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先進院牽頭建合成生物研究等重大項目,總投資超16億元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近日,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下稱「深圳先進院」)牽頭建設的腦解析與腦模擬、合成生物研究兩大市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總概算獲得深圳市發改委批覆,總投資超過16億元,由深圳市政府全額投資建設。
-
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提速 光明科學城啟動區項目主體結構...
規劃面積99平方公裡的光明科學城是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承載區,重點布局大科學裝置集群、科教融合集群、科技創新集群。其中,光明科學城啟動區項目位於深圳市光明區東北部,總建築面積為23121平方米,共由腦解析與腦模擬、合成生物研究平臺兩個大科學裝置,綜合研究院、專家公寓、青年公寓五棟大樓組成。
-
合成生物學界「登月」行動正在深圳進行中 未來或將探索合成動植物
合成生物學的科研設備。「這是合成生物學界的一次『登月』行動,我們想探索人類構建生命的上限。」近日,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司同研究員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深圳先進院正在積極開展合成生物學界的「登月」計劃。司同所說的「登月」,離不開位於深圳光明區的合成生物大設施。
-
美國院士合成生物學實驗室落戶深圳先進院
合成生物學學科集成性及其研究對象的高度複雜性,決定了其需要大量的工程化試錯性實驗,即需要快速、高效、低成本地完成「設計-合成-測試-學習」這一循環研發過程。通過合作生物學技術,將創新利用傳統中藥有效成分。
-
深圳光明科學城大科學裝置建設陸續「落子」
張萍表示,目前整個光明科學城的大科學裝置正在陸續的「落子」,據初步測算,未來整個光明科學城建成所需要的資金將達到近1700億元。綜合粒子設施建設「落子」光明科學城位於光明區東北部,規劃範圍北起深莞邊界,東、南至光明區邊界,西以龍大高速為界,總面積99平方公裡。
-
亞洲合成生物學協會總部落地深圳 助推基礎研究與生物產業發展
據介紹,ASBA總部設在深圳,其秘書處設於深圳先進院。ASBA總部落地深圳揭牌儀式(央廣網發 深圳先進院供圖)ASBA總部負責人,深圳先進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所長劉陳立表示:「ASBA總部的落地將聚集亞洲合成生物學領域內有影響力的專家學者,提升中國及亞洲各國在合成生物學領域的影響力及地位,同時也將助力深圳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建設。」
-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 2020年博士後...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市人民政府及香港中文大學於2006年2月共同建立,實行理事會管理,探索體制機制創新;瞄準國際一流工研院,致力於建設與國際學術接軌、與珠三角產業接軌的新型科研機構,定位為提升粵港澳大灣區製造業、健康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推動自主智慧財產權新工業建立,率先建成國際一流科研機構。
-
李曉江:光明科學城是深圳未來最值得關注的發展對象!
;3月18日,光明區投資環境推介會在深圳五洲賓館舉辦;3月22日,光明科學城僅用22天完成全部計劃籤約任務,創下深圳土地整備奇蹟;3月25日,深圳科技館(新館)公開招標,正式宣布落戶光明;4月1△光明科學城效果圖根據《光明科學城空間規劃綱要》,光明科學城首期即確定落戶6個大科學裝置,分別是腦模擬與腦解析設施、合成生物研究設施
-
深圳先進院腦信息中心:探索腦科學「信息化」 致力基礎前沿研究
深圳先進院腦認知與腦疾病認知研究所(簡稱「腦所」 )和深港腦科學創新研究院新成立的腦信息中心(簡稱「中心」),同時也是中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在深圳建設的分中心,就正是一支孜孜探索這些問題答案的腦科學交叉研究團隊。
-
深圳先進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創歷史新高
廣東科技報訊(記者 劉肖勇 通訊員 馮春)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工作基本結束,截止目前,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共獲批項目166項,項目直接經費總額11786萬元,立項數較去年增加64%,經費額較去年翻倍,均創歷史新高。
-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合成生物學|劉心元|劉陳立|南方科技...
8月11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公示時間為8月11日至25日。據記者統計,今年入選國家傑青建議資助名單共300人,深圳有3人入選,他們分別是南方科技大學劉心元、南方科技大學張政、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劉陳立。
-
合成生物學界「登月」行動正在深圳進行中
「這是合成生物學界的一次『登月』行動,我們想探索人類構建生命的上限。」近日,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司同研究員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司同所說的「登月」,離不開位於深圳光明區的合成生物大設施。他在大設施建設中擔任總工藝師。他的目標是:「將來能像編程一樣,在計算機上輸入一些指令,就能設計出一個全新的生物體。」
-
合成生物學:顛覆性生物科技?—新聞—科學網
目前,酵母細胞中全部16條染色體的設計與合成大約完成了1/3。可以期待,首個合成染色體的真核生物不久將問世。更令人震撼的是,2016年,美國學者開始積極策劃極具爭議的人染色體的合成[5]。 科學家很早就提出最小細胞 (Minimal cell) 假說,即1個生物體內可能含有必需基因 (Essential genes) 和非必需基因,去掉非必需基因以後,該生物體應仍能存活和繁殖。
-
【珍藏】萬字整理:中國腦科學研究主要"勢力"概覽
浙江大學在腦科學研究領域具有長期、紮實的科研基礎,此外,多學科交叉、基礎/臨床研究緊密結合的優勢和特色也是浙江大學腦科技科學的一大亮點。浙江大學已於2016年成立了腦科學研究科技聯盟,對接科技創新2030「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重大項目,聚焦國際科學前沿。
-
萬字整理:中國腦科學研究主要研究機構概覽
教育部力挺的兩大前沿中心復旦大學 腦科學前沿科學中心2018年4月11日,復旦大學「腦科學前沿科學中心」日前獲得教育部批准,成為國家「珠峰計劃」首個前沿科學中心。浙江大學在腦科學研究領域具有長期、紮實的科研基礎,此外,多學科交叉、基礎/臨床研究緊密結合的優勢和特色也是浙江大學腦科技科學的一大亮點。浙江大學已於2016年成立了腦科學研究科技聯盟,對接科技創新2030「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重大項目,聚焦國際科學前沿。
-
【人物聚焦】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江實驗室腦...
、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江實驗室腦與智能科技研究院院長,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上海腦科學和類腦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2017年9月,張江實驗室揭牌,重點攻關生命科學和信息技術兩大領域,而類腦智能研究是兩者間的橋梁。
-
中國腦科學研究主要"勢力"概覽2020版發布
浙江大學在腦科學研究領域具有長期、紮實的科研基礎,此外,多學科交叉、基礎/臨床研究緊密結合的優勢和特色也是浙江大學腦科技科學的一大亮點。浙江大學已於2016年成立了腦科學研究科技聯盟,對接科技創新2030「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重大項目,聚焦國際科學前沿。
-
生物學研究後來居上 深圳的秘訣是學科交叉融合
1980年8月26日,我國第一個經濟特區在深圳建立。40年來,「深圳速度」和「深圳奇蹟」一直被廣為關注。深圳發展的活力來自於創新,而創新之源的關鍵在於構建並保持最具全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生態環境。深圳在生命科技研究方面並不是基礎最好、資源最豐富的學科領域,但近年來能夠緊跟世界前沿、後來居上,離不開政府部門敢於「下重力」、科研機構積極「往前走」、產業主體「緊跟上」。「下重手」「往前走」「緊跟上」的成果有很多。
-
把微生物變成「超級工廠」,合成生物學在深圳將如何發展?
科研圈記者 戚譯引有一個笑話說:「21 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因為學生物的轉行到各行各業。」但是在生物學領域裡,有一個分支正在不斷吸納著來自其他領域的人才,那就是合成生物學。Reiter),通訊作者為合成生物學家傑·基斯林(Jay Keasling)。基斯林也是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SIAT)合成生物化學研究中心主任,最近在深圳出差。科研圈對基斯林和羅小舟進行了視頻採訪,談談酵母菌、合成生物學和在深圳的發展計劃。
-
國務院關於印發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
國務院關於印發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的通知國發〔2013〕8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在可能發生革命性突破的方向,前瞻開展一批發展前景較好的探索預研工作,夯實設施建設的技術基礎;在2016—2030年期間適時啟動建設一批科研意義重大、條件基本成熟的設施,強化未來科技持續發展的能力;在我國具有一定基礎和優勢的領域,在「十二五」期間建設一批科研急需、條件成熟的設施,強化科技持續發展的支撐能力;對已經啟動但尚未完成建設任務的在建設施,加大工程管理和技術攻關力度,力爭早日建成投入使用;對已經投入運行但仍有較大發展潛力的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