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大設施項目可研進展匯報會議舉行(圖文)

2020-12-06 中國農業大學新聞網

 

 

何志勇 攝影

  本網訊 8月4日上午,「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可研進展匯報會在我校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李召虎副校長等參加會議。

  「重要動物表型與遺傳分析重大研究基礎設施」是應2010年國家發改委徵集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建設之需,由教育部和科技部共同推薦,並經評審確定為「十二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013年3月4日,國務院印發了《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明確了未來20年我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發展方向和「十二五」時期的建設重點。《規劃》提出了「十二五」時期需要優先安排的16項重大科學基礎設施建設,其中就包括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設施,其規劃是:模式動物表型性狀的精確測定和度量是解析生命規律,開發疾病調控方式的關鍵之一。

  由教育部、中國科學院共同作為建設部門,我校和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承建的「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大設施項目,將以解決表型和基因型測定及關聯遺傳機制分析中的科學問題為目標,建設重要模式動物的表型與遺傳分析研究設施,主要包括:表型及基因型連續、快速、綜合、自動化與智能化獲取分析系統,表型和基因型全面自動檢測分析系統,信息集成、處理及遺傳性狀分析系統等。該設施建成後,可系統、準確地描述生命的表型、基因型及其在環境變化中的響應,並以此正確描述生命的調節狀態和方式,為人類疾病、動物生命過程調節等研究提供支撐。

  今年2月1日,「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大設施項目建議書獲國家發改委批覆後,進入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階段。

  匯報會上,我校項目技術組組長趙要風教授簡要介紹項目建設內容,回顧了申報以來開展的工作,著重對可研報告編制情況進行了匯報。聽取匯報後,項目首席專家孟安明院士對項目可研報告編制工作取得的進展給予肯定,並對一些具體內容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國家發改委高新技術司、教育部科技司、河北省發改委高新產業處、涿州市開發區等國家主管部門及地方主管部門負責人也提出了意見和建議,並表示全力支持項目推進。中國中元國際工程公司、中科院生態環境評價中心等項目建設單位負責人,我校大設施項目各系統負責人及主要骨幹就項目專家、主管部門的疑問進行了解答說明。

  發展規劃處處長劉竹青主持匯報會,科研院院長段留生、涿州實驗場黨委書記蘇洲、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張樹川等參加會議。

責任編輯:郝琦偉

相關焦點

  • 「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大設施項目進入可研階段(圖文)
    學生記者 張禎煜 攝影  本網訊  3月17日上午,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立項建設推進會在我校國際會議中心舉行。該項目建議書2月1日獲國家發改委批覆後,自此進入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階段。  校長柯炳生在推進會上致辭。他代表學校對國家發改委、教育部和中科院給予這一「大設施」立項給予的支持和指導表示感謝,對項目參與機構、專家表達謝意。他說,剛剛結束的「兩會」突出創新主題,大設施建設是體現和支持創新的重要方面。
  • 科學網—「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設施項目開工建設
    本報訊(記者高長安)8月30日,「十二五」期間優先安排16項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的「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項目在河北涿州開工建設
  • 我校牽頭的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開工建設
    本網訊  8月30日上午,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研討會暨模式動物大設施開工啟動儀式在我校涿州教學實驗場舉行。他指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為探索未知世界、發現自然規律、實現技術變革提供極限研究手段的大型複雜科學研究系統,是突破科學前沿、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重大科技問題的物質技術基礎,對於增強我國原始創新能力、實現重點領域跨越、保障科技長遠發展、實現從科技大國邁向科技強國的目標具有重要意義。他表示,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設施是世界上第一個將豬和猴定位為模式動物的大科學設施。
  • 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工程主體結構封頂
    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通訊員 嚴向煒 董曉英 曹立英記者從中國農業大學獲悉,日前隨著塔吊將最後一方混凝土送上樓頂並澆築成功,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工程主體結構封頂完成。
  • 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工程主體結構今日封頂
    本網訊 11月6日上午,隨著塔吊將最後一方混凝土送上樓頂並澆築成功,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工程主體結構封頂完成。目前已全面轉入二次結構、粗裝修、機電安裝階段,預計2021年10月竣工。
  • 中國農大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設施涿州開建 「天蓬工程」推動...
    在「京畿南大門」涿州,由中國農業大學主導的「十二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模式動物(豬)表型與遺傳研究設施已啟動建設。「這一項目有望推動我國生命科學基礎研究取得重大原創性突破,以及人類心血管疾病等病症診治、新藥篩選實現跨越發展,同時還將促進豬種改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項目副首席科學家趙要風說。
  • 保定市發改委調研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項目
    本網訊 5月20日,保定市發展和改革委副主任毛蘇宇到模式動物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進行調研,深入了解重大項目進展和園區產業規劃。毛蘇宇來到項目實地查看,認真聽取模式動物重大設施建設辦主任張樹川對項目進展、工作計劃及依託大設施規劃建設生命健康(生物醫藥)產業園、加快推進 「個十百千萬」重大工程等相關工作。
  • 模式動物表型與建設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瞄準豬 說你像「八戒...
    日前,世界上第一個將豬和靈長類動物定位為模式動物的大科學設施——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宣布開工建設。    這是在我國乃至國際上的一個創舉性的工作。    「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包括豬和靈長類動物兩個分設施。該設施的建設將確立我國在國際上以豬和靈長類動物為模式動物開展生命科學研究的領先地位。」
  • 中國農大「天蓬工程」開工:以豬為模式動物開展生命科學研究
    據農民日報客戶端報導,8月30日,由中國農大負責承建的豬設施在涿州市舉行開工啟動儀式,該項目總投資7.5914億元,預計到明年12月底工程竣工,2023年實現對外開放共享。據悉,「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簡稱大設施)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中明確「十二五」期間優先安排的內容,由中國農大與中科院昆明動物所共同承建,分別負責豬設施和靈長類設施的建設。
  • 趙春江院士:植物表型組學大數據及其研究進展
    近日,北京農業信息技術研究中心趙春江院士在《農業大數據學報》發表了《植物表型組學大數據及其研究進展》,該文章概括了植物表型組學大數據的發展背景、含義、產生過程和特點,系統綜述了植物表型組學大數據研究進展,植物表型資訊介紹如下:
  • 微小模式生物流式成像研究取得進展
    模式生物是生命科學研究中的理想研究材料,生命科學領域的發展依賴於模式動物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以斑馬魚、線蟲、渦蟲等為代表的微小模式動物,在基於生命體活體表徵的疾病模型藥物篩選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在利用微小型模式動物開展科學研究過程中主要以手工分揀篩選和利用傳統顯微鏡進行局部成像為主,不僅工作量大而且數據採集效率低下,無法實現大規模實時分析,無法有效發揮微小模式動物的自身優勢,更無法適應中大規模遺傳/藥物篩選需求。因此,生命科學領域需要一套基於大顆粒成像的流式分析與分選系統,來進行高效率的微小模式生物的成像及分選。
  • 全球作物表型研究「中國方案」呼之欲出
    10月23日,由南京農業大學、國際植物表型組織(IPPN)主辦的第六屆國際植物表型大會在南京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蓋鈞鎰認為,農作物表型和基因研究的深度和廣度,直接影響到種質資源利用效率和現代種業的可持續發展,南京農業大學正在籌建的作物表型組學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將在全球範圍內組建跨學科研究團隊,引領農業植物科學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 模式動物研究進展
    然而,由於各種模式動物在基因水平以及體內微生物組成等方面都與人類有著相當大的差別,而疾病模型與真實疾病接近程度決定了疾病生物學研究和藥物檢測的準確性,建立和人類疾病狀態相當的疾病模型並不容易。2018(第二屆)模式動物與重大疾病動物模型研究與應用研討會今年8月15日,王曉東博士課題組解碼雄性生殖系統衰老之謎。這項研究講述了在老鼠上發現了控制雄性生殖系統衰老的信號通路,並開發了針對這一衰老通路的一個關鍵激酶的小分子化合物。
  • 中科院內蒙古草業研究中心2016年度理事長會舉行
    草業中心理事長、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所長、中科院院士方精雲,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黨委書記翟琇出席了會議。  上午,會議舉行了特聘專家受聘儀式。為了進一步提升研究水平、促進草業中心發展,草業中心聘請了6位草牧業領域的國內知名學者作為「特聘專家」。方精雲和翟琇為特聘專家頒發了聘書。  草業中心主任、植物所科研處處長景海春匯報了草業中心的發展規劃。
  • 中科院動物進化與遺傳前沿交叉卓越創新中心召開第一屆理事會第一...
    中科院動物進化與遺傳前沿交叉卓越創新中心召開第一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 2018-07-16 前沿科學與教育局 【字體:大 中 小】
  • 油頁巖半焦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研討及項目推進會召開
    油頁巖半焦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研討及項目推進會召開 2020-12-25 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河南大學舉辦「高通量作物表型平臺建設驗收暨專家學術報告會」
    會議邀請了華中農業大學張啟發院士,國家傑青、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陳凡,華中農業大學「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袁德軍,華中農業大學楊萬能等國內知名的作物表型平臺研發和應用專家。校長宋純鵬,副校長王學路,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國有資產管理辦公室、財務處、學科建設處等我校職能部門領導,以及生命科學學院、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相關負責人參加了本次會議。
  • 極性超顯性遺傳現象分子機制研究獲進展
    2015年10月21日,《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在線發表了模式動物所朱敏生實驗室及合作實驗室的最新研究成果1983年在美國發現一種公羊(SolidGold),其臀部和其他部分肌肉十分發達,且具有獨特的極性超顯性遺傳現象,這就是後來著名的「美臀羊」(Callipyge)。有研究發現,美臀羊是由於DLK1-Dio3 印記區CLPG點突變引起的,只有突變來自於父親的雜合體才出現美臀表型。長期以來,這種遺傳規律吸引著遺傳學家們的廣泛關注,人們一直希望能闡明這種遺傳方式的分子機制,但始終未能成功。
  • 昆明動物所阿爾茨海默病基因表達譜與調控網絡研究獲進展
    昆明動物所阿爾茨海默病基因表達譜與調控網絡研究獲進展 2017-09-27 昆明動物研究所 AD的遺傳研究近年來取得了巨大進展,但遺傳風險如何影響AD的發生發展,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基因表達是一種介於基因型(genotype)和表型(phenotype)之間重要的中間表型。現有GWAS發現的疾病風險位點約80%都位於基因組非編碼區,這些位點很可能是通過調控基因表達,影響機體正常的基因調控網絡,進而影響疾病的發生發展。
  • 陸道培分子醫學團隊在2019年美國人類遺傳學會年會展示研究成果
    Human Genetics, ASHG)於10月15-19日在美國休斯敦舉行。ASHG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人類遺傳學方面的專業會議,今年有超過80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參與,大會展示了人類遺傳學和基因組學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