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材料膠體金剛石問世!

2020-12-01 電子發燒友

半導體材料膠體金剛石問世!

Nature自然科研 發表於 2020-11-17 16:26:32

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在尋找一種材料,能讓光的行為像半導體中的電子一樣。現在,科學家似乎找到了一種能大規模生長這種材料的方法,並有望推動計算領域的進步。

物理學家Eli Yablonovitch曾在1987年預測了一種叫做「光子帶隙晶體」(photonic bandgap crystal,PBC)的材料,可以像微電路處理電子信號一樣處理光子[1]。從那之後,研究人員微細加工出了一維和二維版本的PBC[2],並找到了若干應用場景。雖然可以通過直接微細加工製造出一些小型的PBC[3],但是大型的三維PBC材料仍然可見不可及,以至於它潛在的應用——新一代計算機等——也沒能出現。何明昕等人在《自然》上發文報告[4],他們生長出了一種蛋白石樣晶體,擁有PBC所要求的罕見結構:透明微粒子像金剛石中的碳原子一樣排列。若要構建可用的PBC,需要把這些材料當成模具,從而形成瑞士奶酪一樣的「反蛋白石」結構——在當前晶體包含粒子的地方形成空洞。

為了解釋PBC和半導體這類材料的物理性質,想像你正在一片犁出溝的土地上奔跑,如果你的步長和溝的間距一致,你可以選擇兩個速度中的一個:每次踩在溝的頂部,這樣跑得比較快;每次踏在泥濘的溝裡,這樣跑得比較慢。類似地,當一道波穿越疏密「溝」相間的周期性介質時,它同樣有兩種傳播方式:波峰踩在介質的峰上,或是波峰踏進介質的谷底。一般來說,這樣的波有兩種可能的能量,分別對應這兩種傳播方式;任何波的能量都不可能取到二者之間的值。

在三維晶體裡,這些溝的間距和間隙能量取決于波的傳播方向與晶格軸之間的夾角。但對於某些晶體來說,在一段波能量範圍內,波在任何方向上都無法傳播,這段能隙也被稱為「帶隙」(bandgap)。在矽晶體半導體中,波就是電子,帶隙意味著特定能量的電子不可能存在,電晶體一類的元件便應運而生——這種小開關在現代電子器件中無處不在。

圖1 | 生長蛋白石樣晶體,該晶體具有研究人員長期追求的類似於金剛石的結構。a,何明昕等人[4]合成了一種微觀塑性粒子:四個球體合併成一個四面體形狀,每個面的中心都有一塊凹陷的粘性貼片。圖中的部分粘性貼片被標成了藍色。b,當懸浮在水中的時候,這些粒子之間就會由粘性貼片粘在一起,自發形成蛋白石樣的有序材料,而這些粒子的排列也類似於晶體中原子的排列方式。在圖中所示的晶體中,這些粒子模仿的是金剛石中碳原子的排列。比例尺是1µm。  Yablonovitch從理論上證明了光波也有類似的帶隙現象,但這種現象只存在於少數與金剛石晶格相似的晶體結構中,而且必須由特定透明材料製成的微觀粒子構成。碰巧的是,這種尺度的微粒子通常會自發排列成類似的有序結構,這種結構被稱為膠體晶體(colloidal crystal)。事實上,蛋白石就是自然形成的矽粒子化石膠體晶體,而蛋白石所發出的光澤就是源於上面提到的能隙。當光線射到蛋白石上,一些光子的能量(對應一種顏色)正好處於帶隙之中。這種光子無法進入晶體,便達到了近100%的反射率。帶隙能量(以及反射的顏色)取決於入射光的方向,給了蛋白石特有的「火焰」色。

上世紀90年代,人們樂觀地認為有一種簡單的方法能製造出類似金剛石的膠體晶體,但事實上,需要二十多年的積澱和多次技術革新[5],才讓何明昕等人的成果有了實現的可能。在金剛石晶格中,每個粒子都和四個最近的相鄰粒子等距相連。但要形成金剛石,每個粒子只與四個相鄰粒子相連是不夠的。當兩個粒子接近時,它們還必須旋轉到正確的角度,這樣和它們相連的其他六個粒子才能達到正確的相對取向。

為完成這一艱難操作,何明昕等人合成了一種有點像充氣動物氣球的微觀塑性「積木」。每塊積木由四個球體構成一個四面體。四面體每個表面中央都有一塊凹陷的粘性貼片(圖1a)。當這些積木懸浮一滴水中,通過粘性貼片連接起來的積木會被迫按照需要的角度排列。於是,這些粒子就能自發組成高度有序、穩定的晶體,並具有研究人員一直夢寐以求的金剛石結構(圖1b)。

作者目前合成出的晶體僅有約10萬個粒子,重量不到1微克。不過,將他們的工藝推廣到大規模應當沒有什麼困難。到那時,只要用化學方法向這些晶體的空隙中填滿純矽(對應紅外線)或二氧化鈦(對應可見光),並將這些粒子溶解掉就可以了。

PBC最令人激動的一種潛在應用是量子計算機。在量子計算機裡,經典計算機儲存0或1的數字比特變成了可以同時取0和1的量子比特(qubit)。這種替代讓密碼破譯時遇到困難的許多組合問題可以用量子比特快速解決。建造實用的量子計算機的挑戰在於如何把許多量子比特連接起來,這通常會用到光學信號,此外還要將量子比特隔離開來,以防它們被外界的幹擾打亂。

在PBC微電路中繞一圈光子能解決第一個問題,而且二維PBC已經被用來建造量子裝置的原型機了[6]。但是因為目前的量子光學電路板都是很薄的二維片,因此性能也會受限——光子可能會漏出來,外界的幹擾也可能漏進去。同時解決這兩個問題有一個簡單辦法,那就是用兩片三維PBC板夾住這些電路。從更大的角度看,大型PBC還能讓各種技術用於製造大型量子系統[7]、利用光線進行控制,以及與經典電子器件的接口[8]。PBC技術的最終潛力和應用場景可能要看我們的想像力到底有多豐富了。

責任編輯:PSY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兩倍於天然金剛石硬度的新材料問世
    原標題:兩倍於天然金剛石硬度的新材料問世    燕山大學教授田永君團隊與吉林大學教授馬琰銘、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王雁賓合作,在高溫高壓下成功合成出硬度兩倍於天然金剛石的納米孿晶結構金剛石塊材,這是他們繼2013年合成出極硬納米孿晶立方氮化硼之後又一新突破。該研究成果發表在6月12日《自然》雜誌上。
  • 晶片之痛掣肘中國,半導體材料中金剛石有哪些用武之地?
    而結合半導體行業特性,隨著新材料的推陳出新,第三代半導體材料金剛石在半導體晶片行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有可能產生推動中國半導體晶片產業的發展的重要科技創新。而以砷化鎵(GaAs)、磷化銦(InP)為代表的第二代半導體材料雖然在二十世紀末風靡一時,但因其價格昂貴,且具有毒性,使得其應用受到很大的局限性。現如今,以金剛石、碳化矽(SiC)、氮化鎵(GaN)等為主的具有超寬帶隙特性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已成為國際競爭的熱點。
  • 復工復產推進超硬材料產品優化 豫金剛石潛行第三代半導體
    第三代半導體市場成市場風口 金剛石超硬材料新應用可期   8月下旬有關第三代半導體將寫入「十四五規劃「的消息引起了市場廣泛關注。豫金剛石主要產品是人造金剛石單晶(普通單晶)和大單晶金剛石,這種超硬材料廣泛應用於機械石材、電子電器、光學器件及寶石加工、半導體矽切片等傳統應用,以及珠寶首飾、藝術品、國防軍工、航天航空、裝備製造、電子技術、醫療器械等新興應用領域。在半導體行業主要用於晶片的切割研磨,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雖然公司並無第三代半導體相關業務收入,但公司在此領域一直有研發投入,布局較早。
  • 研究人員開發出製造膠體鑽石的方法
    這些結構-微小材料的穩定,自組裝形式-具有使光波在計算中像電子一樣有用的潛力,並有望在許多其他應用中使用。但是,儘管膠體鑽石的想法是幾十年前提出的,但是沒有人能夠可靠地生產出這種結構。到現在。派恩和他的同事們,包括紐約大學物理系的博士後研究員何明新和紐約大學化學副教授史蒂芬諾·薩卡納(Stefano Sacanna),都是研究膠體及其結構的可能方法,已有數十年的歷史。這些材料由比人的頭髮直徑小數百倍的球形組成,可以根據球形之間的連接方式以不同的晶體形狀排列。每個膠體使用膠粘到膠體表面的DNA鏈與另一種分子連接,膠體表面起一種分子魔術貼的作用。
  • 金剛石超薄切割片的種類及應用材料
    金剛石超薄切割片一般是指厚度2.0mm以下,高精密的切割片,金剛石磨料硬度高,更鋒利,切割陶瓷,硬質合金,半導體,磁性材料等均可保證較高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質量。華菱超硬金剛石超薄切割片的種類金剛石超薄切割片的種類
  • 剛發Science,今日再來一篇Nature:膠體自組裝又火了一把
    自1990年代以來,立方金剛石結構的自組裝膠體顆粒(以下簡稱:膠體金剛石)一直是研究人員的夢想。當時科學家便預測,膠體球能夠自發地排列成不同的晶格。如果能夠生長具有金剛石結構的膠體晶體,那麼它將會具備改變光子學的特殊光學性質。
  • 國際碳材料大會——金剛石論壇在滬召開
    站在新基建政策紅利的「風口」,本屆國際碳材料大會——金剛石論壇重點聚焦在導熱散熱、培育鑽石、半導體器件、超精密加工等領域,探討在新形勢下,金剛石如何立足當下,與時俱進;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如何突破難點,把握未來。
  • 數說A股:半導體關鍵材料打破壟斷,高純砷年底投產,概念股僅3隻
    作者:數據寶 梁謙剛 據集微網消息,位於煙臺恆邦化工產業園的恆邦高純新材料項目即將進入帶料試車階段,年底,純度達到7.5個9的高純砷產品將問世,打破中國高端半導體原材料長期由發達國家壟斷的市場格局。
  • 半導體終極材料?金剛石晶片關鍵技術獲得突破
    中國青年報消息,哈爾濱工業大學與香港城市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單位合作,在金剛石單晶領域取得重大科研突破,首次通過納米力學新方法,通過超大均勻的彈性應變調控,從根本上改變金剛石的能帶結構,為實現下一代金剛石基微電子晶片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方法。
  • 納米材料是膠體嗎_納米材料在生活中的應用
    納米材料是膠體嗎_納米材料在生活中的應用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03-31 10:13:41   納米材料是膠體嗎   納米材料直徑一般是1
  • 石墨烯晶圓亮相後,金剛石晶片迎來技術突破,國產晶片找到新賽道
    文/BU 審核/子揚 校正/知秋本文首發於百家號,禁止抄襲轉載目前,我國在矽基晶片領域,無論是材料、設備,還是製造、封測等方面,都有著明顯的落後。為了改變這一境況,一方面中國半導體企業奮起直追,一方面不斷探索可替代的新材料。
  • 天然金剛石與CVD金剛石刀具性能對比
    隨著汽車、航空和航天工業的迅速發展,對材料的輕質量化、高比強度的要求日益提高,有色金屬及合金、碳纖維增強塑料、玻璃纖維增強塑料、纖維增強金屬以及石墨、陶瓷等新材料在工業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普通的高速鋼和硬質合金刀具在對這些材料進行機械加工時,其缺陷就明顯暴露出來。
  • 金剛石單晶重大突破:從根本上改變金剛石的能帶結構
    ,與香港城市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單位合作,在金剛石單晶領域取得重大科研突破。該項研究成果現已通過 「微納金剛石單晶的超大均勻拉伸彈性」為題在線發表於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   據多個媒體報導,這項研究首次通過納米力學新方法,通過超大均勻的彈性應變調控,從根本上改變金剛石的能帶結構,為實現下一代金剛石基微電子晶片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方法,為彈性應變工程及單晶金剛石器件的應用提供基礎性和顛覆性解決方案。
  • 國際金剛石大會暨2020中國超硬材料技術發展論壇成功舉辦
    大會論壇共分「特邀主旨報告、功能金剛石材料專題論壇、創新加工與超精密加工專題論壇、超硬材料行業智能製造專題論壇」等四個主題,共邀請了25位行業專家發表演講,內容涉及行業調研報告、新產品研發和應用、新市場領域的拓展、綠色高效生產製造等。
  • 衝擊電子材料「珠峰」!中國科學家實現金剛石陣列深度彈性應變,或...
    他告訴 DeepTech:「未來,鑽石將不只是傳統印象中昂貴寶石,人造金剛石也不再是一種機械加工材料,金剛石還將會是一種極具潛力的電子材料、光電材料。」  「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一直以來鑽石商戴比爾斯這句著名的廣告詞,把原本普通的金剛石(鑽石)帶進了大眾的視線,並與愛情緊密捆綁,成為人們爭先搶購的奢侈寶石。
  • 金剛石晶片關鍵技術獲得突破:從根本上改變金剛石的能帶結構
    來自哈爾濱工業大學的韓傑才院士團隊,與香港城市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單位合作,在金剛石單晶領域取得重大科研突破。
  • 半導體被寫入「十四五」!中國先進半導體材料及輔助材料發展戰略...
    第一代半導體材料 Si 和 Ge 奠定了計算機、網絡和自動化技術發展的基礎,第二代半導體材料砷化鎵(GaAs)和磷化銦(InP)奠定了信息技術的發展基礎,而目前正在快速發展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碳化矽(SiC)、氮化鎵(GaN)、氧化鎵(Ga2O3)、氮化鋁(AlN)、金剛石(C)等,主要面向新一代電力電子、微波射頻和光電子應用,在新一代移動通信、新能源併網、智能電網、高速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消費類電子
  • 一種新材料,超硬,超輕,還能導電,他叫五邊形金剛石
    五邊形金剛石,主要由五邊形組成的碳原子晶體排列。這些五邊形金剛石還不存在,它們只是在計算機模擬出來的。但如果能製造出五邊形金剛石,它可能具有許多有用的特性。由於每個碳原子可以與四個其他原子結合,因此它能夠形成具有不同性質的複雜物體,例如超硬金剛石、半導體石墨烯和繩狀納米管。碳的新排列或同素異形體不斷被發現。根據薩馬拉碳同素異形體資料庫,目前已知多達1000種不同類型。日本筑波大學的凝聚態物理學家岡田克也認為尋找其他同素異形體就像「玩樂高積木,創造出具有迷人形狀和結構的材料」。
  • 什麼是金剛石切割片?「金剛石超薄切割片」
    【產品材質】:金剛石【產品種類】:整體型,基體型【產品結合劑】:金屬結合劑,樹脂結合劑【應用材料】:合金材料,陶瓷材料,半導體材料,光學材料,玻璃材料,研磨材料、磁性材料、金屬材料01金剛石切割片的優勢(1)切割鋒利,加工效率高;
  • 半導體材料有哪些元素
    半導體在收音機、電視機以及測溫上有著廣泛的應用。如二極體就是採用半導體製作的器件。半導體是指一種導電性可受控制,範圍可從絕緣體至導體之間的材料。無論從科技或是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半導體的重要性都是非常巨大的。今日大部分的電子產品,如計算機、行動電話或是數字錄音機當中的核心單元都和半導體有著極為密切的關連。常見的半導體材料有矽、鍺、砷化鎵等,而矽更是各種半導體材料中,在商業應用上最具有影響力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