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的領域,人類已經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但一直以來人類所嚮往的都是另外一個夥伴,就是智能AI應該具備思考、學習、進而擁有人類的品格,並且人工智慧的圖靈測試,就好像一條分明的界限,如果AI能夠跨過這條線,就證明了它已經非常接近人類了。
可是這個願望,似乎與人們希望AI去完成的工作是相悖的,如果AI只是一個夥伴、一個人類助手,不管是商用還是私人使用,顯然都不需要一個真正具備「人格」的AI,如果它真的具備人類精神上的所有要素,那麼我們究竟應該怎麼看待它?
難道固執的認為它僅僅只是一串代碼、一串數據?它是否擁有和我們一樣的人權?
顯然這已經超過了科技的範疇,而是一個社會性的問題,繼續上升,它的存在應該是一個哲學問題。
所以諾獎得主Thomas J. Sargent就提出過,人工智慧的本質應該是統計學。
這一句話顯然是在說,我們把這個問題看的太複雜了,未來的AI應該是僅依靠大量的數據以及部分的私人信息補充,而完成它的主要工作,意為更好的服務人類。
不是像科幻電影中,具備人格的AI與男/女主角互相吸引,成就了一段禁忌之戀。
在使用中,很顯然你不能指望一個具備卓越大腦的AI,會走進工廠,日復一日的完成手中的工作,甚至因為身體是機械構造,可以做到一天二十四小時不眠不休。
當然,這裡討論的僅僅是將要大規模投入使用的中低端AI程序,其中包括我們的生活,也不需要AI相伴。
除去那些需要特殊關照的人群,像是具備偏執、自閉等精神上缺陷時,或許會需要一個高智能的AI。
就在前不久一個患有自閉症的兒童能夠毫無負擔的和他蘋果手機Siri對話,可能會對其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
一個更加流行的詞語是「大數據」,現在我們手中的手機已經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基礎設施,人們每天在使用過程中都會創造出大量的內容,而AI則是應該對這部分數據進行一個有效的挖掘,深入的分析,從而創造出新的價值。
所以我們才會說,AI的本質是去迷思化,通過已有的條件,還有巨量的數據支撐,去挖掘一些具備特點的結論,是對內在獨特的洞見,甚至是總結出其中的規律,用來預測未來。
不再把目光著重於它們有多聰明,而是把目光投向它們能夠完成什麼樣的工作——有了這樣的思想轉變,人類對於AI的研究才能夠得到進展。
當然,研究智力性的AI,在科學中也是有積極意義的,它能夠讓我們更加清楚人類的大腦是如何運轉,想法是怎麼誕生,這有助於了解人類自身。
像影視作品中,人類面對漫長的太空漫遊,常常會幻想出一個船長助手AI的角色存在,因為在動輒數千年的星際旅行中,人類躲在休眠倉開始漫長的沉睡,只有偶爾會因為特殊的事件被喚醒,那麼一個具備智慧,能夠忍受孤獨的AI就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它日復一日的工作,檢查太空飛船的狀況,判斷航線,才能讓整個計劃成功。
但是如果它真的具備人類的精神特性,究竟能不能理智對待動輒千年的孤獨人生?
想必這會是一場漫長的折磨,AI的人性將要面對的是毫無人道的剝削,AI的硬體要怎麼在千年中保持絕對的完整性?不能有一絲損壞?
顯然這些問題的答案,只有一個,AI應該只是作為數據的分析者,並且具有可替代性。
所以AI究竟是不是應該具備人類特性也有了答案,誠然,如果AI具備智力會更好的完成任務,但顯然我們不能寄希望於複雜多變的人性,特別是放在幾百年幾千年這樣的時間尺度上,因為人類從出生到老死,短短百年時間裡,思想也是不斷變化的。
並且人類的精神會在壓力和外部環境之下,誘發精神疾病,AI卻必須長時間裡高效的完成任務。
我們或許應該給AI找到更合適的用途,最近的一項突破性研究,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方向,未來AI可能成為一個深度的聆聽者。
這項研究主要方向是語音識別,AI系統可以將我們大腦內部的活動轉化成一份完整的文本信息,這可能意味著,將來從我們口中說出的話語,讓AI來表述或許會更接近我們本來的意思,特別是針對擁有語言障礙的人士來說。
這個研究聽上去有些像科幻小說裡面的內容,但其實這麼多年,從最開始的動物模型,再到現在的人類參與者,腦機接口已經在幾十年間,有了不少進展,而到了2020年,甚至可以說是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這個實驗通過對四名癲癇患者的腦部安裝植入物,並且讓參與者朗讀句子,然後用電極對大腦活動進行記錄,主要是針對皮層活動時產生的電脈衝。
通過多年的研究和測試,到現在這個系統的錯誤率已經只剩下3%左右,雖然最後這3%很難迅速銳減到0%,但這項技術在未來,肯定能夠幫助那些喪失了語言功能的人重新「說話」,或者是讓那些下肢障礙,只能依靠輪椅出行的殘疾人,用自己的意念控制輪椅等工具。
這項技術具備著卓越的發展潛力,也為人工智慧提供了更多的方向,這個例子其實就是通過對大量數據的分析,進而掌握了其中的規律,最後被AI系統深入理解,達到最終效果的例子。
人類不用再執著於AI有多麼聰明,只需要關注它有多麼能幹就可以了。
如果一定要說,這兩種不同的研究方向也是可以並行的,但一定不能以相同的眼光和標準去衡量兩者。
另外利用大數據的AI也請早日完成突破性研究,而不是再繼續鑽研,如何給用戶精準推送廣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