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離子電池自放電,終於有人總結透徹了

2021-01-14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導讀

自放電的一致性是影響因素的一個重要部分,自放電不一致的電池在一段時間儲存之後SOC會發生較大的差異,會極大地影響它的容量和安全性。對其進行研究,有助於提高我們的電池組的整體水平,獲得更高的壽命,降低產品的不良率。

自放電的一致性是影響因素的一個重要部分,自放電不一致的電池在一段時間儲存之後SOC會發生較大的差異,會極大地影響它的容量和安全性。對其進行研究,有助於提高我們的電池組的整體水平,獲得更高的壽命,降低產品的不良率。

含一定電量的電池,在某一溫度下,在保存一段時間後,會損失一部分容量,這就是自放電。簡單理解,自放電就是電池在沒有使用的情況下容量損失,如負極的電量自己回到正極或是電池的電量通過副反應反應掉了。

自放電的重要性

目前鋰電池在類似於筆記本,數位相機,數碼攝像機等各種數碼設備中的使用越來越廣泛,另外,在汽車,移動基站,儲能電站等當中也有廣闊的前景。在這種情況下,電池的使用不再像手機中那樣單獨出現,而更多是以串聯或並聯的電池組的形式出現。

電池組的容量和壽命不僅與每一個單個電池有關,更與每個電池之間的一致性有關。不好的一致性將會極大拖累電池組的表現。

自放電的一致性是影響因素的一個重要部分,自放電不一致的電池在一段時間儲存之後SOC會發生較大的差異,會極大地影響它的容量和安全性。對其進行研究,有助於提高我們的電池組的整體水平,獲得更高的壽命,降低產品的不良率。

自放電機理

鋰鈷石墨電池電極反應如下:

電池開路時,不發生以上反應,但電量依然會降低,這主要是由於電池自放電所造成。造成自放電的原因主要有:

a.電解液局部電子傳導或其它內部短路引起的內部電子洩露。

b.由於電池密封圈或墊圈的絕緣性不佳或外部鉛殼之間的電阻不夠大(外部導體,溼度)而引起的外部電子洩露。

c.電極/電解液的反應,如陽極的腐蝕或陰極由於電解液、雜質而被還原。

d.電極活性材料局部分解。

e.由於分解產物(不溶物及被吸附的氣體)而使電極鈍化。

f.電極機械磨損或與集流體間電阻變大。

自放電的影響

1、自放電導致儲存過程容量下降幾個典型的自放電過大造成的問題:

a、汽車停車時間過久,啟動不了;

b、電池入庫前電壓等一切正常,待出貨時發現低電壓甚至零電壓;

c、夏天車載GPS放在車上,過段時間使用感覺電量或使用時間明顯不足,甚至伴隨電池發鼓。

2、金屬雜質類型自放電導致隔膜孔徑堵塞,甚至刺穿隔膜造成局部短路,危及電池安全

3、自放電導致電池間SOC差異加大,電池組容量下降

由於電池的自放電不一致,導致電池組內電池在儲存後SOC產生差異,電池性能下降。客戶在拿到儲存過一段時間的電池組之後經常能夠發現性能下降的問題,當SOC差異達到20%左右的時候,組合電池的容量就只剩餘60%~70%。

4、SOC差異較大容易導致電池的過充過放

一、化學&物理自放電的區分

1、高溫自放電與常溫自放電對比

物理微短路與時間關係明顯,長時間的儲存對於物理自放電的挑選更有效;而高溫下化學自放電則更顯著,應用高溫儲存來挑選。

按照高溫5D,常溫14D的方式儲存:如果電池自放電以物理自放電為主,則常溫自放電/高溫自放電≈2.8;如果電池自放電以化學自放電為主,則常溫自放電/高溫自放電<2.8。

2、循環前後的自放電對比

循環會造成電池內部微短路熔融,從而使物理自放電降低,所以:如果電池自放電以物理自放電為主,則循環後的自放電降低明顯;如果電池自放電以化學自放電為主,則循環後的自放電無明顯變化。

3、液氮下測試漏電流

在液氮下使用高壓測試儀測量電池漏電流,如有以下情況,則說明微短路嚴重,物理自放電大:

1)某一電壓下,漏電流偏大;

2)不同電壓下,漏電流之比與電壓之比相差大。

4、隔膜黑點分析

通過觀察和測量隔膜黑點的數量、形貌、大小、元素成分等,來判斷電池物理自放電的大小及其可能的原因:1)一般情況下,物理自放電越大,黑點的數量越多,形貌越深(特別是會穿透到隔膜另一面);2)依據黑點的金屬元素成分判斷電池中可能含有的金屬雜質。

5、不同SOC的自放電對比

不同SOC狀態下,物理自放電的貢獻會有差異。通過實驗驗證,100%SOC下更容易分辨物理自放電異常的電池。

二、自放電測試

1、自放電檢測方法

1)電壓降法

用儲存過程中電壓降低的速率來表徵自放電的大小。該方法操作簡單,缺點是電壓降並不能直觀地反映容量的損失。電壓降法最簡單實用,是當前生產普遍採用的方法。

2)容量衰減法

即單位時間內容量降低的百分數來表示。

3)自放電電流法Isd

根據容量損失和時間的關係推算電池儲存過程中的自放電電流Isd。

4)副反應消耗的Li+摩爾數計算法

基於電池儲存過程Li+消耗速率受負極SEI膜電子電導的影響,推導算Li+消耗量隨儲存時間的關係。

2、自放電測量系統關鍵點

1)選取合適的SOC

dOCV/dT受SOC影響,溫度對OCV的影響在平臺處被顯著放大,帶來很大的SOC預測誤差。需選擇對溫度變化相對不敏感的SOC測試自放電,如:FC1865:25%SOC測自放電;LC1865:50%SOC測自放電。

因電池容量差異,故實際電池的SOC存在波動,公差約為4%左右,故考察5%的公差範圍內OCV曲線斜率的變化。LC1865 53%和99.9%SOC處斜率很穩定,分別為3.8mV/%SOC和10mV/%SOC。FC1865~25%SOC處斜率比較穩定;當然滿電態也是個簡單實用的自放電測量點。

2)起始時間的選定

FC1865 25%SOC下(也可以是其他SOC值)看充電結束後每小時電壓變化,20h以後電壓降速率基本一致,可以認為極化已基本恢復。故選取24h作為自放電測試起始時間。

LC1865 50%SOC下14h以後電壓變化速率在0.01mV/h上下小範圍波動,可以認為極化已基本恢復,選取24h作為自放電起始點是可行的。

3)儲存溫度和時間

儲存溫度和時間對自放電的影響(LC1865H)

在研究區間內,自放電與時間和溫度均呈顯著的線性關係。可將自放電模型擬合為:自放電=0.23*t+0.39*(T-25)。(以上數值和關係式和電池體系有關,常量會相應變化,以下其他關係也是。)

常溫下由於化學反應速率的降低,其物理自放電的異常點表現更明顯。14D儲存能夠非常好的預測28D的結果。

3、自放電測量系統的改進

1)測電壓溫度

測電壓環境溫度對自放電的影響:FC1865:每增加1℃,電壓下降0.05mV;LC1865:每增加1℃,電壓下降0.17mV。

2)電壓表選型

在電壓表的選擇上,由於自放電研究的是0.1mV層面的變化,傳統的4位半電壓表(精確到1mV,解析度到0.1mV)已不適合,故選用六位半Agilent 34401A電壓表,(精確達到0.1mV,解析度達到0.01mV甚至更高)。另外該量儀的重複性也相當不錯。

4、自放電標準的確定

1)理論推算

2) 1mV差異模擬

通過人為調整10%SOC差異模擬1mV(28天1mv,14天0.5mv的差異)自放電差異使用3年後的Balance結果。3組電池均未發生過充的安全問題,但是放電時的電壓差已經非常大(1200mV),自放電大的電池被過放至2.5V,PACK容量損失10%。

自放電影響因素及控制要點

一、原材料金屬雜質

1、金屬雜質的影響機理

電池中:金屬雜質發生化學和電化學腐蝕反應,溶解到電解液:M→Mn++ne-;此後,Mn+遷移到負極,並發生金屬沉積:Mn++ne-→M;隨著時間的增加,金屬枝晶在不斷生長,最後穿透隔膜,導致正負極的微短路,不斷消耗電量,導致電壓降低。

註:以上只是最常見的形式,還可能有很多其他的影響機理。

2、不同種類金屬屑影響程度

(1)正極漿料中添加不同種類金屬屑

可定性的對影響程度排序:Cu>Zn>Fe>Fe2O3

註:原則上,只要是金屬雜質(如以上未列出的還有FeSFeP2O7…),都會對自放電產生較大影響,影響程度一般是金屬單質最強。

金屬屑電池的隔膜黑點形貌深(穿透到另一面)、數量多:

隔膜黑點的金屬元素成分與添加的金屬種類相吻合,說明隔膜黑點上的金屬元素確實來源於金屬雜質:

(2)負極漿料中添加不同種類金屬屑

負極漿料中金屬雜質的影響不及正極漿料中的金屬雜質;其中,Cu、Zn 對自放電有顯著影響;Fe、氧化鐵未觀察到顯著影響。

3、金屬雜質關鍵控制

(1)建立磁性金屬雜質的測試方法

①用電子稱稱量粉末後,投入到聚四氟乙烯球磨罐中

②將已準備好的磁鐵投入粉末,放超純水

③球磨機以200±5rpm的速度攪拌30±10分鐘

④攪拌完畢後,取出內部的磁鐵(避免用手或其他器具直接接觸

⑤磁鐵表面吸的正極活性物質,用超純水來洗淨後,利用超聲波來洗淨 15±3秒鐘。

⑥ ⑤項的手法反覆進行多次——磷酸鐵鋰:20遍;其它物料:5-8遍

⑦洗淨好的磁鐵轉移到100ml燒杯裡。(防止異物的混入)

⑧在燒杯裡,倒稀王水(鹽酸:硝酸=3:1)6ml後,再加入磁鐵沉浸程度的超純水。然後加熱20分鐘左右

⑨將加熱好的溶液轉移到100ml容量瓶裡,至少潤洗3次,並把潤洗液也轉移到容量瓶中,最後用超純水定容

⑩準備好的溶液,送AAS進行定量分析鐵,鉻,銅,鋅,鎳,鈷的含量(磷酸鐵鋰再加測一個鋰元素)。

測量原材料的磁性金屬雜質含量:

磷酸鐵鋰:

雜質成分包含Fe、Cr、Ni、Al、P等,雜質金屬應該為不鏽鋼。

KS6:

磁性金屬雜質主要成分是Al,還有少量Mg。

(2)對金屬雜質含量過高的原材料進行除鐵

(3)原材料除鐵對自放電的改善

二、製程粉塵金屬屑

1、製程中粉塵金屬屑的潛在來源

2、採取措施減少和消除粉塵金屬屑

3、實例

使用自動卷繞機後,極片掉料顯著改善:

使用自動卷繞機後,極芯短路率顯著降低:

自動卷繞機對自放電的改善:

整個車間和產線的非金屬化、5S行動:

三、電池水分

1、水分對自放電的影響機理

如上圖,當電池中有H2O存在時,首先,其會與LiPF6反應,生產HF等腐蝕性氣體;同時與溶劑等反應產生CO2等氣體引起電池膨脹;HF會與電池中眾多物質如SEI主要成分反應,破壞SEI膜;生成CO2和H2O等;CO2引起電池膨脹,重新生成的H2O又參與LiPF6、溶劑等反應;形成惡性鏈式反應!

SEI膜破壞的後果:

1)、溶劑進入石墨層中與LixC6反應,引起不可逆容量損失;

2)、破壞的SEI修復則要消耗Li+和溶劑等,進一步造成不可逆容量損失。

2、水分測量

固體水分測量方法的改進:

原有甲醇浸泡的測量方法的重複性和再現性都較差;並且測試周期長(浸泡24h),不可能用於在線控制。

改用卡氏加熱爐+水分測定儀,準確性和精確性提高,MSA通過;測試時間約5分鐘,適合用於在線監控。

3、水分控制

(1)優化極芯烘烤工藝,提高除水效果

(2)開發小卷烘烤工藝,提升除水效果

(3)建設自動裝配線,減少極芯吸水

(4)控制電池注液過程中吸水

(5)優化製作流程,減少在制品積壓

四、改善效果

1、電壓趨於穩定

2、自放電不良率降

3、自放電趨勢逐步穩定

4、自放電均值和中位數降低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電池中國,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在50年後 鋰離子電池的難兄難弟鈉離子電池終於實現量產!
    原標題:在50年後,鋰離子電池的難兄難弟鈉離子電池終於實現量產!   鋰離子電池的負極多採用石墨,而碳呈層狀結構,它有很多微孔,到達負極的鋰離子就嵌入到碳層的微孔中,嵌入的鋰離子越多,充電容量越高。而當放電時,負極固相材料中會發生電化學反應,釋放出鋰離子和電子,鋰離子會進入電解質,穿過隔膜到達正極,電子則通過外部電路到達正極;而在充電時,鋰離子從正極脫嵌,經過電解質穿過隔膜,嵌入負極,負極處於富鋰狀態。
  • ...發布業界首款可連續監測自放電並提供保護功能的鋰離子電池電量計
    打開APP Maxim Integrated發布業界首款可連續監測自放電並提供保護功能的鋰離子電池電量計 Maxim 發表於 2020-11-23 11:47:26
  • 電池是如何放電?鋰離子電池又具有什麼優勢?帶你了解電池原理
    我們知道電流的產生就是電流的定向流動,失去的這個電子如果通過導線流到另外一個電極,那不就能能夠產生電流,鋰離子電池正是運用這個原理。我們把電池稱為化學電源,它是一個能量轉換的裝置,放電時,電池是將化學能轉變為電能;充電時則是將電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起來。當電池的正、負極用電子導體連接上並加上負載時,電流就會在負載上通過。
  • 電瓶修復——鋰離子電池充電與放電的工作原理
    打開APP 電瓶修復——鋰離子電池充電與放電的工作原理 發表於 2019-07-01 18:53:22 負電極(陽極)發生還原反應,同時吸收電子和鋰離子。電子和鋰離子在負電極的晶體結構中形成電池中性。
  • 在50年後,鋰離子電池的難兄難弟鈉離子電池終於實現量產!
    鋰離子電池的負極多採用石墨,而碳呈層狀結構,它有很多微孔,到達負極的鋰離子就嵌入到碳層的微孔中,嵌入的鋰離子越多,充電容量越高。而當放電時,負極固相材料中會發生電化學反應,釋放出鋰離子和電子,鋰離子會進入電解質,穿過隔膜到達正極,電子則通過外部電路到達正極;而在充電時,鋰離子從正極脫嵌,經過電解質穿過隔膜,嵌入負極,負極處於富鋰狀態。
  • 鋰離子電池的優缺點
    本介紹了鋰離子電池的優缺點,根據鋰離子電池的這些特點,在使用鋰離子電池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自己做一些保護措施,比如不要過充過放電,不要是鋰離子電池溫度過高等
  • 鋰電池製造商解釋了鋰離子電池的電壓範圍和鋰電池放電曲線
    鋰電池製造商解釋了鋰離子電池的電壓範圍和鋰電池放電曲線。電池的理論標準電壓是由正極的標準電極電位與負極的標準電極電位之差確定的;放電曲線是研究電池性能的基本方法之一,根據放電曲線可以判斷電池性能是否穩定,以及電池穩定工作時的最大允許電流。
  • 電池自放電性能和自放電原因
    一、鉛酸電池:  1、二氧化鉛電極的自放電  (1)、析氧引起的自放電(2)、與合金極板接觸腐蝕,二氧化鉛被還原並形成硫酸鋁(3)、與氧氣作用(4)、與雜質作用。
  • 鋰亞電池與鋰離子超級電容電池
    >4.儲存性能好:鋰亞電池自放電率極低,僅為每年1%;5.結構可靠性好:鋰亞電池採用全密封結構,有效杜絕洩露的發生。鋰離子超級電容電池 LSC鋰離子超級電容電池是將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的正負極材料通過獨特的方法融合在一起研製出的一種新型鋰離子電化學儲能器件。
  • 鋰離子電池
    優點:1)電壓高單體電池的工作電壓高達3.7-3.8V(磷酸鐵鋰的是3.2V),是Ni-Cd、Ni-MH電池的3倍。2)比能量大能達到的實際比能量為555Wh/kg左右,即材料能達到150mAh/g以上的比容量(3--4倍於Ni-Cd,2--3倍於Ni-MH),已接近於其理論值的約88%。
  • 高鎳矽碳18650電池的存儲衰降和自放電的不一致性分析
    近年來,鋰離子電池憑藉著在能量密度和循環壽命的優勢在動力電池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不同於傳統消費電子領域,動力電池在使用中通常需要數百隻甚至數千隻單體電池組合成為電池組,因此影響動力電池組使用壽命的因素不僅僅有單體電池的使用壽命,鋰離子電池在使用過程中老化速度不一致和自放電速度不一致導致的單體電池之間的差異也會顯著的影響電池組的使用壽命。
  • 鋰離子電池的容量為什麼會衰減變化?
    天然石墨的比表面積較高,因此,發生自放電反應將會導致鋰電池容量損失,並且天然石墨作為電池負極,其電化學反應阻抗也比人造石墨要高。另外,循環過程中負極層狀結構解離、極片製作過程中導電劑分散情況、儲存過程中電化學反應阻抗的增加等因素,都是導致鋰電池容量損失的重要因素。
  • 鋰離子電池的特點_鋰離子電池的發展前景
    鋰離子低昂持工作電壓為3.6V,是鎳氫和鎳鎘電池工作電   壓的3倍。   2.比能量高。鋰離子電池比能量以達到150W·h/kg,是鎳鎘電池的3倍,   鎳氫電池的1.5倍。   3.循環壽命長。目前鋰離子電池循環壽命已達到1000次以上,在低放電深   度下可達幾萬次,超過了其他幾種二次電池。   4.
  • 什麼是鋰離子電池和鎳氫電池的記憶效應?
    什麼是鋰離子電池和鎳氫電池的記憶效應?高壓鎳氫電池和鎳鎘電池相同,都有記憶效應,鋰離子電池不存在記憶效應。記憶效應是電池因為使用而使電池內容物產生結晶的一種效應。鋰離子電池一般以石墨類碳材料為負極。接下來存能電氣小編來帶大家具體了解一下鋰離子電池和鎳氫電池的記憶效應。
  • 鋰離子電池性能退化的應力模型研究
    但諸多研究報導的模型中,從鋰離子電池性能退化與使用條件(包括環境應力與電應力)角度建立映射關係的卻不多。在本文中,我們基於鋰離子單體電池的試驗數據,構建了高溫、充電電流、放電電流等使用條件與其引起電池性能退化的數理模型,這些模型既可用於定量分析應力對電池性能與壽命的影響,還可應用至鋰離子電池容量評估與快速鑑定等方向。
  • 鋰離子電池和鋰聚合物電池的區別
    鋰離子電池簡介   鋰離子電池是一種二次電池(充電電池),主要依靠鋰離子在正負極之間的移動來工作。在放電過程中,Li⁺在兩個電極之間往返嵌入和脫嵌;充電時,Li⁺從正極脫落,經過電解質嵌入負極,負極處於富鋰狀態;放電視則相反。 鋰離子電池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目前主要集中用於手機和筆記本電腦,是現代高性能電池的代表。
  • 新能源汽車鋰離子電池性能指標有哪些?快來學習吧
    那麼,鋰離子電池都有哪些性能指標呢?本文系統的給大家做個歸納,有需要的朋友可要收藏好了。鋰離子電池的性能指標可分為常規性能指標和可靠性性能指標。常規性能指標包括:容量、內阻、能量密度、充放電倍率;可靠性性能指標包括:循環壽命、自放電率、放電深度。接下來我們對這些指標做詳細解析。
  • 深度解讀鋰離子電池的電壓
    本文對鋰離子電池的電壓進行總結,這也是本人知識梳理與學習的過程,理解不對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鋰離子電池在充放電測試或者實際使用中,電壓參數主要包括平臺電壓、中值電壓、平均電壓、截止電壓等,典型放電曲線如圖1所示。
  • 鋰電池自放電和過放電現象的研究
    鋰電池自放電現象的研究自放電是電池在存儲中容量自然損失的一種現象,一般表現為存儲一段時間後開路電壓下降。鋰電池自放電按照反應類型可分為物理自放電和化學自放電。從自放電對電池影響有客將自放電分為兩類:損失容量能夠可逆得到補償的自放電以及損失容量無法可逆得到的補償的自放電,通常情況下物理自放電導致的容量損失是可逆的,而化學自放電導致的容量損失是不可逆的。
  • 鋰離子電池低溫加熱技術全面解讀
    溫度對於鋰離子電池有著重要的影響,過低的溫度不僅會導致鋰離子電池性能下降,無法正常工作,低溫下充電還會導致負極析鋰現象的發生,引起電池容量快速衰降,極端情況下甚至會引起正負極短路。因此為了讓鋰離子電池在較低的溫度下正常工作,需要為鋰離子電池配備加熱裝置,以提升鋰離子電池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