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植物保護|西藏:1.38萬株巨柏回歸野外

2020-09-05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本號訊(8月28日)近日小編獲悉,西藏自治區在林芝市朗縣啟動了巨柏野外回歸種群恢復工程,通過人工培育的方式,將13800株巨柏引入到適合它生長的150畝自然環境中。此舉是為了科學進行引種和人工種植,不斷壯大巨柏野外種群數量、提高自然更新和繁育能力。此次回歸的巨柏有3年生、5年生、7年生等不同苗齡,將有效增加巨柏野外種群數量。

圖片來源:網絡

近年來,林芝市已累計投入資金2000多萬元,開展巨柏資源調查、監測和救護工作,設立了巨柏種群重點保護點3個,人工繁育巨柏苗木50000株。截至目前,種群恢復工程已完成苗木栽植8500餘株,配套建設圍欄3400米和1座水池,安裝牽水管3500多米。

【延伸閱讀】

圖片來源:網絡

巨柏是西藏林芝特有的珍稀孑遺物種,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稱,被列為國家Ⅰ級重點保護植物,在保護生物多樣性、維持自然平衡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當前,巨柏在西藏林芝的野外種群分散且數量較少,僅分布於朗縣、米林縣等雅魯藏布江沿岸的狹窄區域,在巴宜區和波密縣易貢鄉有零星分布,具有極高的生態價值、研究價值和文化價值。(新聞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輯 王強)


  

相關焦點

  • 西藏1.38萬株巨柏野外回歸
    日前,西藏自治區在林芝市朗縣啟動了巨柏野外回歸種群恢復工程,通過人工培育的方式,將13800株巨柏引入到適合它生長的150畝自然環境中。此舉是為了科學進行引種和人工種植,不斷壯大巨柏野外種群數量、提高自然更新和繁育能力。此次回歸的巨柏有3年生、5年生、7年生等不同苗齡,將有效增加巨柏野外種群數量。據了解,巨柏是西藏林芝特有的珍稀孑遺物種,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稱,被列為國家Ⅰ級重點保護植物,在保護生物多樣性、維持自然平衡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 中國特有的珍稀植物,有的僅存一株,該好好保護它們了
    我們都知道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的,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除了動物,我國還有很多特有且珍稀的植物,因為人類的亂砍濫伐,現在很多植物都非常稀有了。因為植物得不到人們的重視,所以更加容易被破壞,我們有必要了解這幾種我國特有的珍稀植物,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500株「峨眉聖花」成功回歸野外 曾一度被疑已滅絕
    經過車載、騾運、人背,選地、挖坑、栽種……160株世界極危植物峨眉擬單性木蘭「安家」在森林。至此,在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峨眉山生物資源實驗站努力下,這種被稱為植物界「大熊貓」的植物在峨眉山野外回歸的數量突破了500株。
  • 珍稀瀕危植物蛛網萼:首次踏上野外回歸之路
    9月27日,珍稀瀕危植物蛛網萼野外回歸活動在樂清市雁蕩山林場舉行,樂清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以及浙南(溫州)林業科學研究院的工作人員讓100株人工繁育的蛛網萼幼苗首次順利回歸野外。蛛網萼(Platycrater arguta)繡球花科(Hydrangaceae)蛛網萼屬(Platycrater) 植物,落葉小灌木,因其不孕花萼片有密集脈紋如蜘蛛網,故名蛛網萼。為東亞特有單種屬植物,是日本與亞洲分離以前即存在的孑遺植物,由於其特殊的中國—日本間斷分布模式,對研究東亞植物地理、植物區系有較高科學價值。
  • 三峽植物園推進植物野外回歸 助珍稀物種擺脫滅絕危機
    記者23日從三峽植物園獲悉,隨著科技人員將精心培育的1000株巴東木蓮進行野外回歸栽植,三峽植物園巴東木蓮野外回歸數量已突破2000株,這將對該物種擺脫滅絕危機起到促進作用。三峽植物園位於湖北省宜昌市,是三峽地區的植物科學研究機構。
  • 近半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未納入國家保護名錄!
    中國園林網6月6日消息:在中國,有上百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它們因數量少、分布地域狹窄、遭受人類活動威脅等原因,瀕臨高度滅絕風險。例如觀賞和材用價值極高的華蓋木,野外只發現52株;藥用價值極高的重樓屬植物,至少有7種已瀕臨滅絕。
  • 植物多樣性保護:尊重每一種生命
    資料圖片浙江韻芝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仿野生鐵皮石斛種植大棚。 肖 青攝西藏自治區是青藏高原的主體,地勢高峻,地理特殊,野生動植物資源、水資源和礦產資源豐富,擁有碧水藍天和廣袤的草原。目前,西藏自治區已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生態功能保護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溼地公園,初步形成了一個類型齊全、分布合理的生態保護網絡體系。圖為西藏林芝波密縣風光。
  • 四姑娘山發現數千株獨葉草 屬國家一級瀕危珍稀保護植物
    近期,四川省相關專家在四姑娘山進行野外調查時,發現一處國家一級瀕危珍稀保護植物獨葉草種群分布此前,四姑娘山景區還發現國家一級瀕危珍稀保護植物玉龍蕨。  「這是景區第二次發現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此前我們發現了玉龍蕨,目前景區發現的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兩種,二級保護植物30多種,多數以稀有蘭科植物為主。」四姑娘山景區管理局科研處處長楊晗介紹,本次發現獨葉草的區域,位於四姑娘山自然保護區雙橋溝紅杉-雲杉混交林中,海拔3700餘米,其種群分布面積近200平方米,種群數量達數千株。
  • 數量高達31株!「世界物種基因庫」高黎貢山發現瀕危植物滇桐野生種群
    科技日報記者從雲南保山市政府新聞辦了解到,經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多位研究人員鑑定,首次確認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山段,發現珍稀瀕危植物滇桐野生種群,數量多達31株。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楊靜博士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在《中國植物志》中,滇桐為椴樹科滇桐屬的落葉喬木,但在最新的分類系統APGⅣ中,被列入了錦葵科。
  • 四川發現數萬株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獨葉草
    6月12日,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聯合阿壩州達古冰川風景名勝區管理局在四川三打古省級自然保護區開展調查時,調查隊在保護區內發現兩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獨葉草分布地。經初步統計,數量在8萬株至12萬株之間,如此規模,在國內實屬罕見。
  • 浙江17種重點珍稀瀕危野生植物 有一種建德獨有!
    「極危」等級為第三紀上始新世古老殘留種,野外株數共21株,18株為大樹,僅分布於天台縣天台山西茅棚和磐安縣大盤山兩地。經過多年保護,原生地環境得到改善,開展後代移植試驗73株,建設繁育基地並繁育苗木1萬餘株。
  • 伯樂樹遇「伯樂」 紅河金平發現20餘株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最近,雲南省金平分水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科研人員在野外調查時,在金平縣大寨鄉水尾村意外發現了20餘株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伯樂樹。伯樂樹是中國古老的單種科和殘遺種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樹種,在研究被子植物的系統發育和古地理、古氣候等方面都有重要科學價值。
  •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瀕危種-報春苣苔
    可作藥用植物,也具有中藥的科研價值。株形優美,花色豔麗,可作觀賞花卉。主要價值可作藥用植物,也具有中藥的科研價值。株形優美,花色豔麗,可作觀賞花卉。保護級別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瀕危。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植物部分)2004年——瀕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