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地球及太陽系的認識,經歷了從「地心說」到「日心說」的艱難跨越,歷經幾個世紀的爭論。最終,在明確太陽為核心的前提下,人類逐漸揭開太陽系天體圈層結構的清晰面紗,重新確立了地球所處的行星從屬地位,徹底否定了以地球為核心的「地心說」,步入正軌。
俗話說,擒賊先擒王,打蛇打七寸,人類在探索大自然、認識大自然的過程中,抓住核心、抓住要害,其效果往往是「四兩撥千斤、事半功百倍」。如何明確核心,由核心層層展開,抽絲剝繭,往往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
就行星地球全球一體化的海陸演化而言,各類學說百花齊放,群雄並起、逐鹿Earth。甚囂塵上、具有代表性的理論學說有: 大陸漂移說、海底擴張說、板塊構造說、超大陸旋迴理論、膨脹說、收縮說等。對比「日心說」不難發現,這些理論學說的共性特徵是「無核心」,或者說無法明確核心,由核心而展開的來龍去脈更無從談起。
我們所處的這個宇宙演化是無核心的嗎?答案是否定的。太陽系所在的銀河系,核心是明確的;地球所在的太陽系,核心是明確的;北半球夏季三佛天形成的眾多颱風漩渦、颶風漩渦,核心是明確的;人類社會形成的大大小小的社會組織,核心是明確的。
難道只有地球海陸演化,特立獨行,沒有核心?答案是否定的。只不過海陸演化的核心更加隱蔽,身份特殊,更具有非凡的意義。
無法明確核心、不能明確核心、不願明確核心或者極力迴避明確核心的「無核心」理論學說,大概率是沒有靈魂的學說。不是蘇格蘭情調,就是蘇格蘭矯情,還要啥自行車呢?在未來的現實印證中,盲人摸象,越摸越不象。
地球與火星、水星、金星、月球的最大區別,就是表面被71%的海洋所覆蓋,地球是現存唯一的海洋包裹體天體。那麼,海洋在全球海陸演化中扮演什麼角色?海洋演化的來龍去脈如何解讀?現存流行的理論學說中難覓蹤影,甚至熟視無睹。
而海洋作為北漂雙旋臂洋陸漩渦「二人轉」主角之一,其作用顯然是無法忽視的。沒有海洋,就沒有洋陸漩渦,現實的一切也無從談起。
旋渦(或漩渦)的直觀特徵就是它的核心和旋臂,動態特徵就是自旋和漂移。天文學家觀測表明,銀河系在超高速的自旋並朝著未知的方向漂移飛奔。星系間的碰撞已被天文學家觀測到,或許那只是天文尺度上的「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演化,地球上的故事,大概率是天文事件的迷你再現。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處漩渦中。人類所處的地球唯一洋陸漩渦,太過特殊、太過迷你了,迷你到僅相當於木星肚臍眼兒上的大紅斑旋渦,似乎感覺不到它的存在。
當然,還有比洋陸漩渦更迷你的颱風漩渦、颶風漩渦,它們千萬次的代言了洋陸漩渦的迷你動態,只不過它們的存在太過短暫,來也匆匆狂風暴雨,去也匆匆風和日麗。
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首席科學大咖、民科先驅艾爾伯樂·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其潛臺詞無比直白: 科學能夠解釋或解決的或許只是這個宇宙中很迷你的一小部分而已。
當下,西方科學如日中天,慣性思維下步步為贏,試圖解釋所有現象。然而,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瓶頸難題、鞭長莫及,好在有中華文化及時補位,在恰當的時間、恰當的節點現身是最好的選擇。
亞洲古陸板塊的中文名字暗示著,它在由超級古陸裂解而成的古陸板塊群中排名老二(冠、亞、季軍,亞是老二的意思),所以,由此巧妙推斷,應該存在比它更大的「老大」古陸板塊,而且存在首席核心古陸板塊的特徵。
顯然,陸地板塊中不存在比亞洲古陸板塊更大的,只有在洋底板塊中,即西北太平洋洋底古陸板塊,其表面獨特的扇形貝殼式地質年齡分布,暗示其「黑洞型龍眼帝王古陸板塊」的特殊身份。猶如古代君王或核心人物被簇擁著移動,西北太平洋洋底古陸板塊被亞洲、美洲古陸板塊包圍成馬蹄形,如蝸牛般蠕動北漂、逆時針旋轉。這也是Ω型環太平洋火環帶存在的現實意義,暗示著它所包圍的不僅僅只有太平洋,還有全球北漂雙旋臂洋陸漩渦的核心。
藍色彈珠——地球,絕妙的海陸體系絕非一盤散沙、烏合之眾,群龍無首。超級大陸更不是猶如分分合合的麻將牌一樣任性隨意地現身N次(妞娜超大陸、哥倫比亞超大陸、羅迪尼亞超大陸、盤古超大陸、阿妹西婭超大陸……),古陸板塊群可不是一堆麻將牌,碼牌、抓牌、打牌,碼牌、抓牌、打牌……,清一色,胡了,一個超級大陸誕生了……。
相反,裂解自地位平等的超級古陸的古陸板塊群有著嚴格的主、謂、賓等級層次圈層結構,核心古陸板塊明確,中間層「四合一」麻將古陸板塊明確,外圍「四大金剛」古陸板塊角色分工明確。
猶如長途遷徙漂移的候鳥群(頭雁、尾雁、警戒雁、守護雁分工明確),北漂雙旋臂洋陸漩渦的古陸板塊群,任務分工相當明確。
首席核心古陸板塊坐鎮西北太平洋(洋底),中間層古陸板塊(亞洲古陸板塊及其延伸島鏈和美洲古陸板塊)守衛在東西兩側,外圍四大金剛古陸板塊(歐洲、非洲、印度及澳大利亞古陸板塊)動力十足,加碼除南極洲古陸板塊之外的整個古陸板塊群蠕動北漂、逆時針旋轉。歷經6500萬年,從赤道區域北漂到現在的北回歸線區域。
當今名冠全球的風雲大咖,阿里巴巴公司的馬雲先生,在三十年前河西的高中畢業留念照上,位居邊緣,居中的是班上的女同學;而三十年後河東的高中同學聚會合影照中,馬雲無疑成為了當仁不讓的居中核心人物,風光無限,Power味十足。
馬雲以不同尋常、極其高調的方式宣布退休,其實明眼人都明白,他人退而心不退,仍然是阿里巴巴公司不可或缺的核心、靈魂人物,只是若影若現、退居幕後。這或許是中華文化「地人合一」的完美體現。阿里巴巴公司離開他這樣的原創核心,無法想像。
任正非之於華為公司,馬斯克之於特斯拉公司、SpaceX公司,都是無可替代的核心、靈魂人物,沒有他們,他們的公司同樣無法想像。
因此,面對全球一體化的海陸演化,沒有核心要素思維,或者缺乏核心要素思維,都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獲得的流星式超快感,無法立於任憑風吹雨打而永久不敗之地。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部分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