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高通量表型推斷基因型進行基因組選擇
高通量表型提供了一種方法,通過為選擇目標提供準確的替代工具,提高了對非基因型個體的選擇準確性。為了進行基因組的選擇,基因型必須在被評估的個體上可用。高通量表型通常基於光譜數據,如近紅外光譜(NIR),可在大量個體上以低成本和非破壞性的方式收集。類似的數據類型在動物育種中也可能有,例如從奶牛的牛奶紅外光譜數據的常規收集中。一種方法是使用高通量表型作為基因組標記的替代,稱為物候選擇。
-
中國臺灣省ABCA4相關視網膜不良的基因表型、臨床特徵介紹
ABCA4基因是遺傳性視網膜變性最常見的致病基因之一。在本研究中,我們報告中國臺灣地區人群中不同表型的abca4相關視網膜營養不良,其臨床進展,及其與遺傳特徵的關係。對眼底自發螢光(FAF)圖像進行量化以進行臨床評估,並進行了基於面板的下一代測序檢測進行遺傳診斷。分析了視覺保存、疾病進展和基因型-表現型相關性。在本次調查中,abca4相關的視網膜變性表現為Stargardt病1 (STGD1, 62.16%)、視網膜色素變性(32.43%)和錐杆營養不良(5.41%)。STGD1可以進一步分為中心型和分散型。
-
罕見病基因檢測,結果解讀更重要
目前,基因測序能力大大提高,成本大大下降,生物信息學的發展已經使得我們可以去解讀測序中發現的問題。馬端表示,基因檢測有兩個價值:一是研究價值,尋找遺傳學的病因,確定檢測標誌物和治療靶點;二是臨床應用價值,可以開展遺傳病基因的檢測與分析,進行遺傳諮詢和科研服務等。「基因檢測已經成為罕見病診斷與防治的重要手段。」
-
中國首個醫學術語搜尋引擎成功落地 連接臨床表型、疾病、基因三類...
反觀國內,大部分醫療、科研工作者所使用的表型描述詞語並沒有統一標準,醫院信息系統中記錄的臨床表型數據大多是非結構化的自然語句,這對人類疾病,尤其是遺傳性疾病的臨床研究和交流帶來極大不便,對後期數據的分析和挖掘也造成很大困擾,所以中國也亟需建立一套標準的臨床表型用語體系。慶幸地是,在近百名中外專家的辛勤努力下,HPO已成功引進中國並生根發芽。
-
Agripheno高通量基因分型檢測平臺及其應用案例
提取的DNA適用於多種下遊應用,如基因分型、一代測序、二代測序等。Oktopure DNA提取儀Nexar高通量吸取樣品DNA和引物、mix至384孔卷帶並封膜。Soellex對封膜完成的卷帶進行PCR水浴熱循環,每次最多可達230,000個樣本。Araya對水浴完成的卷帶掃描分析,28秒掃描一張卷帶。
-
|GWAS|FUT8|多效性|篩選|基因|...
研究這些危險因素的共同發病機制可能對中風預防和臨床幹預有益。 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已檢測到與中風相關的20多個顯著遺傳位點,例如ALDH2,ZFHX3,PITX2,HDAC9,TSPAN2,FOXF2。
-
基因多態性或可影響臨床對β受體阻滯劑的選擇
CYP 2D6氧化酶的多態性研究,有其現實的臨床意義而成為近年來的研究熱點。在本年度ACC大會中有研究顯示:CYP2D6基因多態性廣泛存在,或可影響心肌梗死後心力衰竭患者β受體阻滯劑臨床應用。細胞色素P450(cytochromeP450, CYP450)是由一群超基因家族編碼的酶蛋白所組成,是外源性物質在體內生物轉化第一時相最主要的代謝酶,也是藥物代謝關鍵酶。
-
74萬跨族群全基因組關聯研究揭示血細胞性狀在不同人群中的遺傳基礎
該研究分析了來自五大人群(非洲、歐洲、南亞、東亞和美洲)74.6萬樣本(其中包含了18萬個歐洲以外人群的樣本)的4500萬常染色體變異的基因型與15個血細胞表型的關聯性。通過跨族群的(trans-ethnic)整合分析,總共發現了5552個與血細胞表型關聯的位點(圖1),其中71個新的關聯位點是在歐洲特異性的整合分析中沒有發現的,並且128個關聯位點顯示出了族群間的等位基因效應的異質性。
-
揭開孤獨症遺傳圖譜的神秘面紗,首個大規模中國人群孤獨症基因測序...
因此我們開展了基因型-表型關聯研究計劃(Genotype and Phenotype Correlationfor Autism, GPCA),以尋找特異表型與特異基因之間的對應關係,促進孤獨症風險基因的鑑定。
-
哪些情況下需要做愛滋病耐藥檢測?
愛滋病耐藥如何檢測? (1)基因型檢測通過測序或基因晶片雜交等方法,檢測HIV基因組中是否有耐藥相關突變。基因型檢測通常使用測序法,檢測流程如下:以HIV的基因組RNA為模板,逆轉錄PCR擴增目的基因片段,測序獲得HIV基因序列,與野生型序列進行比對,判斷是否有耐藥相關基因突變,再通過耐藥資料庫的算法關聯耐藥程度。
-
全球作物表型研究「中國方案」呼之欲出
科技日報記者 張曄 實習生 吳婷「上個世紀以來,人類非常重視農作物基因型的改良,認為基因型改變了,才能有產量的改變。實際上,決定一種作物的,除了基因型以外,大量的是它的表型。」表型,顧名思義就是指可以觀測的生命體性狀和特徵,比如形狀、結構、大小、顏色等。表型的精準度量已成為深入認識生命現象形成規律的基礎,系統解析生命複雜系統的突破口。「在農作物育種研究中,光關注基因型,還是不夠的。作物的表型不僅決定產量,還決定品質。」蓋鈞鎰說。
-
尹彤教授解讀他汀個體化用藥:基因檢測的臨床應用
隨著藥物基因組學的研究,遺傳因素對他汀不良反應的影響越來越多的進入到臨床醫生的視線。 來自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心血管內科的尹彤教授近日在丁香播咖上分享了降脂藥物-他汀藥物基因檢測的臨床應用。
-
趙春江院士:植物表型組學大數據及其研究進展
植物表型組學通過集成自動化平臺裝備和信息化技術手段,獲取多尺度、多生境、多源異構植物表型海量數據,形成植物表型組學大數據,從組學高度系統深入地挖掘「基因型-表型-環境型」內在關係、全面揭示特定生物性狀的形成機制,將極大地促進功能基因組學、作物分子育種與高效栽培的進程。
-
腫瘤成像AI:臨床應用與挑戰
儘管技術有所改進,但癌症的準確檢測,表徵和監測仍面臨挑戰。疾病的影像學評估通常依賴於視覺評估,其解釋可以通過高級計算分析來增強。人工智慧(AI)有望在臨床醫生對癌症成像的定性解釋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包括隨時間推移腫瘤的體積描繪,從其影像學表型推斷腫瘤基因型和生物學過程,預測臨床結果,並評估疾病和治療對鄰近器官的影響。
-
腦膠質瘤IDH基因型的磁共振功能成像研究進展
進一步研究表明,IDH基因突變在膠質瘤患者預後評估、療效預測、個體化治療方案選擇以及靶向藥物應用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成為評估預後和監測療效的可靠生物標誌物。目前檢測膠質瘤IDH基因型的方法包括免疫組化法和基因測序法,都需要獲取組織標本,屬於有創性檢測,且診斷結果稍顯滯後,因而限制了其臨床應用。
-
Cell兩連發 | 全基因組關聯研究揭示人類血液學特徵
近年來,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已鑑定出數千種與複雜表型相關的遺傳變異。同時,對血細胞協會(Blood Cell Consortium,BCX)的另外154973名歐洲血統參與者中的15種表型的子集進行了遺傳關聯測試,共鑑定5106個與29種血細胞表型獨立相關的,且涵蓋影響造血作用的新遺傳變異。
-
基於圖像的高通量表型分析方法在扁豆耐鹽性研究中的發展與應用
基於圖像的高通量表型技術的最新進展為植物篩選一系列脅迫(如鹽脅迫)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本文介紹了一種用於小扁豆耐鹽性篩選的高通量表型方法的發展和應用。耐鹽小扁豆材料(從左到右)在施鹽後兩周成像的綠色和非綠色變化
-
高通量測序技術在產前診斷中的應用
聯合核型分析和CNV-seq的產前診斷方案有利於相互驗證,避免漏診。由於所用的測序深度低,CNV-seq的不足在於:不能檢測胎兒染色體多倍體、染色體平衡性結構異常、低比例的染色體嵌合體、雜合性丟失等。因缺乏在中國健康人群中的CNV數據,臨床實踐中對CNV的判讀和解釋能力尚有欠缺[8]。
-
「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大設施項目可研進展匯報會議舉行(圖文)
何志勇 攝影 本網訊 8月4日上午,「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 「重要動物表型與遺傳分析重大研究基礎設施」是應2010年國家發改委徵集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建設之需,由教育部和科技部共同推薦,並經評審確定為「十二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
基因表達、男女有別:Science、Cell等發布15篇人類遺傳最新成果
另外,在發表於Science Advances的兩篇文章中,研究人員分別分享了組織特異性遺傳特徵如何在臨床試驗中為藥物副作用的預測提供信息,以及其開發的一種名為「PhenomeXcan」的資源,可通過轉錄組將基因組映射到表型組。而在發表於Cell的文章中,由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領導的小組則報告了人體的定量蛋白質組圖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