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古厝》展現文化遺產保護與活化的福州範本

2020-11-29 央視網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科教頻道11月9日至11日連續播出三集紀錄片《福州古厝》,展現精彩各異、歷史厚重的福州古厝以及保護這些古厝的動人故事,用影像生動闡釋了習近平總書記「保護好古建築、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歷史,保存城市的文脈,保存歷史文化名城無形的優良傳統」的重要論述。

  一、擦亮金字招牌,古厝彰顯中國傳統文化的厚重和生機

  古建築是一個民族、一座城市的生動面孔,也是生活在歷史之中的一部分人的共同記憶和身份憑據。紀錄片《福州古厝》聚焦的有福之州,城中有山,山中有城,而城中那些連成波濤的馬鞍牆、精巧雅致的半邊亭、飛簷灰瓦、角葉垂蓮……無不訴說著福州這座城市的獨特個性。通過一組組精美的鏡頭,一個個動人的故事,讓觀眾從古厝這一載體中解讀出專屬於福州的歷史文化基因。

  該片中,古厝的人文歷史與保護故事逐步鋪展。節目精心選取不同類型的福州古厝,有祭祀英烈的祠堂——戚公祠、馬尾昭忠祠、林則徐紀念館,個個都承載著一段盪氣迴腸的歷史,那是中華民族崇尚的民族精神和英雄氣節;有中國傳統生活街區典範三坊七巷,那是中華民族審美意趣與高雅追求的代表;有濃縮福州開埠以後商業文明發展的上下杭街區,那是中華民族開放包容博大胸襟的烙印;有守護中國古代最大鑄鐵佛造像的千年古剎,那是掌握高超古代科技的中華民族智慧的見證;還有遍布鄉間的祖屋大厝,那是中國人從未割捨的世代鄉愁、文化故園……姿態各異、內涵豐富的福州古厝,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鮮活註解,凝練而靈動。

  紀錄片《福州古厝》挖掘出古厝深處永不消失的文化基因,飽含著厚重雋永的光陰故事,不僅讓觀眾感受到絲絲鄉愁,更體悟著傳承千年的歷史文脈。

  二、深入一線發掘,提供文化遺產保護與活化的生動樣本

  紀錄片聚焦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提出的關於保護好古建築、保存城市文脈的前瞻性理念,聚焦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開展的一系列保護古厝的開創性實踐:在古厝召開現場辦公會議,當場解決名人故居的保護問題;雷厲風行遷走開元寺內的現代工廠,讓大鐵佛擁有安靜獨立的古剎空間;投入資金搶救即將在開發商手中消失的林則徐出生地,讓林則徐的足跡在家鄉變得完整……

  紀錄片通過親歷者講述,讓觀眾重溫習近平總書記的叮囑「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

  保護好古建築不僅留存了先輩棲居的建築場所,更為今人留下心靈的棲息地,留下了一段打開塵封歷史的大門。該片著力捕捉了當下福州人民保護古厝的故事:他們設立小小講解員,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勞動深入體會英雄的熱血,讓愛國情從小紮根心中;他們或採用家族、企業、政府聯手方式保護古厝,或由政府出資在古厝成立創客團隊激勵年輕人回鄉創業,或鼓勵學者村民聯手、為古厝的活化利用勇敢實踐。多樣的活化與保護方式,讓福州古厝恢復了生機與活力,再次以青春的姿態融入新時代生活。

  紀錄片正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近距離呈現出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福州樣本。

  三、啟迪深入思考,構築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生態系統

  同許多城市一樣,福州發展日新月異,由此,城市開發建設與文化遺產保護的衝突也不時出現,這意味著,古建築的保護與活化、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不是個別部門和個別人的事情,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紀錄片聚焦不同身份的各界人士為保護古厝所做的涓滴貢獻,讓觀眾感受到充滿時代活力的後來者在傳承文化、守護文脈的道路上踏出的堅實步伐。管理保護單位的普通員工、少年學子、家族後人、老文物工作者、專家學者、規劃師、畫家、記者、工匠、民間力量、司法力量……正是這無數力量的託舉、無數人的參與,才讓福州古厝的保護與活化呈現出世人矚目的傲人成績,才讓當今的福州成為聞名中外的有福之州,山水清明、地區特色鮮明、宜人宜居的歷史名城。該片用故事說理,極具思辨色彩,詮釋了「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道理。

  紀錄片《福州古厝》在總臺科教頻道播出的同時,全媒體產品和矩陣式傳播非常搶眼。相關報導多平臺跨媒體總觸達7770萬人次,國內新媒體端二次傳播發布放大倍率24倍,其中僅央視網多終端融產品全網累計閱讀播放量就超過1027萬次。這再次證明福州古厝對觀眾極具吸引力,證明紀錄片契合觀眾的精神需求,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而紀錄片中每個人為守護古厝付出的努力,也很好地傳達出中國人珍視文化遺產,傳承中華文明,留存根脈、贏得未來的信心和決心。(唐經剛)

相關焦點

  • 福州古厝又要全國出名了!|三坊七巷|鼓樓區|歷史建築|福州|古...
    新一輪古厝保護提升行動計劃正在全力推進對福州市遺產保護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山堂19年來首次落架大修力爭在世界遺產大會前完工福州中山堂前身為明清貢院1912年,孫中山曾在這裡發表重要演說!福州對古厝的保護工作尤為重視2019年7月29日,市委、市政府召開福州古厝保護工作部署會部署了我市古厝保護和文化傳承12項重點任務林則徐紀念館此外,福州還印發了
  • 當福州古厝邂逅波斯菊花海 到城區最美村落梁厝打卡去
    記者 池遠 攝福州日報記者 吳暉位於三江口的梁厝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大片波斯菊花開正盛,連日來,「雙休日到梁厝打卡去」的邀約在朋友圈持續升溫。24日適逢周六,天公給力,天空澄碧如洗,如此美好的秋日怎能辜負!到梁厝親近古厝、徜徉花海,成了眾多市民周末出遊的熱門選擇。
  • 堅定文化自信 講好文化遺產保護的中國故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牢牢把握「兩個鞏固」根本任務,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大力推進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福州全力推進全國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城市建設,積極構建全市域、全體系、全要素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格局,成為中國文化遺產保護的一個重要範例。
  • 福州:建設有顏值有溫度的宜居城市
    福州市資源規劃局負責人告訴記者,早在2011年,福州便全力構建生態經濟、生態人居、生態環境、生態保障、生態文化五大體系,出臺《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等一系列生態空間保護規劃。此後還組織編制《福州市生態修復城市修補總體規劃》,讓市民「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福州有107條主幹河道,曾經臭不可聞的水系,如今水清岸綠,一派秀美。
  • 2020年世界遺產大會舉辦權何以「花落」福州
    中國代表團在世界遺產大會主席  新華社 圖世界遺產大會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的例會,每年召開一次。首屆大會1977年在法國巴黎舉行。大會的主要職責是審核、批准新申報項目入選世界遺產名錄,對已列入名錄的世界遺產的保護工作進行監督指導,管理世界遺產基金等。
  • 「有福之州,幸福之城」多渠道傳播福州文旅宣傳營銷
    今年以來,文化產業指數實驗室共發布6期全國地市級文旅新媒體傳播力指數,福州市文旅政務新媒體綜合傳播力均進入全國前十。(3)持續推進文旅宣傳品及文創產品設計製作。策劃編印了《福州古厝YOU》、《有福之州 幸福之城》宣傳折頁套件等宣傳品,在市區各星級酒店、重點景區、遊客服務中心實行定期配送。
  • 以創造創新引領傳統技藝新風_福州要聞_新聞頻道_福州新聞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傳統技藝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結晶,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百花園中的瑰寶。福州擁有豐富的傳統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始終以「兩創」方針為基本遵循,振興傳統技藝,倡導技藝新風,推動福州非遺走上了傳承創新之路。
  • 曲藝人陳曉嵐:鄉音最美系鄉愁_文教_福州新聞_新聞頻道_福州新聞網
    從事福州評話、福州伬藝的創作、研究、管理三十餘年,成功主持申報福州評話、福州伬藝兩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系福州伬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福州市首批「文藝名家」工作室獲得者,多次擔任文化部、文化旅遊部非遺專家及福建省、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評審專家。
  • 「有福之州·幸福之城」2020年福州文旅推介活動將走進濟南
    12月10日,由福州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的「有福之州·幸福之城」2020年福州文旅推介活動將在濟南富力凱悅酒店舉行,通過互動體驗、文旅資源推介、閩劇表演等形式,展現福州特色文旅資源。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有福之州」,感受「幸福之城」的魅力。
  • 福州馬尾兩處景點被列為海絲史跡遺產點【組圖】
    臺海網6月6日訊 據「馬尾的事兒」微信公眾號發布 近日,記者獲悉在海上絲綢之路保護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城市聯盟聯席會議期間,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在對海絲申遺城市的各申遺點現場調研評估的基礎上
  • 昨晚,黃春平自傳在福州首發!
    (活動現場•王立強/攝)昨晚,在2020年首屆福州古厝時尚周上,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兩彈一星」工程重要技術骨幹、2010 年獲小行星命名的王永志作序,中國航天工業部原部長劉紀原、國防科工委原副主任沈榮駿、中國首位航天英雄楊利偉題寫推薦序的《圓夢蒼穹——從農村窮孩到火箭總指揮》黃春平自傳新書發布會在福州市梁厝特色歷史文化街區舉行。
  • 福州商業補位戰,誰人領銜「精緻」?
    《<福州古厝>序》開篇即滿懷深情:「福州派江吻海,山水相依,城中有山,山中有城,是一座天然環境優越、十分美麗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三山兩塔、三坊七巷、上下杭、倉前煙臺山、馬尾船政、鼓嶺避暑勝地……就是歷史留給福州的精緻。TA,凝固著城市的記憶,散發著獨特的韻味,傳承著福州兩千餘年的歷史文脈。
  • 我們的古厝|蘆山堂:科學家園 宗親紐帶
    【開欄語】福建人把「老房子」稱為古厝。這些古厝,是福建大地上的生動面孔,是生活在其中的福建人的共同記憶和身份憑據。古厝是根,這裡有家、有親情、有鄉愁。古厝是魂,這裡有家風家訓、有中華文化、有中國智慧。請跟隨福建古厝微紀錄片攝製組,一起走進福建古厝,聽在古厝裡長大的他們講述他們和古厝的故事。而這些古厝,不僅是他們的,也是我們的。讓我們一起來讀懂古厝,讀懂過去的輝煌、今天的資源、未來的希望。
  • 福州非遺LOGO出爐:三山兩塔一條江!
    福州新聞網12月12日訊 (福州日報記者 歐陽進權)2020年,福州將迎來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記者今日從「首屆福州市非遺文創產品設計大賽」研討會上獲悉,象徵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標識LOGO已經選定——三山兩塔一條江。
  • 楹聯話船政 羅星塔人文研學活動舉行_文教_福州新聞_新聞頻道_福州...
    福州新聞網12月27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歐陽進權 通訊員 江超雲)26日上午在馬尾羅星塔公園,一場以「楹聯話船政」為主題的人文研學活動在這裡開展。  始建於宋代的羅星塔,是國際公認的重要海上航標之一、世界郵政地名「塔錨地」,被稱為「中國塔」。在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今年公布的海絲史跡遺產點中,羅星塔入選。
  • 福州再現中秋閩山廟會文化民俗活動「憶鄉愁」
    來賓共同為中秋福州閩山廟會文化主題民俗活動亮燈啟幕。 記者劉可耕 攝中新網福州9月30日電(記者劉可耕)「閩山廟裡夜人繁,閩山廟外月當門。檳榔牙齒生菸袋,子弟場中較十番。」30日,「閩山中秋夜,十番月當門」中秋閩山廟會文化主題民俗活動在福州三坊七巷舉行。活動以「廟會文化」這一歷史傳承為背景,融合中秋節日習俗,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文化活動。身著漢服的男女青年進行傳統拜月禮儀展示。 記者劉可耕 攝活動現場,最顯眼的當屬鰲山習俗展示。
  • 福州:高質量發展擲地有聲 建設有福之州、幸福之城
    本期大國城績系列報導,聚焦福建福州在貫徹新發展理念尤其是提升城市品質、打造數字經濟發展引擎、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的探索,從多個切面呈現高質量發展的福州樣本。大學畢業後,劉偉跟朋友來到福州一家外貿企業工作,努力在這裡奮鬥、安家立業,完成從「異鄉人」到新福州人的蛻變。人的蛻變是城市發展的縮影,福州正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目標。近年來,福州城市首位度不斷提升。根據福州市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披露的數據,預計2019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9200億元,同口徑增長8.6%。
  • 福州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 福州的底氣和潛力是什麼?
    福州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 福州的底氣和潛力是什麼?尤猛軍表示,福州將加快數字、海上、平臺等「三個福州」建設,重點建設福州濱海新城、福州大學城、東南汽車城、絲路海港城、福州(長樂)國際航空城、現代物流城等六個現代城,打響海上福州、數字福州、新型材料、海港空港、閩都文化等五大國際品牌,構築「海絲」引領、「多區疊加」創新開放新高地,不斷增強省會城市輻射力和帶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