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我們一起看看地心說與宗教究竟是什麼關係

2020-12-04 英英的自留地

題記:越是偉大越是謙卑,在完美的理論也終究被更完美取代!

也許我們只看到了世界的倒影

01這裡所說的宗教

這裡所說的宗教主要是指基督教,這裡簡單介紹幾句,未經考證,僅供參考。

1、基督教誕生於耶路撒冷附近而非現在的羅馬。

2、基督教從猶太教發展而來,因為猶太教不接納非猶太人。

3、基督教與猶太教都信奉舊約,基督教也信任新約(主要講述耶穌誕生之後的事),當然還有好多其他經文。

4、基督教分為:天主教(代表:羅馬教皇),新教和東正教。我們國家所講的基督教主要是指新教。

02這裡所指的地心說

地心說是指由亞里斯多德建立,經過託勒密充分論證而形成一套宇宙觀主要包括:

1、地球為球形

2、地球處於宇宙的中心,且靜止不動

3、其他星體均按照圓形或者組合圓形軌道圍繞地球旋轉

地心說模型

是的,就是那個我們熟知並且被批判得一塌糊塗的地心說。現在看來除了第一條,另外兩條看上去有點可笑。但地心說作為亞里斯多德世界觀或者古典哲學核心觀點,其每一條都是經過了嚴密的論證,都可以用我們日常隨處可見的經驗事實來加以證實。

現在閉上眼,暫時把課本交給我們的「真理」放到一邊,如果地球不穩定的處於宇宙的中心,所有的事物都有著歸向中心的趨勢,我們該如何解釋的地球另一邊同胞不會掉到太空中呢?在我們日常所能經驗到的萬事萬物不都向著地球運動嗎?從地球的局部看來,這個觀點與牛頓的萬有引力也是吻合的。只是亞里斯多德們只描述了現象沒有探求事物向著地心運動的原因,而同時錯誤的把地球局部得到的規律擴展到太空。

如果你能夠做到「時間自由」,而且有足夠耐心的話,找個沒有燈光的郊外對著天空記錄下月亮或者星星夜空中的軌跡,總會發現漫天繁星無不步調一致圍繞著天空繪畫著完美的圓弧。更不用說你根本不會注意到所謂的星星逆行現象,因為天空中的行星太多了。當然一般人很難整晚的觀察記錄,而亞里斯多德們不僅觀察了整夜,還夜以繼日地觀察以期待得到統一的規律。

03地心說與宗教是如何有了關聯?

亞里斯多德生活在公元前350年左右,地心說明顯自然早於基督教,因此亞里斯多德肯定沒有也不可能想過通過宗教將他的學說傳播開來,去統治人們的心靈。

亞里斯多德將世界萬物歸結為四元素構成,利用每種元素的固有屬性解釋了地面上多數運動。石頭因為主要由土元素構成,因此天然的就希望落入世界的中心,要把一塊石頭運送送到月球上,離開了土元素天然的位置,它會時刻有著回到地球附近的趨勢。

亞里斯多德認為天空的是由以太(近代的科學家還認真地尋找過)構成的,由這種元素構成的星體用嚮往著「神明」的完美,促使星體按照神明一樣完美的圓周運行著,因此亞里斯多德的神明並沒直接給萬物提供動力,而是提供一種「運動的渴望」,但並不參與運動。

而宗教的基礎則是神明,維護神的存在是一個宗教賴以生存的基礎,就像每個物種要生存下去,必須要通過基因將自己傳遞下去一樣。正是這種維護神存在的需要,宗教人士需要藉助一切力量維護自己的教義。當他們發現亞里斯多德的以地心說為核心的世界觀給神明留下存在的空間而且其本身又廣為接受,於是悄無聲息有選擇地把亞里斯多德的觀點融入到宗教神學的體系之中。宗教的傳播效果有目共睹,加上地心說本來就是一個在當時環境下論證嚴密的體系,與人們日常的觀念完美契合,因此地心說深入人心也就情理之中了。

每當任何挑戰亞里斯多德觀點出現,宗教都嚴陣以待為地心說搖旗吶喊,生怕失去了亞里斯多德這種理性的學說的支持。哥白尼日心說的提出教會一開始並沒有認真對待,直到克卜勒三大定律的公布,伽利略將望遠鏡對準太空,人們看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宗教人士便開始了無理的、非理性的壓制。一旦這種不擇手段的壓制開始時,也就是舊的理論結束之日,而物理學家們則步調一致地投入了新理論的懷抱。這也是宗教與物理之間的本質區別,宗教總是維護傳統,而理性的科學總是用理性的態度不斷的完善傳統,更新理論並使之慢慢逼近那些真理。

相關焦點

  • 鬼神究竟是什麼——生命科學與宗教的分野
    編者按:數千年來,在世界各國的文明文化中,都有著一些關於「鬼神」的描寫和記錄。由於認知的限制,人們無法看透這些「鬼神」的實質,執著地認為「鬼神」是真實存在的,以致於對妖魔鬼怪充滿了恐懼,對神靈盲目地崇拜。與宗教有所不同的是,生命科學對「鬼神」的真相有著究竟的認識。從生命科學的角度來看,「鬼神」真的存在嗎?「鬼神」究竟是什麼?
  • 哥白尼的「日心說」峰迴路轉「勝於」託勒密的「地心說」奇妙之招
    其中最為耀眼的爭論,要數哥白尼的」日心說」和託勒密的「地心說」。前者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後者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本是「學術之爭」,後來演變成「科學與宗教之爭」,其中的悲悲慘慘,真是罄竹難書!且聽道哥,給您一一娓娓道來。
  • 從地心說,到日心說,人類的內心戲都經歷了什麼?
    圖1  地心說的宇宙構成 哥白尼之前,科學家就開始用一些工具比如六分儀來測量星星的位置。很快就發現,地心說很難正確地預測行星的位置,於是開始在原來的模型上做修正(圖2),因此有了本輪和均輪之說。簡單地說,就是行星圍繞地球運動,這個運動的軌跡是均輪。同時行星還繞著均輪上的一個點做圓周運動,這個運動的軌跡叫本輪。
  • 太陽的故事(三)地心說vs日心說
    把這些修正匯集到一起, 託勒密的地心說模型就基本完成了, 剩下的只是微調。【簡化版的地心說】  後人對託勒密這個與地心說聯繫在一起的名字往往有一種模糊的錯覺他的地心說模型就是這種努力的典範, 其精度之高, 甚至連一千四百年後的日心說模型也無法輕易超越。 當代科學史學家霍爾頓 (Gerald Holton, 1922-) 曾有過這樣一句感慨: 「沒有什麼事情比低估古希臘人的觀點更容易和更錯誤」。 我有同感。
  • 宗教與科學是什麼關係?
    宗教與科學是什麼關係?
  • 日心說推翻了地心說嗎?並沒有,日心說推翻的,其實是一個觀念
    關於日心說,地心說,我們小時候的教材,科普書籍,傳遞給我們的觀念,幾乎都是這樣——先進正確的日心說,推翻了錯誤落後的地心說,提出者哥白尼引發了天文學的革命,從此掀開了近代科學的革命云云。地心說那一套本輪均輪體系,計算起來非常麻煩。而且隨著人類觀測技術的進步,實際的觀測結果,跟地心說的理論預測,誤差越來越大,人們只能通過不斷地增加本輪來修正理論。反觀日心說呢?每個行星就只有一個橢圓軌道,你要計算一顆行星的運行,只要計算一個橢圓軌道就行了,這比地心說可方便太多了。隨著時間推移,天文學家慢慢就都用日心說的橢圓軌道來計算,地心說就自然被日心說取代了。
  • 非基督宗教的神學:這種神學和我國的儒學又是一種什麼關係呢?
    非基督宗教的神學:這種神學和我國的儒學又是一種什麼關係呢?所謂宗教,必須具有對救贖的關懷,並須提出一獲救的途徑,例如佛教,雖然排斥對神的一切執念,可是卻始終執念於"束縛者"與"解脫者"之間的關係,此種執念使其信徒產生救贖的渴望,而涅盤就是完滿的救贖境界,佛教因此成為真正的宗教。神學則是:以適合人類的語言將神性知識作系統化的表達。
  • 萬有理論需破除「地心說」
    然而,在早期人類觀念裡,「地心說」才是正統,存在了一兩千年。而且,翻閱歷史,我們發現,不論是什麼民族,或多或少都有「地心說」的影子,這個我們不難理解,古人抬頭看天,發現太陽、月亮、星星都在圍著我們在旋轉,加上人類唯我獨尊的基因,古人得到「地心說」的結論理所當然。現代人抬頭看到的和古人差別不大,但現代人大腦中明白太陽才是太陽系的中心,所以看到星星圍著我們轉才不會引起錯亂的意識。
  • 被醜化的「地心說」,其實是科學史上最偉大的理論
    伽利略的觀測事實開始撼動了地心說,不過開始讓人們完全接受日心說是因為克卜勒的工作,他在17世紀提出了行星運行的三大定理。其中最大的影響就是,這套理論否定了宇宙運行的圓形軌道,指出了行星運行軌道都是橢圓的。徹底擊碎了幾千年來的天球宇宙模型。
  • 科學和宗教的關係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對於人類活動不同領域的關係的公開討論越來越少了。回顧過去關於這類主題的大辯論,我們有點羨慕,因為我們原本也喜歡這種辯論中思想激蕩的樂趣。一些古老的問題,比如科學與宗教的關係等問題,仍然存在。我相信在這類問題上,我們面臨著和過去一樣的困境,但是因為專業的制約,現在人們很少公開討論它們了。但是長久以來,我對這個問題一直懷有濃厚的興趣,所以很想來討論一下。
  • 72「積極意義」超越自我|如何從「地心說」到「日心說」?
    雖然還不能到達這個人一樣的品行和才學,但也會有嚮往成為這樣一個人的心,時刻以此來規範自己的行為。我們追尋意義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我們需要有精神依戀,我們依戀那些比我們更宏大、更有能力、更值得讚嘆的人、事、物!小時候,我們天然會依戀比我們能力更強的父母。
  • 關於哲學和宗教之間的關係
    過去幾十年間,過程研究中心慷慨地邀請、贊助和接待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一千多名訪問學者,我就是作為臺灣東海大學哲學系的學者來中心訪學的。此前,我曾多次見過科老,但或是聆聽他的演講,或是多人在一起討論問題,一直沒有機會單獨拜訪請教。這次,我得到老先生的允諾,撥冗單獨接受我的訪問,真是榮幸之至。我們圍繞哲學和宗教之間的關係這一主題,就許多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 被醜化的「地心說」,其實是科學史上最偉大的理論
    並非一無是處,哥白尼剛提出日心說的時候,並沒有多少人理會,也沒有引起多大的反響,因為這套理論一開始並不完善,甚至是沒有地心說預測日食和月食來的更加準確。伽利略的觀測事實開始撼動了地心說,不過開始讓人們完全接受日心說是因為克卜勒的工作,他在17世紀提出了行星運行的三大定理。其中最大的影響就是,這套理論否定了宇宙運行的圓形軌道,指出了行星運行軌道都是橢圓的。徹底擊碎了幾千年來的天球宇宙模型。
  • 「地心說」與「日心說」:到底誰更正確?看看天文學家怎麼說?
    如果我們仍然認為地球靜止在宇宙中,那麼物理學家們將會花費過去幾個世紀那麼長的時間,試圖解釋是什麼在如此巨大的圓圈中拖曳著太陽(以及其它的行星)。我們需要一些額外的、神秘的力量來解釋為什麼太陽系中的質心不會靜止不動(或者以勻速移動),相反它們每天會在空中突然移動。
  • 笛卡爾是著名的哲學家,通過理性主義的觀點,反對了宗教論點
    而我們今天就聊一聊這位人物。我們先來看一下笛卡爾的理性主義觀點。知識理論永遠不可能在真空中產生,其背後總有各種心理、經濟、社會和政治等方面因素,這些因素是知識理論產生的動力。從某種意義上說,也許每種認識都在創造和確認自己的「知識」,而不在描述和解釋被稱為「知識」的自為之物。激發柏拉圖建構其理論的外因與笛卡兒明顯不同。
  • 《人類的本性》(四)二 「地心說」與「日心說」王大訓
    在託勒密以前,「地心說」在古希臘和歐洲已盛行四五個世紀之久。自歐都克塞斯首創同心球的宇宙結構之後,以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等為代表的古希臘思想家,大都接受「地心說」,儘管這一學說在解釋天體運行現象時,有時會遇到一些同心圓地球中心所難以說明的現象。
  • 牛頓、巫術和宗教:論藝術和科學、宗教的關係
    自然與自然的定律,都隱藏在黑暗之中;上帝說"讓牛頓來吧!"於是,一切變為光明。在這段話中,亞歷山大 波普顯然是以一種略帶神學信仰的模式來評價牛頓,他認為牛頓這一切成就,就好像當時人們心目中信奉的上帝一樣,是有著無上榮光以及影響力的,牛頓的成就也在上帝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偉大。
  • 太陽系的地心說模型和日心說模型間有什麼區別?
    如果我們使用某種方法飛到太陽和太陽系其他行星所在的平面以上,我們看到的太陽系的中心是什麼樣的呢?這個問題導致了一場地心說和日心說之間的爭論,天文學家用了很長一段時間才使這個問題得以解決。
  • 哥白尼推翻了地心說,建立日心說,是現代天文學的起點
    哥白尼的「日心說」發表之前,「地心說」在中世紀的歐洲一直居於統治地位。自古以來,人類就對宇宙的結構不斷地進行著思考,早在古希臘時代就有哲學家提出了地球在運動的主張,只是當時缺乏依據,因此沒有得到人們的認可。 在古代歐洲,亞里斯多德和託勒密主張「地心說」,認為地球是靜止不動的,其他的星體都圍著地球這一宇宙中心旋轉。
  • 大科學家牛頓晚年相信了宗教,那麼科學與宗教的基本區別是什麼
    周秋鵬從網上可以找到一個資訊,全球最著名的大科學家之一牛頓,在生命的末端,重新相信了宗教。這個資訊引起了很多爭議,每個人都用自己的認知和經驗進行了解釋。對於這些個人的解釋,也就只能看看而已。但從牛頓晚年相信宗教,可以引發一個話題,就是科學與宗教,究竟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