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的「家」是什麼樣的?綠色風,國際範,科技韻|光明科學城巡禮③

2020-09-17 南方plus客戶端

9月,立秋已過,處暑正在慢慢消散。位於深圳光明區的光明小鎮歡樂田園,馬鞭草搖曳成一道道紫浪,稻田藝術景觀震撼呈現;遠處的公明水庫,波光粼粼,水天一色;沿著綠道,能一路到達即將開放的紅橋公園。

這些大美景色比鄰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光明科學城大科學裝置集群。在這裡,正在奏響一曲與繁華相鄰的田園都市牧歌。

這些豐厚的生態家底為光明科學城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撐。科學家未來在這裡可能實現在300米之內找到大型綠地,500米之內找到城市公園,1000米之內能夠進入城市森林。「湖光山色入城,藍綠活力交織」的田園都市將為科學家們提供「綠色風、國際範、科技韻」的工作生活環境。

大頂嶺綠道三橋之一浮橋。

湖光山色正成為光明科學城的底色

行走在今天的光明,很難讓人想到這裡曾經遍布甘蔗地、奶牛場、養鴿場……光明正在譜寫一首與繁華相鄰的現代田園都市牧歌。

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資源豐富的光明區,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發展理念,近年來從水汙染治理、海綿城市建設、公園之區打造、環境監管體系構建等多方發力,不斷擦亮綠色生態金字「招牌」。隨著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戰略的推進,湖光山色正成為光明科學城的底色,助力光明區吸納集聚全球高端科學人才。

在光明科學城的總體空間布局上,將規劃「一心兩區,綠環縈繞」的科學城總體空間布局。其中,「一心」即光明中心區,「兩區」為裝置集聚區和產業轉化區,「綠環縈繞」則是科學城藍綠活力環,以茅洲河綠廊和周邊郊野公園為主體建設活力綠環,為科學城提供高品質的生態環境和公共空間。未來在這裡可能實現在300米之內找到大型綠地,500米之內找到城市公園,1000米之內能夠進入城市森林。

按照《光明科學城空間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山水環境將構建「藍綠空間」。

在城市風貌上,光明科學城突出「綠色風、國際範、科技韻」,以山水環境為感知基調、公共空間為感知場所、建築風貌為感知焦點,形成「北林、中城、南 谷」差異化的城市風貌。北部裝置集聚區,營造嵌山擁湖、綠蔭環繞的「科學山林 」總體風貌。中部光明中心區,形成中央公園與垂直城市錯落有致的「樂活城區」風貌。南部產業轉化區,塑造富有生態內涵和科技文化氛圍的「共享智谷」風貌。

生態環境方面,《綱要》提出了「藍綠空間」的概念,將加強山體湖泊、河流溼地、基本農田等自然生態本底的保護,建設「湖光山色入城,藍綠活力交織」的田園都市。規劃建設「一環四廊」的藍綠骨架,構建多類型、多層次、多功能的大公園體系,讓藍綠空間更有價值,更有活力。

中央溼地公園鳥瞰圖

將成為深圳公園最密集、綠化率最高的區

大科學裝置建設現場如火如荼,一個個生態資源寶藏的挖掘也時不我待。光明區正發生著三天一小變、一月一大變的變化。

如果你開車行駛在光明區光僑路,很容易被一座橫跨道路的「紅橋」吸引。如果從空中俯瞰,將更為震撼壯觀。紅橋公園(原光明小鎮運動森林公園)作為新型城鎮化項目光明小鎮「一軸五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投資3.87億元,面積403萬平方米。紅橋公園以「搖籃之森」為理念,總體規劃包括紅色橋廊、公園入口休閒區、碧湖公園運動區和森林公園休閒活動區,形成一軸三區的景觀構架,是光明對外展示山水田園特色的重要窗口,光明小鎮重點門戶區域。其中,紅橋公園入口區、碧湖區2公裡已全線貫通,預計2020年下半年開放。

除了呼之欲出的「搖籃之森」,光明區近年還有大量的高品質公園誕生。

在穿過新湖街道樓村社區的公常路一側,一個亮眼的光明雲環矗立在路邊,迎接八方來賓。雲環上面清晰地用箭頭標識著部分地名,指引著人們去往光明科學城、光明雲谷、光明小鎮……這裡以前只是雜草叢生的山坡,從今年4月開始,在納入科學城核心區全域景項目進行改造後,雜草變綠樹,山坡變公園。

光明區持續發力、穩步推進公園之區建設,截至2020年8月,新建公園47個,公園總數達260個,總面積達2030萬平方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提升至30.85平方米。

不僅城綠了,水也清了。光明區在全市率先實現小微黑臭水體全部驗收銷號,15條主要河流全部達到地表水V類以上標準,河流水質達近20年來最好水平。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光明得到深入實踐。

在光明科學城的99平方公裡範圍內,一座能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的「開放創新之城、人文宜居之城、綠色智慧之城」正在崛起。

【記者】柳豔

【作者】 柳豔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相關焦點

  • 綠色鋪就化工新底色|重點實驗室巡禮
    2019年6月,張懿80歲生日之際,過程所所長、中科院院士張鎖江撰寫了一篇文章,飽含深情地寫道:「張院士已是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卻依舊兢兢業業地奮戰在科技創新第一線,我常想,是什麼樣的力量支撐著她,讓這位老人能夠數十年如一日地耕耘、奉獻、付出著,我想這必是科技報國的堅定信念,才能心無旁騖,始終堅持!」
  • 光明科學城國際人才街區示範點揭幕
    11月2日下午,由光明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主辦的光明科學城國際人才街區示範點揭幕暨「人才吸引力提升月」啟動儀式在光明區華強創意公園舉行。通訊員供圖光明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繩萬青出席會議並講話。
  • 在黃土地上創新有為|重點實驗室巡禮
    為了實現目標,大家以室為家,沒日沒夜地幹。一次,周衛健和張景昭被派到塘沽港提取一個急需的儀器設備,當時靠港船隻很多,為了搶在黃土國際會議前出實驗數據,她們跑到港口管理辦公室再三央求調貨,最終感動了港口領導,給予了優先。
  • 光明科學城國際人才街區示範點揭幕,「人才吸引力提升月」啟動
    11月2日下午,光明科學城國際人才街區示範點揭幕暨「人才吸引力提升月」啟動儀式舉行。活動以「開放光明、人才先行」為主題,圍繞打造國際化人才環境、提升人才服務水平,舉行了光明科學城「國際人才街區示範點」「國際人才服務驛站」授牌、華強創意公園「國際人才街區示範點」揭幕、光明科學城人才標識點亮、光明科學城「智慧人才」信息服務平臺上線等活動。
  • 小學科 大作為|重點實驗室巡禮
    如今的現代古生物學和地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全體成員在老一輩科學家的影響和號召下,不跟風、不迎合,甘於寂寞、耐得住清貧,努力循著自己的初心,在地層古生物領域,做別人不屑做的、做別人做不了的,求真求實,追求卓越,爭做踐行「三個面向、四個率先」的排頭兵,為國家的資源能源勘探開發、為中國乃至世界地層古生物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 勇於擔當 敢為人先|重點實驗室巡禮
    中國於2007年加入國際幹細胞組織(ISCF),自2014年起周琪擔任ISCF輪值國主席,他倡導國際大科學計劃,與多家國際組織和知名科學家搭建起交流渠道,並聯合英國、美國、法國、日本等多國推動多項幹細胞國際標準提案,引領幹細胞國際標準制定。
  • 【科學城巡禮】俄羅斯新西伯利亞科學城,在林海中拔地而起的歷史使命
    科學城巡禮新西伯利亞科學中心亦稱新西伯利亞科學城,在數學、物理、生物、化學等基礎領域及能源綜合利用、環境保護、核技術、生物技術和航天科技等應用領域的研究水平居國際領先地位,是全俄重要的科研中心之一,是世界著名高科技園區之一。
  • 紅外探物 矢志不渝|重點實驗室巡禮
    同時,實驗室團隊與國際知名學者開展了系列合作研究,包括與俄羅斯科學家Yury Andreev合作的太赫茲光源研究,與日本教授小宮山進在近場紅外光學系統與應用領域進行的研究,不僅促進了國際交流合作,也提升了實驗室的國際影響力。面對良好的發展態勢,陳效雙卻主動查找問題。
  • 光明科學城2020工程生物創新大會暨生命科學創業大賽順利舉行
    2020年12月19-20日,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剛剛結束之際,光明科學城·2020工程生物創新大會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生命科學創業大賽決賽在深圳光明區舉辦,以實際行動落實會議精神。光明科學城·2020工程生物創新大會是我國合成生物領域本年度一次規模盛大、覆蓋面廣、產業參與度極高的會議。
  • 2020工程生物創新大會即將在深圳光明科學城啟航
    面對種種未知與可能,12 月 19 日 - 20 日,首屆光明科學城・2020 工程生物創新大會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生命科學創業大賽決賽將在深圳光明科學城光明區文化藝術中心舉辦。數十位生命科學領域特別是合成生物學領域的頂級科學家、商業領袖及投資機構代表將蒞臨現場,探討合成生物學發展現狀及其將為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影響。
  • 光明科學城戰略合作暨重大科技項目籤約儀式舉行,大灣區綜合性國家...
    11月12日,光明科學城戰略合作暨重大科技項目籤約儀式在五洲賓館深圳廳舉行。光明區人民政府與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山大學、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市神經科學研究院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通過合作匯聚力量、共贏共享,推動光明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為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貢獻力量。
  • 「借」一雙慧眼「析」複雜世界|重點實驗室巡禮
    「實驗室的信任鼓勵我們不斷創新探索,挑戰自己,挑戰權威,搶佔科技前沿。」如今,分離分析化學重點實驗室已經培養了一批具有重要國際影響的中青年科學家,形成了一支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科技創新團隊。善合作,促「全鏈條」發展學科交叉,是分離分析化學重點實驗室最大的特點之一。
  • 技術為本 為國解憂|重點實驗室巡禮
    人機融合 和而不同|重點實驗室巡禮2. 上天入地 做最前沿的物理|重點實驗室巡禮3.大分子裡「探」乾坤|重點實驗室巡禮4. 「乘風破浪」的「造物者」|重點實驗室巡禮5. 超前引領 「智」圖未來|重點實驗室巡禮6. 「計算」未來|重點實驗室巡禮7. 持之以恆,讓生活更健康|重點實驗室巡禮8.
  • 立足前沿 致「大」盡「微」|重點實驗室巡禮
    該成果於1994年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有了科研「利器」,實驗室乃至分子反應動力學學科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實驗室科研人員發表的研究論文有一半被國際高水平學術期刊所收錄,尤其是張存浩院士和沙國河院士利用自己研製的具有高靈敏度檢測器的實驗裝置,首次觀察到了量子幹涉效應,引起國際廣泛關注,被國際著名的Gordon會議確定為會議的中心議題,並被邀請在大會上作報告。
  • 逐「智」多謀|重點實驗室巡禮
    1999年,國際著名神經生物學家蒲慕明回國創建了一個全新體制的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神經所),我國的神經科學研究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時期。2000~2005年是神經所的「起步期」。在這個階段,研究所建立了7個高水平課題組。他們連續獨立承擔國家「973」計劃的基礎前沿項目,「神經發育與可塑性研究」團隊還榮獲2011年度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集體獎)。
  • 見「微」知著 交叉引領|重點實驗室巡禮
    學術特區顯優勢2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1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和25項省部級科技獎特等獎、一等獎;16次入選兩院院士評選的「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在《科學》《自然》及其子刊上發表論文310篇;2019年度高被引科學家21人次;3項成果入選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18項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
  • 一「石」一乾坤|重點實驗室巡禮
    2009年,古脊椎所和中國科學院大學考古學與人類學系教授王昌燧團隊成立了一個含有古DNA平臺方向的人類演化與科技考古聯合實驗室。帕博的博士研究生付巧妹,在此組建起了一支屬於中國的古DNA研究團隊,開啟了國內古生物學研究的一個嶄新方向。起初,古人類化石DNA保存差、汙染重、難以獲取有效遺傳信息。
  • 薪火相傳「潤」化萬物|重點實驗室巡禮
    「醫護人員戴口罩時眼鏡會起霧,我們課題組研發了防霧塗層,為甘肅及其他省份十幾家醫院提供了1200多瓶防霧塗層液。」蔡美榮介紹說。同時,潤滑實驗室鼓勵青年研究人員勇於挑戰研究領域國際前沿問題,並給予3~5年的自由探索時間,寬容年輕人的失敗。
  • 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提速 光明科學城啟動區項目主體結構...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王海榮 通訊員 張天林隨著施工板面最後一塊底板澆築完成,12月31日,由中建三局南方公司承建的光明科學城啟動區項目順利實現主體結構全面封頂。規劃面積99平方公裡的光明科學城是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承載區,重點布局大科學裝置集群、科教融合集群、科技創新集群。其中,光明科學城啟動區項目位於深圳市光明區東北部,總建築面積為23121平方米,共由腦解析與腦模擬、合成生物研究平臺兩個大科學裝置,綜合研究院、專家公寓、青年公寓五棟大樓組成。
  • 李曉江:光明科學城是深圳未來最值得關注的發展對象!
    日,深圳四大名校之一的深圳實驗學校落戶光明,於今年4月開建;4月3日,深圳光明科學城啟動區清拆打響,首拆121棟;4月4日,深圳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光明科學城空間規劃綱要》,首期確定落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6個;4月11日,光明科學城落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