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殼運動、外星球撞擊、地球惡化等因素,導致幾萬年後人類毀滅?不能排除這些可能,目前人類在自然面前仍是猶如嬰兒一樣毫無反抗之力,地震了能做的就是跑,海嘯來了能做的還是跑,人類距離完全脫離環境影響還很遠。
人類的發展史其實就是和自然鬥爭的歷史,馴服至於作為農作物,馴服某些動物成為牲畜,為了減少洪水危害建造了各種水壩和導流渠,然而就人類目前可以建造的工程來說,是無法與自然的力量相提並論的。看的見的傷害還好,微生物等引起的看不見的傷害更要命,歐洲當年的黑死病直接造成4/1到1/3歐洲人口死亡,歐洲歷史進入了最黑暗的階段,直到如今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仍是每年引起人類死亡數量最大的。
地球所處的星際空間相對來說比較穩定,不過平靜只是表面的,地球形成初期就是不斷地被小行星撞擊,逐漸融合為一個整體形成了地球,現在太陽系小行星數量是少了一些,但在八大行星的引力影響下,小行星還是可能脫離小行星帶和柯伊伯帶,仍有撞擊地球的可能,這樣的事未來式一定還會發生。據科學家研究,每60萬年發生一次較大規模的小行星撞擊。而地球歷史上發生的幾次生物大滅絕都是各種因素導致的環境變化,每一次物種種類都減少60%以上。
隨著人類發展,人類確實有了保護自己的更大力量,但可預見的未來仍然不可能對抗自然的力量,如果幾萬年間人類能夠發展到更高的文明層次,掌握更強的力量,是有一定辦法應對地球環境惡變的,但這個誰也說不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