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設施項目開工建設

2021-01-16 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高長安)8月30日,「十二五」期間優先安排16項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的「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項目在河北涿州開工建設。該項目由教育部、中科院作為主管部門,由中國農業大學和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承建。

當前,與人類生存相關的生老病死及人與環境等問題的探究正成為生命科學最活躍、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領域。線蟲、果蠅、小鼠等模式動物為人類研究自身生命活動提供了重要參考,但更加全面地詮釋人類重大疾病,需新的大型模式動物。這成為全球生命醫學研究領域的一個共識。豬在組織器官形態、生理調控方式、行為模式及遺傳調控機制等多方面均與人類十分相近,是目前國際上認可的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和器官移植研究的重要模型。

該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孟安明表示,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設施包括豬和靈長類動物兩個分設施,將成為集培育、表型與遺傳分析研究於一體的豬和靈長類動物的大型研究平臺及臨床醫學評價的綜合體系。這是我國乃至國際上的一個創舉性工作。以豬和靈長類動物作為大型模式動物,將是未來研究人類生命活動規律的重要參考,是突破現有模式動物研究瓶頸的新途徑和新希望。

由中國農業大學承擔的豬表型與遺傳研究設施將形成模式豬規模化、標準化、信息化生產和管理能力,通過連續、快速、精準、自動化獲取分析系統,以及信息集成、處理和管控系統等,在世界上第一個建設實現將豬做成模式動物功能的,集培育、表型與遺傳分析於一體的,可以對豬進行全尺度、全方位研究的大型綜合研究設施。

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孫其信表示,該設施的建設將確立我國在國際上以豬和猴為模式動物開展生命科學研究的領先地位,推動相關領域前沿技術研究成果的轉化應用,為人類疾病治療、醫藥研發、異種器官移植、動物育種等提供重大平臺支撐,在未來農業、生物科技、食物與健康等領域產生顛覆性、原創性和帶動性技術和成果。

《中國科學報》 (2019-09-02 第1版 要聞)

相關焦點

  • 我校牽頭的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開工建設
    孟安明代表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設施建設團隊,向為工程開工付出辛勤勞動的所有人表示感謝。他說,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設施包括豬和靈長類動物兩個分設施,將成為集培育、表型與遺傳分析研究於一體的豬和靈長類動物的大型研究平臺和臨床醫學評價的綜合體系。這是在我國乃至國際上的一個創舉性的工作。以豬和靈長類動物作為大型模式動物,將是未來研究人類生命活動規律的重要參考,是突破現有模式動物研究瓶頸的新途徑和新希望。
  • 「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大設施項目可研進展匯報會議舉行(圖文)
    何志勇 攝影  本網訊 8月4日上午,「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  「重要動物表型與遺傳分析重大研究基礎設施」是應2010年國家發改委徵集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建設之需,由教育部和科技部共同推薦,並經評審確定為「十二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 「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大設施項目進入可研階段(圖文)
    學生記者 張禎煜 攝影  本網訊  3月17日上午,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立項建設推進會在我校國際會議中心舉行。該項目建議書2月1日獲國家發改委批覆後,自此進入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階段。  校長柯炳生在推進會上致辭。他代表學校對國家發改委、教育部和中科院給予這一「大設施」立項給予的支持和指導表示感謝,對項目參與機構、專家表達謝意。他說,剛剛結束的「兩會」突出創新主題,大設施建設是體現和支持創新的重要方面。
  • 中國農大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設施涿州開建 「天蓬工程」推動...
    在「京畿南大門」涿州,由中國農業大學主導的「十二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模式動物(豬)表型與遺傳研究設施已啟動建設。「這一項目有望推動我國生命科學基礎研究取得重大原創性突破,以及人類心血管疾病等病症診治、新藥篩選實現跨越發展,同時還將促進豬種改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項目副首席科學家趙要風說。
  • 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工程主體結構封頂
    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通訊員 嚴向煒 董曉英 曹立英記者從中國農業大學獲悉,日前隨著塔吊將最後一方混凝土送上樓頂並澆築成功,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工程主體結構封頂完成。
  • 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工程主體結構今日封頂
    本網訊 11月6日上午,隨著塔吊將最後一方混凝土送上樓頂並澆築成功,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工程主體結構封頂完成。目前已全面轉入二次結構、粗裝修、機電安裝階段,預計2021年10月竣工。
  • 模式動物表型與建設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瞄準豬 說你像「八戒...
    日前,世界上第一個將豬和靈長類動物定位為模式動物的大科學設施——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宣布開工建設。    這是在我國乃至國際上的一個創舉性的工作。    「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包括豬和靈長類動物兩個分設施。該設施的建設將確立我國在國際上以豬和靈長類動物為模式動物開展生命科學研究的領先地位。」
  • 中國農大「天蓬工程」開工:以豬為模式動物開展生命科學研究
    開工啟動儀式現場。據農民日報客戶端報導,8月30日,由中國農大負責承建的豬設施在涿州市舉行開工啟動儀式,該項目總投資7.5914億元,預計到明年12月底工程竣工,2023年實現對外開放共享。據悉,「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簡稱大設施)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中明確「十二五」期間優先安排的內容,由中國農大與中科院昆明動物所共同承建,分別負責豬設施和靈長類設施的建設。
  • 保定市發改委調研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項目
    本網訊 5月20日,保定市發展和改革委副主任毛蘇宇到模式動物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進行調研,深入了解重大項目進展和園區產業規劃。,認真聽取模式動物重大設施建設辦主任張樹川對項目進展、工作計劃及依託大設施規劃建設生命健康(生物醫藥)產業園、加快推進 「個十百千萬」重大工程等相關工作。
  • 錦屏大設施開工建設
    原標題:錦屏大設施開工建設12月20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極深地下極低輻射本底前沿物理實驗設施」(簡稱錦屏大設施)在雅礱江錦屏水電站開工建設,標誌著中國首個、世界最深的極深地下實驗室——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二期進入工程建設新階段。
  •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精密重力測量項目開工建設
    新華社武漢6月30日電(記者皮曙初 俞儉)坐落於華中科技大學的精密重力測量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精密重力測量大樓及山洞實驗室6月30日開工建設,將建成國際一流、綜合指標國際領先的精密重力測量研究設施。
  • 國家電網全面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項目
    14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召開2020年全面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項目集中聯動開工視頻會議,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落實中央關於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決策部署,全力服務「六穩」工作,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
  • 全軍軍事設施建設項目有序推開工程總承包模式
    全軍軍事設施建設項目有序推開工程總承包模式來源:解放軍報作者:孫興維、李浩然責任編輯:李晶2020-07-03 08:36、採購、施工相分離模式,向設計、採購、施工於一體的「工程總承包模式」轉變。
  • 趙春江院士:植物表型組學大數據及其研究進展
    並從植物表型數據採集標準、多樣化表型配套設施和低成本表型設備研發、開放共享植物表型組大數據平臺構建、表型大數據融合與挖掘理論方法、植物表型組學協同共享和互作機制五個方面探討了當前植物表型組學大數據研究與應用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最後從加強植物表型組技術體系設計與標準研究、植物表型-環境感知機理研究和智能化設備研發、植物表型組大數據建設以及人才隊伍和協作網絡建設四個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 深圳先進院牽頭建合成生物研究等重大項目,總投資超16億元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近日,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下稱「深圳先進院」)牽頭建設的腦解析與腦模擬、合成生物研究兩大市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總概算獲得深圳市發改委批覆,總投資超過16億元,由深圳市政府全額投資建設。
  • 農業部關於西南玉米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等7個建設項目可行...
    四川省農業廳:  《關於報送〈農業部西南玉米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請示》(川農業計〔2015〕6號)、《關於上報農業部作物基因資源與種質創製四川科學觀測實驗站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請示》(川農業計〔2015〕19號)、《關於報送〈農業部西南地區小麥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請示》(川農業計〔2015〕21
  • 大連聖亞大白鯨魔幻海洋世界鎮江項目開工建設
    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唐學良)大連聖亞與鎮江文旅集團共同打造的三山旅遊服務基地(水上旅遊)暨大白鯨魔幻海洋世界,日前,在江蘇鎮江金山湖畔舉行開工儀式,此舉標誌著大連聖亞正式進軍長三角。
  • 國務院關於印發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
    建成國家農業生物安全科學中心,支撐農業危險性外來入侵生物、農業毀滅性高致害變異性生物和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的創新性理論、方法與防控新技術研究;建設模式動物研究設施,支撐表型及基因型關係、遺傳信息高通量獲取與工程轉化、細胞和動物模型開發與應用等研究;適時啟動農作物種質表型和基因、動物疫病、農業微生物研究設施建設,支撐我國農業生物技術和產業的持續發展及生物多樣性保護。  生命科學前沿方面。
  • 全球作物表型研究「中國方案」呼之欲出
    10月23日,由南京農業大學、國際植物表型組織(IPPN)主辦的第六屆國際植物表型大會在南京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蓋鈞鎰認為,農作物表型和基因研究的深度和廣度,直接影響到種質資源利用效率和現代種業的可持續發展,南京農業大學正在籌建的作物表型組學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將在全球範圍內組建跨學科研究團隊,引領農業植物科學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