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新冠倖存者易患精神障礙

2020-11-30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8月5日報導 一項研究發現,超過一半的新冠肺炎住院患者在完成治療一個月後患有某種精神障礙。

據英國《衛報》網站8月3日報導,位於義大利米蘭的聖拉法埃萊醫院的專家觀察了402名接受過新冠肺炎治療的患者。他們發現,有55%的人患有至少一種精神障礙。這項基於臨床訪談和自我評估問卷的研究結果顯示,28%的人患有創傷後應激障礙,31%的人患有抑鬱症,42%的人患有焦慮症。此外,40%的患者失眠,20%的患者有強迫症。

這項研究結果使人更加擔心新冠肺炎對精神健康的影響。研究論文發表在英國《大腦、行為與免疫》雜誌上。論文稱:「創傷後應激障礙、抑鬱症、焦慮症都是高負荷的非傳染性疾病,相關障礙會常年影響患者的生活。」

論文寫道:「考慮到感染新冠肺炎對精神健康的可怕影響、當前醫學界對精神疾病中炎症的看法以及目前對炎症加劇導致抑鬱加重的觀察結果,我們建議對新冠肺炎倖存者進行精神病理學評估,加深對炎症生物標記物的研究,以便確診和治療急性精神疾病。」

報導稱,這項對265名男性和137名女性進行的研究發現,女性死於新冠肺炎的風險低於男性,而患精神疾病的風險高於男性。此前有精神疾病確診經歷的人風險高於無精神障礙病史的人。研究人員說,這些結果與此前的流行病學研究一致。

相關焦點

  • 研究顯示汶川地震使部分倖存者大腦區域功能失常
    中國、英國和美國的科研人員8月31日發表一份研究報告說,一些汶川地震倖存者在震後10多天裡便出現大腦區域功能失常現象。
  • 有生育障礙的女性更易患精神疾病
    儘管以前有很多小樣本的研究提示, 不孕的女性更易產生心理困擾 (psychological distress),焦慮、 情緒障礙、各種抑鬱症狀的發病率也更高,但極少有研究是在很大範圍內展開的。這些精神問題分為6類:濫用酒精和麻醉品、精神分裂與精神失常、包括抑鬱的情感障礙、焦慮, 適應障礙及強迫症、進食障礙(暴食或厭食)和「其他精神障礙」。調查自每位女性首次接受生育力的檢查開始,直至她們出現精神疾患,或移民國外、或死亡,或2008年12月31日到來(任一最先發生的事件)為止。
  • 疫情之下的精神衛生重建,全球近10億患有精神障礙
    世衛組織發布的一份全球調研數據顯示,超過60%弱勢人群(兒童、老人、婦女)的心理健康服務由於新冠影響而中斷。在中低收入國家,患有精神、神經和藥物濫用障礙的人中,超過75%的患者沒有得到任何治療。事實上,神經精神障礙的疾病近年來已經成為非常突出的公共衛生問題。2010年世衛組織和世界銀行對全球範圍的疾病負擔研究顯示,神經精神障礙的疾病負擔佔疾病總負擔的10.4%,而精神障礙佔總負擔的7.4%。Huang, Yueqin et al.
  • 哪些人易患抑鬱症?
    其實,人們生活在現今社會,經常要面對效率高、節奏快的要求及所帶來的壓力,隨時都會在精神心理上受到各種困擾,一旦處理不當,就會造成精神疾病。精神疾病是在受到內外各種致病因素的影響下,大腦機能活動發生紊亂而導致認知、情感、意識及行為精神活動產生不同程度障礙的疾病,如:偏執易怒、認知受損、抑鬱焦慮、幻聽幻視、敏感多疑、強迫急躁、思維紊亂、不能控制自己的狀態等。
  • 睡不好易患上「老年痴呆症」,尤其是10種睡眠障礙,要警惕
    哪些睡眠障礙可誘發老年痴呆症?  5、日間功能障礙  白天感覺到全身疲勞且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定且積極性差。白天嗜睡犯困,工作和學習效率差,總是焦慮或生氣,嚴重時可出現爆發攻擊行為。  6、待在床上的時間太多  因為犯困或打盹、沒有任何精神,總想躺在床上休息,但躺在床上又睡不著覺,這常見於退休的人身上。
  • 研究結果顯示:新冠患者有20%在3個月內患上精神疾病
    就我們目前對新冠病毒的研究來看,發病症狀多表現為發熱、乏力、乾咳和呼吸困難等,但一些重症患者會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或膿毒症休克,甚至可能死亡。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研究出能對抗新冠病毒的藥物,醫護人員也只能以隔離治療、對症支持治療手段為主來壓制病毒。新冠倖存者有患上精神疾病的更大可能性新冠疫情是一場蔓延於全球的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在此之前,人類還沒有碰到過這種疾病。所以大量的醫學專家投入了相關的研究。
  • 專家:AB型更易患精神分裂症
    專家:AB型更易患精神分裂症   原標題: 血型影響記憶力AB型更易失憶  血型影響記憶力  AB型更易失憶  AB型的人患心臟病精神分裂症的風險也高  血型影響人的健康,也影響記憶力。最新研究表明,AB血型的人可能比其他血型的人在晚年更容易出現記憶力衰退。
  • 精神障礙患者暴力行為的影響因素與預測_精神障礙_暴力行為_影響...
    目前研究關注的重點依然是基因多態性與精神障礙患者暴力行為的關聯,包括單胺氧化酶A基因、5-羥色胺轉運體啟動子基因、兒茶酚氧位甲基轉移酶基因、多巴胺受體基因以及色氨酸羥化酶基因等候選基因的單核苷酸多態性、拷貝數變異等新型多態性遺傳標記。但上述研究對解釋遺傳因素在暴力行為這一複雜表型形成中的作用是遠遠不夠的,也難以獲得有效的、可重複的結果。
  • 精神分裂症與雙相障礙患者的就業情況——一項全國性人群研究
    醫脈通導讀本項針對瑞典全國性樣本的研究顯示
  • 部分汶川地震倖存者大腦區域功能失常
    中國、英國和美國的科研人員8月31日發表一份研究報告說,一些汶川地震倖存者在震後10多天裡便出現大腦區域功能失常現象。研究人員認為,這提醒人們在大災難後應對災民迅速開展心理幹預和相關治療。  這項研究由中國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共同完成,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領導這項研究的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教授龔啟勇對記者說:「從地震發生第13天起,我們就開始對倖存者進行腦核磁共振掃描,結果發現大腦內負責情緒、記憶功能的系統在短期內就出現了功能改變。」
  • 中國精神障礙患病率數據發布
    CMHS於2012年正式立項並啟動,針對具有全國代表性的樣本使用一致性的研究方法,探討了國內常見精神障礙的患病率及精神障礙患者使用醫療服務的相關信息,並分析了精神障礙的社會心理高危因素及影響因素,在國內精神衛生調查史上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 地震對倖存者心理有何影響
    核心提示:中國科學院日前披露的一項針對汶川地震災區居民心理援助的研究表明,創傷後應激障礙是地震災區常見的心理疾病,在接受調查的1563名16歲以上的災後倖存者中,臨床應激障礙症狀的發生率超過7成。   中國科學院日前披露的一項針對汶川地震災區居民心理援助的研究表明,創傷後應激障礙是地震災區常見的心理疾病,在接受調查的1563名16歲以上的災後倖存者中,臨床應激障礙症狀的發生率超過7成。   創傷後應激障礙是某些個體在經歷了異乎尋常的威脅性、災難性事件後所發生的一種嚴重、複雜的心理疾病。
  • 兩項獨立研究稱COVID-19倖存者再次感染的可能性明顯降低
    來自牛津大學和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團隊發現,COVID-19倖存者再次感染的可能性只有此前的1/10。目前世界上已經有了第一批COVID-19疫苗。疫苗試驗顯示,它們誘導的免疫反應與COVID-19倖存者中觀察到的免疫反應相當或更好。但研究人員無法完全解釋的是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到目前為止,一些COVID-19免疫研究發現,8個月前倖存下來的患者仍然受到保護,不會再次感染。
  • 全球約10億人正遭受精神障礙困擾
    封面新聞記者 周家夷 據四川省精神醫學中心 10月10日是第29個世界精神衛生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約10億人正在遭受精神障礙困擾,每40秒就有一人因自殺而失去生命。
  • 日媒:美國研究發現不吃早餐易患心臟病
    原標題:日媒:美國研究發現不吃早餐易患心臟病  據RecordJapan援引日媒消息報導,美國某科研小組22日發布的一篇論文指出,不吃早餐的男性患心臟病的機率更高。  據了解,該研究小組以2萬7000名45至82歲的男性為對象,並對對象人群1992年至2008年期間的健康狀況進行了追蹤調查。  結果顯示,不吃早餐的男性患突發性心臟病以及冠狀動脈心臟病等心臟疾病的機率比堅持吃早餐的男性高出了27%,研究還發現,男性中年輕人不吃早餐的比例更高,這類人多具有吸菸、全職工作、未婚、鍛鍊機會少、飲酒過多等傾向表現。
  • 西安楊森舉辦世界精神衛生日系列宣傳活動,倡導為精神障礙患者提供...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 2020年10月9日,西安楊森製藥有限公司在北京成功舉辦「創新守護·美麗心靈」2020年世界精神衛生日宣傳活動。該活動是第十屆西安楊森精神衛生月的重要組成部分,致力於加強精神疾病防治知識宣教、提高公眾疾病認知、呼籲社會各界為精神障礙患者提供一個充滿包容和關愛的社會環境。
  • 西安楊森倡導為精神障礙患者提供關愛與支持
    美麗心靈」2020年世界精神衛生日宣傳活動。該活動是第十屆西安楊森精神衛生月的重要組成部分,致力於加強精神疾病防治知識宣教、提高公眾疾病認知、呼籲社會各界為精神障礙患者提供一個充滿包容和關愛的社會環境。
  • 2014年自考精神障礙護理學考點:心境障礙的病因
    病因及發病機制  (一)生物化學  1、生物胺 與情感障礙的關係迄今為止研究最多,了解較深的領域之一。去甲腎上腺素(NE)和(或)5-HT被認為與情感障礙的發生關係最密切。
  • 心理所發現低愉快感信念在決定精神障礙個體
    快感缺失是多種精神障礙的核心臨床症狀,常見於精神分裂症、抑鬱症、雙向障礙以及物質濫用人群,且被認為是個體功能預後和疾病負擔的重要預測因素。傳統上,快感缺失被定義為體驗愉快事件的能力或尋求獎賞的意圖減少或缺失。然而,最新的臨床和情感神經科學顯示,這一對快感缺失的傳統理解並不能充分地反映上述精神障礙,特別是精神分裂症所呈現出的情感異常的特點。
  • 兩成美新冠患者確診三個月內罹患精神健康疾病
    結果顯示,在新冠檢測結果呈陽性後的3個月內,有五分之一倖存者首次確診有焦慮和失眠等精神健康問題。研究參與者、牛津大學精神病學教授保羅·哈裡森說:「人們一直擔心新冠肺炎倖存者出現精神健康問題的可能性增大。我們的最新研究結果表明,這是有可能的。」