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星五號發射的瞬間,燃料燃燒速率是每秒鐘15噸,最高溫度是1371攝氏度,轟鳴聲204分貝,聲音這大波小波可都是能量啊,聲能,對發射臺和火箭本身的破壞性太大了,必須要降噪。
大家看到火箭發射的時候,四周會開始噴水,這個可不是為了降溫,是為了降噪,你想啊,一千多度,撒上水降溫,過家家呢,聲波被空氣中的水蒸氣吸收,聲能轉化為熱能,熱水就會從下面流出去,每分鐘300噸水,能把噪音下降到142分貝,必須要低於145分貝,這是發射臺能夠承受的極限。
科學家們厲害吧,阿波羅11,這個發射臺上全方面無死角的布滿了201個高速攝像頭,監控任何異常,有任何風吹草動,趕緊停啊,當年的攝像機幀率,大家猜猜已經到了多少,500幀,否則大家哪裡能看到,放慢到這樣的發射畫面,這個是最近最火熱的地方,安裝的E8相機拍攝到的畫面,保護它的是石英玻璃,外圍遠遠的,還有一圈跟蹤拍攝系統。
當時1969年啊,就首次實現了發射過程全球直播,我們才看到了那麼多在遙遠太空,火箭發射分離的細節,這樣下血本的良心直播,你真得多刷幾個火箭,這個從火箭內部拍攝到的分離畫面,這裡面可是一個太上老君的煉丹爐啊,各種廢氣,高溫震蕩,當時的火箭都是不回收的,這是怎麼拍攝到的呢?這裡面裝了六個攝像機,大家注意最後一個畫面,拍攝完分離以後,它自己也脫離了,掉向地球,然後就去海上找,有漂浮球有無線定位,有的能找到,有的就找不到了。
現在的攝像頭越來越厲害了,油箱內部,發動機內部,全方面的數據化監控火箭的全過程,然後這些活,技術攻堅後,也就慢慢地外包給私人公司了,就更有動力不斷的瘋狂升級了,各種高科技,無線電,光線自動化等等都用上了,攝影機的各種參數也在快速的爬坡,跟蹤系統,那是相當的高大上,到馬斯克這裡,用的啥都是現成的。
我們僅僅從航空攝影這麼一個小小的角度就可以感覺得到spacex這樣的私人航天公司的成功,沒有一個百年的完整的產業鏈環境,放哪兒都涼,零配件集齊都難,真正的大國強國,都是那些有強大的自循環能力的產業鏈強國,這個比單品世界第一領先重要太多了,這個也真不能依賴別人,那這個就得靠你了,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話你還真別嫌煩,得再說兩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