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火箭發射失敗,太空人該怎麼逃離?

2021-01-08 TechWeb

今天五月份,SpaceX設計製造的載人龍飛船搭載獵鷹九號火箭發射升空,帶著兩名太空人道格·赫爾利和鮑勃·本肯奔向國際空間站。一時間,全球媒體爭相報導。但是,一些精明的看客可能已經在飛船發射時注意到,載人龍飛船的頭錐頂部沒有傳統的發射逃逸塔(LES)。

那麼,假如載人龍飛船發射失敗的話,機上的太空人們還有機會逃生嗎?其他商業太空飛行器又採用了怎樣的發射逃逸系統呢?

中止發射!

發射逃逸塔最早由美國的機械工程師馬西姆·費格特設計,並自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使用至今。發射逃逸塔需要藉助逃逸火箭(通常使用固體推進劑)快速將飛船推離即將爆炸的運載火箭。隨後,逃逸火箭將飛船帶到可通過降落傘降落的安全高度,最後再分離載人艙。

雙子座計劃沒有使用發射逃逸塔,而是採用了一個爭議比較大的彈射座椅系統。該系統會在緊急情況下將太空人從推進器上彈出。但是,水星計劃和阿波羅計劃的太空人,以及俄羅斯的聯合號和中國的神舟系列,都更加信賴發射逃逸塔。

SpaceX的載人龍飛船並未使用分離式的發射逃逸系統,而是將緊急逃生引擎直接內置在飛船中,以便隨時逃離潛在危險。

SpaceX:載人龍飛船逃逸系統

伊隆·馬斯克的太空公司SpaceX擁有令人嘆服的創新能力。在意識到載人飛船必須具備一個逃生系統後,SpaceX決定在發射逃逸系統上另闢蹊徑。載人龍飛船的飛船船體自帶八個SuperDraco引擎,且這八個引擎都未使用外部塔架。

另一個創新是,SuperDraco引擎使用的是液體推進劑,與固體推進劑相比,會更加可控。這些可存儲的穩定液體推進劑實為自燃劑一甲基肼和四氧化二氮,後者起到氧化劑的作用。這些推進劑無需外部點火源。兩種自燃燃料接觸後會自動點燃,進一步簡化了引擎的設計——以及至關重要的是,可以讓發動機自己重新啟動。

事實證明,使用自燃燃料的引擎非常可靠(阿波羅服務艙的引擎使用自燃燃料,登月艙的下降和上升引擎也使用的是自燃燃料)。為了證明該燃料也可用於載人龍飛船的載人飛行,SpaceX在2020年1月19日對他們的飛船進行了一次全面的發射中止測試,故意在發射過程中摧毀了一枚獵鷹九號火箭。

藍色起源:新謝潑德號和新格倫號逃逸系統

藍色起源是另一家私人太空公司,由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投資創辦。雖然發展不及SpaceX,但藍色起源取得的進展仍不可忽視。該公司目前有兩架飛船正在研發中:亞軌道運載火箭新謝潑德號和軌道運載火箭新格倫號。

藍色起源的新謝潑德號飛船在2016年測試其逃逸系統。該系統內置於飛船中。新格倫號預計也會採用相似的系統。

如果在發射過程中發生緊急情況,新謝潑德號將使用一個小型固體火箭發動機,將載人艙推離火箭推進器。這個小型固體火箭發動機位於載人艙下方,由Aerojet Rocketdyne設計並測試成功。接著,在逃生時,載人艙可通過推力矢量控制系統進行操縱。一旦威脅清除,載人艙將會打開降落傘,以確保安全著陸。新格倫號飛船仍在研發中,但預期會使用一個和新謝潑德號上相似的逃逸系統。

波音:CST-100星際航線逃逸系統

世界上最大的民用和軍用飛機製造商之一波音公司在過去幾年中一直在研發自己的商用太空飛行器系統——CST-100星際航線。雖然SpaceX和藍色起源開拓了一些新的設計思路,但星際航線在外觀上似乎走起了「復古風」,和阿波羅飛船指令艙有點相似。而阿波羅指令艙的設計已經得到驗證。

不過波音的星際航線也沒有使用傳統的發射逃逸塔,這倒是和SpaceX以及藍色起源一致。與這一方案相反的是,星際航線的船體採用了四個液體燃料發射中止引擎。這四個引擎一起工作時,可以產生16萬磅的巨大推力。它們與飛船的軌道操縱和姿態控制(OMAC)推進器協同工作,有助於正確定位載人艙,並使其在發射中止過程中保持穩定。一旦脫離推進器,服務艙和載人艙將分離,接著降落傘打開。在軟著陸前,飛船還會釋放掉隔熱罩,並給外部安全氣囊充氣。

維珍銀河由英國億萬富翁理察·布蘭森創辦。這家公司將人類送進太空的方式十分與眾不同。這是一個全新的系統:一架地面起飛的母艦(白騎士二號)將子飛船(太空船二號)送到大約15000米的高度,然後將其釋放;釋放的太空船二號隨後點燃自己的火箭引擎,繼續攀升到亞軌道太空,最高飛行高度約110公裡。

但是在2014年10月31日,維珍銀河的第二代太空飛行器VSS Enterprise在脫離母艦並點燃自身火箭引擎之後突然解體。事故原因為制動系統過早部署,最終導致太空飛行器在飛行過程中解體。

機上飛行員彼得·希博爾德在不低於15000米的高空從即將解體的飛船上被彈出。彈出時,希博爾德僅穿著一件飛行服。幸運的是,在以超音速自由下落了一會之後,他成功地打開降落傘返回地面。儘管身受重傷,但希博爾德還是活了下來。他的副駕駛員麥可·奧爾斯伯裡就沒那麼幸運了。

目前,維珍銀河尚未公開披露未來商用太空旅行的緊急逃生方案。

圖為維珍銀河太空船二號的一般飛行路線

內華達山脈:追夢者太空飛機逃逸系統

美國商業航天內華達山脈公司目前正在研發追夢者太空飛機。這是一架可重複使用的升力體太空飛機,與著名的波音X-20 Dyna Soar有些相似。根據工程師的設計,追夢者可在Atlas V或Vulcan-Centaur火箭頂部垂直起飛。

目前,該太空飛機計劃使用的發射逃逸系統的具體信息尚未確定。但是,有人推測該逃逸系統或許和NASA的HL-20太空飛機上使用的系統相似。HL-20使用集成的固體火箭發動機,以在緊急情況下,快速逃離危險的火箭推進器。但追夢者的逃逸系統又和基於降落傘的系統不太一樣。追夢者的逃逸系統使用自身的空氣動力形狀,可在附近的跑道上滑行降落。

  解決方案不止一種

值得一提的是,基於塔架的發射逃逸系統通常需要在載人艙頂部安裝一個所謂的推進保護罩。然而,這個保護罩會在發射時限制太空人的視線,一直到保護罩被釋放。一般保護罩會在發射確認安全、塔架移除後釋放。而SpaceX、藍色起源以及波音等公司使用的集成逃逸系統則不會要求在太空飛行器頂部安裝這種保護罩。

這些不同的發射逃逸系統表明,太空飛行器緊急逃生系統的設計沒有一個所謂的「最佳」方案。所有這些設計的思路都十分簡單,就是為了讓太空人儘快逃離墜落的火箭推進器,然後安全地返回地面。

需要說明的是,文中提到的所有商用太空飛行器仍處於試驗階段——儘管載人龍飛船即將開始執行NASA的首個正式任務。在任何發射過程中,尤其是在載人試驗飛船的發射過程中,一個值得信賴的逃生方案必不可少。

NASA太空人尼克·海格和俄羅斯太空人阿列克西·奧夫金寧在2018年的親身經歷可以充分證明這一點。當時,由於飛行過程中火箭二級推進器解體,他們乘坐的聯合號MS-10不得不中止發射。好在,他們船艙內的發射逃逸系統及時激活,並圓滿完成使命:拯救太空人的生命。

因此,儘管火箭有時候可能會掉鏈子,但發射逃逸系統永遠不會。

相關焦點

  • 科學好故事|如果火箭發射失敗,太空人該怎麼逃離?
    但是,一些精明的看客可能已經在飛船發射時注意到,載人龍飛船的頭錐頂部沒有傳統的發射逃逸塔(LES)。那麼,假如載人龍飛船發射失敗的話,機上的太空人們還有機會逃生嗎?其他商業太空飛行器又採用了怎樣的發射逃逸系統呢?中止發射!發射逃逸塔最早由美國的機械工程師馬西姆·費格特設計,並自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使用至今。
  • 長徵七號火箭可靠性那麼高,為什麼在第三次發射就失敗了?
    中國神舟一號升空,實現第一次載人航天前段時間,以「失敗率低、成功率高」的中國長徵系列火箭經歷了兩次失敗,讓人不免對這種國產王牌火箭產生深深的擔憂,那麼是怎麼原因導致這種王牌火箭在短短30天不到的時間裡,就發生兩次發射失敗事故呢?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這兩次發射失敗事故。
  • 一月之內,中國航天兩次火箭發射失敗!充滿挫折的2020該過了!
    2020年4月9號,西昌火箭發射中心傳來壞消息,我們通過長三乙運載火箭替印尼發射的PALAPA-N1衛星發射失敗,火箭一,二級工作正常,火箭三級卻發生了異常,導致了墜落,隨後故障排查和究責工作開展,相關的保險理賠也發起流程。
  • 長徵七號火箭可靠性那麼高,為何第三次發射就失敗了?專家告訴你原因
    前段時間,以「失敗率低、成功率高」的中國長徵系列火箭經歷了兩次失敗,讓人不免對這種國產王牌火箭產生深深的擔憂,那麼是怎麼原因導致這種王牌火箭在短短30天不到的時間裡,就發生兩次發射失敗事故呢?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這兩次發射失敗事故。
  • 聯盟號宇宙飛船發射失敗,美俄太空人「手拉手」求生
    (視頻來源:環球時報)在聯盟號上的兩個太空人,一個是俄羅斯的Alexey Ovchinin,另一個是美國的尼克黑格,通過救生艙安全地在哈薩克斯坦降落,後來被護送到拜科努爾航天中心(下一次再飛就不是他倆了)。
  • Soyuz MS-10 太空船發射失敗,兩名太空人緊急逃生
    Soyuz MS-10 太空船發射失敗,兩名太空人緊急逃生時間:2018-10-12 14:18   來源:engadget中國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Soyuz MS-10 太空船發射失敗,兩名太空人緊急逃生 一架搭載著美國太空人 Nick Hague 與俄羅斯太空人 Alexey
  • 如果太空人登陸月球後,回不了地球該怎麼辦?
    如果太空人登上月球之後,遇到了意外,他們回不了地球該怎麼辦?半個世紀前,NASA的阿波羅計劃成功實施了6次載人登月任務,共計12位太空人登上月球。期間有次任務在飛向月球途中發生意外,沒有進行登月,但太空人最終奇蹟般地安全返回地球。
  • 如果太空人登月後,回不了地球該怎麼辦?
    如果阿波羅13號的故障是出現在成功登月之後,太空人在月球上無法返回地球,那該怎麼辦?如果太空人被滯留在月球上,他們是否有自救的可能呢?在《火星救援》中,太空人沒有搭上返回地球的宇宙飛船,獨自一人被滯留在火星上。太空人依靠居住艙內剩下的食物得以度日,但很快就面臨食物短缺問題。
  • 聯盟號火箭發射失敗 兩名太空人緊急安全著陸
    今天聯盟封號飛船發射來自NASA TV北京時間10月11日下午4時40分,NASA
  • 月球沒有火箭,登月太空人怎麼返回地球?如果沒法返回地球怎麼辦
    雖然航天技術已經飛速發展了幾十年,運載火箭、載人飛船都越來越先進,甚至已經出現了一些可重複使用的載人飛船、火箭,但是載人航天還是一個風險很大的項目。在人類歷史上,就出現過一些事故,有一些太空人最後成功脫險,返回了地球家園,有一些太空人則沒那麼幸運了。就目前而言,我們人類最遠的足跡留在了38萬公裡外的月球表面。
  • 2020年火箭發射任務的第三次失敗,中國快舟11號火箭發射失敗
    中國新型固體火箭快舟11號在首次執行任務時失敗了。周五,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快舟11號火箭(KZ-11),本次發射運載了兩顆衛星,隨後確認了飛行任務的失敗,從視頻來說,問題出在二級助推,一級和二級分離沒有問題,但是二級可能出現了故障。
  • 中國航天日和中國火箭發射失敗
    這兩次連續發生的火箭發射失敗事件,使中國航天工業保守質疑,亦引發了國人關於中國航天真實水平的激烈討論。適逢4·24中國航天日臨近,本文就帶大家探討下,中國最近兩次航天發射活動相繼失敗的深層原因。而且,自從1970年使用長徵一號運載火箭將中國首個衛星"東方紅一號"送入太空以來,至2017年時,我國發射的運載火箭數量超過356枚,其中330枚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該系列運載火箭的發射成功率為94.85%。
  • 載人飛船35年來首次發射失敗 頭號「太空搬運工」老本吃不動了
    載有俄羅斯和美國太空人的一艘俄羅斯飛船11日發射失敗。俄救援人員已找到緊急著陸的兩名太空人,所幸兩人平安無恙。目前,事故原因正在調查中。「今天新聞界都爆炸了,我這兒有60多個未接來電。」——俄羅斯齊奧爾科夫斯基航天研究院院士熱列茲尼亞科夫如此形容媒體對該事件的關注度。
  • 織女星火箭發射失敗 兩顆衛星丟失
    中國日報網11月17日電(妮思娜) 據法新社報導,17日,歐洲織女星運載火箭在發射幾分鐘後發生故障,攜帶的兩顆衛星丟失。火箭從法屬蓋亞那庫魯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大約8分鐘後發生故障,該火箭原計劃要將西班牙的第一顆衛星送入軌道。負責火箭升空的阿麗亞娜太空公司(Arianespace)表示,火箭在當地時間晚上11點起飛後才遇到未知「異常」。
  • 美國登月,月球上沒有火箭發射基地,人是怎麼回來的?
    發射火箭用特別簡單的裝備平地而起,或者採用便捷的可移動發射平臺,這些都是人類航天探測之夢。如果可以實現簡單的發射,那麼將節約大量的經費。大約兩個星期前9月15日,我國就在黃海海域發射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一次性將9顆衛星送上了預定軌道。
  • 美國登月,月球上沒有火箭發射基地,人是怎麼回來的?
    發射火箭用特別簡單的裝備平地而起,或者採用便捷的可移動發射平臺,這些都是人類航天探測之夢。如果可以實現簡單的發射,那麼將節約大量的經費。大約兩個星期前9月15日,我國就在黃海海域發射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一次性將9顆衛星送上了預定軌道。此次火箭成功發射還有一個關鍵的地方,那就是海上移動平臺的發射。
  • 人類登陸月球後是怎麼返航的,難道月球上有火箭發射基地?
    在上個世紀時,美國就已經把太空人送入過太空,並平安接回來了。但時至今日,仍舊有人好奇,想要將太空人送入到月球必須需要用火箭助推,但月球上沒有火箭發射基地,那太空人究竟是怎麼返回地球呢?地球的逃逸速度牛頓是享譽世界的科學家,他在世時,曾經提出過一個思想實驗,他認為如果有一個理想的大炮,將該大炮架設在高山上,然後發射炮彈,按理說炮彈會呈拋物線一樣,先是向前飛一段距離,然後會重新落到地面上。
  • 9月11日,衛星發射失敗火箭墜地導航系統成罪魁禍首:受到幹擾
    不過在第一級火箭飛行過程中,導航系統故障引發震蕩,使火箭偏離了計劃的線路,飛行安全系統停機指令被觸發,火箭發動機關機,火箭墜地爆炸。群星公司為參與此次發射比賽共準備了3枚火箭,此次發射的是第一枚。第一次發射任務失敗,不過這家公司在預定的窗口期內發射了火箭,依然得到了200萬美元的獎勵金。
  • 9月11日,衛星發射失敗火箭墜地,導航系統成罪魁禍首:受到幹擾
    不過在第一級火箭飛行過程中,導航系統故障引發震蕩,使火箭偏離了計劃的線路,飛行安全系統停機指令被觸發,火箭發動機關機,火箭墜地爆炸。群星公司為參與此次發射比賽共準備了3枚火箭,此次發射的是第一枚。第一次發射任務失敗,不過這家公司在預定的窗口期內發射了火箭,依然得到了200萬美元的獎勵金。
  • 9月11日,衛星發射失敗火箭墜地,導航系統成罪魁禍首受到幹擾
    不過在第一級火箭飛行過程中,導航系統故障引發震蕩,使火箭偏離了計劃的線路,飛行安全系統停機指令被觸發,火箭發動機關機,火箭墜地爆炸。群星公司為參與此次發射比賽共準備了3枚火箭,此次發射的是第一枚。第一次發射任務失敗,不過這家公司在預定的窗口期內發射了火箭,依然得到了200萬美元的獎勵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