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本性》(四)二 「地心說」與「日心說」王大訓

2021-01-21 鑑味人生

《人類的本性》(四)

王大訓

二  「地心說」與「日心說」

    「 地心說」是長期盛行於古代歐洲的宇宙學說,最初由古希臘歐都克塞斯提出,後經亞里斯多德、託勒密進一步發展而逐漸建立和完善起來。

      在託勒密以前,「地心說」在古希臘和歐洲已盛行四五個世紀之久。自歐都克塞斯首創同心球的宇宙結構之後,以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等為代表的古希臘思想家,大都接受「地心說」,儘管這一學說在解釋天體運行現象時,有時會遇到一些同心圓地球中心所難以說明的現象。這一困難,直到託勒密提出的偏心圓地球中心說出現以後,才得以克服。

      公元前140年,天文學家託勒密綜合各方之說,提出其建立在數學模型基礎上的偏心「地球中心說」。託勒密認為,地球位於宇宙中心靜止不動,自地球而外,依次為月球、水星、金星、太陽、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圓軌道上繞地球運行。其中,行星在本輪上運動,本輪又沿均輪繞地運行。在太陽、月球和行星之外,是鑲嵌著所有恆星的恆星天,恆星之間的相對位置不變,繞著天空旋轉。最外層,是推動天體運動的原動天,其為何物,託勒密並沒有說清楚,而正是這一點,為神的存在留出了空間。霍金在《時間簡史》中談及託勒密的宇宙模型及其與宗教的關係時認為:「它被基督教接納為與《聖經》相一致的宇宙圖象。這是因為它具有巨大的優點,即在固定恆星天球之外為天堂和地獄留下了很多地方。」在這樣的宇宙模型中,隨處隨時可以安排上帝的角色。而這,正是其能夠為基督教神學所接納,而與神學一道統治歐洲思想界長達一千多年的緣由。託勒密的宇宙模型體系,既由於具有數學即理性推理的優勢,與可觀測的天體運行現象相吻合,也由於其為神學所寵愛,在歐洲漫長的中世紀始終處於正統的地位大行其道,有其必然性;而這也意味著,後來的任何要打破「地球中心說」的探索和建立宇宙觀之新說的努力,將付出沉重的代價。     

     宇宙的存在和演化,在哥白尼、伽裡略,特別是牛頓出現即自然科學革命發生以前的中古代,始終具有巨大的神秘性,無論中國先哲還是古希臘羅馬思想家,所作出的論斷往往帶有猜測和假想的色彩。而漫長的中世紀,西方學界為神學所籠罩,宇宙學在神學鑄就的磨道裡原地踏步,並打上深深的「神創說」的烙印就不足為怪了。只有到了哥白尼、伽裡略和牛頓的時代,宇宙學才真正納入實證科學的體系,才為人類認識大尺度的宇觀世界,提供了精確的手段和可能。

      正確認識宇宙,首先要正確認識人類所賴以居住的地球,而正確認識地球的本質,實際上是正確認識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很顯然,「地心說」不能實現這一點。而與之相對立的「日心說」即太陽中心說,是對這一誤區的革命性突破和否定,是向著正確的方向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儘管「日心說」在古希臘時代已有萌芽,公元前300多年的赫拉克裡特和阿里斯塔克就已經提到過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圍繞太陽運動的猜想和假設,但卻無法予以證實,也無法與強大的佔主導地位的「地心說」相抗衡。使「日心說」成為科學並以數學模式予以證明,是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之功。
  
 哥白尼1473年生于波蘭維斯瓦河畔的託倫,18歲時考入克拉科夫大學。哥白尼上中學時即對天文學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常常與老師一道登上教堂的塔頂觀察星空,並以此作為自己終生的事業。在其後的數十年間,他嘔心瀝血始終如一,以畢生的精力進行長期而艱苦的天文觀測和研究。受希西塔斯(Hicetas)「地動說」啟發,哥白尼很早即對統治宇宙學千年之久的託勒密「地心說」的宇宙模型產生懷疑,終生以推翻「地心說」為使命,終於以其深刻而獨具的創新精神,完成並建立了科學的「太陽中心說」宇宙模型。但由於迫於「地心說」特別是宗教勢力的強大社會壓力,他的這一成果遲遲未能發表。直到他去世的那一年1543年,於臨終前才收到出版商寄來的他的巨著,《天體運行論》由此得以出版聞世。該書以翔實的資料、嚴謹的數學邏輯和徹底的實證科學的理性精神,建立起前無古人的科學的「太陽中心說」。這一讓世界震驚的宇宙學成果,徹底否定了統治西方千年之久的託勒密「地心說」,對此後的宇宙學發展產生劃時代的影響。

《天體運行論》批判了託勒密的「地心說」宇宙觀,以其精確的觀測和嚴謹的數學論證,描述了地球的運動和宇宙的構造。哥白尼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一顆行星,與其他行星一樣以太陽為圓心而繞其運行;月亮是地球的衛星,繞地運行。離太陽最近的是水星,其次為金星,再次為地球。離太陽比地球更遠的行星,依次為火星、木星和土星;行星離太陽越遠,運行的圓周越大,周期越長。在行星的軌道外面,是布滿恆星的恆星天。

哥白尼的著作長期未能出版,後來由他的朋友在德國紐倫堡私下排印。1543年5月24日,已經雙目失明的哥白尼撫摸著剛剛成書的《天體運行論》說:「我終於推動了地球。」7月26日,哥白尼與世長辭。

實際上,《天體運行論》聞世以後並沒有立即為人們所認可,這是因為在哥白尼的時代,大地運動說難於為主流社會所接受;而另一方面,託勒密的「地心說」體系亦與當時的觀測數據相吻合。因此,在《天體運行論》出版以後的半個多世紀裡,「日心說」很少受到人們的關注和支持。直到1609年伽利略發明了天文望遠鏡,發現大量支持「日心說」的天文現象後,「日心說」才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但由於哥白尼的「日心說」所得的數據和託勒密體系的數據一樣,在某些方面不能與第谷的觀測相吻合,「日心說」此時仍不具優勢。直至克卜勒以橢圓軌道取代圓形軌道修正「日心說」之後,「日心說」在與「地心說」的競爭中才獲得優勢。

伽利略·伽利雷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也是近代實驗科學的先驅。當他在大學執教時讀到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以後,深為與託勒密「地心說」宇宙體系相對立的「日心說」所吸引,並在此後的數十年間,為證明和維護這一新學說的科學性傾盡了畢生精力。在此過程中他的最具劃時代意義的偉大貢獻是發明瞭望遠鏡,並將其用之於天文觀測,使「地心」與「日心」說的較量不再停留於論戰,而是轉移至科學實證的層面;其次,他用自製的望遠鏡在天文觀測實踐中,於1610年1月7日,發現了木星的四顆衛星,為哥白尼學說的勝利找到了確鑿的證據。這一事件,標誌著哥白尼的「日心說」在與託勒密的「地心說」的較量中,開始走向勝利。

 德國著名的天體物理學家、數學家克卜勒,於1605年,根據第谷的行星位置資料,發現並確立了行星運行的三大定律。這一理論不僅是建立在嚴謹的科學觀測的事實之上,而且具有嚴密的數學模型作為科學支撐。三大定律認為,地球是持續運動移動的,行星軌道不是周轉圓,而是橢圓形的;行星公轉的軌道和速度各異。克卜勒的定律給予託勒密「地心說」最致命的一擊,進一步完善了哥白尼「日心說」的理論體系。

徹底推翻「地心說」、推廣「日心說」又讓基督教心悅誠服的,是艾薩克· 牛頓。 牛頓是人類歷史上偉大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數學家,被認為是18世紀自然科學革命的最偉大的奠基者,其對人類的貢獻是難以估量的。在天體物理領域,哥白尼開始的宇宙觀的革命經伽裡略到克卜勒基本完成,最後由牛頓集其大成。牛頓萬有引力的發現解決了「日心說」的最後一個疑點,並開啟了現代物理學的新紀元。


相關焦點

  • 地心說很科學,日心說不全對
    古代科學主要以觀察為主要研究手段,日心說和地心說都是在建立在觀察基礎之上。不過這些天文觀測數據都存在很大的誤差及錯誤,才會形成地心說這樣的理論。地心說並不是託勒密提出來的地心說起源於古希臘。下圖為火星逆行現象示意圖日心說也並非完全正確日心說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其實早在公元前300年左右,古希臘天文學家阿里斯塔克就已經提出過該觀點。時間到了16世紀,才由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通過整理前人的天文觀測數據,建立了完整的日心說宇宙模型。在哥白尼提出日心說的時候,人類已經證明地球是球形的。
  • 日心說與地心說
    彌留之際,他用手握住書的封面,嗅著油墨的芳香,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溘然長逝。  他在書中結合大量觀察結果與嚴密的數學運算,提出地球圍繞太陽做公轉運動的理論,史稱「日心說」。  在中世紀的歐洲,人們普遍被告知:太陽圍繞地球旋轉。而哥白尼的發現,打破了「地心說」這一觀念的禁錮。  最終,歷史證明了一切。
  • 太陽的故事(三)地心說vs日心說
    他的地心說模型就是這種努力的典範, 其精度之高, 甚至連一千四百年後的日心說模型也無法輕易超越。 當代科學史學家霍爾頓 (Gerald Holton, 1922-) 曾有過這樣一句感慨: 「沒有什麼事情比低估古希臘人的觀點更容易和更錯誤」。 我有同感。
  • 從地心說,到日心說,人類的內心戲都經歷了什麼?
    圖2  地心說的本輪和均輪 在日心說傳播的歷史上,值得一提的是布魯諾。這位哲學家將哥白尼的日心說提高了另一個高度。他認為,宇宙是無限的,太陽不是宇宙的中心,只是眾多的恆星中的一顆。不過,和很多之前的記載不同,布魯諾最後被宗教法庭判處火刑的原因並不是日心說,或者說主要不是因為日心說。作為一名天主教的牧師,他否認耶穌是神,聖母瑪利亞是處女,還堅持認為除了我們人類的世界以外,還有平行的世界的存在。今天看來他的這些觀點無疑更符合科學,不過當時他就是端著神的碗,卻要砸神的鍋,難怪宗教法庭判了他火刑。總的來說,布魯諾是一個喜歡標新立異的人,這種標新立異的思潮推動著科學進步和發展。
  • 日心說推翻了地心說嗎?並沒有,日心說推翻的,其實是一個觀念
    關於日心說,地心說,我們小時候的教材,科普書籍,傳遞給我們的觀念,幾乎都是這樣——先進正確的日心說,推翻了錯誤落後的地心說,提出者哥白尼引發了天文學的革命,從此掀開了近代科學的革命云云。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跟人們觀測到的數據,並不吻合。因此,在哥白尼最初提出日心說的四五十年裡頭,人們並不接受日心說。直到六十年後,克卜勒用橢圓形軌道取代圓形軌道,日心說的數據才跟觀測高度吻合。再加上伽利略發明了天文望遠鏡,觀測到木星原來有四顆衛星,這為日心說提供了很有力的證據。
  • 天文學發展的三個階段:地心說、日心說、大爆炸說
    地心說是世界上第一個行星體系模型。它承認地球是「球形」的,並把行星從恆星中分離開來,致力於探索和揭示行星的運動規律,極大地推動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儘管地心說把地球當做宇宙中心是錯誤的,然而它的歷史功績不容置疑。地心說最重要的成就是運用科學的數學方法精確計算行星的運行,託勒密還第次提出了「運行軌道」的概念,設計出了一個本輪均輪模型。
  • 哥白尼的「日心說」峰迴路轉「勝於」託勒密的「地心說」奇妙之招
    驀然回首,不覺間,已經回到了400年後,也就是說,公元2世紀,一個名叫託勒密的人用高氣揚的說:阿利斯塔克的「日心說」不對,宇宙的中心是地球,地球是靜止的,後者稱之為「地心說」。其學說,剛好能解釋,我們常見到的自然現象。
  • 天文學概述:「日心說」和「地心說」的調和
    由此開始反對哥白尼的「日心說」。地心日動模型第谷對日心說和地心說的調和第谷採用《天體運行論》的理論,並不能解釋彗星問題於是在1583年出版了《彗星論》,提出一種介乎「地心說」和「日心說」之間的「地心-日動說」,首先他肯定了地球是不動的,太陽圍繞地球轉,其他行星圍繞太陽轉。這個宇宙模型同樣可以解釋「行星逆行」現象,而且解釋了為什麼彗星軌道不同於其他行星的問題,曾一度被接受。
  • 地心說被推翻、日心說被確立,對當時的歐洲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哥白尼日心說抽象邏輯圖  從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哥白尼的日心說本質上是從地心說改造而來的,這就意味著日心說的理論體系是假設在地心說的理論結構之上的,必然存在著許多問題。  提出了日心說的哥白尼  布魯諾繼續驗證日心說,卻步哥白尼的後塵  哥白尼死後,對於日心說的研究一度無人敢觸及。
  • 地心說和日心說有什麼區別,地球又有什麼未知的秘密,一起來發現
    今天小編想為大家科普的天文知識就是地心說以及日心說。地心說顧名思義就是說宇宙是以地球為 中心從而延伸的空間體。地心說的最初設想也是由於人類在地球上生活,所有的物體在拋向天空後都會落入地球上,這也是地心說最根本的來源。古時由於科技的不發達,人們並不能了解宇宙中行星的運轉以及天體的位置,以至於就是以地球為中心,以地球為大。
  • 從「地心說」到「日心說」,核心實錘的非凡意義
    人類對地球及太陽系的認識,經歷了從「地心說」到「日心說」的艱難跨越,歷經幾個世紀的爭論。最終,在明確太陽為核心的前提下,人類逐漸揭開太陽系天體圈層結構的清晰面紗,重新確立了地球所處的行星從屬地位,徹底否定了以地球為核心的「地心說」,步入正軌。
  • 新地心說VS日心說
    或許我們需要大概了解一下地心說與日心說的主體…… 地心說地心說,又名天動說,公元2世紀時它被體系化了,是地動說對應的學說。該學說是一種認為地球位於宇宙中心的地球中心說,人類則住在半球型的世界中心。從13世紀到17世紀左右,地心說也一直是天主教教會公認的世界觀。
  • 太陽系的地心說模型和日心說模型間有什麼區別?
    這個問題導致了一場地心說和日心說之間的爭論,天文學家用了很長一段時間才使這個問題得以解決。 地球是所有行星的中心(地心說),行星圍繞地球旋轉。這種想法在文化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個例證是星期幾以七位女神的名字命名,而七名女神代表這七個運動的亮點(行星)。
  • 哥白尼推翻了地心說,建立日心說,是現代天文學的起點
    他40歲時提出了「日心說」。後來在費拉拉大學(University of Ferrara)獲宗教法博士學位。哥白尼作為一名醫生,由於醫術高明而被人們譽名為「神醫」。哥白尼成年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費勞恩譯格大教堂任職當一名教士。哥白尼並不是一位職業天文學家,他的成名巨著是在業餘時間完成的。
  • 創新人物|哥白尼的日心說
    在哥白尼的「日心說」發表之前,「地心說」在中世紀的歐洲一直居於統治地位。
  • 地心說還是日心說?
    原標題:地心說還是日心說?   哥白尼的學說創立之前,在天文學上牢固佔據統治地位的是託勒密的地心說。按照這一學說地球在宇宙的中央,其他日月星辰圍繞著地球旋轉。地心說與宗教神學相結合,形成一個以地心說為中心的宇宙體系。地心說雖然與人們多數的直觀經驗相符合,但在解釋行星運動時遇到了巨大的困難,特別是後來運用本輪、均輪的迭加來解釋行星運動使地心體系變得異常煩瑣複雜,這時就需要一個新的理論取而代之。
  • 為什麼哥白尼的「日心說」是一個革命性的理論?
    直到1543年,一位偉大的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日心說取代地心說的過程,與其說帶給人智力與想像力的愉悅,不如說是充滿荊棘、障礙重重的坎坷。這個過程之所以如此艱辛,是因為這一理論交替,觸及當時佔據統治地位的知識體系和信仰體系的根本,是關乎大是大非的根本問題。這場轉變史稱哥白尼革命。
  • 反抗的曙光——日心說的提出
    >周六 · 新手之路| 周日 · 下周天象每天兩分鐘,天文百事通反抗的曙光——日心說的提出°上期我們已經提到,中世紀時的天文學被困在宗教的枷鎖中,儘管如此,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科學家的觀測以及資本主義的發展,打破長達千年的「黑暗時代」的曙光與天文學的突破終於到來了。
  • 「地心說」與「日心說」:到底誰更正確?看看天文學家怎麼說?
    網友提問:地心說真的錯了嗎?只由某一任意的參照系決定的太陽位於「中心」(即地球圍繞太陽運行)的說法,是不是和地球位於「中心」的說法一樣不真實?圖解:託勒密的宇宙體系圖通過觀察其他行星的運動,日心說(太陽位於太陽系中心的觀點)的經典理論被證明比地心說(地球位於太陽系中心的觀點)更有說服力。
  • 72「積極意義」超越自我|如何從「地心說」到「日心說」?
    這段話出自《詩經》,意思是說一個人的品德如高山一般讓人敬仰,如大道一般讓世人遵循,讓人不禁將他的舉止行為作為自己做事的準則。雖然還不能到達這個人一樣的品行和才學,但也會有嚮往成為這樣一個人的心,時刻以此來規範自己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