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科學
撰文:馬克·菲謝蒂(Mark Fishetti)
翻譯:詹浩
偶爾關注一下身邊那些不起眼的小玩意兒,也會很有趣。普通的微波爐甚至比鞋子還便宜,但它卻能將電源插座輸出的220V電壓提升到3,000V以上,在一兩分鐘內安全地烹飪好食物。而且,我們還能通過透明的爐門觀看食物烹飪過程。
微波爐的關鍵部件是磁控管(magnetron)。這個名字聽起來像是某部科幻電影中的軍事裝備——這種先進真空管所產生的微波確實威力巨大,足夠用於軍用雷達(這也是研製磁控管的最初目的)。
微波爐不是用火焰或線圈產生的熱量從外部加熱食物,而是讓微波穿透食物,在其內部產生熱量。
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微波爐走入了人們的生活,然而有些人似乎仍舊對這一技術感到擔憂,他們擔心微波會通過爐門飛射出來,危害我們的身體——特別是我們的眼睛。其實這種情況不會出現,因為微波會被嵌埋在爐門玻璃夾層中的金屬絲網反射回去。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物理學教授路易斯·A·布盧姆菲爾德(Louis A. Bloomfield)說:「金屬絲網的孔洞比微波波長小很多,因此它可以起到實體金屬反射鏡一樣的作用。」
若干年前,一些營養學家擔心微波會破壞食物中的營養成分。但是,一些研究卻得出與此相反的結論:所有的烹飪方法都會破壞維生素,破壞程度視溫度高低和烹飪時間長短而定。大多數研究表明,微波爐不會產生極端高溫,與燃氣灶或烤箱相比,它所需要的烹飪時間實際上更少。用煮的方法加熱食物,對維生素和營養成分的破壞反而特別嚴重。
微波爐是否會影響Wi-Fi網絡?這是最近出現的一種擔憂。嚴格密封的微波爐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電磁波輻射無法從微波爐中洩漏出來。但是極少量微波的洩漏仍可能帶來一些幹擾。布盧姆菲爾德說:「無線傳輸對電磁輻射極為敏感,十億分之一數量級的洩漏量對我們的身體來說決不會有絲毫感覺,但是會使Wi-Fi信號受到影響。」
水分子存在於大多數食物中。水分子的「兩端」分別帶有正電荷和負電荷。電場會使水分子的正電荷端指向同一個方向。微波電場的正、負極方向每秒鐘轉換49億次,水分子也不停地隨之轉換方向。隨著水分子不斷轉向,彼此發生碰撞,相互摩擦進而產生熱量。陶瓷和玻璃容器中不含水分,因而不會發熱,但變熱的食物會通過熱傳導使它們變熱。
變壓器、二極體和電容器將民用電從220V提升到3,000V以上,通過導線將高壓電送往磁控管。磁控管產生微波,微波由天線送出,經由波導管(waveguide)進入爐腔,爐腔的金屬腔壁不斷反射微波。旋轉的玻璃託盤會讓食物均勻受熱。一些型號的微波爐中沒有玻璃託盤,但波導管端部有一個旋轉小葉片,它能將微波完全散布開。
高壓電被傳送到陰極燈絲。燈絲變熱後便會發射出電子,這些電子被外圍帶正電的陽極板吸引。一些大磁鐵塊施加的磁場使向外流動的電子云旋轉。在旋轉的過程中,電子云形成輪輻狀,從陽極板之間的每一個空腔中穿過。移動著的電子云「輪輻」將負電荷傳遞給空腔,此後負電荷又會在下一個「輪輻」到達之前流出空腔。負電荷的反覆增減在空腔內產生出2.45千兆赫茲的振蕩電磁場。磁控管上的天線以這一頻率發生諧振,從其頂部尖端發射出微波——這和無線電傳輸天線的原理幾乎一模一樣。
你知道嗎?
◆呼呼聲:微波爐發出的呼呼聲與磁控管無關,磁控管的諧振頻率很高,遠高於人耳所能聽見的聲音頻率。這種噪聲來自用於給磁控管降溫的風扇。
◆嗡嗡聲:微波爐還會產生一種嗡嗡聲。這種噪聲來自於變壓器、二極體和電容器。它們在將電源插座50赫茲電流的電壓逐漸升高時會產生振動,發出嗡嗡聲。
◆火花:大家都認為金屬物件會導致微波爐內部產生火花,但是情況並非完全如此。實際上微波爐的腔壁就是金屬製造的。火花由帶電粒子積聚而引起,當很短距離上電壓發生大幅度改變時,這些帶電粒子就會突然發出弧光。一塊扁平的圓形金屬盤,會讓電荷分散到周圍空間中,防止電荷堆積;那些可用微波爐加熱的比薩餅託盤,或者是三明治套袋,上面就有一種金屬塗層,它們會變得很熱,把食物烤熟,卻不會產生火花。但是一些帶有尖端的金屬物件,例如叉子的叉尖或鋁箔的許多薄邊,便會集聚電荷,還會導致局部電壓下降,這樣便會產生電暈放電(corona discharge),也就是我們看見的火花。
◆解凍:以前的微波爐在「解凍」或低功率模式下工作時,並不是採用調節磁控管功率大小的方法,而是靠不斷打開和關閉磁控管來實現。因此,在烹飪的過程中,磁控管是斷斷續續地滿負荷工作的,我們用耳朵就可以清楚地聽到它的不斷開啟和關閉。一些新型微波爐採用了一種脈寬調製器(pulsewidth modulator),這塊巨大的電路板能調節變壓器的功率,從而減小微波爐的功率。
(責任編輯:羅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