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地球引力竟捕獲54年前探月火箭助推器

2020-11-17 參考消息

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11月16日發表題為《地球利用自身引力捕獲上世紀60年代向月球發射的助推火箭》的報導稱,地球已經捕獲了一個微小的「天體」,並可能將其作為臨時衛星保留幾個月,直到它再次逃向太陽軌道。但該物體可能是探月火箭助推器的上級部分。該火箭曾於1966年將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探測器送往月球。全文摘編如下:

位於夏威夷的Pan-STARRS1天文望遠鏡於今年9月發現了該「天體」。天文學家指出,它沿著天空中略微彎曲的軌跡運動,這表明它逐漸接近地球。最初,天文學家估計它是繞太陽運行的小行星,因此它被美國麻薩諸塞州劍橋的小行星中心指定了標準名稱 :2020 SO。但是位於南加州的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近地天體研究中心(CNEOS)的科學家分析了該「天體」的軌道,並懷疑它不是正常的小行星。

多數小行星的軌道相對於地球而言更為扁長和傾斜。但2020 SO運行的軌道與我們的地球非常相似:距離大致相同,幾乎是圓形的,並且在與地球軌道幾乎完全重合的軌道平面上,這對於天然小行星來說是極為不尋常的。

此外,數據還揭示了太陽輻射改變2020 SO軌跡的程度,這表明它可能不是一個星體。太陽輻射施加的壓力很小但連續,與實心物體相比,它對空心物體的影響更大。使用過的火箭實際上是一個「空管」,因此屬於表面積較大的低密度物體。與高密度巖石相比,它受到太陽輻射壓力的推動作用要更大,就像空的汽水瓶比小石頭更容易受到風的推動。

根據對過去三個月2020 SO位置的170多項詳細測量值的分析,其中包括歐洲航天局(ESA)在西班牙特內裡費島的觀測站的數據,太陽輻射壓力對它的影響非常明顯,足以證實2020 SO的低密度性質。下一步是找出這個「助推火箭」可能來自何處。

1966年9月20日,「勘測者2號」月球探測器由「宇宙神-半人馬座」運載火箭發射升空。該任務的設計目的是在「阿波羅」任務(後來於1969年實現首次載人登月)之前,對月球表面進行勘測。升空後不久,「勘測者2號」按計劃從「宇宙神-半人馬座」運載火箭上級部分分離。但是一天後,由於一個推進器沒有點火成功,該太空飛行器失去了控制。1966年9月23日,它在月球表面墜毀。與此同時,使用過的「宇宙神-半人馬座」運載火箭上級部分在月球前飛過,消失在圍繞太陽的未知軌道上。(編譯/田策)

來源:參考消息網

相關焦點

  • NASA觀測到近地天體,分析後發現是54年前美國探月火箭助推器
    由於天文學家們預測其將在11月左右被地球引力捕獲,有些美媒一度也將其稱為「迷你月亮」。但這個「小行星」卻有很多不尋常之處。在被地球捕獲前,它維持著一個環繞太陽運行的軌道,公轉周期約387天,這種現象對於小行星而言是極為罕見的。它的運行速度也遠低於一般小行星,比起尋常的「天外來客」,2020 SO表現得倒更像是個人造物體。
  • 下月將進入地球軌道的「小行星」2020 SO或是54年前的火箭助推器
    下月將進入地球軌道的「小行星」2020 SO或是54年前的火箭助推器(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小行星專家 Paul Chodas發現了有關一顆預計下月會進入地球軌道的小行星的一件有趣的事情。
  • 科學家認為將進入地球軌道的「小行星」或是54年前的火箭助推器
    據外媒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小行星專家 Paul Chodas發現了有關一顆預計下月會進入地球軌道的小行星的一件有趣的事情。原來這顆小行星根本就不是一顆小行星。相反,他認為這是幾十年前一次失敗登月任務的火箭助推器。那次失敗的任務發生在54年前,而火箭助推器現在才剛剛回到地球。
  • 科學家認為下月將進入地球軌道的「小行星」或是54年前的火箭助推器
    據外媒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小行星專家 Paul Chodas發現了有關一顆預計下月會進入地球軌道的小行星的一件有趣的事情。原來這顆小行星根本就不是一顆小行星。相反,他認為這是幾十年前一次失敗登月任務的火箭助推器。那次失敗的任務發生在54年前,而火箭助推器現在才剛剛回到地球。
  • 天文學家捕捉到了美國宇航局丟失54年的半人馬火箭助推器的圖像
    如今,一個微小的神秘物體正在飛越地球,為天文學家提供了一個極好的機會,以最終確認它是1966年由美國宇航局(NASA)發射的半人馬座火箭的助推器。圖註:1966年發射的美國宇航局丟失的半人馬火箭上部火箭助推器的可能圖像。
  • 天文學家發現又一個可能的地球「迷你月亮」2020 SO 但或只是火箭助推器
    (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新浪科技:國外媒體報導,時不時地,飛越地球的小行星會被我們的引力所困,落入圍繞地球旋轉的軌道。當然,這些巖石只會停留一段時間,最終它們還是會逃離並繼續向未知的遠方流浪。但是在停留的這段時間裡,它們會被視為地球的「迷你月亮」。天文學家最近發現了又一個可能成為地球「迷你月亮」的物體。但它既不是小行星也不是什麼奇怪的東西。
  • 西媒:歐洲航天局欲成太空垃圾清理先鋒
    西媒稱,太空垃圾不斷增加的勢頭令人擔憂,歐洲正尋求在清理環繞地球飛行的太空垃圾這樣一個相對平淡卻同樣重要的領域成為先鋒。據埃菲社日內瓦8月16日報導,廢棄的衛星、火箭助推器殘片、太陽能電池板,抑或簡單的螺母和螺栓正在我們星球上方數百公裡處以每小時約2.8萬公裡的速度移動,對未來太空任務構成的風險越來越高。
  • 外太空神秘物體不是小行星可能是54年前的火箭回來了.
    最近發現且命名為2020 SO的小行星,也許並不是小行星,有可能是54年前發射的半人馬座火箭回來了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太空專家透露,最近發現且命名為2020 SO的小行星,也許並不是小行星,有可能是54年前發射的半人馬座火箭回來了。
  • 繞地球運行2個月的神秘物體被確認,來自54年前的一次發射
    該小組使用夏威夷的紅外望遠鏡不僅觀察了這個神秘的物體,還觀察到一個自1971年開始仍在繞地球運行的半人馬火箭。研究小組使用了NASA位於夏威夷的紅外望遠鏡設備(IRTF),並將2020年的光譜數據與301不鏽鋼的光譜數據進行了比較,其中301不鏽鋼是半人馬火箭助推器上世紀60年代使用的材料。
  • 火箭助推器、「天問一號」火星環繞器來自上海!離開地球表面,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帶你靠近火星探秘
    助推四兄弟飛行助力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芯級直徑達5米,捆綁4個3.35米助推器,起飛推力超過1000噸,具備近地軌道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14噸的運載能力。本次發射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第4次發射,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第5次發射,也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第340次發射。
  • 意媒:中國第三次「探月」成就矚目
    意媒表示,對中國人而言,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中國現已成為美國在太空領域的真正挑戰者。 探測器探索月球表面綜合安莎社、《24小時太陽報》報導,中國這款技術含量極高的飛行器在11月24日發射時,重量達到了8.2噸。與火箭分離後,嫦娥五號進入月球軌道,將探測器釋放至月球表面。
  • 神秘天體接近地球?「真身」或是54年前遺留太空火箭
    中新網10月14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近期,美國宇航局(NASA)發現一個神秘天體正在靠近地球。由於其「走位」特殊、行徑速度慢於一般小行星,專家指出,這個神秘天體或是54年前一次失敗登月任務遺留下的火箭,並將進一步觀察確認。 9月,夏威夷一架望遠鏡發現了這個神秘天體。根據亮度推算,它約有26英尺(約合7.9米)長。
  • 神秘天體接近地球?「真身」或是54年前遺留太空火箭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近期,美國宇航局(NASA)發現一個神秘天體正在靠近地球。由於其「走位」特殊、行徑速度慢於一般小行星,專家指出,這個神秘天體或是54年前一次失敗登月任務遺留下的火箭,並將進一步觀察確認。
  • 地球重新捕獲了一顆久違的「人造衛星」將陪伴我們4個月後離開
    地球在其強大的引力下捕獲了一些有趣的東西,它將在我們的星球附近客串運行幾個月,然後逃逸並最終飛回太陽軌道上。然而令人驚奇的是,本次地球捕捉到的物體並不是一顆小行星。而被認為是半人馬座火箭的末級火箭助推器,它在1966年幫助將 「勘測者2號」探測器推向月球。
  • 嫦娥二號探月_中國網
    嫦娥一號奔月的路線分為環繞地球、地月轉移、繞月三個階段,整個過程需要衛星發動機點火10次,在環繞地球飛行段通過4次點火變軌加速使衛星獲得飛向月球的足夠速度,在地月轉移段,通過3次點火修正,瞄準月球。在繞月段通過3次近月制動減速,被月球捕獲,建立工作軌道。
  • 如果地球真是平的會怎樣?西媒:最終或脫離太陽系
    如果地球真是平的會怎樣?西媒:最終或脫離太陽系 西媒稱,地球是球形的,但人們對於一個平坦地球的想像卻從未停止過。
  • 上九天攬月:嫦娥五號近期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中國探月工程揭秘
    即發射月球軟著陸器,突破自地外天體返回地球的技術,進行月球樣品自動取樣並返回地球,在地球上對取樣進行分析研究,深化對地月系統的起源和演化的認識。目標是月面巡視勘察與採樣返回。嫦娥一號嫦娥一號是中國探月計劃中的第一顆繞月人造衛星,以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嫦娥命名。
  • 太空垃圾搖身變成地球的第二個月亮,這給人類什麼啟示?
    衛星之所以能夠繞著小行星旋轉,主要是受到了引力的作用。但是我們知道,太空雖然接近一個真空的狀態,但是太空中存在著數不清的天體,因此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些太空物體被地球的引力所捕獲,成為地球大軍的一員,圍繞著地球做運動。
  • 獵鷹重型火箭核心助推器運輸過程中墜海
    獵鷹重型火箭核心助推器運輸過程中墜海SpaceX獵鷹重型火箭的首次商業發射是在上周四下午進行的,其在美國東部時間下午6:35從佛羅裡達州卡拉維拉爾角甘迺迪航天中心的39A發射平臺發射。在火箭助推器回收再利用方面技術成熟、並多次成功在陸地和海洋上進行回收的SpaceX公司,在上周四的發射任務之後也進行了獵鷹重型火箭3枚助推器的回收,其中兩側的助推器是順利降落在了佛羅裡達州卡拉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的陸上著陸場,中間的核心助推器則是降落在了大西洋的一艘無人船上。
  • 解讀:為什麼是長徵三號系列火箭承擔探月任務
    長徵兄弟和嫦娥姑娘那些不得不說的事兒  為什麼是長徵三號系列火箭承擔探月任務  聽說了嗎,長徵火箭家族的兄弟又帶著嫦娥氏「遠走高飛」了。  事發於今日凌晨,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一個群山環繞、綠影掩映之地。一枚近20層樓高的高個子火箭挺立在這片空地上,儘管四周一片漆黑,但他身上「中國探月」四個大字依稀可見,加之他頭上馱著嫦娥氏,可以確定,這就是長徵火箭家族的兄弟。   不過,當時這位兄弟還沒立刻動身的意思。等待,他在等待一個最佳時機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