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關於西南玉米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等7個建設項目可行...

2021-01-08 吾谷網

  四川省農業廳:

  《關於報送〈農業部西南玉米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請示》(川農業計〔2015〕6號)、《關於上報農業部作物基因資源與種質創製四川科學觀測實驗站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請示》(川農業計〔2015〕19號)、《關於報送〈農業部西南地區小麥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請示》(川農業計〔2015〕21號)、《關於報送〈農業部長江上遊油料作物科學觀測實驗站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請示》(川農業計〔2015〕22號)、《關於報送2016年農業部重點實驗室(站)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報告》(川農業計〔2015〕33號)和《關於報送〈農業部南方坡耕地植物營養與農業環境科學觀測實驗站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報告》(川農業計〔2014〕95號)收悉。經研究,批覆如下。

  一、原則同意四川農業大學承擔農業部西南玉米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建設地點在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惠民路211號。主要建設內容包括:購置超低溫冰箱及凍存管理系統、雷射共聚焦顯微鏡、人工氣候箱、微波消解系統、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植物螢光成像儀、遺傳分析系統、螢光定量PCR儀、全自動電泳儀、流動分析儀、植物光合測定儀等儀器設備各1臺(套)。總投資825萬元,資金來源為中央預算內投資750萬元,地方配套資金75萬元。建設期2年。項目建成後,將提高玉米生物學與遺傳育種學科群在西南地區玉米資源的測試與創新、抗除草劑轉基因玉米的效應評價、玉米標記輔助新材料、西南玉米高產群體及生產潛力試驗等方面研究能力,發掘特異優良基因資源1-2份,創製新自交系1-2份,研發資源高效、環境友好、配套栽培技術1套等。

  二、原則同意四川農業大學承擔農業部作物基因資源與種質創製四川科學觀測實驗站建設項目。建設地點在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榿泉鎮生建村。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新建日光溫室100平方米、人工氣候溫室50平方米,改造田間實驗區3330平方米,建設田間道路、蓄水池、灌溉渠道、防護圍欄、輸變電線路等田間工程,購置自動氣象站、低溫冰箱、顯微鏡、野外植物生理監測系統、快速細胞破碎儀各1臺(套),購置土壤養分速測儀、光合作用測定系統、全自動化學分析儀、自走式噴杆噴霧機、小麥收割機、種子清選機、耕翻整地設備、田間噴灌設備、播種機、農用皮卡車各1臺(套),建設物聯網數據獲取與處理系統。總投資371萬元,資金來源為中央預算內投資337元,地方配套資金34萬元。建設期2年。項目建成後,將顯著提高作物基因資源與種質創製學科在作物遺傳資源收集、保存、鑑定和創製等領域開展科學觀測和數據積累的能力,每年收集鑑定各類作物資源500份、新增作物基因資源30-50份、創製新種質5-10份,連續觀測土壤、氣象、作物資源抗病性、抗逆等指標6項以上,獲取並上傳觀測數據5000個以上。

  三、原則同意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承擔農業部西南地區小麥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建設地點在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獅子山路4號。主要建設內容包括:購置超高速冷凍離心機、螢光定量PCR儀、雷射共聚焦顯微鏡、生物大分子分析儀、流動分析儀、植物光合測定儀、遺傳分析系統、全自動電泳儀、植物生理生態監測系統、超低溫冰箱及凍存管理系統、人工氣候室等儀器設備各1臺(套)。總投資804萬元,資金來源為中央預算內投資731元,地方配套資金73萬元。建設期2年。項目建成後,將提高麥類生物學與遺傳育種學科群在麥類作物生物學特性及重要性狀遺傳規律研究、麥類作物育種技術與材料創製的研究能力,每年鑑定100份種質生物學材料,構建並評價重要性狀遺傳群體1個,標記克隆相關基因1~2個,開發相關分子標記2~3個,檢測基因型1000份材料以上,創製多基因聚合材料3~4份。

  四、原則同意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承擔農業部長江上遊油料作物科學觀測實驗站建設項目。建設地點在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泰興鎮涼水村。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新建玻璃溫室100平方米,定位觀測場800平方米,購置低溫冰箱、自動氣象站、葉面積儀、蒸發蒸騰測量系統、光合儀、快速細胞破碎儀、冷凍乾燥機、臺式冷凍離心機、高精度冠層測溫儀、野外植物生理生態監控系統、差分GPS定位系統、碳通量觀測系統、土壤養分速測儀、多通道TDR土壤監測系統、顯微鏡(帶數碼攝像系統)、全自動化學分析儀等儀器設備各1臺(套),購置拖拉機、田間耕地設備、田間噴灌設備、田間施藥機具、種子精選機等農機具各1臺(套),建設物聯網數據獲取與處理系統。總投資363萬元,資金來源為中央預算內投資330元,地方配套資金33萬元。項目建成後,將顯著提高油料作物生物學與遺傳育種學科群在油料資源收集、保護、鑑定和種質創新等領域開展科學觀測和數據積累的能力,每年收集、創新油料資源材料20份、鑑定材料40份,連續觀測土壤、氣象等指標4項以上,獲取並上傳數據1000個以上。

  五、原則同四川農業大學承擔農業部農業部獸用藥物與獸醫生物技術四川科學觀測實驗站建設項目。建設地點在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榿泉鎮生建村4組。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改造動物房通風空調系統310平方米,購置安裝動物飼養設施1批,購置紫外分光光度計、消解系統、旋轉蒸發儀、低溫冰箱、臺式冷凍離心機、顯微鏡、手術室系統、B超、精子分析儀、PCR儀、凝膠成像系統、功能飼料制粒乾燥機、製冰機、視頻監控系統、精液冷凍儀、高壓滅菌鍋、CO2培養箱各1臺(套),購置畜禽運輸車(皮卡車)1臺,建設建設物聯網數據獲取與處理系統。總投資391萬元,資金來源為中央預算內投資355萬元,地方配套資金36萬元。建設期2年。項目建成後,將顯著提高獸用藥物與獸醫生物技術學科群在病原生態學與流行病學、新型疫苗、診斷製劑等領域開展科學觀測和數據積累的能力,具備完成3-5種新型獸藥、2-3種新型疫苗和5-8種診斷製劑的臨床應用效果評價的能力,每年具有可連續觀測畜牧流行病學、病原和免疫學指標7-10項,觀測並上傳數據8000個以上。

  六、原則同意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承擔農業部南方坡耕地植物營養與農業環境科學觀測實驗站建設項目。建設地點在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雁江鎮響水村。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新建滲漏池1座、氣象觀測場1座,購置全自動化學分析儀、低溫冰箱、自動氣象站、植物與土壤水勢測量系統、植物光譜分析儀、植物根系監測系統、渦度相關儀、能量平衡系統、葉面積儀、植物光合測定儀(帶螢光葉室)、可攜式土壤呼吸測量系統、土壤剖面CO2梯度監測系統、在線水質分析系統、土壤三相測定儀、高溫消解儀、臺式冷凍離心機、土壤團粒分析儀各1臺(套),購置農用皮卡車1輛、田間噴灌滴灌設施1套,建設物聯網數據獲取與處理系統。總投資399萬元,資金來源為中央預算內投資363萬元,地方配套資金36萬元。建設期2年。項目建成後,將顯著提高植物營養與肥料學科在養分循環、高效施肥、營養診斷等領域開展科學觀測和數據積累的能力,每年進行土壤肥力等監測100組以上,連續觀測土壤、氣象等指標18項以上,獲取並上傳數據20000個以上。

  七、原則同意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承擔農業部西南區域園藝作物生物學與種質創製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建設地點在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獅子山路4號。主要建設內容包括:購置雙向電泳系統、數碼顯微鏡成像系統、生物大分子分析儀、三重四級杆液質聯用儀、氣相色譜儀、多功能酶標儀、遺傳分析儀、人工氣候室、流動分析儀、超低溫冰箱及凍存管理系統、超高速冷凍離心機、植物生理生態監測系統、原子螢光光譜儀各1臺(套)。改造300平方米的實驗室的電氣工程。總投資788萬元,資金來源為中央預算內投資716萬元,地方配套資金72萬元。建設期2年。項目建成後,將顯著提高園藝作物生物學與種植創製學科群在重要性狀遺傳與分子基礎、育種技術與種質創新、栽培生理與生長發育調控等領域的研究能力,提升園藝種質創新和栽培生理與生長發育調控研究能力。每年精準鑑定優質、高效、抗逆等性狀表型和基因型80-90份,創新種質10-15個,育成審定新品種3-5個,定位重要基因2-3個。

  實驗站建設項目,請據此批覆組織項目建設單位繼續深化工藝流程,委託有相應資質的勘察設計單位編制項目初步設計和概算,經你廳審批後報部備案。實驗室建設項目,請據此批覆按照《農業基本建設項目招標投標管理規定》,認真做好招標投標工作。建設地點鄰近的項目應統籌規劃設計,優化整體布局,儀器共建共享,避免重複建設。初步設計和概算編制要嚴格執行《關於黨政機關停止新建樓堂館所和清理辦公用房的通知》(中辦發〔2013〕17號)要求,不得將樓堂館所等納入項目建設內容。

  請切實履行好項目監管責任,督促項目建設單位嚴格按照農業基本建設項目管理規定,做好項目組織實施工作。項目實施過程中,請務必每月3日之前通過農業建設項目管理信息系統(http://ac.agri.gov.cn)填報截至上月底項目進度、資金支出等相關信息。同時,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做好農口中央預算內投資總結工作的通知》要求,請分別於當年7月3日和下年1月5日前,正式報送項目半年和全年總結,總結材料包括投資安排及到位情況、項目實施進展情況、監管措施、項目效益、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有關建議等內容。項目建成後,項目建設單位要按照本單位的儀器設備開放方案,向學科群及社會開放,進一步提高科技資源利用效率。

  附件:1.農業部西南玉米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招標投標事項核准表

      2.農業部作物基因資源與種質創製四川科學觀測實驗站建設項目招標投標事項核准表

      3.農業部西南地區小麥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招標投標事項核准表

      4.農業部長江上遊油料作物科學觀測實驗站建設項目招標投標事項核准表

      5.農業部農業部獸用藥物與獸醫生物技術四川科學觀測實驗站建設項目招標投標事項核准表

      6.農業部南方坡耕地植物營養與農業環境科學觀測實驗站建設項目招標投標事項核准表

      7.農業部西南區域園藝作物生物學與種質創製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招標投標事項核准表

                                             農業部

                                            2016年1月21日

 

相關焦點

  • 農業部再批覆一批實驗室/科研基地 2.4億儀器需求爆發
    農業部福建甘蔗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福建農林大學14881403購置高速冷凍離心機、多用電泳儀、螢光分光光度計、生物大分子分析儀、酶聯免疫分析儀、流動分析儀、全自動定氮儀、倒置螢光顯微鏡、超低溫冰箱及凍存管理系統
  • 中外科學家揭示玉米遺傳多樣性 有助現代育種
    這是科研人員在玉米基因組學研究中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對全面深入認識玉米這一重要穀類作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也對加快玉米的遺傳改良及育種具有巨大的科學價值。  玉米是集糧、經、飼為一體的三元作物,也是重要的能源作物。遺傳多樣性研究對玉米種質資源的收集、評價、保存和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對玉米育種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30多個樹種綠了3萬公頃 東北林業大學林木遺傳育種國家重點實驗室...
    黑龍江日報7月8日訊 在哈爾濱市南崗區和興路51號一棟不起眼的小樓中,「隱藏」著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這個實驗室締造了鮮為人知的諸多「傳奇」——選育了30多個樹木優良品種,累計推廣造林面積超過3萬公頃,相當於馬爾地夫的國土面積。這就是東北林業大學林木遺傳育種國家重點實驗室,我國林業行業首個,也是目前唯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
  • 玉米育種三基礎
    即使曾經思維混亂的人也嘗試著改變育種方向。企業和育種者若不把理論基礎搞明白,不太容易搶佔市場先機,更不能建立可持續的育種研發系統。國家玉米產業體系在過去9年,以及此前利用農業部重大項目的機會,組織研討會和技術培訓,宣傳正確的理論和方向,至今抵制的人很少,但許多人可能沒聽懂,不敢落實到種質創新。這些企業,包括一些專家教授,把育種理論搞明白了,才敢真的調整方向,而不是猶猶豫豫。
  • (090102)作物遺傳育種專業(學術型)導師簡介 - 北京農學院研究生...
    參與起草北京市紅小豆地方標準,及建設出口紅小豆標準化示範基地數萬畝。 主持完成北京市「野生小豆種質資源的鑑定、保存與利用」和「野生小豆種質資源中抗性基因的篩選、鑑定與開發利用」2項課題。參加農業部國家航天育種工程項目、北京市人才強教-拔尖人才項目、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北京市科委重點攻關項目等科研課題10餘項。
  • 如何種出優質玉米?聽聽參加第四屆全國玉米生物學學術研討會的專家...
    本次會議由中國作物學會玉米專業委員會主辦,河南農業大學和省部共建小麥玉米作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河南糧食作物協同創新中心、國家玉米改良(鄭州)分中心等承辦。3天時間裡,與會人員將圍繞「玉米複雜農藝性狀解析與遺傳改良」「玉米生物/非生物脅迫、激素生物學」「玉米組學、發育生物學、細胞學和表觀遺傳學」「玉米分子/遺傳育種理論、資源、新方法與新技術」四大主題進行學術交流。
  • 西南大學973項目文章改進RNAi實驗方法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來自西南大學生物技術中心的裴炎教授,以及肖月華和侯磊等,這一研究受到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資助項目(973)  (No.2004CB117300  to  L.H.)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No.30200177和30471055  to  Y.-H.X.)資助。
  •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物基因組學與分子遺傳育種創新引智基地...
    《關於2018年新建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立項的通知》(教技函〔2018〕2號),中國海洋大學包振民院士作為負責人申報的「海洋生物基因組學與分子遺傳育種創新引智基地」獲準立項建設。本年度共批准立項62個創新引智基地。  該創新引智基地依託海洋生物遺傳學與育種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瞄準海洋生物基因組學、海洋生物遺傳發育進化生物學、海洋生物分子遺傳與育種等國際前沿領域開展研究工作。
  • 霑益:國家級玉米重點研發計劃三個技術項目通過測產驗收
    9月27日,霑益區國家級玉米重點研發計劃三個技術項目通過測產驗收。本次測產驗收由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委託並組織、雲南省農業科學院成果轉化處委託並組織、曲靖市農業農村局組織並主持,邀請雲南省內外相關專家組成驗收專家組,對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西南及南方區域2020年玉米競爭力提升千畝示範區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雲貴高原山地粒用玉米化肥農藥減施增效綜合技術集成與示範霑益菱角千畝示範區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西南及南方抗逆高產耐瘠薄玉米新品種培育
  • 探訪農作物分子育種實驗室:一天可檢測3萬個樣本,30秒鐘鑑別大米...
    「這套設備目前在川內可能只有兩臺,代表的是最新的分子標記輔助育種研究方向,對基因篩選的效率是傳統方法的80倍以上。」在「高通量基因檢測實驗室」內,省農科院生核所副研究員馮俊彥的這番話激發了記者對分子育種的興趣。分子育種就是將分子生物學技術應用於育種中,其中一個關鍵步驟就是藉助分子標記等技術,快速準確地篩選出有用基因。其特點就是速度快、容量大、準確度高。
  • Nature Genetics:GWAS分析與玉米性狀相關的遺傳變異
    近日由來自康奈爾大學、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服務局(USDA-ARS)和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組成的一個科研小組通過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第一次在玉米基因組中鑑定了與玉米性狀相關的遺傳變異。兩篇研究論文均在線發表在2011年1月9日的Nature Genetics雜誌上。第一篇研究論文主要是由康奈爾大學和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服務局的研究人員領導完成。
  • 【中國科學報】大豆分子設計育種重點實驗室:
    作為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的一員,中科院大豆分子設計育種重點實驗室也是我國大豆研究的主要力量。日前,《中國科學報》記者對這一實驗室進行了採訪。  「以重點實驗室為平臺,整合和集中優勢資源開展大豆的分子設計育種理論與技術體系研究,不但能夠提升科學院在我國農業基礎研究領域的領先地位,而且能夠為國家解決大豆危機提供科技支撐。」大豆分子育種實驗室主任劉寶輝這樣表示。
  • Nature Genetics | 華南農業大學王海洋團隊解析現代玉米「育種...
    舉報   2020年4月27日,華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亞熱帶農業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 ...系列報導之六(甘肅農業大學傑出校友篇)張學勇:小麥細胞遺傳...
    現任農業部作物基因資源與種質創製綜合性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973項目及十三五育種專項首席科學家,中國農科院作物基因發掘與利用創新團隊首席專家。張學勇訪問英國劍橋大學張學勇長期從事小麥細胞遺傳學、遺傳多樣性和種質創新、產量性狀遺傳解析等方面的研究。
  • 遺傳發育所——分子育種生涯從這裡啟航
    本文作者徐雲碧博士早年就曾在該所通過聯合培養從事博士研究,開啟了分子數量遺傳學和分子植物育種的新徵程。近期,基因組生物學研究中心為兩位老專家、曾經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的朱立煌研究員、陳受宜所長舉辦題為「初心永擎 薪火相傳」的科學家精神論壇,以總結和銘記兩位老專家為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的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所做的巨大貢獻。
  • 西南大學召開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二屆學術委員會第...
    12月23日,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二屆學術委員會委員聘任儀式曁第一次會議在西南大學蠶學宮舉行。學校副校長王進軍主持儀式並宣讀聘任文件,校長、黨委副書記張衛國為受聘專家頒發聘書並發表講話。     實驗室新一屆學術委員會(含名譽主任)由14名專家組成。
  • 農業部:玉米大豆兩大作物良種攻關取得新進展
    人民網北京10月11日電 (王子侯)10日,農業部在吉林省召開玉米、大豆、水稻、小麥等四大作物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進展情況調度會。記者從會上了解到,玉米、大豆兩大作物良種攻關取得了新進展。
  • 973計劃「農業動物遺傳育種與克隆的分子生物學基礎研究」項目通過...
    日前, 973計劃「農業動物遺傳育種與克隆的分子生物學基礎研究」項目通過了科技部組織的專家驗收。該項目對農業動物重要經濟性狀的功能基因組、家畜「超高產」育種和雜種優勢機理以及動物克隆的分子基礎開展了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的階段性成果。    項目收集了我國主要農業動物品種的DNA樣品,對遺傳資源進行了分子評估,初步探明了主要家養動物的起源、馴化和進化路線,對農業動物遺傳多樣性及其起源、馴化做了原創性的闡述,為該領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
  • 國家玉米全程機械化生產科技創新涿州基地項目圍牆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本網訊 7月27日,我校國家玉米全程機械化生產科技創新涿州基地項目田間工程部分正式啟動,基礎圍牆工程動土開工。,規劃覆蓋1675畝土地,立足建設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國家玉米全程機械化生產科技創新基地,2017年項目通過國家發改委國家投資項目評審中心評審,獲得正式批覆。
  • 科學網—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實驗室:家蠶研究 化繭成蝶
    ■本報記者 張雙虎 不久前,全國蠶桑界唯一國家重點實驗室——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實驗室在西南大學蠶學館掛牌。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夏慶友對《中國科學報》說。 競爭與挑戰 我國是世界蠶業發祥地,有5000多年養蠶史。自20世紀70年代蠶繭產量再次超過日本後,中國一直保持蠶業第一生產大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