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者生存的原則,好像在豬身上沒體現呀

2021-01-14 小翠花

有時候我就在想,很早之前一些生物學家就說大自然裡的動物都是經過進化不斷演變而來的,一些不適合外部環境的動物已經被淘汰掉了,而那些留下來的都是有著自己的過人之處的。這時候我就會心裡犯嘀咕,豬有什麼長處,又懶又愛吃,關鍵是還跑的慢。你說如果發生災難之後他們豈不是最先死的一波嗎?為什麼到現在過去了那麼久,他們還在生物圈。

這麼一想是不是確實覺得好像他並不符合適者生存的原則呢?畢竟確實是沒看出來他們有什麼可以值得學習的,難道說活下來就是因為他們能生,每次一窩就是十幾甚至是二十頭,他們是靠數量取勝的。這個觀點的話不能說沒有一點道理,確實有一部分是因為這個原因,但是最關鍵的並不是因為這個,而是大家一致以來對豬的一個誤解。

其實人家豬並不笨,雖然大家開玩笑喜歡以豬來作為例子,但是其實他們的記憶力很驚人,而且養殖過程中大家也會發現,入股想要讓他們在一個固定的地方排便的話,只需要把那些經常隨便撒尿的豬打一頓,後期他們就會記得這個教訓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了。由此可見其實人家並不傻,一直都是大家誤會他了。另一方面說豬反應遲鈍,跑的慢,逃生的時候也沒有優勢其實也是偏見,我們經常會簡單豬生氣發怒的時候,奔跑起來也是很恐怖的,這個還只是說家豬,像野豬的話就更不用多說了。

所以說豬並沒有大家印象中的那麼笨,能夠經歷這麼長的時間而沒有被淘汰,肯定是有其自身的道理的。

相關焦點

  • 專家:達爾文沒明確提出「適者生存」
    旅美知名生物學家苗德歲,昨天在南京的一場講座上糾正說,其實除了在《物種起源》第五版序言中引用過這一句話,達爾文從沒說過這樣的話,甚至他自己都懷疑「適者生存」是否靠譜。而在這位早年畢業於南大的苗教授重新翻譯的《物種起源》中,類似這樣的「找茬」和澄清還有很多……《物種起源》中幾乎沒提「適者生存」是嚴復在《天演論》中加進去的苗教授可不是個隨便說誑語的「磚家」。
  • 鄱陽築閘,讓白鶴適者生存就行嗎?
    然而前不久,江西省鄱建辦副主任紀偉濤卻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就算草不夠吃了,適者生存,鳥類也會捕魚,或者到農民田裡去吃玉米、番薯。「我們救助的時候給白鶴吃小魚,也都是吃的。」採訪中紀偉濤說,就算出現最差的結果,鳥類還是可以通過改變飲食結構尋找到生存方法。
  • 適者生存,不一定是進步
    幾乎每個人都知道一條著名的定律——適者生存。這是出自達爾文著名的《進化論》。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本意是講不能適應競爭進化的物種會遭到無情的淘汰,從理論一出世,它就被引入來解釋各種社會現象。很多人都認為,事物的發展一定是一個進步的過程。
  • 適者生存,適用的廣泛性到底有多大
    小時候看動物世界,老虎獅子美洲豹等等這些動物界食物鏈頂端的存在,輕而易舉的捕食比它們弱小的動物,聽到最多的總結就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而在我們人類世界裡,適者生存也是被許多企業開會團建的時候經常被提起,不適應規則就要被淘汰,難道人類社會和動物世界是一樣的嗎?
  • 侏羅紀世界適者生存
    侏羅紀時代雖然已經過去很久很久了,但許多小夥伴仍然是恐龍的忠實粉絲,而侏羅紀世界適者生存就是一款以侏羅紀為背景的動作冒險類手遊,這款遊戲的畫面非常的逼真,玩家在遊戲中不僅可以見識到各種各樣的恐龍,更是還能控制它們進行對抗,喜歡侏羅紀的小夥伴快來下載暢玩吧。
  • 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這個社會很豐富,不是你想的那麼可怕,也不是你幻想的那麼美好,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有的人在負重前行,有的人在墨守成規,有的人成了社會的精英,有的人被社會淘汰。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改變,不斷適應的過程,改變自己,適應環境,才能隨著時代巨輪滾滾向前。
  • 《侏羅紀世界:進化》穆而他島適者生存任務怎麼過?適者生存任務做法
    導 讀 侏羅紀世界進化穆而他島適者生存任務怎麼過?
  • 「適者生存」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今天我們分享一個表達——適者生存,其正確的表達是:survival of the fittest 適者生存In college, it’s the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 沒有適者生存,只有強者生存
    還沒演3分鐘,就被喊卡。可能是表演太過業餘了,導師的三盞燈都滅了。客觀來看章子怡的點評。第一句:「演員如果沒有信念感的話,就不要走上這個舞臺。」同理,做任何事情,首先需要認真對待,不管這件事,是主動自願,還是被動接受。不僅是演員,寫文也是一樣。信念感是一個好東西,在看不到希望的時候,我們依然能夠堅信。
  • 世界不是弱肉強食,也不是適者生存!
    後來有一個人在研究了生物進化之後說出一句話,生物的本質不是弱肉強食,而是適者生存。因為世界的一切都是我們定義的,所以沒有什麼是對的,同樣也沒有錯的,有的只是多少人認為而已,多數則是真理,少數則是錯誤。達爾文一個人說的話微不足道!但是現在卻是普遍認知,中間只隔了一個傳播。
  • 「適者生存」究竟是誰提出來的?達爾文?NO!
    自然選擇學說源於達爾文1895年發表的《物種起源》一書,其主要內容有四點:過度繁殖、生存鬥爭、遺傳變異、適者生存。在今天,人們普遍認為是達爾文發明了「適者生存」這一術語。但事實上是嗎?NO!非但不是,達爾文在1869年發行的第5版《物種起源》中引用了這一詞彙,之後居然還為此向公眾道歉,估計是後悔死了!這是為什麼呢?
  •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理論對嗎?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理論對嗎?古嶽丘壑社會達爾文主義,是把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應用到人類社會中,宣揚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社會學說。我認為有對的一面,也有不對的一面。生物進化論的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法則,在大自然的動物界裡確實是存在的。
  • 母巢1:適者生存
    地圖名稱:母巢1:適者生存-Brood1:Survival of the Fittest作者:Debe2233版本:1.7地圖類型:戰役地圖語言:英文
  • 適者生存是利己,善者生存是利他
    不過,同時也強調:無論我們認為人是如何自私,但是在他的天性裡必須有若干原則,使他關心別人的幸福和喜樂,雖然他並不從中得到好處,只不過是樂觀其成而已,這就是同情和憐憫。他又說:「多為別人少為自己著想,壓抑自利、發揚兼愛,就是人性的完美。」
  • 胡匆聰:踐行「適者生存」的書記為何無生機?
    袁菱懺悔錄:我參與其中,或看或做,收收送送,漸漸地忘記了自己暗暗定下的「同流不合汙」的行為準則,而踐行著「適者生存、不適者亡」的行為方式。(2015年9月10日新華網)  「適者生存」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則,按理說深諳這一法則的人都能生機盎然,面對各種挑戰都能夠輕鬆應對,表現出頑強的生命力.然而,蓬安縣遠縣委書記在深知這一道義的情況下,仍然幹出收受賄賂高達4000餘萬元的驚天之事,被判處無期徒刑,讓自己沒有了點生機,讓人們覺得不可理喻,為什麼這一亙古不變而有效管用的法則到了他那兒就不起作用了呢?
  • 您是不是誤會了「適者生存」?
    然而前不久,江西省鄱建辦副主任紀偉濤卻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就算草不夠吃了,適者生存,鳥類也會捕魚,或者到農民田裡去吃玉米、番薯。「我們救助的時候給白鶴吃小魚,也都是吃的。」採訪中,紀偉濤說,就算出現最差的結果,鳥類還是可以通過改變飲食結構尋找到生存方法。來源:@看看新聞KNEWS 微博截圖
  • 弱肉強食,適者生存,這就是生存的法則
    電影的整個布局是用動物的視角去的,將人類社會比作是動物的世界,用動物世界中的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來形容人類世界。李易峰所飾演的鄭開司,幼年父親消失,母親病重,高額的醫藥費使他的生活非常的拮据。在遊戲廳做著兼職小丑的鄭開司經常會出現小丑的畫面,童年的陰影使他一直無法擺脫。
  • 【講座醒目】來聽Ent大大講達爾文的適者生存吧!
    【講座醒目】來聽Ent大大講達爾文的適者生存吧!但這麼使用「適者生存」,真的不是對它的誤解嗎?當我們在說「適者生存」時,說的真的是達爾文口中那個「Survival of the fittest」嗎?如果適者生存=強者存活,為什麼恐龍滅絕了,蚊子卻能存活至今?
  •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小獅子的後腿斷了以後,命運也就註定了!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小獅子的後腿斷了以後,命運也就註定了!25 13:50 來源:動物大觀察 原標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 那一耳光把她打成了職業女性,終明白人生不過是適者生存
    唯有經歷過苦痛,方知生活不過是適者生存。作為海派作家代表人物的蘇青,是當時唯一一位能與張愛玲的才華比肩的女作家。出身於書香世家的她,因為父親在哥倫比亞大學求學,她被寄養在外婆家。外公與父親在感情方面的不忠貞,影響了外婆家清一色的女性對婚姻的看法,甚至是對婚姻感到失望。親人都把所有的慈愛與柔情都傾注到這個年幼的女孩身上,給了蘇青一個幸福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