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論壇,五位少年,逾百萬人在線觀看
12月11日下午
A.I.教育少年說線上論壇成功舉辦
來自全國的優秀少年嘉賓們相聚雲端
分享資訊時代下不同的成長故事
看因材施教的千年夢想如何在他們身上綻放
「歡迎大家來到2020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線上分論壇——A.I.教育少年說。」直播一開始,科大訊飛虛擬主播小晴主持開場,引來一片讚嘆。
不僅是虛擬主播,人工智慧在教育領域也正在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次論壇以「信息技術下的因材施教夢想」為主題,來自全國的五位優秀少年雲端相聚,講述信息技術助力教育的時代縮影下他們的學習和成長故事。
科大訊飛副總裁任萍萍在論壇致辭中以人生的三個「朋友」:奮鬥、學習、善良展開了分享。她表示,這是一個充滿變化的時代,奮鬥是應對變化最好的姿態,持續學習方能擴展人生舞臺,而保持善良,一切美好則將自然而然到來。希望通過不同孩子成長學習的經歷,讓更多的人思考中國教育的發展,關注到技術對教育的影響與價值;也希望青少年們能夠繼往開來,發出新時代最響亮的聲音。
北京大學謝欣穎:
青春在於夯基,在於打底
「青春這個時段所獨有的核心命題,在於夯基,在於打底。且讓至關重要的青春時代構建起一個人的精神家園,成長出堅韌而不失柔軟的、能夠自洽與自生的健康靈魂。」
謝欣穎,畢業於重慶市第八中學校,現就讀於北京大學元培學院,2020年北京大學開學典禮新生發言代表,一位妥妥的學霸。2017年重慶市中考,第一名是她,2020年重慶市高考理科,第一名還是她。此次,她帶來主題為《青春,生活與精神家園》的精彩演講,與大家一起探討中學生涯——那段至關重要的青春時代,除了能夠帶來知識和理想大學的入場券,還能夠帶來什麼,又應該帶來什麼。
演講中,謝欣穎提及了她高中生涯印象最為深刻的兩件事——爬山與閱讀,在爬山中感受步履不停、保持向上的人生信念,在閱讀中養成用文字表達自我、梳理思維的習慣,構建精神世界的支撐點。她表示,在中學時代,考試與成績當然是必須重視的話題,知識技能的培養自然也不可或缺,然而在此之外的東西或許會讓我們記得更深、留得更久。
清華大學張子昂:
資源獲取與領域超越
「其實優秀的定義從來不是旁人給予自己的,而是一個自然而然形成的生活狀態。如果我們一味埋頭走路,那便不會有機會去欣賞那璀璨星光了。」
畢業於江蘇省高郵中學的張子昂同學,在2020年高考中以435分的成績斬獲江蘇省揚州市高考理科第一名,目前就讀於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他表示自己的學習生涯中有兩個詞至關重要,一是資源獲取,一是領域學習。
對於學習資源所能做的事情就是獲取與運用,張子昂認為資源的界限其實是模糊的,稀鬆平常的東西或許也能成為一種資源,而善於發掘潛能、開發內在資源的能動性會改變一個人的學習狀態,實現能力的提升與自我的發展。至於領域學習,「合理的學習是一個多元的過程,善於拓寬視野,去接觸、去感受更多可能的學習方式,這就是領域超越。」
張子昂還在論壇中分享了在他即將成年之際,父親寫給他的一封親筆信。「只要心往善焉,事物也多將以他們溫暖的一面來回饋你,希望你在最璀璨的年華裡,浪出屬於自己的精彩」。張子昂表示,不僅是父親,身邊總有很多人,帶給過他恆久的溫暖與感動,而他也將懷感恩之心,不斷前行。
北京大學王茜:
自信與自律帶領我奔赴更好的遠方
「教育於個人而言,是一個不斷收穫、不斷增加人生厚度的一個過程,我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上的增長,而是足以改變人生軌跡的一趟旅程。」
2020年高考,王茜以664分的優異成績榮膺湖南省益陽市文科最高分,成為益陽市2020屆唯一一個上清華北大分數線的學生,也結束了她所在的南縣一中文科16年來無人上清華北大分數線的歷史。王茜覺得,在她的成長過程中,有兩個因素至關重要,一是自信,一是自律。自我相信的人才能自我進步,堅持自律才能讓一個人奔赴更好的遠方。
科技助力教育的不斷發展,教學設備的不斷改進同樣伴隨著王茜的求學生涯,她認為信息技術的發展正在給教育注入無限可能,作為享受過並正在享受著教育信息化帶來福利的一名學生,她表示,未來要嘗試著成為改善教育、促進教育科技進步中的一員,為教育和科技奉獻自己的力量。「人類與科技合力,力求將教育資源效益最大化。變化的是技術,不變的是對教育始終如一的熱愛態度。」
上海交通大學房澤宇:
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作者
「擇一事、專一心、終一生的專注精神必定是無往而不利的,擁有這樣精神的人也必將大有所為。」
房澤宇畢業於安徽省蚌埠第二中學,目前是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大一新生,他帶來的演講主題是《胸懷理想,志存高遠》。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作者,作者的樣子決定了人生的樣子。在房澤宇看來,小學階段他把人生寫成了一首兒童詩歌,初中階段是一篇精美的散文,高中階段則是一篇奮鬥史,而在目前的大學階段,他要將其寫成一篇科研論文,力爭在材料領域有所作為,成長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材。
「我們這一代青年人的成長與國家的發展正好契合,時代使命已然落在我們青年學子的身上。」房澤宇還說道,要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這一直是他的理想信念。
北京大學柳澍達:
我很平凡,但足夠努力
「我的家鄉是河南省的一個縣級市——新鄭市,我很慶幸自己趕上了人工智慧技術助力教育發展的時代列車,它讓教育資源效益變得最大化,也讓我的人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2020年高考,柳澍達同學以優異成績畢業於河南省新鄭高級中學,現就讀於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醫學英語專業。此次論壇,他分享了自己求學生涯中各個階段的學習經歷,展現了一位小城學霸精彩的逆襲之路。他坦言學習是一個長期努力的過程,沒有所謂的黑馬,只有別人看不見的努力。
信息技術的助力也是這段逆襲之路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高中階段,學校引入了大數據支撐下的教育類產品,柳澍達可以利用其進行高效率、個性化的反思、總結和提升,逐步提高了自己的成績,他表示,這是時代給予學生的福利,自己很幸運能夠趕上這趟時代列車。
聽少年發聲,看前途似海,來日方長。少年的眼裡有清風明月,有山河遼闊,有各種美好的事物;少年的肩上有浩然正氣,有責任擔當,有披荊斬棘、創造未來的勇氣,且看今日之少年,胸中有丘壑,立馬振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