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11月16日發表題為《地球利用自身引力捕獲上世紀60年代向月球發射的助推火箭》的報導稱,地球已經捕獲了一個微小的「天體」,並可能將其作為臨時衛星保留幾個月,直到它再次逃向太陽軌道。但該物體可能是探月火箭助推器的上級部分。該火箭曾於1966年將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探測器送往月球。全文摘編如下:
位於夏威夷的Pan-STARRS1天文望遠鏡於今年9月發現了該「天體」。天文學家指出,它沿著天空中略微彎曲的軌跡運動,這表明它逐漸接近地球。最初,天文學家估計它是繞太陽運行的小行星,因此它被美國麻薩諸塞州劍橋的小行星中心指定了標準名稱 :2020 SO。但是位於南加州的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近地天體研究中心(CNEOS)的科學家分析了該「天體」的軌道,並懷疑它不是正常的小行星。
多數小行星的軌道相對於地球而言更為扁長和傾斜。但2020 SO運行的軌道與我們的地球非常相似:距離大致相同,幾乎是圓形的,並且在與地球軌道幾乎完全重合的軌道平面上,這對於天然小行星來說是極為不尋常的。
此外,數據還揭示了太陽輻射改變2020 SO軌跡的程度,這表明它可能不是一個星體。太陽輻射施加的壓力很小但連續,與實心物體相比,它對空心物體的影響更大。使用過的火箭實際上是一個「空管」,因此屬於表面積較大的低密度物體。與高密度巖石相比,它受到太陽輻射壓力的推動作用要更大,就像空的汽水瓶比小石頭更容易受到風的推動。
根據對過去三個月2020 SO位置的170多項詳細測量值的分析,其中包括歐洲航天局(ESA)在西班牙特內裡費島的觀測站的數據,太陽輻射壓力對它的影響非常明顯,足以證實2020 SO的低密度性質。下一步是找出這個「助推火箭」可能來自何處。
1966年9月20日,「勘測者2號」月球探測器由「宇宙神-半人馬座」運載火箭發射升空。該任務的設計目的是在「阿波羅」任務(後來於1969年實現首次載人登月)之前,對月球表面進行勘測。升空後不久,「勘測者2號」按計劃從「宇宙神-半人馬座」運載火箭上級部分分離。但是一天後,由於一個推進器沒有點火成功,該太空飛行器失去了控制。1966年9月23日,它在月球表面墜毀。與此同時,使用過的「宇宙神-半人馬座」運載火箭上級部分在月球前飛過,消失在圍繞太陽的未知軌道上。(編譯/田策)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