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鎖節慶新「姿勢」,來這裡賞花燈感受非遺魅力
節慶賞花燈,自古以來便是雅俗共賞的娛樂消遣活動,而燈彩藝術則是嶺南民間藝術的傑出代表。10月1日,節慶「嘆」非遺中秋國慶系列活動——「月滿中秋 燈賞華誕」主題燈彩藝術作品展在廣東省文化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一樓展廳開展。
-
文化小康的大瀝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落地生根
2020年,大瀝鎮鹽步社區以「老龍禮俗文化精神」為核心,通過建設老龍廣場、老龍禮俗傳習所,活化一批舊建築,收集村史,重現「鹽步八景」等方式弘揚老龍文化,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打造家美、景美、人美的和諧農村社區,點綴佛山的「百裡芳華」。
-
宣城市發布「2017年文化旅遊節慶日曆」
中安在線訊 據中國宣城網報導,日前,市旅發委通過「宣城旅遊(宣城智慧旅遊移動微平臺)」官方微信、微博、宣城旅遊網等正式對外發布百餘項「2017年文化旅遊節慶日曆」。這是宣城市連續第三年發布文化旅遊節慶日曆,已成為宣城市打造「文化旅遊節慶年」的重要舉措之一。
-
非遺相伴迎國慶,燈火月影賞中秋——廣東推出節慶「嘆」非遺中秋...
值此人間好時節,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推出了節慶「嘆」非遺:「月滿中秋 燈賞華誕」中秋國慶系列活動,為市民群眾提供國慶出遊新方案。本次系列活動包括「月滿中秋 燈賞華誕」主題燈彩藝術作品展、「解碼非遺」體驗課和「雲賞非遺」專題展播三個版塊。
-
彝族傳統有哪些節慶?傳統的婚姻禮儀有哪些?
祈子即求子,求子需要有求的對象,在彝族的神靈信仰中,山神常常是作為掌管人類生育的神祇而受到另一種崇拜,這種崇拜逐漸演化為生殖崇拜,一些形似男性生殖器的石頭等也常作為靈石而受到崇拜如在楚雄州大姚縣曇華鄉拉乍門村有一根兩米長,形似男性的生殖器的石柱就長期受到未育女性的崇拜。由於受佛教文化的影響,一些未育彝族婦女也會向送子觀音求子。
-
榮耀中國節煥新市民記憶 賦予傳統中秋佳節數字生命力
浙江在線10月12日訊 創新傳統文化,煥新國民記憶。 9月29日,「榮耀中國節」聯合中國民俗學會、百年老字號稻香村和鬥魚直播,在杭州西溪溼地共同推出「榮耀中國節·中秋文化直播」活動。直播創新設置「中秋民俗知識趣味搶答」「峽谷中秋詩詞對答競賽」「月餅製作工藝非遺展示」等新文創環節,現場更有中國民俗學會專家解讀、非遺大師技藝展示和網絡紅人助力, 三重驚喜讓中秋新民俗可看、可學、可玩。
-
吳聲:只有新物種爆炸,創新才能成為節慶丨新物種爆炸(青島)創新發布
不僅是討論數字不斷賦能,通過數據不斷量化自我,智能不斷深入的「新智人」,也是討論具體而微的變化。數位化的不斷深入,帶來的不僅是新商業規則的範式轉移,更是新生活方式的不斷變遷。 場景紀元伊始,為何聚焦生理健康、身體管理、情緒調節、心理免疫的品牌越發蓬勃?
-
靈機文化:網際網路平臺引擎 喚醒傳統文化
,要承擔探索創新網際網路+傳統文化的任務,同時挖掘自媒體和國際媒體的潛力,擴展對外文化傳播窗口,將傳播效果最大化。這是國家信息發展規劃以及文促會在新時代提出的傳播策略中必不可少的一環。」,文化傳承的方式必然會變得更加快捷與多樣性。
-
文化類節目爆款不斷 展現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和活力
優秀傳統文化的「流行化」,讓優秀傳統文化資源進一步「活化」,將成為今後文化內容創作生產的重要增長點。優秀傳統文化綜藝節目越來越受關注這一趨勢出現在各個文化領域之中,在傳播面相對廣的電視綜藝領域尤其明顯。新世紀以來,優秀傳統文化綜藝節目的「流行」主要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以「講說形態」傳播優秀傳統文化。
-
從節慶生活反映臺灣人的文化抵抗
新年是一整年最重要的節慶。從清末至今,臺灣歷經不同政權,從一個年演變成兩個新年,新舊文化交錯嫁接地存在。在日據政權壓力下,選擇迎新曆年或舊曆年,也成為當時臺灣人的難題與文化抵抗策略。本文以 4 名臺灣仕紳為本,從他們的日記一起來回顧,以前的臺灣人都過哪個年?又是怎麼過年?
-
樂元素解鎖泛娛樂新玩法:《開心水族箱》讓傳統文化更鮮活
從故宮《千裡江山圖》到敦煌主題的皮膚,通過遊戲+傳統文化的跨界融合、玩中創新,讓弘揚傳統文化擁有了更多可能性,而休閒遊戲賽道頭部玩家、知名互動娛樂公司樂元素也在兩者間的融合中不斷探索,尋求更鮮活的打開方式。
-
探索數位化新風向,中國國際數位化軟體展成功舉辦
「新基建的核心是建設數字基礎設施,即依靠新聯接、新計算,加速行業數位化轉型進程」,數位化學會會長丘水平表示,本屆展會旨在將有志於推動數位化發展的組織和個人聯合起來,集中展現前沿的數位技術,洞察數位化發展趨勢,探索多樣化的數位化轉型路徑,打造中國版「漢諾瓦」,為世界貢獻數位化轉型的「中國方案」。
-
論信息化時代高等教育的「數位化轉型」——兼論從傳統大學到...
因為基於數字環境的超文本結構以網絡邏輯打破了印刷技術的線性邏輯[4],將給學生的學習帶來更多選擇。基於MOOCs等課程平臺而開展的網絡直播課堂、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等新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日益受到學生喜愛,新的網絡課程形式和在線學習文化慢慢在傳統大學形成,純傳統的教育模式和課程形態將難以為繼,甚至會被淘汰。
-
廣德市四合鄉:文化惠民成為新常態
近年來,廣德市四合鄉紮實推進文化類民生工程建設,讓越來越多的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公共文化服務,農村文化生活越發活躍,群眾讚譽聲不絕於耳,幸福指數更是不斷提高,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文化支撐。 文化設施不斷健全。建成1個鄉級及6個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
-
破譯數位化的遺傳密碼:傳統企業組織轉型的「雙螺旋」引擎
通過研究我們發現,許多企業在轉型過程中均成立了有別於傳統業務部門的新型實體部門:傳統業務部門利用專業經驗和運營資源,較為獨立地實現自身的運營目標,被稱作「縱向部門」;而新型實體部門則通過不同方式與各個縱向部門進行合作,並在此過程中為縱向進行數字賦能、促進業務協同、培育數位化的適應性思維,被稱作「橫向部門」。
-
《福州古厝》展現文化遺產保護與活化的福州範本
,那是中國人從未割捨的世代鄉愁、文化故園……姿態各異、內涵豐富的福州古厝,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鮮活註解,凝練而靈動。該片著力捕捉了當下福州人民保護古厝的故事:他們設立小小講解員,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勞動深入體會英雄的熱血,讓愛國情從小紮根心中;他們或採用家族、企業、政府聯手方式保護古厝,或由政府出資在古厝成立創客團隊激勵年輕人回鄉創業,或鼓勵學者村民聯手、為古厝的活化利用勇敢實踐。多樣的活化與保護方式,讓福州古厝恢復了生機與活力,再次以青春的姿態融入新時代生活。
-
2020杭州生活品質總點評十大現象揭曉,市婦聯淘寶直播公益活動上榜!
西湖、大運河、良渚古城遺址是歷史饋贈給杭州的寶藏,是文化根脈、民族之魂,保護和傳承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任重而道遠。繼西湖免費向遊客開放,大運河打造成「沒有圍牆的博物館」後,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對外開放,一條以良渚文化為主線的文旅產業鏈正在茁壯成長,努力成為世界遺產保護活化的典範。而「杭州西湖日」「杭州良渚日」的設立,更讓這座城市的市民與遊客共襄盛世文明!
-
探索發展全產業鏈新路 自貢彩燈要「點亮」百億產業
以燈為「媒」,點亮世界,推動傳統特色文化產業化,自貢要「點亮」的是百億彩燈產業。 遠程連線自貢彩燈「點亮」烏克蘭 今年3月6日開始的敖德薩第二屆中國彩燈節在亮燈一周後中止,但烏方和自貢海天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天公司」)也商定好重啟燈會的計劃。但要重啟燈會,就要重新修復燈組。
-
彭劍鋒:數位化、智能化帶來的企業認知革命
當前,擺在中國企業的新問題是:如何進行數位化轉型、如何提升數位化生存能力、如何進行數位化戰略轉型與管理重構?如何加速創新以應對商業範式的斷點、突變與不連續?如何從線性思維到生態組織思維?顯而易見,數位化對傳統的管理、組織提出了一系列新挑戰新命題,需要我們用重構思維、重構認知的方式去認識和破解。在戰略層面,企業數位化轉型將成為中國企業的核心戰略。
-
青島海洋科技館「新」方式探索海洋奧秘
海水為什麼是藍色……6月3日上午,在青島海洋科技館,金東創意組織了一場「特別」的媒體開放日活動,大家在互動體驗的同時,學到深奧的海洋奧秘。海洋科技館是金東創意攜手青島海洋科技館,共同打造的集文化教育、科普知識、海洋科技為一體的多媒體互動體驗型場館。本次活動的特別之處在於金東創意打造一種全新的方式,讓公眾在輕鬆體驗的同時,探索到海洋生物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