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校牽頭的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開工建設
河北省副省長徐建培,項目總指揮、我校校長孫其信,項目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孟安明,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長張國輝,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司創新能力處處長任中保,保定市市長郭建英等出席儀式並致辭。我校副校長龔元石主持啟動儀式。
-
「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大設施項目可研進展匯報會議舉行(圖文)
何志勇 攝影 本網訊 8月4日上午,「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 「重要動物表型與遺傳分析重大研究基礎設施」是應2010年國家發改委徵集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建設之需,由教育部和科技部共同推薦,並經評審確定為「十二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
「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大設施項目進入可研階段(圖文)
學生記者 張禎煜 攝影 本網訊 3月17日上午,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立項建設推進會在我校國際會議中心舉行。該項目建議書2月1日獲國家發改委批覆後,自此進入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階段。 校長柯炳生在推進會上致辭。他代表學校對國家發改委、教育部和中科院給予這一「大設施」立項給予的支持和指導表示感謝,對項目參與機構、專家表達謝意。他說,剛剛結束的「兩會」突出創新主題,大設施建設是體現和支持創新的重要方面。
-
科學網—「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設施項目開工建設
本報訊(記者高長安)8月30日,「十二五」期間優先安排16項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的「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項目在河北涿州開工建設
-
中國農大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設施涿州開建 「天蓬工程」推動...
在「京畿南大門」涿州,由中國農業大學主導的「十二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模式動物(豬)表型與遺傳研究設施已啟動建設。「這一項目有望推動我國生命科學基礎研究取得重大原創性突破,以及人類心血管疾病等病症診治、新藥篩選實現跨越發展,同時還將促進豬種改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項目副首席科學家趙要風說。
-
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工程主體結構封頂
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通訊員 嚴向煒 董曉英 曹立英記者從中國農業大學獲悉,日前隨著塔吊將最後一方混凝土送上樓頂並澆築成功,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工程主體結構封頂完成。
-
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工程主體結構今日封頂
本網訊 11月6日上午,隨著塔吊將最後一方混凝土送上樓頂並澆築成功,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工程主體結構封頂完成。目前已全面轉入二次結構、粗裝修、機電安裝階段,預計2021年10月竣工。
-
模式動物表型與建設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瞄準豬 說你像「八戒...
日前,世界上第一個將豬和靈長類動物定位為模式動物的大科學設施——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宣布開工建設。 這是在我國乃至國際上的一個創舉性的工作。 「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包括豬和靈長類動物兩個分設施。該設施的建設將確立我國在國際上以豬和靈長類動物為模式動物開展生命科學研究的領先地位。」
-
中國農大「天蓬工程」開工:以豬為模式動物開展生命科學研究
澎湃新聞 被中國農業大學(以下簡稱「中國農大」)命名為「天蓬工程」的豬表型與遺傳研究設施(以下簡稱「豬設施」)已於近日在河北省涿州市開工。
-
【農科智庫編譯】美國研究項目推進表型領域標準化
由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大學、德克薩斯農工大學和密西西比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組成的科學團隊,正在努力改變表型研究的現狀,其研究項目獲得了美國農業部國家糧食與農業研究所300萬美元的資金支持。植物的表型因地區而異,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植物對環境變量的適應能力較強,如降雨和土壤成分。
-
深圳先進院牽頭建合成生物研究等重大項目,總投資超16億元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近日,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下稱「深圳先進院」)牽頭建設的腦解析與腦模擬、合成生物研究兩大市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總概算獲得深圳市發改委批覆,總投資超過16億元,由深圳市政府全額投資建設。
-
第一屆華南小動物表型分析研討會,探索基因與疾病的關係
在廣東省實驗動物學會指導下,由賽業百沐舉辦的「賽業百沐小動物手術模型表型分析平臺開幕儀式暨第一屆華南小動物表型分析研討會」將於2020年11月28日在廣州福珀斯創新園舉行,我們在此恭候您的蒞臨,如果不能親臨現場,還可以在線觀看研討會直播。
-
昆明動物所等揭示家犬和人強迫症之間的遺傳趨同
強迫症是一種異質性較高的精神疾病,其表型、遺傳和病因均有明顯的多樣性,所以在人類群體中探索強迫症的潛在遺傳和生物學機制面臨困難。家犬是最早馴化的家養動物之一,在自然條件下亦受到強迫症的折磨,且與人類強迫症具有多種相似表型。因此,開展家犬強迫症的遺傳和細胞學研究有助於闡明二者強迫症共享的生物學機制。
-
微小模式生物流式成像研究取得進展
模式生物是生命科學研究中的理想研究材料,生命科學領域的發展依賴於模式動物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以斑馬魚、線蟲、渦蟲等為代表的微小模式動物,在基於生命體活體表徵的疾病模型藥物篩選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在利用微小型模式動物開展科學研究過程中主要以手工分揀篩選和利用傳統顯微鏡進行局部成像為主,不僅工作量大而且數據採集效率低下,無法實現大規模實時分析,無法有效發揮微小模式動物的自身優勢,更無法適應中大規模遺傳/藥物篩選需求。因此,生命科學領域需要一套基於大顆粒成像的流式分析與分選系統,來進行高效率的微小模式生物的成像及分選。
-
浙江省發展改革委謝力群主任赴杭州市發改委調研
在聽取匯報後,謝主任對杭州市今年以來發展改革工作所取得的成績予以了充分肯定,認為杭州從發展實際出發,在擴大有效投資、推進重點項目、深化改革開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對下一階段工作,謝主任希望杭州市發展改革委繼續圍繞省委、省政府確定的目標任務全力以赴抓好落實,要繼續擴大有效投資,對重大產業項目特別是製造業項目,加大要素保障工作,加快項目推進;要繼續深化改革,重點推進杭州都市經濟圈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努力推動促進經濟要素在都市圈內自由流動;要積極研究政府融資平臺建設問題,破解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資金問題。
-
趙春江院士:植物表型組學大數據及其研究進展
並從植物表型數據採集標準、多樣化表型配套設施和低成本表型設備研發、開放共享植物表型組大數據平臺構建、表型大數據融合與挖掘理論方法、植物表型組學協同共享和互作機制五個方面探討了當前植物表型組學大數據研究與應用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最後從加強植物表型組技術體系設計與標準研究、植物表型-環境感知機理研究和智能化設備研發、植物表型組大數據建設以及人才隊伍和協作網絡建設四個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
973計劃「農業動物遺傳育種與克隆的分子生物學基礎研究」項目通過...
日前, 973計劃「農業動物遺傳育種與克隆的分子生物學基礎研究」項目通過了科技部組織的專家驗收。該項目對農業動物重要經濟性狀的功能基因組、家畜「超高產」育種和雜種優勢機理以及動物克隆的分子基礎開展了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的階段性成果。 項目收集了我國主要農業動物品種的DNA樣品,對遺傳資源進行了分子評估,初步探明了主要家養動物的起源、馴化和進化路線,對農業動物遺傳多樣性及其起源、馴化做了原創性的闡述,為該領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
-
基因檢測臨床應用中的難題:基因型與表型信息關聯
基因組學的信息如果不能和臨床、表型的數據關聯,就不能很好地解釋複雜的基因變異以及生物學相關問題。與大多數研究不同,臨床表型信息的收集,必須考慮臨床醫療環境的約束、有限的資源、醫生的時間限制,以及通常做診斷時的緊迫感。已有臨床基因組研究指出,表型對罕見疾病遺傳以及基因診斷的重要性,並且強調確保表型信息準確可靠對基因診斷的重要性。什麼是表型數據?
-
研究揭示腸道類器官再生的表型特點
研究揭示腸道類器官再生的表型特點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0 13:59:04 瑞士巴塞爾大學Prisca Liberali及其研究組揭示了腸道類器官再生的表型特點。
-
極性超顯性遺傳現象分子機制研究獲進展
2015年10月21日,《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在線發表了模式動物所朱敏生實驗室及合作實驗室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遺傳學上,雜合子的適應性有時比純合子更強,父母平平,有時後代卻很強,這就是遺傳學中所謂的超顯性(overdominance)遺傳現象;有時雜合子的適應性與其染色體親本來源有關,如強弱不同的父母,其後代可強,但父母雙方都強,後代會弱,這就是所謂極性超顯性(polar overdominance)遺傳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