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未來發展的方向,不應該是完整復刻人類情感和精神狀況

2020-09-04 小馬研究所

在AI的領域,人類已經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但一直以來人類所嚮往的都是另外一個夥伴,就是智能AI應該具備思考、學習、進而擁有人類的品格,並且人工智慧的圖靈測試,就好像一條分明的界限,如果AI能夠跨過這條線,就證明了它已經非常接近人類了。

可是這個願望,似乎與人們希望AI去完成的工作是相悖的,如果AI只是一個夥伴、一個人類助手,不管是商用還是私人使用,顯然都不需要一個真正具備「人格」的AI,如果它真的具備人類精神上的所有要素,那麼我們究竟應該怎麼看待它?

難道固執的認為它僅僅只是一串代碼、一串數據?它是否擁有和我們一樣的人權?

顯然這已經超過了科技的範疇,而是一個社會性的問題,繼續上升,它的存在應該是一個哲學問題。

所以諾獎得主Thomas J. Sargent就提出過,人工智慧的本質應該是統計學。


這一句話顯然是在說,我們把這個問題看的太複雜了,未來的AI應該是僅依靠大量的數據以及部分的私人信息補充,而完成它的主要工作,意為更好的服務人類。

不是像科幻電影中,具備人格的AI與男/女主角互相吸引,成就了一段禁忌之戀。

在使用中,很顯然你不能指望一個具備卓越大腦的AI,會走進工廠,日復一日的完成手中的工作,甚至因為身體是機械構造,可以做到一天二十四小時不眠不休。

當然,這裡討論的僅僅是將要大規模投入使用的中低端AI程序,其中包括我們的生活,也不需要AI相伴。

除去那些需要特殊關照的人群,像是具備偏執、自閉等精神上缺陷時,或許會需要一個高智能的AI。

就在前不久一個患有自閉症的兒童能夠毫無負擔的和他蘋果手機Siri對話,可能會對其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


一個更加流行的詞語是「大數據」,現在我們手中的手機已經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基礎設施,人們每天在使用過程中都會創造出大量的內容,而AI則是應該對這部分數據進行一個有效的挖掘,深入的分析,從而創造出新的價值。

所以我們才會說,AI的本質是去迷思化,通過已有的條件,還有巨量的數據支撐,去挖掘一些具備特點的結論,是對內在獨特的洞見,甚至是總結出其中的規律,用來預測未來。


AI領域的思考

不再把目光著重於它們有多聰明,而是把目光投向它們能夠完成什麼樣的工作——有了這樣的思想轉變,人類對於AI的研究才能夠得到進展。

當然,研究智力性的AI,在科學中也是有積極意義的,它能夠讓我們更加清楚人類的大腦是如何運轉,想法是怎麼誕生,這有助於了解人類自身。

像影視作品中,人類面對漫長的太空漫遊,常常會幻想出一個船長助手AI的角色存在,因為在動輒數千年的星際旅行中,人類躲在休眠倉開始漫長的沉睡,只有偶爾會因為特殊的事件被喚醒,那麼一個具備智慧,能夠忍受孤獨的AI就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它日復一日的工作,檢查太空飛船的狀況,判斷航線,才能讓整個計劃成功。

但是如果它真的具備人類的精神特性,究竟能不能理智對待動輒千年的孤獨人生?


想必這會是一場漫長的折磨,AI的人性將要面對的是毫無人道的剝削,AI的硬體要怎麼在千年中保持絕對的完整性?不能有一絲損壞?

顯然這些問題的答案,只有一個,AI應該只是作為數據的分析者,並且具有可替代性。

所以AI究竟是不是應該具備人類特性也有了答案,誠然,如果AI具備智力會更好的完成任務,但顯然我們不能寄希望於複雜多變的人性,特別是放在幾百年幾千年這樣的時間尺度上,因為人類從出生到老死,短短百年時間裡,思想也是不斷變化的。

並且人類的精神會在壓力和外部環境之下,誘發精神疾病,AI卻必須長時間裡高效的完成任務。


AI的突破性成就

我們或許應該給AI找到更合適的用途,最近的一項突破性研究,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方向,未來AI可能成為一個深度的聆聽者。

這項研究主要方向是語音識別,AI系統可以將我們大腦內部的活動轉化成一份完整的文本信息,這可能意味著,將來從我們口中說出的話語,讓AI來表述或許會更接近我們本來的意思,特別是針對擁有語言障礙的人士來說。


這個研究聽上去有些像科幻小說裡面的內容,但其實這麼多年,從最開始的動物模型,再到現在的人類參與者,腦機接口已經在幾十年間,有了不少進展,而到了2020年,甚至可以說是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這個實驗通過對四名癲癇患者的腦部安裝植入物,並且讓參與者朗讀句子,然後用電極對大腦活動進行記錄,主要是針對皮層活動時產生的電脈衝。

通過多年的研究和測試,到現在這個系統的錯誤率已經只剩下3%左右,雖然最後這3%很難迅速銳減到0%,但這項技術在未來,肯定能夠幫助那些喪失了語言功能的人重新「說話」,或者是讓那些下肢障礙,只能依靠輪椅出行的殘疾人,用自己的意念控制輪椅等工具。


這項技術具備著卓越的發展潛力,也為人工智慧提供了更多的方向,這個例子其實就是通過對大量數據的分析,進而掌握了其中的規律,最後被AI系統深入理解,達到最終效果的例子。

人類不用再執著於AI有多麼聰明,只需要關注它有多麼能幹就可以了。

如果一定要說,這兩種不同的研究方向也是可以並行的,但一定不能以相同的眼光和標準去衡量兩者。

另外利用大數據的AI也請早日完成突破性研究,而不是再繼續鑽研,如何給用戶精準推送廣告了。

相關焦點

  • 未來科技的發展,人工智慧還是熱點嗎?AI的意義是什麼呢?
    【文|鴻語 編輯|柯文】未來的科技的趨勢和熱點是什麼呢?當然人工智慧榜上有名,ai的意義個人認為是人類在已有知識用計算機智能算法去重複演練的的一個過程。,計量分析才是真正的應用,人機互動達不到什麼時候有人的情感思念才算真正的人工智力能。人工智慧將攻克人的學習與經驗總結能力(替代依賴經驗的工作),未來,熟練使用人工智慧的人,可以命令人工智慧閱讀大量歷史數據,並從中學習經驗,提供給人數據化的參考與精準預測。
  • 人機互動系統現階段的發展狀況以及未來發展方向
    人類用於與計算機交互的方法歷史悠久。但是探索仍在繼續,新的設計技術系統正在日趨更新和升級,並且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該領域的研究一直在迅速發展。人機互動(HCI)領域的增長不僅體現在交互質量的提高上,而且在其增長歷史中開闢了不同的分支。
  • 未來人類文明發展狀況如何?根據相關推測,你淚目了?
    它最讓人關注的問題不在於它的「小」,而是在它身上孕育的上萬種生命體,每一條鮮活的生命都有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我們人類便是它萬千生命中之一。後來,人類成了地球上最大的強權統治者,和它聯繫在一起,成了命運共同體。當然,地球上的人類雖然夠小,但能集聚起來管理和統治地球,這都要從人類的智慧談起。那麼,未來的人類文明發展狀況如何?根據相關推測,你淚目了?
  • 新研究結合視覺和聽覺進行情感預測
    隨著智能虛擬助手的不斷發展,它們對增強語音識別算法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與傳統的先進模型相比,該模型顯示了更好的結果。雖然在完整的語音片段中表現出了微弱的優勢,這也是研究人員打算在未來的工作中進行研究的,但是UtterIdNet在增強短片段語音識別方面有很大的潛力。
  • 人工智慧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及其未來發展
    人工智慧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很大,人工智慧系統的開發和應用為人類帶來了可觀的經濟利益。專家系統就是一個例子。「隨著計算機系統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人工智慧技術必將獲得更大的促進,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經濟發展的質量直接決定著社會發展的狀況。只有經濟形勢好轉,才會有其他發展。
  • 靈性與人類的未來發展方向,你不知道的人生秘密
    這說明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靈性已經覺醒的人,在默默關注著人類世界的發展,並給予良性有效的提示與警醒,促其到達正常圓滿的發展軌跡。新一代的人類,已經不是過去那種封建愚昧無知,只認無神論,唯物論的功利主義者,而是向內探知精神能量世界,開發其自身圓滿的靈性,達到有序的進化,高階的淨化,使身心突破目前三維世界,進入思維乃至更高維度的世界,實現如神一樣的能力和覺性,與宇宙共存共發展,在平等自在中體驗寂樂永生。
  • 首屆情感AI大會:當人工智慧理解並具備人類感情時……
    情感是人類智慧和決策的基石人類是高度情緒化的生物,即使大多數時候沒有意識到,情緒也會影響人們所做的一切:引導注意力、影響學習和記憶的方式、對自己和他人的感知、最終影響個人成長以及人格形成。正如AI和深度學習的教父之一Yann LeCun所說:「沒有情感就不可能擁有智能。」情感在高度個人化的同時也是社會化的。
  • 講講人工智慧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及對人類未來的發展
    人工智慧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人工智慧系統的開發和應用,己為人類創造出可觀的經濟效益,專家系統就是一個例子「隨著計算機系統的不斷發展與完善,人工智慧技術必將得到更大的推廣,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
  • 許倬雲:不應當放任歐美文明獨擅未來人類共同文明的發展方向
    今天分享的第一篇文章,是中國歷史學家許倬雲在新世紀伊始對20世紀及之前中國文明形態的回顧、以及對21世紀的前瞻:「這是另一次的轉折契機,我們不必只在某一文明的立場發言,卻也不應當放任今日為主流的歐美文明獨擅未來人類共同文明的發展方向,其他文明(亦即中華、印度、伊斯蘭……文明)皆各有其值得取擷的文化資源,我們也應將這些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納入未來的共同文明。」
  • 少數派的未來猜想 | 和《未來簡史》作者聊完AI,我覺得自己會愛上...
    而這只是未來社會魔幻的一角,等到人類和機器共生的那一天到來,機器也許將不再是機器,人類也許也不再是人類。 「相信我們很快就能掌握大規模監控和操縱人類情感的技術。但我們仍然缺乏使用這種技術的智慧,因為我們對人類幸福和苦難的深層來源知之甚少。」這是一個典型的赫拉利式警告。
  • 人工智慧主要分為哪幾個研究階段,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從目前的一些前瞻性研究可以看出,未來人工智慧可能會向以下幾個方面發展:模糊處理、並行化、神經網絡和機器情感。從目前的一些前瞻性研究可以看出,未來人工智慧可能會向以下幾個方面發展:模糊處理、並行化、神經網絡和機器情感。
  • 人類的情感有哪些?就只有喜怒哀樂嗎
    怒目前看,人類的情感是獨一無二的。人類的情感也不是天生具備的,而是在漫長的成長歲月中不斷生長和萌芽的。初生之嬰兒,猶如百獸,他們是沒有什麼情感的,充其量只是擁有喜怒二情而已。人生完滿的七情狀態,是隨著年齡、身體的成長不斷補充完整的。一個人18歲發育成熟,身體生長完成,七情也基本生長完成。倘若此時七情有缺,還沒有補充完滿,那麼未來再想補就難了。
  • 分不清東南西北 安陽中小學生方向感狀況堪憂
    我市中小學生方向感狀況調查「兒子上高三了,出門不認得東南西北,只認識左右,但地圖上的東南西北他分得清。當記者和她聊起這個話題時,沒想到她毫不奇怪地說:「讓我做題認地圖我會,但實際生活中我就是認左右。地圖是死的,好記呀!不認識東南西北的有很多人,我在成都上大學時,好多同學都不認方向。」迷失方向的教育「出方向考題,孩子在卷子上寫得一清二楚,可是實際生活中根本分不清。上學寫了那麼多題,卻連生活中的基本常識都沒掌握,這是不是教育的失敗?」陳女士尖銳地說。
  • 重溫經典 星際爭霸及母巢之戰戰役完整中文復刻
    作為科普魯星區的指揮官,無論你現在正在何處徵戰,相信你都會對今天要介紹的這個東西感興趣:星際爭霸以及母巢之戰全六章戰役完整復刻中文版!
  • 未來人類的方向,或許不是人工智慧,而是智能人類
    未來人類的方向,或許不是人工智慧,而是智能人類進入網際網路時代以來,我們的科技發展速度是越來越快。從工業革命到後來的資訊時代、原子時代和現在的智能時代,人類的科技發展周期越來越短,我們似乎進入到了一個技術大爆炸的時代。對此許多人很好奇,我們人類未來的方向是什麼?
  • 少數派的未來猜想 |和《未來簡史》作者聊完AI,我覺得自己會愛上一...
    而這只是未來社會魔幻的一角,等到人類和機器共生的那一天到來,機器也許將不再是機器,人類也許也不再是人類。「相信我們很快就能掌握大規模監控和操縱人類情感的技術。但我們仍然缺乏使用這種技術的智慧,因為我們對人類幸福和苦難的深層來源知之甚少。」這是一個典型的赫拉利式警告。以下為訪談中的關鍵內容,經36氪編輯略有刪節:36氪:AI已經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近。
  • 未來自動化科學與技術的發展方向
    導讀 該綜述結合中國自動化科學與技術的發展狀況和中國絕大多數大學設有自動化專業的現狀, 借鑑自動化科學與技術發展歷程中的成功經驗, 結合國家社會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對自動化系統的未來需求, 以生產製造系統、重要運載工具和人參與的信息物理系統為主要對象, 以自動化系統的發展方向—智能自主控制系統、智能優化決策系統和智能優化決策與控制一體化系統的願景功能為目標
  • 人類簡史是如何展示未來經濟生活的發展方向的?
    猶太人赫拉利寫出《人類簡史》這本書並不奇怪,以千年為敘事單位,顛覆一切灌輸到人類意識之中的建構秩序,引發智人重新認知自己、思考未來,全書內容既振聾發聵,又飽含深情;中國人雖然不缺乏「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情懷,卻恐怕是提不出《人類簡史》中眾多的顛覆性思考。
  • 未來20年醫療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2015,我們是否也應該停下腳步有所展望呢?2016年、未來5-10年,甚至於20年,生物醫療將朝著什麼方向發展?會在2015年熱門突破上實現哪些革新?微生物群對大健康的意義人體內共存著數以萬億計的微生物,遠多有人體的細胞數。這些微小生命體對於我們的健康不可或缺。
  • 人類情感的含義,以及必須情感存在的我們的未來是什麼?
    情感是什麼,是人和動物都有的共通點,我們人有喜怒哀樂和愛情友情等等,這些動物也有,我們在情感方面有時候還不如動物,至少小動物很重情感,不像人類這般很多時候都是冷漠無情的,我們都是對陌生人有著冷冰冰的防禦,對最熟悉的人是生氣打罵的,但是這就是人類本身,沒有辦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