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之內,中國航天兩次火箭發射失敗!充滿挫折的2020該過了!

2020-12-05 科學新視界

2020年4月9號,西昌火箭發射中心傳來壞消息,我們通過長三乙運載火箭替印尼發射的PALAPA-N1衛星發射失敗,火箭一,二級工作正常,火箭三級卻發生了異常,導致了墜落,隨後故障排查和究責工作開展,相關的保險理賠也發起流程。

航天事業是一項綜合事業,是高精尖的代表,基本上沒有100%成功的說法,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都曾有過發射失利的情況,或多或少罷了,而我們國家,成功率是遙遙領先的。

但是今年,此次4月9號長三乙的失敗卻並不是第一次了,而是在30天之內發生的第二次火箭失敗,如此緊密的兩次失敗著實讓人有一點揪心。2020年3月16號,文昌發射中心長徵7號改中型運載火箭發射失敗,這是這款火箭的首飛任務。

這兩次失敗後,兩次的報導都能夠公開透明地向全社會公布,不迴避,不否認,敢面對,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從東方紅人造衛星到神舟一號無人實驗飛船,再到今天,中國航天攻克了一系列的困難,如今的發展是越來越好,但是攤子鋪大了,遇到的困難也會越來越多。

過去的時候,我們只需要悶著頭追趕就好了,根本不需要創新研發。而如今,我們已經是世界航天的領頭羊了,我們不再是仿照者,我們需要更多的創新,更多的試驗,更多的數據,這樣才能實現趕超。而科學試驗,總有失敗,這是無法避免的,任何一個國家的科技領先都是建立在無數失敗上的。

針對這兩起在30天內發生的航天失利事件,其實還是有輕重之分的。3月16號發射的長徵7號失敗並沒有引發什麼討論,因為這是一款全新的火箭,有失敗是很正常的。但是本月9號長徵3號的失敗,卻成為了人們話題的焦點。

為何如此呢?因為長徵3號是我國的老牌火箭了,在此之前有過很多次成功的經驗,在技術和經驗上,可以說已經十分成熟了。根據統計,長三乙到目前為止一共執行過67次發射任務,除了首飛實驗那次失敗,這是第二次失敗,也就是說在經歷了裡阿奴65次成功後,發射失敗了。

最近這些年來,我們的的航天事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神舟飛天,嫦娥探月的一次次成功讓人民群眾對中國航天的期待非常之高。但是科學家也是人,是人就會有犯錯的時候,歷史上的大科學家們如牛頓,愛因斯坦,也都犯過錯。

這兩次的連續失敗也說明了一些問題,我們在人才培養上可能出現了一些問題。不可否認的是,從事航天事業的人福利待遇普遍較好,但是他們是十分辛苦忙碌的,忙得連消費都可能來不及,這導致很多年輕人根本不願意從事這些高尚偉大的事業。

小編還記得以前,小孩子談及夢想的時候,那時候我們的同齡人普遍想當老師,科學家,醫生,律師,太空人。而現在。就這麼短短不到二十年的時間,一切都變了,青少年的普遍夢想都變了,大家想成為網紅,明星,富豪或者嫁給富豪。

這些夢想錯嗎?沒有錯,夢想沒有高低貴賤,只要不違法,夢想是平等的。但是當一個社會的普遍價值是這些的時候,就不對了。這樣的環境下,我們對航天事業的期待還怎麼發展?

明星網紅也不容易,但是培養一個科學家卻比培養一個明星難幾百倍,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簡單的那一條路。小編還記得李蘭娟院士的那句話:「從這次疫情以後,希望國家給年青一代樹立正確人生導向,高薪留給才德兼備的科研人員、軍警人員。」

如何培養高等級的科研人才,這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從數據上來看,我國每年的考研人數越來越多,但是真正想做科研的人卻越來越少,大多數人讀研都是想找一份更加賺錢的工作。其實這點無可厚非,但是當一個社會的普遍價值是這些的胡,這就有問題了。一個投身科研的人在收入和待遇上比不上一個考研鍍金的人,這是不對的,這會讓科學家寒心,會導致人才流失。

2020年是我國的航天關鍵年份,在今年我們的北鬥要正式組網,嫦娥五號要探月,新一代載人實驗飛船要發射,火星探測器也要發射。今年航天人將面臨巨大的壓力和挑戰,14億雙期盼的眼睛都看著他們,希望我們能給他們一點寬容,希望所有的發射任務都成功,希望科研人員能夠健康生活。

相關焦點

  • 我國30天之內連續兩次火箭發射失利!比失敗更重要的是重拾希望!
    2020年4月9日晚,我國長三火箭發射失利!這一事件再次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眾所周知,我國在航空方面歷來保持著較高的發射成功率,自1996年以來,中國的長徵系列火箭的發射幾乎每發必中。
  • 中國航天日和中國火箭發射失敗
    今天是中國航天日,但我國今年兩次航天發射活動卻接連失利,要從失敗中找原因!最近一段時間,我國展開的兩次航天發射活動接連失利。在短短的24天內,兩款技術已經堪稱成熟的運載火箭,長徵七號甲運載火箭和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先後於3月16日和4月9日,因為未能成功將衛星送入軌道墜毀而宣告發射任務失敗。
  • 中國談兩次航天發射失利,什麼原因導致的?我國很少連著失敗?
    國內其實已經失敗了兩次,時間在3月16日和4月9日,主要原因在於技術方面,不過經常幾個月時間的排查和測試之後,昨天已經成功的發射。我們來說說為什麼前兩次發射失利,究竟是什麼原因?自從1970年使用長徵一號運載火箭將中國首個衛星"東方紅一號"送入太空以來,至2017年時,我國發射的運載火箭數量超過356枚,其中330枚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該系列運載火箭的發射成功率為94.85%。兩次失利的意義在於哪裡。我們經過剛才的數據簡單的計算一下其實就會明白,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平均每隔3年,每發射16枚後才會有發生1次發射失敗。
  • 短短一年4次發射失敗,中國航天到底怎麼了?美:放棄吧
    種種成就都在表明著中國航天事業的崛起,然而如今,短短一年之內,四次發射失敗,中國航天到底在發射什麼?中國作為航天航空事業強國,此次已經是中國今年發射的27顆衛星以來,第四次失敗了。這顆衛星是我們中國光能遙感衛星組網中十分關鍵的一顆衛星,這組衛星網共需要138顆衛星,性能十分強大,能夠在十分鐘之內實現對全球的兩次偵查,無論在經濟還是軍事中都擁有極高的價值。
  • 一年之內出現4次失敗,中國航天成功令人質疑,美智庫:神話破滅
    ,但如今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短短一年之內出現了4次失敗,中國航天成功率開始令人質疑,美國智庫還不懷好意指出「神話破滅」,認為中國航天發射成功概率已開始下降,各國發射任務還是應該交給美國。原來,中國航天確實在一年時間內出現4次失敗,但這4次失敗都是有原因所在,接連失手確實是很不正常,不過美國智庫不顧背後具體原因,便指出中國航天發射成功率令人質疑,此舉無非是想藉助中國航天發射失敗,來為美國尋求更多發射任務訂單罷了,相反正是美國智庫發出這篇報導後,讓更多人了解到中國航天發射失敗具體詳情。
  • 長徵三號乙發射失利,30天兩次失敗,對中國航天的影響有多大?
    2017年,中國與印尼籤訂尼PALAPA-N1通信衛星項目合同,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製,採用東方紅四號增強型通信衛星平臺,覆蓋印尼等地區,經過3年研製,2020年4月9日PALAPA-N1通信衛星在軌交付客戶使用,然而卻遭遇發射失敗。此次火箭發射,火箭一、二級飛行正常,三級工作異常,根據測量數據監視判斷,火箭三級及衛星殘骸已墜落,衛星發射失利。
  • 遺憾,我國快舟火箭連續兩次發射失敗,今年我國航天已經四次失利
    日前,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進行了一次快舟火箭發射任務,計劃將「吉林一號」高分02C衛星,送入太空預定軌道。然而,就在發射的過程中,卻出現了意外,導致此次發射任務失敗。據了解,這並不是我國今年第一次快舟火箭發射失敗了,在今年7月10日的時候,我國發射的一枚快舟火箭,便因為意外問題,最終發射失敗。
  • 星辰大海,徵途在前,中國航天令人驕傲
    2011年9月29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這是中國首個自主研製的載人空間實驗平臺。承載無數中國人新一步的航天夢想:中國空間站。同年11月01日,神舟八號順利發射升空與組合天宮一號成功實施首次交會對接任務,成為中國空間實驗室的一部分。
  • 25天兩次失利!長徵三號乙發射失敗,或與火箭發動機有關
    疫情大致控制住了之後,我國航天工業又重新開始進行正常的火箭發射活動,不過沒想到出現了開局不利的情況,在25天之內接連兩次火箭發射失敗,這在我國的航天史上都是相當罕見的,而且發射失敗的型號是技術相對成熟的長徵三號和長徵七號系列。
  • 長徵三號乙火箭搭載著印尼衛星發射失敗,這對中國航天有何影響?
    4月9日晚,我國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搭載著印尼的帕拉怕-N1(PALAPA-N1)通信衛星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結果火箭並沒有把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宣告失敗。那麼,此次發射失利會對中國航天帶來什麼影響呢?
  • 2020年前3季度,中國航天發射繼續穩坐世界第一,各國盤點
    截至三季度全球共進行了76次航天發射任務,68次成功,8次失敗,一共將843個太空飛行器送入太空,航天發射成功率為89.5%。2020年已經過了四分之三,截止到三季度,2020年中國航天發射數量達到了29次,依然穩坐世界第一。
  • 長徵七號火箭可靠性那麼高,為什麼在第三次發射就失敗了?
    1986年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事故我們知道,在世界航天俱樂部中,有3個最重要的「玩家」,分別是美國、俄羅斯和中國,在美國、俄羅斯頻繁的出現航天事故,太空人犧牲的情況下,中國航天卻表現的非常出色,在幾十年的航天活動中,不僅沒有犧牲過太空人,甚至連火箭發射事故都很少出現,這與我國航天人追求「萬無一失」的嚴謹工作作風是分不開的
  • 短短1年4次發射失敗,中國航天是怎麼了?俄專家:絕非驚人巧合
    這些年我國在航天領域,有了重大的突破,而我國的航天事業也得到了大力的發展,並且多年來,我國也成功的發射了成千萬上萬顆人造衛星。尤其隨著北鬥導航系統的最後一顆組網衛星,成功的發射,更是完善了我國的衛星導航系統,並且可以服務於全球。同時也表明,我國發射衛星的成功率也非常的高。然而近期卻傳出,我國固體運載火箭再次發射衛星任務失敗。短短一年之內4次發射失敗,中國航天這究竟是怎麼了?
  • 2020年火箭發射任務的第三次失敗,中國快舟11號火箭發射失敗
    中國新型固體火箭快舟11號在首次執行任務時失敗了。周五,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快舟11號火箭(KZ-11),本次發射運載了兩顆衛星,隨後確認了飛行任務的失敗,從視頻來說,問題出在二級助推,一級和二級分離沒有問題,但是二級可能出現了故障。
  • 你是否有中國的火箭發射成功率很高的錯覺?中美航天成功率對比
    在你的印象中,是不是一直覺得中國的火箭發射成功率特別高?是不是以前有讀到過某某文章所說,中國人工作嚴謹認真實事求是,航天發射的成功率高的不得了?是不是覺得美國人不是太空梭失事就是新火箭發射失敗?今天就讓我們用一系列的數據來告訴你什麼是事實。
  • 長徵五號B火箭首飛成功!發布會回應兩次發射失敗,不料卻被「花式...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為基礎改進研製而成,主要承擔著我國空間站艙段等重大航天發射任務,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大於22噸,是目前我國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此次飛行任務驗證了火箭方案的正確性,考核了火箭的功能性能,為我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奠定了重要基礎。
  • 2020年各國航天發射統計和分析,中國繼續領跑排名第一
    2020年前10個月,世界各國度航天發射統計前10個月,中國以31次發射27次成功4次失敗繼續領跑,穩居第一;美國27次發射,25次成功,2次失敗居第二(如果把火箭實驗室RocketLab的電子號火箭也統計入美國的話,美國的發射總量是第一);中美兩國是第一集團,俄羅斯以12次發射全部成功穩居第三。
  • 快舟火箭發射折戟,中國航天今年第四次失利!當前重拾信心是關鍵
    在兩個月裡兩次快舟火箭發射失利,不得不說是中國航天的巨大損失。相較於此次失利,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的發射失敗可以歸結為新型火箭首飛,具有多重挑戰。但此次技術已經十分成熟的固推火箭快舟一號甲失敗,則是再次揭示了成熟不等於成功的真理,我們對待航天發射任務,必須要嚴之又嚴,慎之又慎!
  • 嚴查到底,我國一年4次航天發射失敗,有何隱情?
    在航天領域,我可以說是進步最快的國家,雖然起步很晚,但卻慢慢走在了世界前列。對於中國在航天領域取得的成績,其他國家也是非常驚嘆,畢竟中國不僅打破了多項記錄,火箭發射的成功率也是非常之高。4次航天發射失敗。
  • 長徵七號火箭可靠性那麼高,為何第三次發射就失敗了?專家告訴你原因
    我們知道,在世界航天俱樂部中,有3個最重要的「玩家」,分別是美國、俄羅斯和中國,在美國、俄羅斯頻繁的出現航天事故,太空人犧牲的情況下,中國航天卻表現的非常出色,在幾十年的航天活動中,不僅沒有犧牲過太空人,甚至連火箭發射事故都很少出現,這與我國航天人追求「萬無一失」的嚴謹工作作風是分不開的,特別是面對航天事業這種高投入、高風險、關係到國家榮譽的事業,我們的航天人更是會持百分之二百的態度去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