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說很科學,日心說不全對

2020-12-03 科學探索菌

地心說雖然不正確,但卻是科學的。

託勒密的地心說理論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靜止不動。月亮、太陽以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都在各自的軌道上繞地球運動,最外側則是鑲嵌著星星的恆星天。

為什麼地心說是科學的?

因為一個理論科不科學,並不在於其是否正確,而在於其可以被證偽。地心說就可以被證偽。

地心說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建立在科學基礎上的宇宙模型,或者說是第一個太陽系模型。之所以說它是科學的,是因為該理論比較符合當時人類的天文觀測,並且能夠解釋一些天文現象。而不像那些非科學類的理論,誇誇其談,而不能對自然現象作出任何實質性的解釋。

在當時,雖然已經有「地球是圓的」思想萌芽,但天文學家在地面最直接的觀測結果還是天上各種天體在繞著地球轉,每天東升西落,這比較符合當時大眾對宇宙的觀察。

此外,古人在沒有望遠鏡的情況下,僅憑藉肉眼就能從夜空中幾千顆星星中辨識出五大行星,這樣的成就也是非凡的。即使到了現在,也很少有人能夠在天空中指出它們的位置。

古代科學主要以觀察為主要研究手段,日心說和地心說都是在建立在觀察基礎之上。不過這些天文觀測數據都存在很大的誤差及錯誤,才會形成地心說這樣的理論。

地心說並不是託勒密提出來的

地心說起源於古希臘。「地球是宇宙中心」的思想最早誕生於米利都學派(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是該學派的創始人),後來由古希臘天文學家歐多克斯正式提出,古希臘的科學家亞里斯多德又對其進行了補充,最終由古埃及天文學家託勒密建立了完整的理論體系。

託勒密為了解釋行星在天空中的逆行現象,還建立了本輪的概念。

下圖為火星逆行現象示意圖

日心說也並非完全正確

日心說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其實早在公元前300年左右,古希臘天文學家阿里斯塔克就已經提出過該觀點。時間到了16世紀,才由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通過整理前人的天文觀測數據,建立了完整的日心說宇宙模型。在哥白尼提出日心說的時候,人類已經證明地球是球形的。

哥白尼的日心說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只有月球圍繞著地球轉,我們所看到的天體運動都是由地球的運動造成的,地球以及五大行星都在繞著太陽做圓周運動。哥白尼的日心說也保留了託勒密的地心說的一些觀點,比如保留了恆星天這一概念。

實際上後來天文學家發現,地球和太陽都不是宇宙的中心,天空中看到的任何運動也不全是由地球運動引起的,行星的運行軌道不是圓而是橢圓。

由此可見,日心說和地心說都具有局限性,是在當時人類的認知範圍內所提出來的,是那個年代最好的理論。

舉個例子,關於原子的內部結構,也誕生了很多模型,其中最經典的就是盧瑟福的核式結構模型。不過隨著人類認知能力的提升,該觀點也逐漸被拋棄了,取而代之的是電子云模型。

地心說也有可取之處

運動是相對的。比如我們坐在運動的火車上,以人為參考系,火車相對於人來說是靜止的,地面相對於人在運動;若以地面為參考系,火車在運動,人也在運動,人和火車保持相對靜止狀態。

如果我們以地球為參考系,使用地心說也未嘗不可。只不過相比於日心說,地心說非常複雜,使用地心說解釋太陽系的天體運動非常困難,還有很多現象解釋不了。

如下圖所示,左邊是日心說,右邊是地心說,使用地心說對行星的運動進行描述將會十分複雜,沒有日心說那麼簡潔好使。

可見,參考系的不同,我們所建立的運動模型也就不同,運用到太陽系內的天體運動中所建立的模型也不同。

由於人類認知能力所限,其實任何科學理論都存在局限性,我們所建立的理論沒有最完美的,只有最接近於客觀事實的。科學也就是在不斷試錯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

不知大家怎麼看?

熱愛科學的朋友,歡迎關注我。

相關焦點

  • 《人類的本性》(四)二 「地心說」與「日心說」王大訓
    儘管「日心說」在古希臘時代已有萌芽,公元前300多年的赫拉克裡特和阿里斯塔克就已經提到過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圍繞太陽運動的猜想和假設,但卻無法予以證實,也無法與強大的佔主導地位的「地心說」相抗衡。使「日心說」成為科學並以數學模式予以證明,是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之功。
  • 日心說與地心說
    彌留之際,他用手握住書的封面,嗅著油墨的芳香,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溘然長逝。  他在書中結合大量觀察結果與嚴密的數學運算,提出地球圍繞太陽做公轉運動的理論,史稱「日心說」。  在中世紀的歐洲,人們普遍被告知:太陽圍繞地球旋轉。而哥白尼的發現,打破了「地心說」這一觀念的禁錮。  最終,歷史證明了一切。
  • 天文學發展的三個階段:地心說、日心說、大爆炸說
    地心說是世界上第一個行星體系模型。它承認地球是「球形」的,並把行星從恆星中分離開來,致力於探索和揭示行星的運動規律,極大地推動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儘管地心說把地球當做宇宙中心是錯誤的,然而它的歷史功績不容置疑。地心說最重要的成就是運用科學的數學方法精確計算行星的運行,託勒密還第次提出了「運行軌道」的概念,設計出了一個本輪均輪模型。
  • 日心說推翻了地心說嗎?並沒有,日心說推翻的,其實是一個觀念
    關於日心說,地心說,我們小時候的教材,科普書籍,傳遞給我們的觀念,幾乎都是這樣——先進正確的日心說,推翻了錯誤落後的地心說,提出者哥白尼引發了天文學的革命,從此掀開了近代科學的革命云云。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跟人們觀測到的數據,並不吻合。因此,在哥白尼最初提出日心說的四五十年裡頭,人們並不接受日心說。直到六十年後,克卜勒用橢圓形軌道取代圓形軌道,日心說的數據才跟觀測高度吻合。再加上伽利略發明了天文望遠鏡,觀測到木星原來有四顆衛星,這為日心說提供了很有力的證據。
  • 哥白尼的「日心說」峰迴路轉「勝於」託勒密的「地心說」奇妙之招
    其中最為耀眼的爭論,要數哥白尼的」日心說」和託勒密的「地心說」。前者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後者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本是「學術之爭」,後來演變成「科學與宗教之爭」,其中的悲悲慘慘,真是罄竹難書!且聽道哥,給您一一娓娓道來。
  • 太陽的故事(三)地心說vs日心說
    他的地心說模型就是這種努力的典範, 其精度之高, 甚至連一千四百年後的日心說模型也無法輕易超越。 當代科學史學家霍爾頓 (Gerald Holton, 1922-) 曾有過這樣一句感慨: 「沒有什麼事情比低估古希臘人的觀點更容易和更錯誤」。 我有同感。
  • 從地心說,到日心說,人類的內心戲都經歷了什麼?
    圖2  地心說的本輪和均輪 在日心說傳播的歷史上,值得一提的是布魯諾。這位哲學家將哥白尼的日心說提高了另一個高度。他認為,宇宙是無限的,太陽不是宇宙的中心,只是眾多的恆星中的一顆。不過,和很多之前的記載不同,布魯諾最後被宗教法庭判處火刑的原因並不是日心說,或者說主要不是因為日心說。作為一名天主教的牧師,他否認耶穌是神,聖母瑪利亞是處女,還堅持認為除了我們人類的世界以外,還有平行的世界的存在。今天看來他的這些觀點無疑更符合科學,不過當時他就是端著神的碗,卻要砸神的鍋,難怪宗教法庭判了他火刑。總的來說,布魯諾是一個喜歡標新立異的人,這種標新立異的思潮推動著科學進步和發展。
  • 地心說被推翻、日心說被確立,對當時的歐洲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哥白尼日心說抽象邏輯圖  從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哥白尼的日心說本質上是從地心說改造而來的,這就意味著日心說的理論體系是假設在地心說的理論結構之上的,必然存在著許多問題。實際上,在布魯諾對日心說展開研究的同時,德國的一名天文學家也對哥白尼的日心說展開了研究,即約翰尼斯·克卜勒。  早在公元1588年時,克卜勒就表現出對日心說的極大興趣,並全盤接受了哥白尼所構建的日心說體系。有趣的是,克卜勒的學術研究起初存在著大量的錯誤,最好的例子就是他所編寫的第一部天文學著作《宇宙的奧秘》裡面充斥著各類錯誤。
  • 天文學概述:「日心說」和「地心說」的調和
    由此開始反對哥白尼的「日心說」。地心日動模型第谷對日心說和地心說的調和第谷採用《天體運行論》的理論,並不能解釋彗星問題於是在1583年出版了《彗星論》,提出一種介乎「地心說」和「日心說」之間的「地心-日動說」,首先他肯定了地球是不動的,太陽圍繞地球轉,其他行星圍繞太陽轉。這個宇宙模型同樣可以解釋「行星逆行」現象,而且解釋了為什麼彗星軌道不同於其他行星的問題,曾一度被接受。
  • 地心說和日心說有什麼區別,地球又有什麼未知的秘密,一起來發現
    今天小編想為大家科普的天文知識就是地心說以及日心說。地心說顧名思義就是說宇宙是以地球為 中心從而延伸的空間體。地心說的最初設想也是由於人類在地球上生活,所有的物體在拋向天空後都會落入地球上,這也是地心說最根本的來源。古時由於科技的不發達,人們並不能了解宇宙中行星的運轉以及天體的位置,以至於就是以地球為中心,以地球為大。
  • 太陽系的地心說模型和日心說模型間有什麼區別?
    這個問題導致了一場地心說和日心說之間的爭論,天文學家用了很長一段時間才使這個問題得以解決。 地球是所有行星的中心(地心說),行星圍繞地球旋轉。這種想法在文化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個例證是星期幾以七位女神的名字命名,而七名女神代表這七個運動的亮點(行星)。
  • 從「地心說」到「日心說」,核心實錘的非凡意義
    人類對地球及太陽系的認識,經歷了從「地心說」到「日心說」的艱難跨越,歷經幾個世紀的爭論。最終,在明確太陽為核心的前提下,人類逐漸揭開太陽系天體圈層結構的清晰面紗,重新確立了地球所處的行星從屬地位,徹底否定了以地球為核心的「地心說」,步入正軌。
  • 哥白尼推翻了地心說,建立日心說,是現代天文學的起點
    他40歲時提出了「日心說」。後來在費拉拉大學(University of Ferrara)獲宗教法博士學位。哥白尼作為一名醫生,由於醫術高明而被人們譽名為「神醫」。哥白尼成年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費勞恩譯格大教堂任職當一名教士。哥白尼並不是一位職業天文學家,他的成名巨著是在業餘時間完成的。
  • 新地心說VS日心說
    新地心說VS日心說 所謂的新並不新
  • 地心說還是日心說?
    原標題:地心說還是日心說?正是這本書的問世,引發了轟轟烈烈的近代科學革命。   哥白尼的學說創立之前,在天文學上牢固佔據統治地位的是託勒密的地心說。按照這一學說地球在宇宙的中央,其他日月星辰圍繞著地球旋轉。地心說與宗教神學相結合,形成一個以地心說為中心的宇宙體系。
  • 「地心說」與「日心說」:到底誰更正確?看看天文學家怎麼說?
    圖解:託勒密的宇宙體系圖通過觀察其他行星的運動,日心說(太陽位於太陽系中心的觀點)的經典理論被證明比地心說(地球位於太陽系中心的觀點)更有說服力。「奧卡姆剃刀」原理的提出,是檢測自組織/臨時/點對點理論方法的標誌性旗幟,但它不屬於科學。考慮到這一點,哥白尼的研究卻仍能基於該原理得到正確結論,實在令人敬佩。幸運的是,在哥白尼大約一個半世紀之後,牛頓的出現使該理論得以完善。
  • 從科學的含義來看,託勒密的地心說是科學的嗎?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我們可以直接給出答案:地心說是科學!那至於什麼這麼說,其實這要從科學本身說起。科學是什麼?如果我們都搞不清楚科學是什麼,其實我們也就無法判斷一個理論是不是科學。那科學到底是什麼呢?
  • 72「積極意義」超越自我|如何從「地心說」到「日心說」?
    傳播幸福的科學讓你們收穫幸福與美好是我的追求和使命。每天10分鐘,期待能夠與你幸福相遇。我們這一生追尋的人生目標、生命意義其實就是我們內心的一種信仰!張信哲的那首《信仰》唱得家喻戶曉,雖然這首歌是描述對愛情的追求,可是我認為裡面的歌詞十分形象地刻畫了我們對內心信仰的事物堅定追隨的狀態。
  • 創新人物|哥白尼的日心說
    在哥白尼的「日心說」發表之前,「地心說」在中世紀的歐洲一直居於統治地位。
  • 為什麼哥白尼的「日心說」是一個革命性的理論?
    直到1543年,一位偉大的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日心說取代地心說的過程,與其說帶給人智力與想像力的愉悅,不如說是充滿荊棘、障礙重重的坎坷。這個過程之所以如此艱辛,是因為這一理論交替,觸及當時佔據統治地位的知識體系和信仰體系的根本,是關乎大是大非的根本問題。這場轉變史稱哥白尼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