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華南小動物表型分析研討會,探索基因與疾病的關係

2020-12-05 賽業生物cyagen

小動物表型分析有哪些研究新動態?

小動物疾病模型如何構建及其應用?

無菌鼠在腸道微生物領域有哪些應用?

第一屆華南小動物表型分析研討會給你答案。

從2006年登陸中國廣州,到2020年完成2.85億B輪融資,十幾年來,賽業生物憑藉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在全球市場綻放出強大的生命力。2020年,賽業生物搭乘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療產業發展快車道,選址廣州福珀斯生物醫藥創新園,建立賽業百沐小動物手術模型表型分析平臺,通過檢測小鼠的表型變化來理解基因功能,探索基因與疾病的關係。

在廣東省實驗動物學會指導下,由賽業百沐舉辦的「賽業百沐小動物手術模型表型分析平臺開幕儀式暨第一屆華南小動物表型分析研討會」將於2020年11月28日在廣州福珀斯創新園舉行,我們在此恭候您的蒞臨,如果不能親臨現場,還可以在線觀看研討會直播。

研討會日程

研討會特邀嘉賓

魏泓 教授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中國實驗動物學會無菌動物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以遺傳工程與無菌動物技術,解析宿主基因組與微生物組功能及其互作,形成了模型動物製備與應用創新研究體系。建立國內最具影響力無菌動物體系。承擔863、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課題,在Science等期刊發表SCI論文107篇,影響因子648。

楊豐華 研究員

廣東省實驗動物監測所

楊豐華博士主要從事大小動物心血管疾病模型構建評價和心肌缺血/心衰疾病分子機制研究。回國後主持國家、省市級項目、開放課題6項,參與項目10項,年均科研經費100萬元,發表研究論文26篇,獲得9項專利授權,11項軟體著作版權,為SCI期刊和核心期刊評審人、國家自然基金和省重大科技項目評審人。

黃冰 研究員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

1983年7月至今主要從事實驗動物管理工作以及幹細胞與組織工程的研究,在這兩方面的工作和研究積累有豐富的經驗。已在國際知名期刊SCIENTIFIC REPORTS、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Stem Cells Trans Med等發表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和前三名作者的SCI或核心期刊文章近70篇;主持或主要參與的國家級、省級重大或面上基金項目30多項的研究;發明專利1項;參與編寫的書籍5部。

蘇喬 研究員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主任技師/高級獸醫師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動物實驗中心主任,臨床科研和實驗動物倫理委員會副主任。兼任「廣東省實驗動物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疾病模型分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評審專家等。主持(參與)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20多項,發表學術論文50多篇(第一/通訊作者23篇)。

牛海濤 教授

暨南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博士畢業,中國微循環學會、中華預防醫學會微生態學會等多個學會理事Molecular Medicine和Clinical Immunology等多個SCI雜誌副主編及編委,中國實驗動物學報、中國比較醫學雜誌、中國微生態雜誌等中文雜誌編委科技部重點研發專項、長江學者、美國NIH項目等評審專家承擔多項科技部重點研發專項、國自然、美國NIH、狼瘡基金會等項目,直接經費2000餘萬,發表SCI文章40餘篇。

黃振烈 教授

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長期從事環境汙染物所致危害病因學、發病機制和生物學標誌以及納米材料暴露的毒理學研究,主持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課題6項。在Nanotoxicology、Toxicol Sci、J Appl Toxicol、Toxicology、Toxicol Appl Pharmacol等國內外毒理學領域期刊發表科研論文120餘篇。

俞曉峰 博士

賽業生物副總裁兼高級科學家

國際知名模式動物和細胞生物學專家,先後就任於耶魯大學醫學院和紐約大學醫學院、美國基因打靶公司(iTL)和美國應用幹細胞(ASC)生物技術公司等機構,在遺傳修飾模式動物領域有超過20年的研發和管理經驗。俞博士目前任職於賽業生物科技,主要負責基因修飾模式動物平臺的技術工作,其研究成果多次發表在 Nat Immunol、Mol Cell Biol 等高水平雜誌上。

相關焦點

  • 生命和疾病的導航圖,正在逐步繪製,第二屆中國人類表型組大會及第三屆國際人類表型組研討會開幕
    ……今天由復旦大學、中國生物物理學會表型組學分會、上海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中國人類表型組大會及第三屆國際人類表型組研討會開幕。表型是生命體的生物特徵。表型組,是指生物體從微觀(即分子)組成到宏觀、從胚胎發育到衰老死亡全過程中所有表型的集合。基因(內因)與環境(外因、含環境暴露和生活方式)共同決定了表型。表型組學是繼基因組之後生命科學的又一個戰略制高點和原始創新源。基於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時代的新理念、新方法,人類表型組大科學計劃正深刻地改變著生命科學領域的科研面貌,引領生命科學的範式變革。
  • 第一屆DNA甲基化與疾病的精準診治:機遇和挑戰國際研討會
    第一屆DNA甲基化與疾病的精準診治:機遇和挑戰國際研討會 來源:生物鏈   發布者:尹海華   日期:2017-03-01   今日/總瀏覽:3/7157
  • 中國首個醫學術語搜尋引擎成功落地 連接臨床表型、疾病、基因三類...
    隨著基因測序技術發展,人們開始頻繁探尋疾病的深層的分子基礎,並將基因型和疾病表型數據聯合分析,作為認識和診治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基因數據的科學解讀,仍是當前面臨的巨大挑戰。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基因數據、臨床表型和疾病三者間的溝通橋梁。
  • 繪製生命與疾病的導航圖 人類表型組學策動生命科學原始創新
    10月24日,由復旦大學、中國生物物理學會表型組學分會、上海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中國人類表型組大會及第三屆國際人類表型組研討會開幕。表型是生命體的生物特徵。表型組,是指生物體從微觀(即分子)組成到宏觀、從胚胎發育到衰老死亡全過程中所有表型的集合。基因(內因)與環境(外因、含環境暴露和生活方式)共同決定了表型。
  • 2016(第三屆)自噬轉化醫學與疾病研討會
    2016(第三屆)自噬轉化醫學與疾病研討會 王建榮 蘇州大學 11:20-12:00 內質網應激通過自噬調節類風溼關節炎滑膜成纖維細胞表型轉變的研究
  • 華南農大「葉綠素螢光和植物表型論壇」圓滿結束
    2016年6月7日下午,華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南樓213會議室座無虛席,一場「葉綠素螢光和植物表型論壇」正在熱烈進行中。接下來,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陳貽竹研究員以「用正確測定的葉綠素螢光參數來正確的分析和理解光合行為」為題,詳細介紹了植物光合行為的一些基本概念、葉綠素螢光參數的生物學意義和測量中經常遇到的一些問題,並舉例進行了說明。
  • 探索生命奧秘的「導航圖」!第二屆中國人類表型組大會開幕
    東方網記者傅文婧10月24日報導:由復旦大學、中國生物物理學會表型組學分會、上海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中國人類表型組大會及第三屆國際人類表型組研討會10月24日在滬開幕。被譽為「國際代謝組學之父」的澳大利亞國家表型組研究中心主任尼克爾森(Jeremy Nicholson), 被譽為「系統生物學之父」的美國科學院、工程院、醫學科學院和人文與藝術科學院「四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胡德(Leroy Hood)以及金力三位「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協作組」共同發起人擔任國際研討會共同主席。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出席第二屆中國人類表型組大會開幕式並致辭。
  • 2017澤泉植物表型育種及生理生態研討會第一輪通知
    為更好地服務全國科研用戶,促進植物表型育種、生理生態領域的研究,整合有效資源,同時促進相關研究設施和平臺的建設,上海澤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於2017年12月7日至12月9日在上海舉辦2017澤泉植物表型育種及生理生態研討會。 研討會內容包括植物表型與分子育種、植物生理生態環境研究、農業物聯網等。
  • 國際熱帶生物多樣性及基因組學專題研討會在版納園召開
    本次研討會歷時五天,由版納園生態進化組的 Chuck CANNON 研究員和柯彩賢助理研究員主持,主要為籌劃和建成一個長期合作的工作小組,相關合作人員主要著眼於對熱帶植物基因組的多樣性問題,將以分析熱帶樹木的榕屬(無花果)和殼鬥科(櫟樹,石櫟,板慄,山毛櫸等)植物的Illumina全基因組數據為主題。研討會期間,參會者撰寫論文、分析數據、討論建議,並討論了下次會議的議程。
  • 革新範式,人類表型組學策動生命科學原始創新
    10月24日,由復旦大學、中國生物物理學會表型組學分會、上海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中國人類表型組大會及第三屆國際人類表型組研討會開幕。金力表示,與30年前相比,精密測量技術和大數據科學的發展賦予了科學家們通過對大規模人群樣本全景精密測量獲得海量表型大數據並加以科學分析的強大能力。繼而,科學家們將能成體系發現表型-環境-基因境之間、宏觀表型-微觀表型之間的跨尺度關聯與相互作用,最終繪製出人類健康與疾病的全景式表型組參比圖譜。
  • 突破|華南農業大學再次建立基因突變的食蟹猴模型
    責編 | 酶美基因突變導致的疾病通常是由單個或多個鹼基突變所造成的,這意味著在疾病建模和基因治療中需要同時糾正或引入多個單核苷酸變化。為進一步評估這一結果,利用dbSNP/EVA資料庫分析出食蟹猴自發突變頻率,通過對比預測結果排除分析的71個新突變位點為隨機脫靶位點。上述研究驗證了單鹼基編輯器在靈長類動物受精卵中多位點單鹼基編輯的可能性,同時拓展了單鹼基編輯器的應用,為疾病的研究和臨床前基因治療提供重要佐證。
  • 研究利用單細胞表型探索細胞內基因互作
    研究利用單細胞表型探索細胞內基因互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23 13:57:17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Jonathan S. Weissman、Luke A.
  • 第四屆發育和疾病的表觀遺傳學上海國際研討會將於9月19日召開
    上海2018年7月10日電 /美通社/ -- 由中科大附屬一院、生物360主辦的第四屆發育和疾病的表觀遺傳學上海國際研討會將於2018年9月18-21日(18日報到) 第四屆發育和疾病的表觀遺傳學上海國際研討會
  • 第二屆國際人類表型組研討會(2018談家楨國際遺傳學論壇)開幕
    10月31日,第二屆國際人類表型組研討會(2018談家楨國際遺傳學論壇)在滬開幕。開幕式上,「人類表型組計劃國際協作組」和「中國人類表型組研究協作組」宣告成立,吹響了「人類表型組」國際大科學計劃的集結號,標誌著由中國科學家倡議發起的「人類表型組」國際大科學計劃已得到多國科學家的認同和參與。
  • Science:利用單細胞基因組學進行人類細胞表型分析
    瑞士巴塞爾分子與臨床眼科研究所人類視網膜與器官發育小組負責人Gray Camp說道,「為了對人類細胞類型進行分類,了解它們的發育方式,它們在不同人之間的差異,以及它們在疾病中出現功能障礙的方式,將徹底改變人們對人類細胞表型的理解。」圖片來自Science期刊。
  • 首屆中國人類表型組大會暨中國生物物理學會表型組學分會年會在...
    12月23日,首屆中國人類表型組大會暨中國生物物理學會表型組學分會第一屆年會在廣州南沙拉開帷幕。大會聚焦「推進表型組研究,解密人類生命信息」的主題,吸引了全國相關政府部門、高校科研院所、研究型三甲醫院、生命健康產業領軍企業的近300位代表,匯聚羊城,交流表型組學最新研究成果,探討生命科學未來發展趨勢,共商引領人類表型組研究的中國方案。
  • GWAS:用大數據解密基因和人類疾病的關係
    隨著DNA 測序技術的不斷進步, 全基因組關聯分析(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作為一種研究包括人體疾病在內的多種生物體重要性狀 遺傳基礎的方法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 用基因預測疾病治療疾病 離成為現實還有多遠?
    專家聲音  遺傳預測也指  某種疾病的「恢復機率」  近年來,醫學研究已經證明,除外傷外,幾乎所有的疾病都和基因有關係。疾病的遺傳預測主要包括攜帶有疾病的患者壽命時限的預測、患者疾病症狀未來惡化或者穩定的預測以及患者生活質量的預測等幾個方面。遺傳預測最早是通過親緣關係的疾病遺傳規律,來預測個體的疾病發病率,隨著科學家對於基因的深入了解,如今更多是通過對遺傳物質即DNA進行分析來預測疾病發病率。
  • 繪製人類表型組全景式參比圖譜 第二屆中國人類表型組大會
    央廣網上海10月25日消息(記者傅聞捷 通訊員陶韡爍)昨天,第二屆中國人類表型組大會及第三屆國際人類表型組研討會開幕。在昨天上午的開幕式上,中國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研究員趙國屏,西湖大學副校長許田,中國科學院院士、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卞修武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分別圍繞人體微生物組、定量的生物學基礎(Biological Bases of Quantification)、疾病的病理表型組和表型與中醫診療等主題作主旨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