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晨陽
武漢科技攻關團隊圓滿完成抗疫任務,獲金銀潭醫院「榮譽職工」稱號。
郝捷身穿防護服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隔離區。
首次實現雄性同性生殖。
實驗室與瑞士輝凌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協議。
2020年3月初的一天,武漢戰「疫」正緊。
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接待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們帶來了一種治療新冠肺炎的新型幹細胞藥物。
幹細胞藥物,即便對很多專業醫學人士來說,也是個新鮮事物。
「幹細胞是什麼?」「有用嗎?用了會有什麼後果?」「做可以,你們要承擔所有責任!」這支來自幹細胞與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戰「疫」科技攻關團隊,一腔熱血逆行武漢,卻吃了不少閉門羹。
幸運的是,張定宇信任他們。
多年積澱 一朝亮劍
3月5日,CAStem細胞注射液治療新冠病毒致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臨床試驗在金銀潭醫院正式啟動。
CAStem是一款幹細胞藥物的名字,意為「中科院的幹細胞」,是實驗室自主研發的幹細胞藥物。幹細胞與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國家幹細胞庫執行主任郝捷請同事把這幾個字母寫在自己的防護服上,堅定地走進了醫院的隔離區。
在這裡,她看到凝聚了大家智慧和心血的細胞藥物一滴一滴輸入新冠肺炎患者體內。醫護人員發現,這些接受了幹細胞藥物治療的病人的呼吸功能、肺部病灶特別是肺纖維化症狀均有改善。
在送接受過幹細胞藥物治療的痊癒患者出院時,一位患者激動地對他們說:「你們研發的藥物太好了,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不僅在武漢,這支隊伍還先後在北京、哈爾濱開展相關臨床研究工作,三地共救治74名患者。
CAStem——這個帶有鮮明中科院烙印的產品,成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覆的唯一一個具有自主產權的幹細胞藥物,更入選了國家救治新冠患者的「三藥三方案」。
4月14日,科技部負責人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鄭重宣布:幹細胞應用於新冠肺炎的臨床治療安全性良好!
此次抗疫攻關中,幹細胞與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亮出兩件利器:CAStem幹細胞注射液和新一代恆溫CRISPR法核酸檢測試劑盒(CASdetec)。
後者革新了核酸檢測的技術原理,有望擺脫對昂貴PCR儀器的依賴,讓檢測走進社區甚至家庭。
多年關注呼吸系統疾病、把幹細胞藥物推向臨床一線、開發新一代核酸檢測技術、致力於相關標準及智慧財產權政策發布和完善、全鏈條布局打通創新成果轉化渠道……幹細胞與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積澱多年的工作,在疫情暴發的非常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次疫情的考驗讓我們知道,這是一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隊伍,是一群有家國情懷的人的聚集體。」中科院院士、幹細胞與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周琪說。
時代變遷 奮鬥不變
幹細胞與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前身是「計劃生育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於1991年成立。它是我國最早開展生殖生物學研究的基地,是美國洛氏基金會在全世界設立的「二十一世紀生殖與避孕研究網絡」7個成員之一,也是世界衛生組織在全世界設立的6個「胚胎著床研究中心」之一,在世界和中國生殖研究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進入新世紀,世界科技格局和研究範式發生全新變化,實驗室前瞻性布局了生殖工程研究方向,把前沿生殖技術的創建及應用列為實驗室的重要發展目標,並以此為核心,不斷壯大幹細胞研究團隊,到2015年,實驗室從事幹細胞與再生醫學領域研究的研究員達到9位。
幹細胞等先進技術與傳統生殖生物學的交叉融合,為實驗室生殖學科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在生殖生物學研究方向產出了多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創新成果,如利用四倍體補償技術證明iPS細胞的全能性、同性生殖、人工配子、表觀遺傳新機制、非人靈長類胚胎超長時間培養等,使傳統學科煥發了新的生機。
到2015年,實驗室已成長為我國幹細胞和生殖生物學領域領先的研究實體。
與此同時,「計劃生育」已經不再是國家需求,這4個字已經不能代表實驗室所承擔的使命,通過申請、論證、現場評估,獲科技部批准,實驗室成功更名為「幹細胞與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並在2016年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中,進入「優秀類」國家重點實驗室序列。
基礎研究 碩果纍纍
幹細胞與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要從事生殖生物學、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和創新細胞技術研究,近年研究成果多次入選「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或「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併入選 「改革開放40年40項標誌性研究成果」。
在基礎理論研究方面,幹細胞與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深挖領域內最基本的科學問題,探索生殖、發育、遺傳、衰老全生命周期的調控機制,不斷突破領域內科學認知的邊界,獲得了諸多重大理論突破:首次將胚胎第一次細胞命運分化的選擇推到了2—細胞胚胎時期,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首次實現靈長類胚胎長時程體外培養,開啟哺乳動物繁衍新方式;發掘跨代遺傳新機制,發現個體內代謝環境通過改變生殖細胞基因組甲基化或tsRNAs介導(RNA而非DNA),可將獲得的代謝紊亂表型跨代傳遞給子代,成果入選2016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揭示了靈長類器官(血管、胰島、卵巢等)退行的特異性機制,發展通過基因或幹細胞治療幹預退行性疾病的有效策略。
在技術原始創新方面,幹細胞與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面向國家人口健康領域的重大需求,取得了多項原始創新成果:構建了多種新型幹細胞,包括小鼠孤雄單倍體幹細胞(2012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大鼠孤雄單倍體胚胎幹細胞、異種雜合二倍體胚胎幹細胞;開發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基於Cas12b的基因編輯技術;建立同質性原始態人類胚胎幹細胞,首次在體外模擬了人類X染色體的隨機失活;實現了哺乳動物的無性生殖(入選了The Scientist雜誌評選的「2018年度科技進步」);首次建立衰老研究的靈長類動物模型,例如LMNA基因突變的「兒童早衰症」靈長類動物模型,以及「長壽基因」SIRT6敲除的食蟹猴(2018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同時規模化製備了大動物的突變體,建立了多個能準確模擬人類疾病的大動物模型和可用於豬新品系培育的育種新材料,如創製了首例豬甲減模型、提高生產性狀豬等。
轉化研究 成果卓著
幹細胞與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強化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布局轉移轉化研究,促進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融通發展,以保持實驗室的創新性、先進性和引領性。
實驗室站在時代前沿,積極嘗試自我審視和革新。在學科建設方面,始終以「四個面向」為出發點,布局有發展前景、有重大創新產出潛力的學科;在團隊建設方面,搭建良性人才流動機制,聚集國內外一流人才;實驗室大膽嘗試體制和機製革新,如聯合國內相關領域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或優勢力量成立聯盟或創新實體,通過標準引領、智慧財產權保護支撐成果轉化。
實驗室從解決國家人口健康領域重大需求出發,錨定健康領域重大疾病的診治,以治療重大疾病切入口,找尋這些重大疾病治療的方案和手段,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部署產業鏈,從而實現從基礎研究到產業應用全鏈條的研究模式。
實驗室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國民經濟主戰場,圍繞產業鏈布局,臨床轉化成果卓著。
早在2007年實驗室就前瞻性地布局建設北京幹細胞資源庫,於2019年獲批成為國家幹細胞資源庫,是我國首家通過人類遺傳資源(CNAS)許可的幹細胞資源庫,也是國際首個IOS20387認可機構。
實驗室藉助國家幹細胞資源庫獨特的幹細胞資源,突破「幹細胞藥物」質控、製劑等核心技術,建立了臨床級人胚幹細胞及多種功能細胞分化平臺,並自主創新開發近十種幹細胞藥物的全鏈條關鍵平臺技術,研發包括多巴胺神經前體細胞、運動神經前體細胞、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M類細胞、肝細胞、心肌細胞等一系列幹細胞。
實驗室承擔首批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備案幹細胞治療帕金森病、老年黃斑變性等重大疾病臨床研究項目,其中開展的幹細胞治療帕金森病臨床試驗被Nature跟蹤報導,認為「這標誌著中國使用人胚胎幹細胞進行臨床試驗的開始,也是世界上首次使用這些細胞治療帕金森病的試驗」。
目前開展包括帕金森病、黃斑變性、卵巢早衰、半月板損傷等十餘種疾病臨床研究9項。
實驗室小故事
向國際化邁進
作者 | 李晨陽
2018年底,幹細胞與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周琪課題組和李偉課題組合作,在《細胞》上發表了一項重要成果——哺乳動物的第一次細胞命運決定。
對絕大多數生物來說,生殖的起點就是精卵融合,最初的一顆受精卵,經過無數次細胞的分裂和分化,最終變成一個完整個體。
在這個過程中,每個細胞的命運是如何決定的?這是生殖與發育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的一個核心問題。
在此之前,科學家已經確證在4—細胞期時就已出現了能調控細胞命運選擇的分子差異。
那麼在2—細胞期,也就是受精卵一分為二的時期,這兩個細胞的命運是否已經註定不同?
經過探索,他們發現一種內源逆轉錄病毒來源的基因——LincGET在兩個細胞中的表達量存在差異,LincGET表達量高的那個細胞,更傾向於選擇內細胞團的命運傾向,也就是更有可能發育為胎兒,而另一個細胞則更有可能發育為胎盤。
這項研究得到了瑞士輝凌醫藥公司的資助。
「一項值得做的工作。」輝凌公司相關負責人對這項研究如此評價,「儘管我們是一家製藥公司,但是我們與實驗室的合作,並不是希望研究成果能直接創造財富,而是希望讓自己始終保持創新能力。」
瑞士輝凌醫藥公司於2017年與實驗室達成戰略合作協議,2018~2022年資助2000萬美金,支持實驗室開展生殖生物學領域的基礎及轉化研究,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及臨床應用。雙方合作成立輝凌生殖醫學研究所,設立「輝凌生殖健康基金」,面向全國科研院所、高校和醫院徵集項目,截至目前共資助46項生殖醫學轉化研究項目。此項合作探索了國有科研機構開展國際合作和產業化研究的新模式。
幹細胞與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一直注重國際合作交流,在科研布局、項目組織、標準制定等方面向國際化邁進。
中國於2007年加入國際幹細胞組織(ISCF),自2014年起周琪擔任ISCF輪值國主席,他倡導國際大科學計劃,與多家國際組織和知名科學家搭建起交流渠道,並聯合英國、美國、法國、日本等多國推動多項幹細胞國際標準提案,引領幹細胞國際標準制定。實驗室推進中日韓合作項目,建立中日韓三方的幹細胞生物學與再生醫學研究合作框架體系;2019年3月實驗室與韓國幹細胞學會、日本再生醫療學會籤署中日韓三邊合作備忘錄,共同約定在國際範圍內開展再生醫學領域國際合作研究項目,加強國際學術交流;同時,實驗室主持中韓科技部雙邊合作項目——針對東亞人群的臨床級幹細胞研發及應用。
實驗室推動細胞學會幹細胞分會與學術期刊出版商Wiley達成合作備忘錄;實驗室於2010年發起「國際生殖生物學前沿大會」,該大會每兩年舉辦一次,歷屆會議都特別邀請國際生殖生物學領域頂尖科學家,交流領域最前沿成果,同時設有「青年科學家專場」報告,為領域後備人才提供提升機會。
2021年實驗室將承辦「世界生殖大會」,這是我國第一次作為東道主主持由生殖生物學領域多國學術組織聯合發起的專業屆會。
多年來,幹細胞與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始終以「四個面向」為出發點,以實現「四個率先」為發展目標,以腳踏實地的工作和豐碩的科研成果為我國建成世界科技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幹細胞與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簡介
幹細胞與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是我國幹細胞與生殖健康基礎研究領域唯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於1991年開始組建,並於1993年底通過驗收。
實驗室的研究定位是面向我國人口安全和人民健康的重大需求,在幹細胞與生殖生物學領域開展前瞻性和引領性研究,深入探索重大基礎科學問題,研發新型研究工具和疾病治療方法,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升國民健康水平和人口質量。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再生醫學研究、生殖健康研究和創新細胞技術研究。
(幹細胞與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供圖)
相關閱讀
1. 人機融合 和而不同|重點實驗室巡禮
2. 上天入地 做最前沿的物理|重點實驗室巡禮
3.大分子裡「探」乾坤|重點實驗室巡禮
4. 「乘風破浪」的「造物者」|重點實驗室巡禮
5. 超前引領 「智」圖未來|重點實驗室巡禮
6. 「計算」未來|重點實驗室巡禮
7. 持之以恆,讓生活更健康|重點實驗室巡禮
8. 格「物」致新 窮「理」盡微|重點實驗室巡禮
9. 凝心聚力 築強國之基|重點實驗室巡禮
10. 傳奇寫在祖國大地上|重點實驗室巡禮
11. 大含「細」入 同「胞」共氣|重點實驗室巡禮
12. 坐看「風雲」起 |重點實驗室巡禮
13. 百鍊「槍桿」戰病毒 | 重點實驗室巡禮
14.「催」陳出新 謀「化」未來 | 重點實驗室巡禮
15.薪火相傳 「潤」化萬物|重點實驗室巡禮
16.製藥路漫漫 吾自當求索|重點實驗室巡禮
17.厚積薄發 「晶」光燦爛|重點實驗室巡禮
18.從生命的「隱秘角落」出發|重點實驗室巡禮
19.一「石」一乾坤|重點實驗室巡禮
20.見「微」知著 交叉引領|重點實驗室巡禮
21.鐵塔之下 守望天空|重點實驗室巡禮
22.立足前沿 致「大」盡「微」 |重點實驗室巡禮
23.逐「智」多謀|重點實驗室巡禮
24.綠色鋪就化工新底色|重點實驗室巡禮
《中國科學報》 (2020-10-20 第4版 聚焦)
編輯 | 趙路
排版 | 郭剛
不想錯過中國科學報的推送?
關注並將我們星標吧!
方法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