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工程主體結構今日封頂

2021-01-16 中國農業大學新聞網

本網訊 11月6日上午,隨著塔吊將最後一方混凝土送上樓頂並澆築成功,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工程主體結構封頂完成。目前已全面轉入二次結構、粗裝修、機電安裝階段,預計2021年10月竣工。

 

上午10:00,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豬設施)建設研討會暨主體結構封頂儀式在模式動物大設施施工現場舉行。涿州市副市長邸慶林、涿州高新區管委會黨工委書記、主任葛永泉,建設單位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龔元石及設計、施工、監理、項目管理各參建方代表等出席儀式並致辭。模式動物重大設施建設辦主任張樹川主持封頂儀式。

  

龔元石指出 ,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設施是國家「十二五」期間優先安排的16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 將要在世界上第一個實現將豬和猴做成模式動物功能的大科學設施,為人類疾病治療、醫藥研發、異種器官移植、動物育種等領域提供有力支撐。中國農大將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擔當,高標準、高質量完成好各項任務 。

中國建築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華北分局黨委書記曹鋒斌在致辭中介紹,項目建設中,秉承「品質保障、價值創造」的核心價值觀,依託信息化和BIM兩大平臺,發揮數字建築和總承包管理優勢,選派高效管理團隊,將「高效履約,完美履約」貫穿建設全過程。

北京中聯環建設工程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爾亮、達華工程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寶東分別代表監理單位、項目管理單位發言,一致表示將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科學施工、文明施工,本著科學、規範、公平、公正的原則嚴格管理。

最後,模式動物重大設施工程指揮部副總指揮、副校長龔元石宣布:中國農業大學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科技基礎設施(豬設施)項目封頂開始 !最後一方混凝土送上樓頂並澆築成功 。

北京大學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中山大學華南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設計單位中國中元國際工程有限公司、施工單位中國建築第八工程有限公司、監理單位北京中聯環建設工程管理有限公司、項目管理單位達華工程管理(集團)有限公司、清單編制單位中京華(北京)工程諮詢有限公司、招標代理單位北京興電國際工程管理有限公司代表參加了封頂儀式。

當天下午,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研討會在我校涿州教學實驗場舉行,北京大學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中山大學華南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我校模式動物重大設施,分別作為各高校建設重大設施的代表,分享了各自設施的建設情況,並和與會人員展開深入研討,促進了高校重大設施建設的交流,將有助於依法合規、高質量推進設施的建設。

截至目前,工程已完成總進度計劃的60 %。主體結構封頂完成後,項目將進入二次結構和機電安裝階段。項目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堅持「高質量建設」理念,做到提前籌劃、樣板引路,確保按期完成項目建設 。(圖片提供:嚴向煒、董曉英、曹立英)

 

責任編輯:潘彩清

相關焦點

  • 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工程主體結構封頂
    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通訊員 嚴向煒 董曉英 曹立英記者從中國農業大學獲悉,日前隨著塔吊將最後一方混凝土送上樓頂並澆築成功,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工程主體結構封頂完成。
  •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涿州「天蓬工程」主體結構封頂
    位於保定涿州的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科技基礎設施項目日前完成主體結構封頂。作為國家「十二五」期間優先安排的16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由中國農業大學主導的這一項目是世界上第一個實現將豬作為模式動物功能的大科學設施,將為我國科技實力提升提供有力支撐。
  • 我校牽頭的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開工建設
    他指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為探索未知世界、發現自然規律、實現技術變革提供極限研究手段的大型複雜科學研究系統,是突破科學前沿、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重大科技問題的物質技術基礎,對於增強我國原始創新能力、實現重點領域跨越、保障科技長遠發展、實現從科技大國邁向科技強國的目標具有重要意義。他表示,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設施是世界上第一個將豬和猴定位為模式動物的大科學設施。
  • 中國農大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設施涿州開建 「天蓬工程」推動...
    在「京畿南大門」涿州,由中國農業大學主導的「十二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模式動物(豬)表型與遺傳研究設施已啟動建設。「這一項目有望推動我國生命科學基礎研究取得重大原創性突破,以及人類心血管疾病等病症診治、新藥篩選實現跨越發展,同時還將促進豬種改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項目副首席科學家趙要風說。
  • 「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大設施項目可研進展匯報會議舉行(圖文)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可研進展匯報會在我校國際會議中心舉行。  「重要動物表型與遺傳分析重大研究基礎設施」是應2010年國家發改委徵集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建設之需,由教育部和科技部共同推薦,並經評審確定為「十二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 科學網—「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設施項目開工建設
    本報訊(記者高長安)8月30日,「十二五」期間優先安排16項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的「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項目在河北涿州開工建設
  • 「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大設施項目進入可研階段(圖文)
    學生記者 張禎煜 攝影  本網訊  3月17日上午,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立項建設推進會在我校國際會議中心舉行。該項目建議書2月1日獲國家發改委批覆後,自此進入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階段。  校長柯炳生在推進會上致辭。他代表學校對國家發改委、教育部和中科院給予這一「大設施」立項給予的支持和指導表示感謝,對項目參與機構、專家表達謝意。他說,剛剛結束的「兩會」突出創新主題,大設施建設是體現和支持創新的重要方面。
  • 模式動物表型與建設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瞄準豬 說你像「八戒...
    日前,世界上第一個將豬和靈長類動物定位為模式動物的大科學設施——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宣布開工建設。    這是在我國乃至國際上的一個創舉性的工作。    「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包括豬和靈長類動物兩個分設施。該設施的建設將確立我國在國際上以豬和靈長類動物為模式動物開展生命科學研究的領先地位。」
  • 國務院關於印發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
    建成國家農業生物安全科學中心,支撐農業危險性外來入侵生物、農業毀滅性高致害變異性生物和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的創新性理論、方法與防控新技術研究;建設模式動物研究設施,支撐表型及基因型關係、遺傳信息高通量獲取與工程轉化、細胞和動物模型開發與應用等研究;適時啟動農作物種質表型和基因、動物疫病、農業微生物研究設施建設,支撐我國農業生物技術和產業的持續發展及生物多樣性保護。  生命科學前沿方面。
  • 中國農大「天蓬工程」開工:以豬為模式動物開展生命科學研究
    據悉,「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簡稱大設施)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中明確「十二五」期間優先安排的內容,由中國農大與中科院昆明動物所共同承建,分別負責豬設施和靈長類設施的建設。
  • 國家海底科學觀測網監測與數據中心建築主體結構封頂
    8月31日,由同濟大學牽頭建設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海底科學觀測網建設傳來喜訊,隨著最後一方混凝土澆築完成,海底科學觀測網監測與數據中心工程已成功完成建築主體結構封頂。國家海底科學觀測網是我國海洋領域在建的唯一海底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東海海底觀測子網、南海海底觀測子網、監測與數據中心及配套工程。
  • 我國生物醫學成像領域大科學工程項目實現主體結構封頂
    我國生物醫學成像領域大科學工程項目實現主體結構封頂新華社北京12月26日電(記者魏夢佳、田晨旭)記者從北京大學獲悉,由北大作為法人單位建設的「十三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項目26日在北京懷柔科學城實現主體結構封頂。
  • 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進展順利
    原標題: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進展順利   央視網消息: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一系列建設
  • 中國生物醫學成像領域大科學工程項目實現主體結構封頂
    12月26日,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項目在北京懷柔科學城實現主體結構封頂。(北京大學供圖)新華社北京12月27日電(記者魏夢佳、田晨旭)記者從北京大學獲悉,由北大作為法人單位建設的「十三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項目26日在北京懷柔科學城實現主體結構封頂。據悉,該成像設施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確定的10個優先建設項目之一,也是北大歷史上最大的單體建設項目。
  • 國家海底科學觀測網建設進展:監測與數據中心主體結構封頂
    澎湃新聞記者 張慧本文圖片均來自同濟大學官網8月31日,隨著最後一方混凝土澆築完成,海底科學觀測網監測與數據中心工程已成功完成建築主體結構封頂。這一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由同濟大學牽頭建設。據同濟大學官網介紹,國家海底科學觀測網是中國海洋領域在建的唯一海底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東海海底觀測子網、南海海底觀測子網、監測與數據中心及配套工程。建成後,將成為總體水平國際一流、綜合指標國家先進的綜合性海底科學觀測網,可為中國海洋科學研究建立開放共享的重大科學平臺,並服務於海洋環境監測、海洋資源開發、海洋災害預警等多方面的綜合需求。
  • 保定市發改委調研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項目
    本網訊 5月20日,保定市發展和改革委副主任毛蘇宇到模式動物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進行調研,深入了解重大項目進展和園區產業規劃。毛蘇宇來到項目實地查看,認真聽取模式動物重大設施建設辦主任張樹川對項目進展
  • 深圳腦科學、合成生物學兩大科技基礎設施完成全部立項程序 將在2023年建成
    記者8月17日獲悉,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牽頭建設的腦解析與腦模擬、合成生物研究兩大市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總概算獲得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覆,總投資超過16億元,由深圳市政府全額投資建設。深圳於2016年啟動十大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行動計劃,立足源頭創新,補齊基礎研究領域的短板。
  • 【聚焦·懷柔科學城】京津冀大氣環境與物理化學前沿交叉研究平臺 實現主體結構封頂!
    ——京津冀大氣環境與物理化學前沿交叉研究平臺主體結構已封頂。>該平臺擬建設三大系統:大氣邊界層理化結構立體探測系統、大氣環境容量與能量交換觀測系統和大氣環境實驗分析和研究系統。最重要的前沿交叉平臺之一,有機串聯並支撐中心兩大科學裝置,即地球系統數值模擬系統裝置和大氣環境模擬系統,實現外場觀測、實驗室模擬和數值模擬研究的大閉合,並有望在大氣科學基礎研究領域獲得重大原創性成果。
  • 懷柔科學城: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增強器高頻廳主體結構封頂
    日前,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獲悉,懷柔科學城高能同步輻射光源(HEPS)項目建築規模約3500平方米的增強器高頻廳完成主體結構封頂。這是HEPS項目第一個率先完成的主體結構封頂。HEPS工程自2019年6月開工以來,參建各方大力促進項目建設,各單體均取得不同程度進展,其中增強器高頻廳自2019年9月開始進行墊層澆築以來,經歷了土方開挖、地基釺探、回填土、高支模安裝驗收、柱梁板砼澆築等,各部門高度重視、嚴格把關、保證質量,基礎、拉梁、柱、模架等一次驗收通過率達100%。
  • 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提速 光明科學城啟動區項目主體結構...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王海榮 通訊員 張天林隨著施工板面最後一塊底板澆築完成,12月31日,由中建三局南方公司承建的光明科學城啟動區項目順利實現主體結構全面封頂。作為光明科學城大規劃落地的首個土建項目,啟動區項目自2019年1月25日開工以來,只用22天便完成了所有臨時建築設施的搭建。項目於2019年9月1日打下第一根樁,僅用75天完成583根工程樁,並提前35天完成所有樁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