPS公司提供全自動和半自動植物表型研究平臺,其中全自動化平臺(圖5)可以確保試驗密切連續執行,半自動化主要藉助現有溫室生產採用專用的轉運輸送系統(圖6~7),是一種低成本的表型研究平臺。無論是全自動還是半自動都需要裝配高精度澆水設備(圖8),保證實驗的準確性。



3. 日本半自動3D植物表型模擬系統

日本千葉kazusaDNA研究院前沿技術研究所開發了一套半自動3D植物表型模擬系統(圖9)用於育種研究,栽培區放置在溫室中,每個植物需要拍照72張,耗時10min,才能重構植物3D模型。


植物表型研究相關組織


目前,植物表型研究還處於研究發展初期,田間表型、數據管理、費用、根系表型、非生物脅迫、行業標準、技術限制、生物信息學、通量等是制約植物表型組學發展的主要問題。目前,國際上主要有國際植物表型組織(IPPN)、歐盟植物表型組織(EPPN)和德國植物表型組織(DPPN)等相關組織,通過舉辦以植物表型為主題的學術會議,擴大植物表型研究的影響力。其中,以IPPN影響較大,該組織2009年在澳大利亞舉辦了第一屆國際植物表型研討會(InternationalPlantPhenotypingSymposium),2011、2014、2016、2018年相繼在德國、印度、墨西哥、澳大利亞召開,在國際植物學界產生了重要影響。2019年10月22~26日第6屆國際植物表型大會將在南京舉辦,給中國研究領域相關人士提供了近距離學習交流的機會。


發展展望


植物表型研究隨著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慧和檢測技術的發展呈現快速發展態勢,對於溫室園藝領域,無論是學界還是業界都應提前布局相關的研究和開發工作,為植物表型研究在溫室領域的應用建立研究平臺。植物表型研究平臺可以加速研究進程,在高通量條件下對植物進行無損分析,植物在整個生命周期中被多次成像,利用幾個月的時間就可以積累過去幾年才能獲得的數據。各國都在加大植物表型研究的重大科研平臺建設。如荷蘭表型研究中心和英國國家表型研究中心相繼投入建設了科研平臺,加大在表型上的研究(圖10~11)。中國的科研工作者也應積極參加植物表型研究的相關會議,同時密切關注跟蹤植物表型研究動態。從上文可知,藉助溫室,相對簡易的植物表型研究平臺也可以實現低成本投入。




對於溫室產業,植物表型研究的重要載體大多依賴於溫室,溫室成為植物表型研究、作物生長的加速器。溫室企業應主動入位,積極探索研究開發植物表型研究用溫室及其配套的物流運輸系統,針對中國的地域分布,研究開發不同規模的溫室,開發物流運輸系統、栽植盆、精確灌溉系統以及數據採集系統,發揮溫室產業在重大科研平臺建設中的作用。

相關焦點

  • 趙春江院士:植物表型組學大數據及其研究進展
    植物表型組學通過集成自動化平臺裝備和信息化技術手段,獲取多尺度、多生境、多源異構植物表型海量數據,形成植物表型組學大數據,從組學高度系統深入地挖掘「基因型-表型-環境型」內在關係、全面揭示特定生物性狀的形成機制,將極大地促進功能基因組學、作物分子育種與高效栽培的進程。
  • 全球作物表型研究「中國方案」呼之欲出
    10月23日,由南京農業大學、國際植物表型組織(IPPN)主辦的第六屆國際植物表型大會在南京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蓋鈞鎰認為,農作物表型和基因研究的深度和廣度,直接影響到種質資源利用效率和現代種業的可持續發展,南京農業大學正在籌建的作物表型組學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將在全球範圍內組建跨學科研究團隊,引領農業植物科學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 【農科智庫編譯】美國研究項目推進表型領域標準化
    由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大學、德克薩斯農工大學和密西西比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組成的科學團隊,正在努力改變表型研究的現狀,其研究項目獲得了美國農業部國家糧食與農業研究所300萬美元的資金支持。植物的表型因地區而異,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植物對環境變量的適應能力較強,如降雨和土壤成分。
  • 植物表型也能「人臉識別」?ARADEEPOPSIS!
    大部分情況下,對植物表型分析意味著需要收集大量圖像,隨後需要對其進行處理和分析以提取相關的植物表型信息。近年來,我們在解碼基因組信息的效率和規模呈現出指數級增長的趨勢。相比之下,當今進行大規模植物研究的一個瓶頸主要在於是否可以實現可靠的自動化圖像處理。我們的目標是開發一條pipeline,使其在可視圖像中準確識別植物並提取表型參數,同時只需極少的人力投入。
  • 異形葉——研究植物環境適應性的「理想型」
    與這些植物不同,本篇講述的是一些依靠自身表型的可塑性來適應環境變化的植物,它們的葉子「會變身」,同一植株在不同的環境下能產生截然不同的葉形,而不同葉形具有適應相應環境的功能。這一現象稱為「異形葉」,為我們研究植物的環境適應機制提供了獨特的模型。異形葉的「前世今生」生物的性狀主要由基因決定,這一點得到了「中心法則」的充分驗證。
  • 河南大學舉辦「高通量作物表型平臺建設驗收暨專家學術報告會」
    陳凡研究員指出,作物表型研究是揭示「基因型-表型-環境」作用機制的重要橋梁,研發具有智慧財產權的作物表型監控技術平臺對於實現我國未來農業分子精準育種具有重要意義。張啟發院士從最初的學術思想提出,研發需求,植物科學研究和研發技術的融合,到我國植物表型組學技術初步框架形成,系統回顧了我國植物表型平臺的發展歷史。他認為河南大學建設有我國智慧財產權的作物表型平臺具有裡程碑的意義。
  • 多源光學傳感器的應用是作物表型鑑定研究的重要發展方向
    7月1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作物栽培與生理創新團隊在《地球科學與遙感(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Magazine)》上,在線發表了該研究團隊聯合全球多位作物表型領域國際知名專家,歷時三年關於作物表型鑑定研究的系統綜述文章。
  • 科學網—「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設施項目開工建設
    本報訊(記者高長安)8月30日,「十二五」期間優先安排16項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的「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項目在河北涿州開工建設
  • 2017澤泉植物表型育種及生理生態研討會第一輪通知
    上海澤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多年來秉承推進中國生態環境改善、農業興國的理念,服務涉及植物表型育種,植物生理生態,水文水利,農業工程等領域的科研和技術支持。為更好地服務全國科研用戶,促進植物表型育種、生理生態領域的研究,整合有效資源,同時促進相關研究設施和平臺的建設,上海澤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於2017年12月7日至12月9日在上海舉辦2017澤泉植物表型育種及生理生態研討會。 研討會內容包括植物表型與分子育種、植物生理生態環境研究、農業物聯網等。
  • 基於Kinect傳感器自標定的溫室植物3D點雲重建及形態測量方法
    ,植物表型資訊介紹如下:植物形態數據是精準農業和植物表型研究的重要基礎。植物3D幾何形態較為複雜,在植物整個生長周期中變化較為明顯。為了對溫室植物3D形態數據進行高通量測量,需要經常調整傳感器與植物的相對位置。
  • 華南農大「葉綠素螢光和植物表型論壇」圓滿結束
    ,在過去三十年中一直使用葉綠素螢光技術進行植物生理研究,在葉綠素螢光領域有豐富的使用經驗,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並培養了大批科研人人才。例如他在介紹植物的光合行為時指出「植物的光合行為是植物和圍繞它的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產物」。光合是將環境和植物之間聯繫起來的一種功能。它要給予環境也要給予和保護主體,就像一個「企業」要供給社會,也要養活自身。而螢光是這種作用的一種狀態的表達,一種在遺傳和進化基礎上的響應。」
  • 利用高通量表型推斷基因型進行基因組選擇
    其次,一旦基因型被推斷出來,產生的基因組預測將獨立於個體的生長環境,或是特定的高通量表型集。在這種方法中,研究者使用高通量表型來確定個體從其親本那裡遺傳的單倍型,從而推斷出該個體的基因型。這種方法可以分成三部分。首先,如何將分離狀態轉化為期望的遺傳值;第二,如何對染色體的分離狀態進行抽樣;第三,如何對整個基因組進行取樣,以及如何翻譯取樣的。
  • 我校牽頭的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開工建設
    他指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為探索未知世界、發現自然規律、實現技術變革提供極限研究手段的大型複雜科學研究系統,是突破科學前沿、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重大科技問題的物質技術基礎,對於增強我國原始創新能力、實現重點領域跨越、保障科技長遠發展、實現從科技大國邁向科技強國的目標具有重要意義。他表示,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設施是世界上第一個將豬和猴定位為模式動物的大科學設施。
  • 基於圖像的高通量表型分析方法在扁豆耐鹽性研究中的發展與應用
    基於圖像的高通量表型技術的最新進展為植物篩選一系列脅迫(如鹽脅迫)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本文介紹了一種用於小扁豆耐鹽性篩選的高通量表型方法的發展和應用。耐鹽小扁豆材料(從左到右)在施鹽後兩周成像的綠色和非綠色變化
  • 前沿研究丨植物愈傷組織培養的生物技術應用
    編者按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相關植物的生物技術已逐漸成熟,在這一背景下產生了大量生物工程應用實例。愈傷組織培養和懸浮細胞培養技術在藥理學和藥學(包括中藥)以及農業和園藝學中應用廣泛。這使得其生長在受控的條件下,不受各種環境因素、季節變化、微生物疾病、害蟲和地理限制的影響。因此,可以生產具有恆定高質量的次生代謝產物。
  • Speed Breeding:加速作物研究和育種的強大工具
    試驗表明,在完全封閉的環境可控的人工氣候室中,採用Speed Breeding方法,可以加速包括表型分析、突變研究、遺傳轉化在內的植物研究內容。該方法的核心是延長光照時間加速作物發育速度、提前採收並使用未成熟種子,從而減少生長周期。通過單粒傳(SSD ) 方法快速循環,並可適應大規模作物改良計劃。
  • 【聚焦·懷柔科學城】京津冀大氣環境與物理化學前沿交叉研究平臺 實現主體結構封頂!
    ——京津冀大氣環境與物理化學前沿交叉研究平臺主體結構已封頂。>該平臺擬建設三大系統:大氣邊界層理化結構立體探測系統、大氣環境容量與能量交換觀測系統和大氣環境實驗分析和研究系統。最重要的前沿交叉平臺之一,有機串聯並支撐中心兩大科學裝置,即地球系統數值模擬系統裝置和大氣環境模擬系統,實現外場觀測、實驗室模擬和數值模擬研究的大閉合,並有望在大氣科學基礎研究領域獲得重大原創性成果。
  • 模塊式植物表型分析技術方案(七) ——擬南芥UV脅迫的響應機制
    ​植物面對各種生物和非生物脅迫時,會調整它們的響應機制來優化發育和適應程序。UV輻射作為一種環境因子,會影響植物的光合過程並觸發細胞死亡。華沙生命科學大學的AnnaRusaczonek評估了紅/遠紅光感受器光敏色素A和光敏色素B在擬南芥UV脅迫響應中的作用。
  • 模塊式植物表型分析技術方案(六) ——蔬菜病害初期的快速檢測與鑑定
    模塊式植物表型分析技術方案(六)——蔬菜病害初期的快速檢測與鑑定 葉綠素螢光、UV-MCF多光譜螢光、紅外熱成像、以NDVI歸一化植被指數為代表的反射光譜等成像分析技術已經是目前最先進也最重要的無損植物表型檢測技術,尤其適用於植物各種生物與非生物脅迫的檢測、預報與響應機理研究。
  • 2020年「農業遙感與表型信息獲取分析」專題文章全在這了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摘要植物表型組學研究正逐漸向綜合化、規模化、多尺度和高通量的方向快速發展。本文首先介紹了植物表型研究的最新動向。然後針對室內表型監測平臺的特點和各類室內表型針對的表型性狀進行了系統介紹,包括產量、品質、脅迫抗性(包括乾旱、抗冷熱、鹽脅迫、重金屬和病蟲害)等。在此基礎上,本文還根據通量、傳感器集成度和平臺大小等把一些國內外流行的室內植物表型平臺進行了分類,並介紹了這些室內表型平臺在植物研究中的應用情況。同時,本文還介紹了室內表型數據的管理和解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