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離子電池低溫加熱技術全面解讀

2021-01-07 新能源Leader

溫度對於鋰離子電池有著重要的影響,過低的溫度不僅會導致鋰離子電池性能下降,無法正常工作,低溫下充電還會導致負極析鋰現象的發生,引起電池容量快速衰降,極端情況下甚至會引起正負極短路。因此為了讓鋰離子電池在較低的溫度下正常工作,需要為鋰離子電池配備加熱裝置,以提升鋰離子電池的溫度。

近日,北京理工大學的Shujie Wu(第一作者)和Hailong Li(通訊作者)等人對目前的鋰離子電池預熱方式進行了總結和展望,對比了不同種類的加熱方式的優缺點。

從結構上講,目前的鋰離子電池的預熱系統主要可以分為兩類:1)外部加熱;2)內部加熱,其中外部加熱又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與冷卻系統結合在一起;一種是直接採用電熱器進行加熱。內部加熱也同樣可以分為兩類:1)自加熱;2)電激發加熱。

1.外部加熱

外部加熱法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加熱方式,主要是通過外部的熱源對電池進行加熱,主要特點是結構比較簡單,但是外部加熱效率較低,因此消耗的電能較多,同時也容易在電池內部產生溫度梯度,從而導致電池內部衰降速度的不一致,影響鋰離子電池的使用壽命。

1.1加熱冷卻一體化設計

鋰離子電池的溫控系統不僅可以用來為鋰離子電池降溫,也可以實現為鋰離子電池加熱,根據溫控系統的工作介質不同又可以分為空氣、液體和相變材料三大類。

1.1.1空氣預熱

以空氣為介質的溫控系統由於結構簡單,成本較低,因此廣泛的應用在電動汽車領域,其基本工作原理如下圖所示,外界的空氣首先通過加熱系統升溫後在風扇的作用下進入到電池組之中,從而為電池加熱。一般來說,空氣預熱的方式可以實現0.5-3℃/min的升溫速度。氣流的速度和溫度會對空氣預熱的效果產生影響,相關研究表明提升氣流速度要比提升空氣溫度的效果更加明顯。同時提升空氣溫度也可能會在電池內部產生更為顯著的溫度梯度,從而對電池壽命產生負面的影響。目前該種預熱方式已經被應用的本田的Insight車型和豐田的普銳斯車型上,但是這種方法目前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例如噪音問題,效率問題等。

1.1.2液體預熱

相比於空氣,液體具有更高的熱導率和熱容,因此導熱效率更高,但是相比之下液體預熱系統的複雜程度更高。根據加熱的時候電池是否與導熱液體接觸,液體加熱可以分為兩大類:1)非接觸式加熱;2)浸入式加熱。一個典型的液體預熱系統結構如下圖所示,目前非接觸式液體預熱系統已經應用在電動汽車之上,例如Volt採用了360V的加熱器為液體加熱,然後傳遞到電池之中,特斯拉也太用了液體預熱的方式為電池組加熱。

1.1.3相變材料預熱

無論是空氣預熱,還是液體預熱方式都需要在電池內增加較為複雜的結構,例如管道、泵和加熱器等,會增加電池組的成本和設計難度。而相變材料為電池組的預熱提供了一種更為簡單的方法,這種方法主要是通過相變材料在相變過程中釋放或吸收的熱量實現為電池組加熱和冷卻的目的,但是相變材料的熱導率通常比較低,不利於將熱量快速傳遞到電池上,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人們提出了加入碳納米管和金屬框架等方法,但是目前這一方法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尚未得到實際應用。

1.2電熱器預熱

除了上述的預熱方式外,我們還可以通過電熱器為電池進行預熱,電熱器可以分為:1)Peltier效應加熱器;2)電熱片;3)電熱套;4)電熱膜。

1.2.1 Peltier效應加熱器

這種加熱器是通過半導體的Peltier效應在其兩個表面分別形成熱面和冷麵,通過控制電流的方向可以控制冷熱面的位置,從而實現為電池冷卻或者加熱的目的,而溫度的高低則可以通過控制電流波幅的方式進行控制。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實現0.6-1℃/min的升溫速度,預熱電池消耗的能量約佔電池能量的2.5%。

1.2.2電熱片預熱

在採用電熱片的加熱方式中,電熱片通常會被放置於電池的頂端或低端,電熱片產生的熱量直接傳遞到電池上,通常來說電熱片會採用正溫度係數材料(PTC)來製作,隨著溫度的升高,電阻增加,從而實現自主控溫的目的。

研究表明採用PTC電熱片為電池加熱能夠顯著提升電池在低溫下的放電電壓,提升電池的放電容容量,在-38℃下,電池仍然可以放出90%以上的容量。這種方法在早期的電動汽車上曾得到應用,例如三菱汽車的i-MiEV和日產的LEAF車型上都曾採用該技術,但是這一方法需要較長時間為電池預熱,同時還會在電池內部產生溫度梯度,不利於電池壽命的提升。

1.2.3電熱套

電熱套最早由Chery Automobile公司的提出,該方法是採用熱電阻製作一個保護套,套在電池的四周,通過電池組的BMS系統監控電池組的溫度變化,從而控制為電池進行預熱。該方法能夠將電池組在10min中內預熱到工作溫度,並保持良好的溫度均勻性。

1.2.4電熱膜

電熱膜一般是由金屬箔與絕緣材料複合後製成,使用時粘貼在電池的表面,這種加熱方式的好處是加熱膜比較薄(1-2mm),因此佔用電池空間比較少。相比於採用正溫度係數材料的電熱片預熱方式,該方法能夠在較低的能量消耗的情況下,實現更高的升溫速率。

2.內部加熱

相比於外部加熱,內部加熱有更快的加熱速度和更高的加熱速率,因此內部加熱方式對鋰離子電池進行預熱也得到了廣泛的關注,但是內部加熱的控制機理相對比較複雜,並且一些內加熱的方法還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內部加熱方式可以分為兩大類:自加熱和電流激發,下表為一些常見的內加

2.1自加熱方法

從上表中可以看到自加熱方法在升溫速度上佔有絕對的優勢,這種方法是將一個Ni箔放入到電池內部,然後在電池外部引出極柱,通過外電路控制電池的加熱。實驗表明這種方法在將電池從-30℃加熱到0℃時的升溫速率可達60℃/min,而這一過程僅消耗5.5%的能量。

為了減少加熱過程中電池內部的溫度梯度,可以在電池內部加入多片Ni箔進行加熱,研究表明在電池內部加入兩片Ni箔能夠將電池從-20℃到0℃的升溫速率提升到96℃/min,能量消耗僅為2.9%,而單片Ni片在相同的條件下的加熱速率僅能夠達到60℃/min,且需要消耗4.1%的電能。由此可見多片Ni片的方式不但能夠實現有效的降低電池內部的溫度梯度,同時能夠也能夠有效的提升電池的加熱速度。

2.2外部電流激發方法

這種方法可以分為直流電預熱法、交流電預熱法和脈衝預熱等幾種方法。

2.2.1直流電預熱法

這種方法主要是直接為電池施加一個直流的放電電流,通過放電過程中電池產生的熱量為電池加熱。Qu等人研究表明在18650電池上採用這種方式進行預熱,可以實現4.29℃/min的加熱速度(8、9.5和11A放電)。但是為了滿足快速升溫的要求,這種方式需要採用大電流放電,此時電池的極化較大,因此會導致電池容量衰降速度的增加,研究表明在這樣的預熱方式下電池可能僅有81次左右的循環壽命。

2.2.2交流電預熱法

交流電加熱方法是在電池兩端施加一個交流電,利用鋰離子電池的內部阻抗實現為電池加熱,由於交流電的方向始終在快速變化,從而避免了直流電大電流放電加熱過程造成的電池容量的衰降,同時相比於直流電加熱方式,交流方式的加熱速度更快,同時效率也更高。研究表明,通過提高交流電的電流,降低頻率能夠有效的提升交流電加熱的效率。

2.2.2脈衝電流預熱法

脈衝電流預熱法是通過不連續的大電流放電的方式,通過鋰離子電池內部的歐姆阻抗產生的熱量,實現對鋰離子電池的預熱。相比於空氣預熱的方式,脈衝放電預熱的方式能夠實現電池內部更為均勻的溫度分布(溫度梯度小於2℃),從而有效的減少因為電池內部溫度梯度造成的容量衰降問題,但是採用這種方式為電池進行預熱,需要在電池組內增加一個放電迴路,從而導致電池成本的增加,因此目前這種預熱方式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尚未有商業化的應用。

空氣預熱和液體預熱方法由於結構比較簡單,目前已經應用於電動汽車之中,其中空氣預熱方式由於較低的熱導率和較高的空間需求,因此只是應用在了一些早期的低能量密度的電動汽車上,而液體預熱方式因為較高的效率在電動汽車上的應用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近期發展起來的內部加熱方式,憑藉著超高的加熱效率得到了廣泛的關注,但是目前還尚未在電動汽車上應用。

本文主要參考以下文獻,文章僅用於對相關科學作品的介紹和評論,以及課堂教學和科學研究,不得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任何版權問題,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The state of the art on preheating lithium-ion batteries in cold weather, Journal of Energy Storage 27 (2020) 101059, Shujie Wu, Rui Xiong, Hailong Li, Victor Nian, Suxiao Ma

文/憑欄眺

相關焦點

  • 鋰離子電池低溫性能介紹,制約鋰離子電池低溫性能的因素
    鋰離子電池低溫性能介紹,制約鋰離子電池低溫性能的因素。鋰離子電池自商業化以來,以壽命長、比容量大、無記憶效應等優點,獲得了廣泛應用,以往對鋰離子電池的循環壽命和安全性關注較多,隨著應用領域不斷拓展,鋰離子電池的低溫性能低劣帶來的制約愈加明顯。
  • 王朝陽:在低溫時自加熱的鋰離子電池結構
    總體的意思就是說,我們希望能夠提供一個技術,讓電池不再怕人。  大家都知道,幾十年來電池一直都很怕人。實際上很簡單,大家都知道鋰電池是正極、負極、電解質,我們全氣候電池是在這三個當中加上一片鎳箔,在低溫的時候,我們把開關打在ACT這裡,在低溫的時候電流必須要流過鎳箔才可以到外頭,這樣才可以快速的進行裡頭的制熱。一旦表面溫度提高到常溫的時候就可以控制這個開關,把開關重新閉上,閉上的話裡面的鎳箔不再加熱。
  • 真低溫鋰離子電池:低溫充電!
    鋰離子電池通過Li+在正負極之間的遷移實現儲能和放電,然而Li+在正負極之間遷移受到溫度很大的影響,特別是低溫下由於正負極的動力學條件變差,以及電解液粘度上升,電導率下降等因素會導致鋰離子電池性能急劇下降,導致鋰離子電池低溫無法放電,更為嚴重的是低溫充電極易導致負極析鋰,不但會造成電池容量極速衰降,還會造成嚴重的安全隱患。
  • 低溫高比能量鋰離子電池研究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與傳統蓄電池相比,鋰離子蓄電池具有高比能量、壽命長、高電壓、低的自放電率和無記憶效應等優點,因此,已經成為繼鎘鎳和氫鎳蓄電池之後的第三代主要電源。以往對鋰離子的研究多集中在循環性能和安全性能上。然而,隨著應用領域不斷拓展,鋰離子電池的低溫性能已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瓶頸之一。
  • 鋰離子電池低溫性能差的原因主要方面,負極材料低溫特性的研究及...
    為此,亟需開發出功率密度高、低溫放電性能優異的新型鋰離子啟動電池。鋰離子電池低溫性能受電解液和正負極材料影響。開發低溫鋰離子啟動電池,首先要從電解液和正、負極材料改性入手,以提升鋰離子電池的低溫放電容量、功率密度、循環壽命等性能。 鋰電池低溫性能主要與電解液的低溫導電能力、鋰離子在活性電極材料中的擴散能力、電極界面性質有關。
  • 鋰離子電池低溫析鋰的機理研究
    鋰離子電池是目前最為常見的化學儲能電源,從手機到筆記本電腦,到穿戴式行動裝置,無不依靠鋰離子電池提供能量。在享受著鋰離子電池為我們帶來的便利時,數起三星手機鋰離子電池起火爆炸事件的發生,使得我們不得不關注起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問題。
  • 鋰離子電池電解液超全面介紹
    事後三星電子中國區稱,在中國地區銷售的Galaxy Note 7供應商是ATL,採用的並非是由供應商三星SDI製造的會發生爆炸的電池。據SDI內部人士的評論分析,手機電池起火的原因是由於電池R角位出現了導致正負極短路的問題,電池採用卷繞工藝製作,使用的是常規的液態鋰離子電池電解液。
  • 鋰離子電池的核心技術是什麼?
    鋰離子電池的核心技術是什麼?其中,隔膜是一種具有微孔結構的薄膜,是鋰離子電池產業鏈中最具技術壁壘的關鍵內層組件。作為鋰電池四大材料之一的隔膜,儘管並不參與電池中的電化學反應,但電池的容量、循環性能和充放電電流密度等關鍵性能都與隔膜有著直接的關係。
  • 鋰離子電池還能用水做電解液?水系電解液鋰離子電池全面解讀
    鋰離子電池由於高電壓和高能量密度的優勢自上個世紀90年代推出以來得到了廣泛的認可,目前已經完全佔領了整個消費電子市場,並且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鋰離子電池的應用領域也開始向動力電池拓展。
  • 汽車達人秀(28) 解讀汽車鋰離子電池
    》我們就聊聊電動車的動力源泉——鋰離子電池,而拋開技術本身,它也是筆大買賣。《汽車達人秀》是由鳳凰汽車出品的一檔汽車新技術解讀欄目,這裡有最前沿的汽車圈時尚科技,這裡也有機械製造領域裡的點點滴滴。我們喜歡精美的圖片和詳實的文字,我們討厭雜亂的數據和枯燥的說教。
  • 【乾貨】淺析鋰離子電池在高低溫下的性能表現
    取最大值和最小值,可以看到目前標準對溫度的要求是:·電池單體和模塊:-20 ~ 55℃·電池包/電池系統:-20 ~ 45℃對比《促進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行動方案》的目標可以看到:1.電池單體/模塊
  • 北理工技術團隊研發出全氣候內部自加熱鋰離子動力...
    眾所周知,在低溫條件下,電動車輛動力電池的充、放電特性將變差,容量和壽命也會衰減,進而導致車輛續駛裡程及整車動力性能顯著下降,充電時間明顯延長。長期以來,在東北、西北等高寒地區難以推廣。在解決電動汽車動力電池低溫應用方面,目前主要的解決方案是採用外部加熱方式,但是這種電池加熱系統能耗高、時間長、效率低、效果差。
  • 這篇是最全面解讀!
    今日話題提到電動汽車心臟,莫過於動力電池,三元鋰和磷酸鐵鋰則是兩大主流技術方向,那麼他們都有哪些優劣勢,這篇文章帶著大家全面解讀;1、電動汽車心臟?據公開資料顯示,動力電池分為化學電池、物理電池和生物電池三種,電動汽車採用則是化學電池,它是車輛驅動能量來源,堪稱電動汽車心臟,從結構上可分為蓄電池和燃料電池,其中蓄電池泛指可重複充電電池,大致有鎳氫電池、鋰離子電池、鋰聚合物電池和鉛酸蓄電池等,鋰離子電池因為能量密度高和循環壽命壽命長,成為電動汽車乃至大多數電子產品的常用電池(本文屬於原創,三毛看車首發,轉載請註明
  • 哪種電池低溫性能好?
    筆者一直認為,技術並沒有好壞或是優劣之分,只是適用於不同的產品或是環境。單論電池,也沒有所謂的誰更好誰更差。那就讓我們簡單了解一下主流電池低溫對比吧。相對來說,錳酸鋰、鈷酸鋰和三元產品的低溫性能要好一些,但是也有限;而犧牲的是高溫性能。現在業內吹磷酸鐵鋰安全性能高,高溫性能好,其實是電池活性沒有上述三種高,相對安全一些。整體性能還是不如錳鋰或三元的。提高磷酸鐵鋰電池的低溫性能只能提高環境溫度或增加加熱模塊。
  • 什麼是鋰離子電池針刺實驗?
    針刺測試的主要目的是模擬鋰離子電池在內短路情況下的安全性,引起鋰離子電池內短路的因素很多,例如生產過程金屬顆粒、低溫充電產生的鋰枝晶,過放產生的銅枝晶等都可能會引起正負極短路,一旦發生內短路,整個電池會通過短路點進行放電,大量的能量短時間內通過短路點進行釋放(最多會有70%的能量在60s內釋放【1】),引起溫度快速升高,導致正負極活性物質分解和電解液燃燒,嚴重的情況下會導致電池起火和爆炸。
  • 【乾貨】鋰離子電池電解液超全面介紹
    事後三星電子中國區稱,在中國地區銷售的Galaxy Note 7供應商是ATL,採用的並非是由供應商三星SDI製造的會發生爆炸的電池。據SDI內部人士的評論分析,手機電池起火的原因是由於電池R角位出現了導致正負極短路的問題,電池採用卷繞工藝製作,使用的是常規的液態鋰離子電池電解液。好了,關鍵來了!
  • 約稿|鋰離子電池材料晶體結構分析技術探討
    無論是鋰電實驗室研究,還是商業化鋰電失效分析,鋰電材料關心的結構、動力學等性能,均與電池材料的組成與微結構密切相關。準確和全面的理解鋰電池材料的構效關係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檢測技術。如果用戶沒有軟包電池的樣品臺,馬爾文帕納科可以為用戶提供一個紐扣電池結構的原位充放電樣品池,測試您的正負極材料。同時也可以提供加熱和冷卻選項。
  • 鋰離子電池電解液分解產氣機理詳細解讀
    鋰離子電池高電壓的特性賦予了其無與倫比的高比能量的特性,但是也導致了常規的碳酸酯類電解液分解的問題,我們以常規的EC溶劑為例,其在負極表面會發生還原分解,產生C2H4氣體,電解液中殘餘的H2O則會在充電的過程中發生分解,產生H2,電解液的分解會導致鋰離子電池在循環過程中產氣,產氣不僅會導致鋰離子電池發生鼓脹和變形,還會導致鋰離子電池極片之間貼合不緊,引起鋰離子電池性能的衰降
  • 如何選擇可攜式充電電池?鋰離子電池還是鋰聚合物電池?
    工業用語典型地將圓柱形和稜柱形電池稱為「傳統」鋰離子電池和袋式電池,作為「鋰聚合物」或「鋰聚合物」或「袋」電池。為了本文的目的,我們將使用鋰離子傳統電池和鋰聚合物作為袋子命名法。   從製造成本比較   傳統鋰離子與鋰聚合物的製造有很大不同。對於鋰離子電池來說,生產電池需要大量昂貴的自動化設備和工具。
  • 溼熱環境下5G基站鋰離子電池熱失控分析
    Guo等[5]建立了在熱濫用情況下電池溫度分布的三維模型,通過實驗和模擬結果的對比,分析電池內部產熱、熱傳導和對流換熱以及外部散熱條件對電池溫度分布及熱失控行為的影響。羅慶凱等[6]基於電加熱系統,對鋰離子電池電量和充放電電流對熱失控過程的影響進行分析,得出在恆定加熱功率下,電池荷電量越高越容易發生熱失控,電流越大放熱反應越劇烈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