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丨總投入近1700億!深圳光明科學城大科學裝置建設陸續「落子」

2020-09-03 21世紀經濟報導

8月18日,深圳市光明科學城綜合粒子設施首棟建築開工建設,這一設施是深圳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要戰略部署,標誌著光明科學城這一粵港澳大灣區科創核心引擎之一,在大科學裝置集群建設上的重大進展。

8月24日,21世紀經濟報導參加「經濟特區40年@治理現代化」網絡主題宣傳活動日,前往光明科學城進行採訪。深圳市光明區發改局、光明區統計局副局長張玲接受包括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在內的媒體採訪時,詳細回答了光明科學城具體投資、大灣區內科創合作、吸納人才等多方面的問題。

張萍表示,目前整個光明科學城的大科學裝置正在陸續的「落子」,據初步測算,未來整個光明科學城建成所需要的資金將達到近1700億元。

綜合粒子設施建設「落子」

光明科學城位於光明區東北部,規劃範圍北起深莞邊界,東、南至光明區邊界,西以龍大高速為界,總面積99平方公裡。

對於土地資源非常緊張的深圳來說,能拿出這樣一塊土地來進行基礎科研及轉化,在科創上「突圍」的決心可見一斑。

2020年3月,科技部網站公布了由科技部、發展改革委、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學基金委印發的《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工作方案》,提到「北京、上海、粵港澳科技創新中心和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合肥、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應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力度,加強基礎研究能力建設」。

其中,深圳基礎科研的重要載體就是光明科學城。裝置集聚區作為光明科學城的核心區域,按「一主兩副」空間規劃布局大科學裝置集群、科教融合集群、科技創新集群「三大集群」。

在裝置聚集區中,大科學裝置集群規劃面積6平方公裡,包括5平方公裡核心單元和1平方公裡擴展單元,將規劃建設綜合粒子設施等具有內核生長功能的稀缺性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並為其衍生發展提供空間保障。

所謂綜合粒子設施是指以光子、電子、質子、中子、中微子等作為探測媒介或研究對象的標誌性、稀缺性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

深圳市需重點建設的是光子、電子、質子相關設施,「光子」對應的設施為同步輻射光源及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電子」對應的設施為超高時空解析度電鏡集群,擬通過組建高端儀器設備中心,統籌購置一批高精尖儀器設備;「質子」對應的設施為質子源裝置。

8月18日,光明科學城綜合粒子設施首棟建築開工建設,標誌著這一重要的大科學裝置進入到實施建設階段。

大灣區科創新合作

2019年,深圳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83.50萬人,比上年增長10.1%,其中具有中級技術職稱以上的專業技術人員54.69萬人,增長7.4%。

全年深圳專利申請量與授權量分別為26.15萬件和16.66萬件,分別增長14.4%和18.8%。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與授權量分別為8.29萬件和2.61萬件,分別增長18.4%和22.3%。

儘管在發明專利上「突飛猛進」,深圳還需要補基礎科研的短板。

為此,深圳在積極推進光明科學城的建設,除了按照年內綜合粒子設施一期工程開工建設要求推進相關工作之外,光明科學城的材料基因組大科學裝置平臺、合成生物研究設施和腦解析與腦模擬設施已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批覆,正開展初設和概算審批工作。精準醫學影像大設施、特殊環境材料科學與應用研究設施、超算E級機已完成登記賦碼,正開展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工作。

同時,光明科學城將自身定位為「以世界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為核心,以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交叉研究為主攻方向」,抓牢「應用」這一「牛鼻子」。

為此,在核心技術攻關方面,深圳市組織實施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扶持計劃,著力以重大科學工程帶動重大成果轉化,大力支持港澳高校和龍頭企業參與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共同承擔關鍵技術和設備預研項目,加速衍生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裝備。

在新興產業培育方面,深圳市圍繞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布局建設關聯產業創新中心,實現「沿途下蛋」,目前已依託合成生物研究設施、腦解析與腦模擬設施同步規劃布局光明工程生物產業創新中心和光明腦科學產業創新中心,加速催生一批具有內核生長動力的未來產業。

在產業創新發展方面,深圳市開展組建國際技術轉移中心、探索建立技術經理人認證體系、設立科技創新基金系列工作,通過強化技術、人才和資金等創新要素投入,形成一批能夠切實落地轉化的原創性成果。

同時,深圳正在開拓粵港澳大灣區在科研合作上的新模式。深圳提出,東莞和江門已分別建成相應的散裂中子源和中微子實驗裝置,深圳市可通過組建光明科學城大數據中心,匯聚相關的海量科研數據,打造「五子協同」的綜合粒子設施集群。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相關焦點

  • 深圳建設大科學裝置是「剛需」
    來源: 深圳新聞網-深圳商報8月18日,深圳光明科學城綜合粒子設施研究院首棟建築開工建設,標誌著光明科學城大科學裝置集群建設從「規劃設計」進入到「實施建設」階段。聽聞這一消息,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理學院院長、廣東院士聯合會會員楊學明表示很振奮。
  • 專家解讀 | 中科院院士、南科大理學院院長楊學明:深圳建設大科學裝置是「剛需」
    8月18日,深圳光明科學城綜合粒子設施研究院首棟建築開工建設,標誌著光明科學城大科學裝置集群建設從「規劃設計」進入到「實施建設」階段。聽聞這一消息,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理學院院長、廣東院士聯合會會員楊學明表示很振奮。目前,他正在幫助深圳規劃中能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的建設。
  • 中科院院士、南科大理學院院長楊學明:深圳建設大科學裝置是「剛需」
    8月18日,深圳光明科學城綜合粒子設施研究院首棟建築開工建設,標誌著光明科學城大科學裝置集群建設從「規劃設計」進入到「
  • 李曉江:光明科學城是深圳未來最值得關注的發展對象!
    讓我們理一理光明登上「頭條」的時間軸:2月20日,大疆以2.7億競得光明工業用地,開啟深圳年后土拍序幕;2月22日,光明以總價約2.9億再次出讓三宗工業用地;3月1日,光明科學城啟動區土地整備籤約工作正式啟動
  • 中科院院士、南科大理學院院長楊學明:以大科學裝置「撬動」科技...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吳吉 通訊員 勞湘雯日前,深圳光明科學城綜合粒子設施研究院首棟建築開工建設,標誌著光明科學城大科學裝置集群建設從「規劃設計」進入到「實施建設」階段。聽聞這一消息,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理學院院長、廣東院士聯合會會員楊學明表示很振奮。
  • 松山湖科學城大科學裝置逐漸「發光」
    也正是在這般「火熱」的環境裡,南方光源研究測試平臺項目施工現場,仍有數臺挖掘機正在「火熱」作業,機器的轟鳴聲、石子的掉落聲、鋼材的碰撞聲……無時無刻不在提醒人們,完工時間越來越近,建設攻堅難度也越來越高。當天,記者走進項目施工現場,了解到目前南方先進光源研究測試平臺項目計劃建設四棟實驗大廳和實驗樓。
  • 聚焦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 深圳科創能力邁上新臺階
    深圳晚報記者 張焱焱 攝原標題:聚焦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深圳科創能力邁上新臺階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0月15日訊 (深圳晚報記者 杜婷)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圳再次被委以重任《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明確提出,以深圳為主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發揮關鍵作用。為此,深圳聚焦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布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產業基礎設施集群,推動深圳科技創新能力邁上新臺階。
  • 綠色風,國際範,科技韻|光明科學城巡禮③
    位於深圳光明區的光明小鎮歡樂田園,馬鞭草搖曳成一道道紫浪,稻田藝術景觀震撼呈現;遠處的公明水庫,波光粼粼,水天一色;沿著綠道,能一路到達即將開放的紅橋公園。這些大美景色比鄰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光明科學城大科學裝置集群。在這裡,正在奏響一曲與繁華相鄰的田園都市牧歌。這些豐厚的生態家底為光明科學城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撐。
  • 我國一批大科學裝置將陸續投入使用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3月14日播出):大科學裝置是進行大型科研活動必須藉助的科學儀器,伴隨著同步光源、正負電子對撞機重大改造等國家大科學工程的展開,今年我國有一批大科學裝置陸續完成建設、改造任務。
  • 多個重大科研平臺及科技項目落戶深圳光明
    11月12日,第二十二屆高交會光明科學城戰略合作暨重大科技項目籤約儀式於深圳五洲賓館舉行。據悉,本次籤約項目科技含量高、輻射帶動強、市場前景廣闊,可望極大推動深圳市光明區與各大科研院所開展科技創新深度合作,對加快光明科學城建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進而提高全市基礎研究能力具有深遠意義。
  • 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提速 光明科學城啟動區項目主體結構...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王海榮 通訊員 張天林隨著施工板面最後一塊底板澆築完成,12月31日,由中建三局南方公司承建的光明科學城啟動區項目順利實現主體結構全面封頂。規劃面積99平方公裡的光明科學城是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承載區,重點布局大科學裝置集群、科教融合集群、科技創新集群。其中,光明科學城啟動區項目位於深圳市光明區東北部,總建築面積為23121平方米,共由腦解析與腦模擬、合成生物研究平臺兩個大科學裝置,綜合研究院、專家公寓、青年公寓五棟大樓組成。
  • 深圳特區40年④|楊學明院士:讓大科學裝置成為源頭創新的「利器」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理學院院長、廣東院士聯合會會員楊學明接受新華網專訪時表示,在高端儀器自主研發方面,需要長期、持續地投入,實現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增強科學研究和技術發展的「硬實力」。同時,要進一步推進深圳的大科學裝置布局,促進基礎科學研究以及產業技術研發,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
  • 實探深圳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科創氣息越來越濃
    這背後,是深圳對科技創新源源不斷的大力投入。深圳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內科技創新實力最強的城市,大灣區規劃綱要也對深圳的科技創新地位給予很高定位。其實,早在去年公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中,就已明確提出以深圳為主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發揮關鍵作用。
  • 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學明:要進一步推進深圳的大科學裝置布局 打造...
    原標題《深圳特區40年④|楊學明院士:讓大科學裝置成為源頭創新的「利器」》。 創新是深圳經濟特區的基因。歷經40年,深圳的人工智慧、5G技術、電子信息產業等領域走在全國前列,科技創新水平不斷提速。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站在這個時間節點,深圳將如何勇立潮頭,賡續奮進,譜寫創新發展「新樂章」?
  • 深圳光明【金地峰境瑞府】什麼時候開盤?備案價格多少?裝修還是...
    深圳光明【金地峰境瑞府】金地峰境瑞府位於深圳市光明區華夏二路東周文化公園旁,由品牌地產開發商金地集團開發,總建面約截至2019年末(年報報告期),土地儲備約5233萬平米,總資產約3348億。金地集團以「科學築家」為使命,30年來秉持「科學築家,智美精工」的產品理念,為超過71萬戶家庭提供供標準化、系列化的住宅與社區商業產品,是中國建設系統企業信譽三A單位、房地產開發企業國家壹級資質單位。
  • 建好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需深莞聯手
    掃碼觀看 專訪視頻  「大科學裝置的建設周期都在10年以上,如今中國散裂中子源成為支撐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大科學裝置,是歷史很『巧』的機遇。」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總指揮陳和生表示。
  • 打造科學中心,深圳要做什麼
    原標題:打造科學中心,深圳要做什麼深圳商報2019年01月17日訊 不久前市委全會提出,深圳今年將實施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共建行動,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增強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核心引擎功能。
  • 視頻+組圖丨江東新區一站式飛機維修基地項目建設進入快車道
    ,項目總投資16.28億元,規劃用地221畝,擬建設大修定檢機庫、寬體機噴漆機庫、窄體機噴漆機庫、附件維修廠房、國際航材存儲交易中心等設施以及園區各項生產配套設施。項目總建築面積近項目建設進入快車道,計劃2021年1月30日整體完工,2021年3月底前投入運營。
  • 深圳正式獲批建設全國第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而根據發改委的回覆,不是實力不夠,而是大科學裝置不夠集中,沒有集中在一定的區域內,沒有形成一定規模的強大科學中心效應,建議先改進以後再重新申請。近日,科技部官網正式公布了由科技部、發改委、教育部、中科院、自科基金委、印發的《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工作方案》,其中明確指出,北京、上海、粵港澳科技創新中心和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合肥、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應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力度,加強基礎研究的能力建設。」
  • 逆勢中落子深圳 福中集團全國布局初成
    (原標題:逆勢中落子深圳 福中集團全國布局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