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百家號長清聊歷史。彝族的禮俗內容豐富多彩,囊括了人們從生到死的全過程。作為禮俗民族,彝族有哪些傳統的人生禮俗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講一講吧!
法國著名人類學家阿諾爾德·范熱內普是研究禮儀的代表性人物,他認為首先應將禮儀分為感應性禮儀兩類,「感應性」和「感染性」的概念源於對弗雷澤「交感巫術」和「接觸巫術」概念的比較。其中感應性禮儀基於同類互惠、異類互惠、包容與被包容互惠、局部與整體互惠、圖像與實物或真人互惠,或者言語與行動互惠等原則。感染性禮儀的特點是先天或後天獲得之特徵為物質性,並通過直接接觸或一段距離可傳遞。應該說範熱內普對禮儀的分類是基於功能論的觀點。
範熱內普將儀式過程分為分離、過渡和組合三個階段。維克多·特納將範熱內普的分離、過渡和組合稱為閾限前、閾限和閾限後,認為閾限儀式過程中最核心的階段,閾限是不同狀態的轉換階段,對應於人生重要的不同轉折時期。特納認為閾限是一種模糊不定的時空,在閾限期間,受禮人進入了一種神聖的儀式時空,在閾限儀式中,長輩具有絕對的權威,閾限階段可以說公開和大眾化的,也可以是隱秘和與世隔絕的。根據範熱內普和特納的禮儀定義,人生可分為四個重要的閾限時期,它們是人的誕生、成年、婚姻和死亡,對應的便產生了人生四個重要的禮儀,即誕生禮儀、成年禮儀、婚姻禮儀和喪葬禮儀。
根據巴莫阿依姊妹的劃分,彝族人的誕生禮儀大體包括祈子、孕期、臨產、催產、產後、報生、浴禮、三朝、命名和滿月等十個內容,每個內容都有不同的信仰儀式和禁忌。祈子即求子,求子需要有求的對象,在彝族的神靈信仰中,山神常常是作為掌管人類生育的神祇而受到另一種崇拜,這種崇拜逐漸演化為生殖崇拜,一些形似男性生殖器的石頭等也常作為靈石而受到崇拜如在楚雄州大姚縣曇華鄉拉乍門村有一根兩米長,形似男性的生殖器的石柱就長期受到未育女性的崇拜。由於受佛教文化的影響,一些未育彝族婦女也會向送子觀音求子。
普通的求子儀式由當事人自己進行,複雜的求子儀式則需求助彝族畢摩,作為人、鬼和神之間的使者,畢摩通過向山神舉行求子儀式,向當事婦女舉行招「生育婚」儀式和驅鬼儀式求子。另外彝族婦女在孕期有許多禁忌,如忌吃兔肉等,彝族人認為吃兔肉生小孩會豁嘴,臨產時丈夫需迴避,催生時畢摩需祭灶神,念祭灶神經等,產後家人需將產婦的胎盤埋藏於房前屋後,等等。成年禮儀有女性成年禮和男性成年禮,女性成年禮以留傳於大、小涼山地區的女子換裙儀式最具代表性,而男性成年禮則以滇西北地區彝族男子成年時舉行的換褲子儀式最具代表性。
彝族傳統的婚姻禮儀包括婚前禮儀、正婚禮儀和婚後禮儀三個內容,婚前禮儀包括定親行聘、婚期確定和婚前準備三個內容,根據男、女方的不同,正婚禮儀包括女方家出嫁時的送親和男方家娶親時的接親兩個內容,婚後包括回門和坐家等。歷史上彝族有土葬、火葬、樹葬、懸棺葬等形式,其中土葬和火葬的流傳範圍最廣,影響最大,不同喪葬形式有不同的儀式,其中火葬包括了備喪、議藏、祭奠、指路、招魂、起靈、化形和聚食等環節;土葬則包括了洗屍、穿衣、獻供、跳腳、守靈、獻水、奠酒和送陰燈等步驟,在不同的環節和步驟中又包含了具體的儀式細節。
節慶是各地彝族生產生活習俗的集中體現。其中有以農業生產內容為主的農事性節慶,有以萬物有靈和祖先為主要祭祀內容的祭祀性節慶,有以紀念英雄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為主的紀念性節慶,有以慶祝豐收和歡慶勝利為主的慶祝性節慶,有以歌舞和戲曲活動為主要內容的社交娛樂性節慶,等等。代表性的彝族節慶有彝族年、火把節、祭山節、祭龍節和插花節等。彝族年和火把節是彝族最為隆重的兩個傳統節日,彝語稱彝族年為「庫施(史)」。需要說明的是彝族年的時間並不統一,各地過彝族年的時間不一樣,一般在每年農曆的十月至十一月中下旬選取吉日過年就行。彝族火把節的時間是固定的,日期為每年農曆的六月二十四日開始,歷時三天。
雲南石林縣和彌勒縣的彝族在每年臘月初十的前後都要舉行「密枝節」,也稱為「祭密枝」。雙柏縣小麥地衝村一帶的彝族人在每年農曆的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間都要過「虎神節」,也被稱為「跳虎節」或「跳老虎笙」貴州黔西和雲南滇東地區的彝族在每年農曆的三月初三要過「祭山節」雲南紅河州的石屏縣和元陽縣,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巍山縣等一帶的彝族每年都要過兩次「龍節」,第一次是在農曆二月的第一個屬龍日,第二次是在秋收前。雲南省楚雄州大姚縣的彝族在每年農曆的二月初八要舉行「插花節」,永仁縣和大姚縣的彝族在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都要舉行「賽裝節」。
小編覺得,彝族有很多村寨性節日,各地方的習俗也會不一樣,不知道大家看完之後對彝族的傳統習俗和禮俗有沒有了解呢?歡迎發表自己的評論哦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